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

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世平 等 编
图书标签:
  • 园艺作物
  • 采后生理
  • 采后处理
  • 保鲜
  • 品质
  • 生物化学
  • 分子生物学
  • 采后病害
  • 采后技术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159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950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实验技术。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采后分子生理学及生物技术”和“采后病理学及防病机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围绕呼吸代谢、果实成熟衰老调控、逆境生物学基础、果实品质调控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理、果实抗病性应答机制和控制病害的生物技术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病理学基础和品质保持的调控机制,系统展现了当前园艺产品采后领域的热点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第三部分是“实验方法和技术”,详细介绍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和实验方法,对深入揭示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图文并茂,不但对园艺产品采后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教师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而且为在读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采后生理学及调控机制
第一章 呼吸代谢及调控机制
第一节 能量代谢及调控途径
1 果蔬产品采后能量代谢概述
2 果蔬产品采后的能量特性
3 能量在果蔬产品采后衰老中的作用
4 能量在果蔬产品采后病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5 果蔬产品采后能量代谢的调控
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果蔬采后呼吸模式及调控
1 果蔬采后呼吸模式
2 呼吸代谢与成熟衰老的关系
3 果蔬采后呼吸代谢的调控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机理
1 植物中一氧化氮的概述
2 植物中NO的合成与代谢
3 NO在植物生理功能调控中的作用
4 外源NO在园艺产品采后保鲜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四节 过氧化氢生理作用及其机制
1 植物中H2O2的概述
2 H2O2的理化性质
3 植物体中H2O2的代谢
4 H2O2在植物体中的作用
5 H2O2的生理功能
6 H2O2在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激素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
第一节 乙烯生理作用的分子机制
1 乙烯的采后生理功能
2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3 采后果蔬乙烯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4 乙烯合成调控在果蔬采后贮藏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果蔬发育与成熟过程中激素的相互作用
1 生长素
2 赤霉素
3细胞分裂素
4 脱落酸
5 乙烯
6 其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乙烯信号转导与果实成熟衰老
1 果蔬乙烯信号转导元件的克隆
2 乙烯受体与果蔬成熟衰老
3 CTXl/EJN2与果蔬成熟衰老
4 EIN3/EILs与果蔬成熟衰老
5 ERFs与果蔬成熟衰老
6 新的乙烯不敏感突变体
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果蔬产品采后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1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发生的特征及调控
2 衰老诱导的PCD分子机制
3 果蔬产品采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逆境胁迫的生物学基础及调控机制
第一节 低温胁迫及冷害的调控机制
1 生物膜脂组成与冷害
2 氧化胁迫与冷害
3 细胞超微结构与冷害
4 抗性基因或蛋白表达与冷害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高温胁迫对果蔬采后生理的影响
1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2 热处理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3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病虫害的影响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氧胁迫及调控途径
……
第二部分 采后病理学及防病机制
第三部分 实验方法和技术

精彩书摘

1 果蔬产品采后能量代谢概述
能量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腺苷三磷酸(ATP)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代谢库。果蔬产品在采后衰老时常伴随着物质转化、呼吸代谢途径和呼吸链组分的改变。在正常生命活动中,果蔬组织通常能够合成足够的能量以维持组织的正常代谢;但当采后果蔬产品处于衰老或在不良环境胁迫条件下,呼吸链受损、ATP合成能力降低,细胞因能量耗竭而出现代谢与功能的紊乱而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和细胞内功能组分丧失,最终形成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导致细胞以凋亡方式死亡(Jiangetal,2007)。可见,维持细胞内ATP和能荷的水平可保持组织的正常生命活动,从而维持果蔬品质,延长采后贮运货架期。
1.1 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
线粒体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和能量合成的场所,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功能,控制着细胞的能量代谢(图1-1-1-1)。在植物呼吸代谢中,伴随着物质的氧化降解,不断地释放能量;其中除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外,大部分则以高能键的形式贮存起来(潘瑞炽,2008)。果蔬组织能量主要以ATP的高能磷酸键贮藏,其次是硫酯键。在果蔬贮藏期间呼吸代谢途径变化也影响到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由细胞能量缺乏导致的线粒体功能下降可削弱生物体适应各种生理应激的能力。
……

前言/序言


现代农业的基石:作物与环境的复杂互动 本书聚焦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旨在深入剖析这些互动如何决定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我们将摆脱孤立地研究某一环境因子或单一作物生理过程的传统模式,转而采用系统论的视角,全面审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变量。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展开,力求构建一个完整、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环境异质性与作物资源的调控 本部分首先建立起对农业环境中“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深刻理解。地球上任何一块农田都不是均质的,水分、养分、光照乃至土壤微生物群落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变异。 1. 土壤-根系界面的动态平衡: 我们将详尽阐述土壤理化性质(如质地、团粒结构、持水能力、阳离子交换容量等)如何实时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重点探讨在不同土壤水分张力下,作物根系如何通过形态建成(如根冠比的调整、侧根的生长方向)来优化其在非均匀环境中的资源捕获策略。此外,土壤呼吸作用、有机质的转化速率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动态影响机制,也将作为关键分析对象。 2. 光质与光量信号的精准接收与响应: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直接驱动力,但远不止于此。本书深入解析了作物如何通过光敏色素(Phytochromes)、隐花色素(Cryptochromes)和感光蛋白(Phototropins)等光感受器,感知环境中的光质变化(如红光/远红光比、蓝光/紫外光比例)。这些信号如何精确调控植物的株型建成、开花时间(光周期性)以及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电子传递链的效率,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特别关注在高光强和低光强胁迫下,作物如何通过“非光合作用”机制(如光保护机制)来避免光抑制损伤。 3. 温度梯度对代谢途径的耦合控制: 温度是决定作物生长速度和发育进程的最关键物理因子之一。我们系统梳理了温度对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特别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净速率平衡点。更进一步,本书详细考察了低温(冷胁迫)和高温(热胁迫)如何通过诱导特异性的热激蛋白(HSPs)和抗氧化酶系统来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蛋白质的正常折叠。在发育层面,重点分析了温度对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临界阈值控制。 第二部分:逆境生理学与作物适应机制 现代农业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挑战,本部分致力于揭示作物面对非生物逆境时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 4. 水分胁迫下的渗透调节与信号转导: 水分亏缺是全球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限制因素。本书不局限于描述气孔关闭这一经典反应,而是深入探讨了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的积累如何维持细胞膨压。重点分析了脱落酸(ABA)作为核心激素,如何通过钙离子内流和下游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实现对气孔运动和基因表达的快速调控。此外,我们还探讨了耐旱品种在根系分泌物(如粘液、有机酸)调节根际水分子活度方面的适应性策略。 5. 盐碱胁迫下的离子毒害与区室化: 盐胁迫不仅仅是渗透胁迫,更伴随着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毒害效应。本书详细描述了植物如何通过活性氧(ROS)的清除系统来应对胁迫导致的氧化应激。核心内容包括对钠离子敏感基因(如HKT家族的离子转运蛋白)的机制分析,以及作物如何通过将有毒离子主动泵入液泡(区室化)来保护细胞质中的关键酶系统。对于盐碱地改良,我们将从作物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的协同作用角度进行论述。 6. 养分失衡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答: 氮、磷、钾是宏量元素,但微量元素(如铁、锌、硼)的缺乏或过量同样能严重抑制作物生长。本书探讨了作物对营养素“稀缺信号”的感知机制,例如磷饥饿诱导的酸性磷酸酶的表达。重点分析了当营养元素供给不平衡时,作物如何调整其碳水化合物分配,加速次生代谢产物(如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的合成,以增强对环境压力的抵抗力,并讨论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对作物品质(如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作物生长模型与环境预测 本部分将理论生理学与工程学相结合,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量化模型来预测和优化农业生产。 7. 生长发育模型的参数化与应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经典的作物生长模型(如基于日积量的模型、过程模型)的核心结构。我们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田间实验数据,准确地拟合和校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如光合效率系数、呼吸消耗率和资源分配系数。讨论了如何将实时气象数据输入这些模型,以准确预测作物在不同播期和管理策略下的生长轨迹、成熟时间和最终产量潜力。 8. 遥感技术与精准管理的数据集成: 现代农业依赖于从宏观到微观的精细化管理。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植被指数(如NDVI、LAI)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参数的非接触式测量。重点分析了如何将这些空间异质性数据与作物生理模型进行耦合(数据同化),从而实现对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的精准变量施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负荷。 本书力求为农业科研人员、植物生理学研究生以及致力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践性强的参考,以应对未来全球粮食安全与资源约束的严峻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食品加工行业工作的从业者,一直对原材料的品质控制和保鲜技术非常关注。当我翻阅《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这本书时,我发现它提供了我急需的专业知识。《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这本书,让我以前对水果蔬菜的认知,变得更加立体和科学。书中解释了为何有些水果在采摘后还会变软,有些则会迅速失去水分,原来这背后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在起作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及水分流失和营养成分降解的机制,这对于我理解产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常有帮助。书中还介绍了采后酶活性的调控,比如多酚氧化酶是如何影响果蔬褐变的,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抑制它。这些内容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产品品质的变化,并思考如何通过调整加工工艺来改善产品质量。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植物世界的大门,让我对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蔬果花卉产生了全新的认知。我一直是个喜欢摆弄花草的人,也常常在超市里挑选那些看起来新鲜饱满的果子,但从未真正思考过它们在被采摘下来之后,生命是如何延续,又如何一点点地走向成熟或者衰败的。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易懂但又充满科学严谨性的语言,解释了植物采后生理的种种奥秘。比如,我了解到原来某些水果在采摘后还会继续“呼吸”,并且会释放出特定的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影响自身,还会影响周围的果实。书里还细致地描述了各种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光照、温度、湿度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微妙地改变着植物的生命轨迹。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延长农产品保鲜期的技术原理,这对我这个喜欢自己在家储存蔬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之后,我再看那些市场上的商品,不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个个拥有复杂生命历程的个体,对它们的珍惜之情油然而生。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它对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深入剖析,但同时又没有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图表,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

评分

作为一名有多年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化我对作物采后处理理解的专业书籍,而《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用一种非常严谨和科学的视角,剖析了采摘后园艺产品所经历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书中对植物激素、酶活性、营养物质降解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的阐述,都非常深入和透彻,这帮助我理解了许多过去在实践中遇到的现象,并能给出更科学的解释。例如,关于采后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以及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对其影响的机理,都为我优化储存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采后损伤的发生机制,包括物理损伤、生理失调以及病原菌侵染等,这让我能更准确地诊断和预防这些问题。我尤其看重书中对先进采后保鲜技术原理的探讨,比如气调贮藏、涂膜保鲜等,这些知识对于我指导农户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很高,语言也相对精准,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

评分

我一直对食品科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所以当我看到《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到采后生物学最核心的原理层面,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书中对植物细胞在采后如何响应环境变化,以及能量代谢如何维持其活性和品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园艺产品(如果实、蔬菜、花卉)采后生理差异的比较分析,这有助于我理解为什么某些产品保质期长,而另一些则需要立刻食用。书中的一些图表和实验数据,更是为我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触及了采后病理学的范畴,解释了微生物如何侵染,以及如何形成我们常说的“腐烂”,这让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扇让我窥探食品科学背后复杂运作机制的窗户。

评分

这本《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成熟”和“新鲜”的简单理解。过去,我总是把采摘后的水果蔬菜视为一个静态的、等待被消费的物品,认为只要看起来完好无损,就意味着它们仍处于最佳状态。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采摘并非终结,而是一个复杂生命周期的开始。书中详细阐述了植物在离开母体后,依然是一个活跃的生命体,它们会经历“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甚至会产生各种代谢产物,这些过程直接关系到它们的品质、口感以及最终的食用价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乙烯的章节,了解到这种植物激素原来是如此关键,它既是催熟剂,也是衰败的信号,理解了它的作用机制,就能更好地控制水果的成熟速度。书中还对各种维生素、抗氧化物在采后是如何变化、流失的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这让我对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科普,更是指导我实践的宝典,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储存温度,如何避免交叉污染,这些细节都非常实用,让我能够更精明地购买和处理园艺产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