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 还不错哦 好看
评分对哲学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就像其它各种成熟的学科一样,在哲学著作领域林林总总的哲学导论总是不会缺少作者。当一个学科变得成熟时,对该学科的导论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仅哲学书有高下之分,哲学导论也有高下之分,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每种导论书也都有其不同的适应性。那么,进而言之,简短的哲学导论是否有可能?如果一本哲学导论十分简短,它又是否能够把世界上深邃复杂的哲理恰当地揭露出来?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评分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评分在对哲学问题的具体讨论中,作者的著述不像其它几乎所有哲学导论或哲学史作者所做的那样,将哲学问题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探讨,变成一种与数量繁多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交织在一起的文本。后者正是我们观念中理所当然的哲学导论写法,因为在哲学史上,哲学理论那么多,经过遴选的哲学家也那么多,所以,即使一些篇幅不是特别长的哲学导论,对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进行介绍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然而,内格尔恰恰与所有的哲学导论著作写法相反,全书不仅看不到任何一位哲学家的名字,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休谟、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而且也基本看不到那些名目繁多的哲学理论与各种五花八门的“主义”。之所以说“基本看不到”,是因为在行文和论证的过程中,内格尔还是用到了非常有限的几个专有名词,例如唯我论、怀疑论、决定论、二元论以及物理主义等,但内格尔并没有涉及到诸如理念论、形而上学、规范论、逻辑实证主义等等数量更为庞大的其它概念。
评分真正对精神有价值的阅读是比较费力地。真正值得读的书,通常都是读堵起来比较吃力的书,那些读来非常轻松的书,实际上很有可能不值得读。因为对我们有益的书往往是能够给我们增加新的体悟的书,往往有我们尚不具备的某种特质刺激我们,试图契入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的内在蕴藏。这就需要我们试图改变自己原来的存在状态,而这种改变本身如同在我们的身体里嵌入新的东西,我们要在我们的灵魂中篆刻上新的图案,这种重新雕刻的过程是既漫长又有些痛苦的,因为心灵的东西是更加抽象的,需要反复的熏陶才能够占据我们的灵魂,改变扫除与之不符合的旧的习性。
评分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评分译林出版社的汉译经典系列,不错
评分就像书名所表达的那样,《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想通过它,来让那些群体范围甚广的读者将之作为自己在哲学方面拥有和阅读的第一本书,这样的书理所当然的是入门书了。事实上,人们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入门书来了解每一个人类文明中的不同领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