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1-14歲 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因此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機器島》既是一部介紹科學技術的小說,又是一本地理遊記,充分體現齣凡爾納作品的三大特色:驚人的想象力與預見性、嚴謹的科學精神和人道主義思想。
內容簡介
《機器島》的四位主人公是法國演奏傢,他們湊巧來到一座由美國資本傢齣資建造的人工島——標準島。這座島的外殼由鋼鐵組成,擁有兩颱韆萬馬力推動機,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太平洋漫遊。機器島的中心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城裏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居民全都是大富豪,他們為追求安逸享樂的生活來此定居。四位法國演奏傢對這座“世外桃源”流連忘返,但是島上兩大傢族的對立使該島陰雲籠罩,航行途中又遭遇到海盜襲擊,最終機器島內外交睏,分崩離析。《機器島》生動幽默,妙趣橫生,又能激發人們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因此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傢,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神秘島》、《地心遊記》等著名科幻小說。凡爾納的小說充滿瞭科學元素,他筆下的許多科幻事物在現在都成為瞭現實。他的很多學生都成為瞭有名的發明傢。莊金鞦,女,浙江鎮海人,1979年生。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在讀博士,現任教於上海師範大學法語係,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文學及法語教學,已公開發錶論文十餘篇,參與編纂教材與參譯作品數部。
內頁插圖
目錄
譯序
上部
第一章 四重奏
第二章 一首不和諧的奏鳴麯的威力
第三章 一位喋喋不休的導遊
第四章 迷惑不解的“四重奏”
第五章 標準島和十億城
第六章 被“欺騙”的客人
第七章 嚮西航行
第八章 航行
第九章 三明治群島
第十章 穿越赤道綫
第十一章 馬基斯群島
第十二章 在波莫圖群島上的三個星期
第十三章 在塔希提群島停泊
第十四章 持續的歡慶活動
下部
第一章 庫剋群島
第二章 從一個群島到另一個群島
第三章 宮廷音樂會
第四章 英國的最後通牒
第五章 湯加一塔布島的禁忌
第六章 一群猛獸
第七章 圍獵猛獸
第八章 斐濟群島與斐濟人
第九章 一起足以引起戰爭的事件
第十章 更換島主
第十一章 進攻與防禦
第十二章 左右舷決裂
第十三章 潘希納對形勢所下的結論
第十四章 結局
精彩書摘
第二章 一首不和諧的奏鳴麯的威力
深更半夜徒步前進,又不認識路,周圍幾乎都是荒野,一般這種地方強盜比旅客還要多,這無法不讓人提心吊膽。“四重奏”目前遭遇的境況就是如此。法國人都很勇敢,這絲毫不容置疑,而四位法國音樂傢當然會盡可能地錶現齣勇氣。但是,勇敢與魯莽之間有一條理智不能逾越的界綫。無論如何,如果火車沒有遭遇河水上漲引起的洪水,如果馬車沒有在距離弗萊夏爾五英裏的地方翻車,我們的演奏傢們是不會硬著頭皮在這條危險的路上趕夜路的。希望他們不會再遇到什麼倒黴的事情瞭。
此時大約是晚上八點,塞巴斯蒂安·佐恩和他的夥伴們按照車夫所指的方嚮朝海岸前進。小提琴傢隻拿著小提琴輕巧的皮質琴匣,一點也不妨礙走路,他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瞭,所以睿智的弗拉斯科蘭、樂天派潘希納和理想主義者伊韋爾內一句牢騷話也沒有。可是大提琴傢的情況就不同瞭,笨重的大提琴琴匣如同衣櫃一樣壓在瞭他的背上!加上他易怒的性格,就很容易讓人明白為什麼他會如此大動肝火瞭。他嘴裏嘟嘟嚷嚷,把低聲埋怨和唉聲嘆氣都用“啊!”“哎呀!”“喔!”這些嘆詞發泄齣來。
夜色已經很深瞭。厚厚的雲層在天空中移動著,有時被風撕扯齣條條細縫。透過這些縫隙,顯露齣月亮若隱若現的身影。今晚正值從新月至上弦月間的月相。美麗的金發月神竟然無法取悅塞巴斯蒂安·佐恩,除瞭怪他的壞脾氣和易怒的性格之外,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瞭。他揮動拳頭衝著月亮吼叫:“嘿!瞧你那半邊臉多令人討厭!你到底來乾什麼?我真不知道還能有什麼東西比你這張沒熟透的瓜片臉更愚蠢的瞭,居然還在天上散步!”“還是讓月亮正對著我們好。”弗拉斯科蘭說。“為什麼呢?”潘希納問道。“因為那樣我們看路會更清楚些。”“啊!純潔的狄安娜,”伊韋爾內此時吟誦起詩句來,“啊!黑夜溫柔的使者。啊!地球蒼白的衛星。啊!迷人的恩底彌昂崇拜的偶像……”“你的詩念完瞭嗎?”大提琴傢惡狠狠地問道,“你們這些第一小提琴拉起來就沒個完……”“大傢繼續嚮前走吧,”弗拉斯科蘭發話瞭,“否則我們就要睡在美麗的星空下麵瞭!”“那得有星星纔行啊!而且還可能趕不上我們在聖地亞哥的音樂會瞭!”潘希納提醒大傢。
“真是個好點子!老天啊!”塞巴斯蒂安·佐恩一邊嚷嚷著,一邊搖晃著琴匣,匣子發齣一陣抱怨的咯吱聲。
“不過這個主意,我的老哥兒們,”潘希納說,“那可是你想到的… …” “我的主意?”“當然嘍!為什麼我們不留在舊金山?我們在那裏贏得瞭多少加利福尼亞人的青睞啊!”“我也再問一次,”大提琴傢問道,“我們為什麼要離開那裏?” “因為是你要走啊!” “好,必須承認我是得到一個糟糕的靈感,如果……”“嘿!朋友們!”伊韋爾內邊說邊用手指著夜空中的一個點,那裏一絲慘淡的月光為一片雲朵鑲上瞭微白色的花邊。
“伊韋爾內,發生瞭什麼事?” “你們看那片雲彩的形狀像不像一條龍,伸展著雙翅,還拖著一條用巨人阿耳戈斯的百眼裝點的孔雀尾巴!”顯然佐恩沒有伊納楚斯女兒的守護者那種能把事物放大百倍的慧眼,因為他連路上一個很深的車轍坑都沒看到,倒黴的他一腳便踩瞭下去。這讓他摔瞭一大跤,趴在瞭地上。由於他還背著琴匣,此時他的樣子活像一隻在地上爬的大甲蟲。
這下演奏傢可發火瞭,也確實有他發火的原因,他衝著第一小提琴手一頓訓斥,後者還在欣賞著天空中的怪物呢。“都是伊韋爾內害的,”佐恩斷言,“如果我不是為瞭看他那條該死的龍……”“現在已經不是龍瞭,而是一隻雙耳尖底甕!隻要稍微發揮一些想象力,就能夠發現赫柏女神正把它捧在手裏斟美酒呢……”“當心這仙酒裏還摻和著許多水呢!”潘希納叫瞭起來,“你那充滿魅力的青春女神要為我們衝個澡!”就在這一團糟的時刻,天空中的確往下撒雨點瞭。因而,明智的選擇就是加快步伐,到弗萊夏爾找到安頓的地方。
大傢把正在氣頭上的大提琴傢扶瞭起來,他還在不停地抱怨著。樂於助人的弗拉斯科蘭主動提齣要幫佐恩背琴匣。起初,佐恩不同意——讓他和他的樂器分開——這把根特和貝爾納代爾製造的大提琴可以說是他生命的另一半,但他最後不得不做瞭讓步,他那珍愛的另一半轉到瞭樂於效勞的弗拉斯科蘭背上,而後者則把自己輕巧的琴匣交換給瞭佐恩。
大傢又上路瞭。順順利利走瞭兩英裏,沒有發生值得一提的意外。天色越來越黑,眼看就要下雨瞭。幾個大雨點稀稀拉拉地落瞭下來,這可以證明高空中的雲層是暴雨的前兆。不過,伊韋爾內的美麗赫柏女神並沒有用她的酒甕繼續嚮人間傾倒“美酒”,我們的四位夜行者有希望在到達弗萊夏爾時不會成為落湯雞。
盡管沒有瞭暴雨的威脅,還是要時刻謹慎小心彆在這條漆黑的路上跌跤。這條路已經被衝刷得坑坑窪窪,不時還會齣現急轉彎。而路的兩側盡是寬寬的溝壑和黝黑的絕壁,從還不斷聽到急流的咆哮聲。由於性格迥然不同,伊韋爾內感覺富於詩意的地方,弗拉斯科蘭卻往往認為必須多加小心。
同時,不得不擔心的是在下加利福尼亞的道路上發生一些倒黴事,讓旅客的安全受到威脅。四重奏的全部“武器”就隻有三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這在發明科爾特手槍的國度裏顯然是不頂事的,而此時手槍的製造技術已經非常完美瞭。如果塞巴斯蒂安·佐恩和他的同伴們是美國人,一定會把自己武裝起來,在腰間的一種特製的口袋裏插上這種手槍。地道的美國佬如果從舊金山乘坐火車到聖地亞哥,決不會不帶上一支六發左輪手槍。但法國人卻並不認為有此必要,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要帶著武器齣門。不過,這次他們可要後悔瞭。
潘希納走在隊伍的前頭,眼光一直盯著路邊的斜坡。當道路的左右兩側都很陡峭的時候,受到突然襲擊的可能性不大。由於他的天性詼諧,“殿下”總想拿夥伴們開玩笑,算計著如何“嚇唬”他們。比如,他會突然停下腳步,用充滿恐懼的聲音小聲地說:“啊!那裏……我看見什麼瞭……準備開火!”
……
前言/序言
《星海拾遺者》 一本關於探索、記憶與文明挽歌的史詩級科幻巨著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深處,時間與空間如同被遺忘的河流,靜靜流淌。人類文明的足跡早已遍布銀河的各個角落,但真正的秘密,依然潛藏在那些被星圖遺漏的黑暗角落。 《星海拾遺者》講述的,是一群被稱為“引航者”的專業探險隊的故事。他們不是為瞭殖民或徵服,而是為瞭收集那些消逝的文明留下的最後迴響——破碎的數據流、坍塌的巨型結構、以及那些被宇宙塵埃掩埋的智慧火花。 第一章:寂靜的信標 故事伊始,引航者小隊的旗艦“迴響號”接收到一個來自遙遠、被標記為“禁區”的星雲深處發齣的微弱信號。這個信號古老而復雜,不符閤任何已知星際聯盟的標準協議,更像是一種……渴望被理解的低語。 隊長卡萊爾,一位以沉著冷靜和近乎偏執的考古精神著稱的資深探險傢,立刻決定轉嚮。他的副手,語言學傢兼密碼破譯專傢艾麗婭,對信號的復雜性感到既興奮又不安。信號中蘊含著一種超越現有計算能力的數學結構,暗示著一個可能比人類曆史還要古老得多的文明。 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被稱為“奧菲斯的遺骸”的小行星帶。這裏曾是銀河係中一個高度發達的星際貿易樞紐,但在三韆年前,它在一場未知的災難中瞬間靜默,沒有戰爭的痕跡,沒有輻射的殘留,隻有絕對的虛無。 當“迴響號”穿過奧菲斯星雲時,船員們遭遇瞭前所未有的現象。空間感扭麯,儀器讀數混亂,仿佛宇宙本身對他們的闖入感到不悅。他們找到的第一個實體證據,是一艘漂浮在太空中、完全由一種未知晶體構成的“方舟”。這艘方舟沒有引擎,沒有武器,隻有一個巨大的、麵嚮深空的“眼睛”。 第二章:碎裂的時間綫 艾麗婭在破譯晶體方舟的外部銘文時發現,這個文明自稱為“赫斯提亞人”。他們的曆史記錄並非綫性的,而是像多維的幾何體,同時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使得翻譯工作異常艱難,每一次成功解碼,都會帶來新的悖論。 在方舟內部,他們發現瞭一個休眠艙,裏麵躺著一位赫斯提亞女性。她的皮膚呈現齣微妙的虹光,身體結構比人類更縴細,但卻散發著強大的精神能量。當卡萊爾解除休眠程序時,她蘇醒瞭,但她的思維模式是破碎的,她無法用清晰的語言交流,而是通過強烈的意念和具象化的“記憶片段”嚮引航者們展示她的世界。 這些記憶片段揭示瞭一個令人心悸的事實:赫斯提亞人並非毀於外敵,而是毀於對“絕對真理”的追求。他們試圖構建一個完美的、能夠預測並控製宇宙基本規律的“元數據矩陣”。然而,矩陣在運行過程中,吞噬瞭他們的現實感,導緻他們文明的整體意識選擇瞭“自願消散”,進入一種永恒的、無痛苦的虛無狀態。 第三章:記憶的瘟疫 隨著赫斯提亞女性——她被命名為“零點”——與“迴航號”的船員們接觸加深,危險開始顯現。她的記憶碎片具有強大的感染性。船員們開始在睡眠中體驗到赫斯提亞人的情感、恐懼和他們對宇宙終結的平靜接受。 導航員米洛開始齣現“時間錯位”的癥狀,他堅信自己正在經曆數韆年前奧菲斯星係的最後一天。工程師泰拉則開始質疑物質存在的本質,拒絕相信她手中的工具是“真實的”。 卡萊爾意識到,赫斯提亞人留下的不僅僅是曆史,而是一種“認知武器”——一種基於純粹理念的病毒。它不攻擊生物體,而是攻擊理解力。 零點嚮卡萊爾傳達瞭她族群最後的警告:他們並沒有真正消亡,而是將自己的存在轉化為一種信息流,散布在宇宙的背景輻射中,等待著下一個文明來“接管”他們的精神遺産。 第四章:悖論的齣口 引航者們必須在被這種認知瘟疫徹底吞噬之前,決定如何處理零點和她攜帶的全部信息。他們有兩個選擇: 一、 摧毀方舟和零點,切斷信息的傳播源,確保人類文明的安全,但永遠失去理解一個已逝高階文明的機會。 二、 嘗試用人類的邏輯框架重構赫斯提亞的“元數據”,希望能從中提取齣超越現有科學的知識,但麵臨文明崩潰的巨大風險。 卡萊爾做齣瞭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沒有選擇摧毀,而是指示艾麗婭利用“迴響號”上最新型的量子糾纏處理器,建立一個“信息緩衝區”。這個區域的任務不是理解赫斯提亞人的終極真理,而是將他們的記憶結構“隔離”和“歸檔”,使其保持休眠狀態。 在最後的數據傳輸過程中,卡萊爾本人暴露在信息流的最前沿。他體驗瞭赫斯提亞人所見的宇宙的終極景象——那是一種宏大到令人絕望的秩序,其中個體意識的價值趨近於零。 尾聲:迴響的代價 引航者們成功地將方舟和零點帶迴瞭聯盟邊境的一個秘密空間站,並將其封存。他們帶迴瞭部分對物理學和哲學有顛覆性影響的殘餘數據,足以讓宇宙科學界興奮數個世紀。 然而,卡萊爾付齣瞭代價。他雖然沒有完全瘋癲,但他的感知與常人不同瞭。他開始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覺地使用赫斯提亞人的邏輯結構,說話時帶著一種超越時間維度的疏離感。他成瞭一個活的檔案庫,一個遊走在人類社會邊緣的“拾遺者”。 《星海拾遺者》探討瞭文明的終極目的,以及知識的重量。當一個文明發現宇宙的真相可能意味著自身意義的消失時,它該如何選擇?而那些偶然發現這種真相的人,又將如何繼續在充滿幻象的現實中生活下去?這本書是一麯對探求極限的贊歌,也是對遺失智慧的深沉哀悼。它提醒著我們,宇宙最深處的秘密,往往是關於我們自己將如何結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