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四史第1书”,《史记》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1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全书共130篇,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保存和整理了自史前传说的五帝时代道西汉中叶三千年间的丰富史料,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 初的坚实基础。本书精选了《史记》中 具代表性的篇章,综合历代研究《史记》的学者的学术成果,对原文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注释,并且对照以明白浅显的译文,同时配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使读者阅读时毫无障碍,兴趣盎然。
本纪
五帝本纪
秦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吕太后本纪
孝景本纪
孝武本纪
世家
齐太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宋微子世家
楚世家
越王旬践世家
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萧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梁孝王世家
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苟卿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范雎蔡泽列传
乐毅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吕不韦列传
刺客列传
李斯列传
蒙恬列传
黥布列传
淮阴侯列传
韩信卢绾列传
袁盎晁错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吴王濞列传
李将军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
儒林列传
酷吏列传
大宛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
五帝本纪
【导读】人们所说的“三皇”是史前传说时代创世神话中的创世伟人;而“五帝”,实际上就是原始社会的大氏族部落的杰出首领。关于“三皇”,有人说是天皇、地皇、人皇,也有人说是燧人、伏羲、神农,还有人说是伏羲、女娲、神农。关于“五帝”,有人说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司马迁则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虞舜。
《五帝本纪》的文字采自文献,与民间传说大体一致,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相吻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黄帝
【原文】
黄帝者a,少典之子b,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c,幼而徇齐d,长而敦敏e,成而聪明f。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g。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h。诸侯咸来宾从i。而蚩尤 为暴j,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k,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l,治五气m,艺五种抚万民n,度四方o,教熊罴貔貅虎p,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q。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r,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注释】
a黄帝:《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他是有熊部族(住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的首领,故号有熊氏;后来,他成为中原各部族联盟的共同领袖,号称黄帝。b少典:国名。当时的所谓“国”,实际上只是一个部族集团。c弱:年幼。d徇齐:通“迅疾”,机灵的意思。e敦:诚实。敏:勤劳敏捷。f聪明:见闻广博,明辨是非。g神农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因他教民耕种,故称神农氏。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世衰:指神农氏的后代衰败了。h不享:不朝贡的诸侯。i咸:都。宾从:归顺。j蚩尤:传说中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k炎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l振兵:训练军队。m五气:五行之气。古代以五行配四时,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上,秋为金,冬为水。n艺:种植。五种:指黍(黄米)、稷(小米)、稻、麦、菽(豆)等谷物。o度(duó)四方:规划丈量四方的土地。p罴(pí):熊的一种。貔(pí)貅(xiū):虎一类的猛兽。(chū):比狸猫大而凶猛的野兽。q阪泉:地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r涿(zhuō)鹿之野:涿鹿山前的原野。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东南。
【译文】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生来特别神异,在襁褓中便会说话,幼小时就很伶俐懂礼,长大了诚实勤敏,成年后睿智通达,明辨是非。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后代已经衰弱。诸侯间互相侵伐,侵犯和欺凌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他们。于是,黄帝便操练士兵,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诸侯都归附服从。蚩尤 为残暴,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欺凌诸侯,诸侯全都归附轩辕。轩辕于是实行德政,整顿军队;研究季节气候,教民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规划四方的土地。他训练了一批如熊、罴、貔、貅、、虎等猛兽一般凶猛的士兵,跟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上展开战斗,经过多次交战,取得 后胜利。蚩尤又发动战乱,不顺从黄帝的命令。这时黄帝便向诸侯征调军队,跟蚩尤在涿鹿山前决战,活捉蚩尤,并把他杀死。各地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便去征讨;平服了的地方,黄帝便带兵离开。
【原文】
披山通道a,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b,及岱宗c。西至于空桐d,登鸡头e。南至于江,登熊、湘f。北逐荤粥g,合符釜山h,而邑于涿鹿之阿i。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j。官名皆以云命k,为云师。置左右大监l,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m。获宝鼎、迎日推策n。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o。顺天地之纪p,幽明之占q,死生之说r,存亡之难s。时播百谷草木t,淳化鸟兽虫蛾u,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v,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注释】
a披山:开山。b丸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昌乐县西南、临朐县东北一带。c岱宗:泰山。d空桐:山名,即“崆峒”,在今甘肃平凉西北。e鸡头:山名。有人说就是崆峒山。f熊:熊耳山。在今河南卢氏县南。湘:湘山,即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g荤(xūn)粥(yù):部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h合符:验证符契。釜山:在今河北怀来北。i邑:都市。此处用作动词,指建立都邑。阿:山脚。j以师兵为营卫:叫军队在驻地周围筑营守卫。k官名皆以云命:黄帝以云来任命官职。l大监:官名。负责监察各地诸侯。m封禅:古代帝王登名山,封土为坛曰封,扫地而祭曰禅。n迎日:预先推算日、月、朔、望等未来的时辰。策:指蓍(shì)草,古人用它的茎占卜吉凶。o风后、力牧、常先、大鸿:都是黄帝的大臣名。p天地之纪:天地四季运行的程序或规律。q幽明之占:对于阴阳变化的占卜。幽,指阴;明,指阳。r死生之说:养生送死的仪制。s存亡之难:国家存亡的道理。t时播:按季节播种。u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v旁罗:广泛观察。
【译文】
黄帝开辟高山,凿通道路,从没有安逸地生活过。他向东达到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向西到达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向南到达长江,登上了熊耳山和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符契;在涿鹿山下的平原上,建立了都邑。黄帝率领部下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处,驻地让士兵筑起营垒来自卫。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称云师。他设立左右大监,监督各地诸侯。各方诸国和顺,在祭祀鬼神山川的大典中,参加黄帝主持盛典的非常多。黄帝又获得了宝鼎和能预先推算节气日辰的蓍草。他拔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季运行的规律,预测阴阳的变化,研究养生送死的制度,考究国家存亡的道理。他按季节种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蛾,广泛地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他勤思考,勤实践,多观察,多倾听,有节度地使用山林川泽的物产。他即位时有象征土德的瑞兆,所以称为黄帝。【原文】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a,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b,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c;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d。昌意娶蜀山氏女e,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f。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释】
a西陵:部族名。b玄嚣(xiào):黄帝长子,号青阳。c降居:下封为诸侯。江水:江国。在今河南安阳。d若水:地名。在今四川省。e蜀山氏:部族名。f桥山:山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
【译文】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单独建立姓氏的有十四个。黄帝居住在轩辕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儿,她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据有天下。第1个儿子叫玄嚣,就是青阳,青阳下封为江国诸侯;第二个儿子叫昌意,下封为若水诸侯。昌意娶了蜀山氏名叫昌仆的女儿,生了高阳,高阳有高尚的德行。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原文】
帝颛顼高阳者a,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b,疏通而知事c;养材以任地d,载时以象天e,依鬼神以制义f,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g。北至于幽陵h,南至于交阯i,西至于流沙j,东至于蟠木k。动静之物l,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m。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颛顼与帝喾◎
⊙名句精解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人的心力耳目是用进废退,勤劳才能有功。曾国藩曾说:“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遮而摧沮。”又说:“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人的精神智慧并不是靠保养留存才能充沛灵活,越是勤奋的人精神状态越好,他的休息质量也越高。美国约克郡大主教加伯评价罗斯福时说他内心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复苏的力量。1940年,柯克看见罗斯福疲劳万分、神色憔悴地走进他的游艇。可是一个钟头以后他再出现时,已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看起来好像年轻了二十岁。罗斯福的女儿说:“这就是爸爸。自从他染上小儿麻痹症以后,他已养成了一种能够积极休息的本领,让他能一生工作不辍。”自然界的天然资源许多不可再生,必须节用。这两点都有现实意义。
……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1部通史。它保存、整理了自史前传说的五帝时代到西汉中叶三千年间丰富的历史资料,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 初的坚实而宏伟的基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若要从原典上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不读《史记》。《史记》告诉我们,中国是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y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它不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丽、历久弥新。《史记》详实、严谨而生动地记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记述了我们祖先在创造文明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读《史记》,会使我们对我国已往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和伟大的祖先,怀有一种深深的温情与敬意。
《史记》还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司马迁著《史记》,其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史记》,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的智慧。它会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与特点,使我们明了其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让我们知晓中华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和再生力,让我们充满自信——中华文明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并推动世界文明的整体进程。鉴往知今,我们如果懂得了历史,自然就会尊重历史,并懂得如何选择前进的合理途径,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它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司马迁运用高瞻远瞩的卓越思想、准确而又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于书中记述、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风采各异的历史人物,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些生动的文学形象永恒地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哲学家、文学家,有贵族、官僚、策士、隐士、商人、医士,也有刺客、游侠、占卜者、伶优,可以说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他们当中那些英雄和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如项羽的英雄气概、张良的超人智慧、李广的勇气与机智等,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对后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世界史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保存了许多丰富的史料。司马迁十分重视生产活动、学术思想以及普通人的生活,这种对历史活动记述的全面性,与同时期的希腊史学名著只重视政治军事相比,显然更加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全世界都瞩目《史记》的成就,它的主要篇章被译成了俄、法、英、德等文字,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诞生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县的龙门,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左右在世。他生活在西汉王朝 强盛的时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倾注了司马迁的毕生精力,全书共130篇,526500余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本纪”实质上是各朝代的编年大事记,是《史记》的总纲;“世家”记述了各封国的王侯、开国功臣和有重要地位、巨大影响的人物;“列传”是各种杰出人物的传记,并有关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记载;“表”以谱列的体例简要记载了历史大事;“书”则概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史记》的写作方法、文章风格、语言技巧,一直是历代作家学习的典范。汉代学者称赞《史记》说:“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唐宋以来的散文家没有不熟读《史记》的。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他的雄健文风即学自《史记》。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文章简明、流畅、生动,也是深得《史记》的神韵。清代的《聊斋志异》以及后世各类小说戏剧,或在创作上学习《史记》,或取材于
《史记》,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今天学习语言和写作,选读《史记》的重要篇章依然十分必要。
本书整理选编了《史记》 有代表性的篇章,综合了历代研究《史记》的学者的学术成果,对原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注释,并且对照以明白浅显的译文,使读者阅读《史记》的时候毫无障碍。我们还特别请画家专为本书绘制了大量的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有助于读者理解《史记》,兴趣盎然地阅读《史记》。
最近入手了一套《史记》,说实话,当初买它纯粹是因为名字里有“彩绘”和“全彩”几个字,想着应该比较养眼。结果打开之后,惊喜真的太多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把“颜值”和“内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很讲究。每一页的内容都清晰明了,注释、译文、原文,以及那些让人惊艳的彩绘插图,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让重点失焦。这种精心设计的排版,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再需要费力地去翻页寻找注释,一切都触手可及,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简直是一种福音。 其次,这套书的插图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幅画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性。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人物的插图,无论是帝王的威严,还是将士的英勇,亦或是文人的风骨,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色彩的运用也相当考究,既有浓墨重彩的华丽,也有淡雅写意的韵味,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有时候,我会因为一幅插图而驻足良久,仔细品味画中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能从中看到作者的用心和对历史的敬畏。这些插图不仅美化了书籍,更是一种视觉化的解读,让历史人物和事件跃然纸上,更加生动形象。 再者,这本书的“全注全译”做得非常扎实。原文的翻译信达雅,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通俗易懂,读起来毫无障碍。每句话、每个词的注释都非常详细,对于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注释就能让我豁然开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种细致入微的注释,让我感觉作者是在手把手地引导读者走进《史记》的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翻译版本。 总的来说,这套《史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阅读体验。它用精美的彩绘和详实的注释,将原本可能有些晦涩难懂的史书,变成了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艺术欣赏性的读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想要深入了解《史记》但又担心阅读困难的读者。
评分这本《史记》是我最近新淘到的一本,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选择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它“超值全彩珍藏版”的描述所吸引,想着一本经典著作,如果能有精美的呈现,那阅读起来岂不是一种享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首先,它提供的“全彩”呈现,让我对《史记》这本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历史读物如果能辅以精美的色彩,会大大增强其感染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封面到内页,都充满了令人愉悦的色彩。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文字中的彩绘插图,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像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历史场景还原。每一幅画都色彩鲜明,细节丰富,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建筑,还是战场上的兵戈铁马,亦或是人物的服饰妆容,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其境。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它“全注全译”的特点,让阅读变得异常顺畅。对于像《史记》这样的古籍,原文的理解确实需要一定的门槛。这本书的翻译功力深厚,语言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注释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处可能让读者感到困惑的字词、典故、人名、地名,都有详细的解释。这些注释不仅限于字面意思,很多时候还会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甚至是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这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翻译本,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引导下,一步步地探索《史记》的奥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全解”部分,给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深度。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表面解读,而是深入到历史事件的脉络、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是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思考。作者在“全解”部分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条理清晰,将模糊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立体饱满。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对《史记》所记载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引发了我对历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这本《史记》是一部集艺术性、学术性和阅读便捷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用一种近乎奢侈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经典带来的双重享受。
评分这本《史记》的彩绘全注全译版本,我当初是在书店里被它厚重的装帧和精美的插图吸引的。拿到手之后,才发现它的内容之丰富,简直超出我的想象。虽然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史记》的译本,但像这样“全注全译全解”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首先,它的翻译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翻译时保留了许多古语的韵味,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口语化,而是巧妙地将文言文的精髓传达出来,读起来既不生涩,又能感受到原文的古朴典雅。每段文字后面都有详尽的注释,这对于我这种对历史典故不太熟悉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我会因为一个词语、一个典故而卡住,但有了这些注释,我能立刻理解原文的意思,甚至能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其次,这本书的彩绘部分做得非常出色。我一直觉得历史题材的书籍,如果能配上精美的插图,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沉浸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人物的描绘生动传神,场景的再现也十分写实,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别是描绘战争场面和宫廷生活的插图,细节丰富,色彩鲜艳,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它们还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中的人物和事件。 最后,它的“全解”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释,还包含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作者会结合史料,对一些争议性的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对《史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常常会一边读译文,一边看注释,再对照着“全解”部分,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上一堂生动而详实的史学课。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完整的《史记》,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方式,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也更加引人入胜。
评分最近拿到一本《史记》,感觉像是捡到了宝。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但接触《史记》总觉得有些望而却步,担心自己理解不了。但这本书的“超值全彩珍藏版”外观就很吸引人,打开之后,更是让我惊喜连连。 首先,这本书的彩绘部分太出彩了!我之前以为“彩绘”可能就是零星几张插图,但没想到它几乎贯穿全书,而且质量非常高。每一幅画都像是精心绘制的艺术品,色彩运用得极其讲究,无论是描绘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细腻的人物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那些人物肖像,画师抓住了每个角色的神韵,让我能从画面上就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这些插图不仅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更是一种绝佳的辅助理解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想象当时的场景和人物。我常常会因为一幅插图而停下来,反复品味,感觉像是走进了历史的画卷。 其次,它的“全注全译”也做得非常到位,堪称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原文的翻译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古文的韵味,读起来非常流畅。最让我欣喜的是它的注释,简直是详尽得不可思议。对于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理解障碍的词语、典故,甚至是人物的背景,都会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这种细致的注释,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随时为我解答疑问,让我能够安心地沉浸在阅读中,而不必为理解上的困难而烦恼。 再者,这本书还提供了“全解”部分,这让我对《史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只是简单的翻译和注释,而是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动机和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作者能够结合大量的史料,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行抽丝剥茧,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挖掘。这种深度解读,让我看到了《史记》背后更宏大的历史图景,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价历史。 总的来说,这本《史记》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用精美的彩绘、详实的注释和深入的解读,将这部经典著作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最近我收到了一本《史记》,它是一本“超值全彩珍藏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结果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史记》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渊博的长者,用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讲述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故事。 首先,这本书的“全彩”真的名副其实。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历史书,要么是黑白印刷,要么彩图稀少,而这本《史记》几乎每一页都点缀着精美的彩绘。这些插图的风格多样,有大气磅礴的战场描绘,有细腻入微的人物肖像,也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细节。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无论是描绘帝王将相的恢弘气势,还是展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都显得格外逼真和生动。我常常会因为被某一张插图吸引,而放慢阅读的脚步,仔细欣赏画师的笔触和色彩的搭配,感觉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更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视觉,更直接地感受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其次,这本书的“全注全译”也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一本经典的史书,《史记》的原文自然是充满古韵,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这本书的译文处理得非常好,它既保留了原文的精炼和韵味,又将意思表达得清晰易懂,读起来丝毫没有生涩感。而更让我赞赏的是它的注释部分。每一处不理解的词语、典故、人物关系,都能在注释里找到详细的解释。这些注释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常常会引申出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甚至是一些学者的考证观点。这种详尽的注释,让我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阅读一本翻译过来的书,而是在一位学者的陪伴下,深入地探索《史记》的每一个细节。 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全解”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度分析。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对一些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种“全解”部分,让我看到了《史记》背后的宏大叙事和复杂人性,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 总而言之,这本《史记》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用最直观、最丰富的形式,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史记》这部巨著的魅力。
评分价格便宜,质量满意,物流快。
评分书包装很好,很精致。
评分不错不错,很便宜,物流很快
评分内容较好,合辑——知识无价!
评分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宝贝不错好评!???
评分挺好的店家还是服务发货都很认真,喜欢!
评分书包装很好,很精致。
评分确实超值,孩子也很喜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