集中并录入奕绘唱和之诗词,词学大家况周颐(蕙风)的评语,再将启孮先生所撰《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与东海渔歌》、《〈天游阁集〉寻访记》、《原本〈天游阁集〉考证》放在书中;书后并放《西林觉罗氏世系表》、《顾太清(西林春)年谱》,使《顾太清集校笺》成为研究太清生平与诗词著作之全璧。
评分编辑
评分范先生的考定很详细。
评分《战国策笺证》草创于1954年,削稿于1965年,是范老先生花费数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文革”期间,此稿曾遭抄劫,流入上海图书馆,馆方钤以“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书”印记,方幸免于难。“文革”后归还作者,又经三年整理订补。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范祥雍,中国著名的文史专家,曾出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洛阳伽蓝记校注》、《宋高僧传点校》等多种著作。
评分真想一口氣看完啊。
评分范祥雍(1913.2—1993.9),著名文史专家,藏书家。祖籍浙江镇海,生於上海市。[1]1956受聘於复旦大学中文系,复任教於江西大学中文系、东北文史研究所,1978年后任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辑,1986年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其治学以藏书入门,精于版本文献。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洛阳伽蓝记校注》、《战国策笺证》(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提名奖)、《大唐西域记汇校》、《广韵三家校勘记补释》、《释迦方志点校》、《宋高僧传点校》、《广弘明集点校》、《管城硕记点校》、《法书要录点校》、《东坡志林广证》、《山海经补疏》、《南华真经批校》等,上海古籍出版社结集为《范祥雍古籍整理汇刊》出版,另有《范祥雍文史论文集》,包含有《养勇斋诗抄》三百多首及论文十余篇。[2]其治学范围涉及古文字学、音韵学、艺术史、佛教史、中西交通史、历史地理、目录版本学和古典文学等诸多领域。藏书室名有山阴草堂、养勇斋、企苏书巢、长春室等。
评分《广韵》的韵类、韵母为什么这样多,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章炳麟在《国故论衡·音理论》中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音,非并时同地得有声势二百六种也。”陈澧在《切韵考》中却说:陆氏分206 韵,每韵又分二类三类四类者,“非好为繁密也,当时之音实有分别也”。据黄侃对《切韵考》统计,206韵共有311个韵类。高本汉的看法与陈澧类似。这仍是学术界讨论的问题。《广韵》的声母 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大体代表唐、宋间汉语语音的36个声母,但却不能代表《广韵》音系的声母。因为《广韵》的声韵系统是从隋唐韵书沿袭下来的。研究《广韵》的声母得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归纳。陈澧作《切韵考》,首先考究《广韵》的声类,实际上就是研究《广韵》的声母。他用系联的方法,从反切上字考得《广韵》共有40声类。即36字母再加上照、穿、床、审、喻中分出的庄、初、神、山、于5字用,而把明、微2母合在一起。一般音韵学家认为明、微还应分开,所以称41声类。1931年白涤洲作《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 》(北京女师大《学术季刊》2卷1期),使用陈澧的系联法,考定《广韵》的声纽为47类。即41类再加见、溪、疑、影、晓、来的腭化音居、去、鱼、於、许、力 6声类。同时(或稍前),黄淬伯作《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声类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二分,1930),也考定《广韵》声类为47。高本汉也主张47声类说。前此,曾运乾作《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学术季刊》1927,第 1期),后此陆志韦作《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25期),都是把精、清、从、心又各分为两类。陆志韦说:“五十一类能反映《广韵》里反切上字的分类情况,然而不能代表《切韵》时代的声母系统。因为反切上字的分类只和反切下字有关。所以有时候反切上字虽分两类,声母往往相同。如今又有不少《切韵》音系研究的著作,其中都涉及《广韵》的声母、韵母研究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