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現狀

德國統一現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米夏埃爾·於爾格斯 著
圖書標籤:
  • 德國
  • 統一
  • 曆史
  • 政治
  • 社會
  • 經濟
  • 國際關係
  • 冷戰後
  • 歐洲
  • 德國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0444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510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3-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兩德統一後,原本同屬於一個民族的人們是否能跨越曆史的障礙重新融閤為一個整體?在他們眼中,今天的德國是怎樣一種情形?統一後的德國社會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想瞭解德國統一後的狀況,就必須嚮德國人詢問。作者通過對普通民眾的調查後得齣結論:隻有少數東德人對他們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而大多數西德人認為對原東德地區的重建早該結束。這個長期分裂的民族的真實現狀正是如此,情況尚在繼續惡化。在柏林牆倒塌二十多年後,米夏埃爾·於爾格斯走近德國統一的功臣,通過對一係列德國精英人物的采訪,探究其中的原因,嚮讀者展現一個真實的德國。
《柏林往事:穿梭於舊城新貌的記憶碎片》 內容梗概: 《柏林往事》並非一本宏大的曆史敘事,也不是一部嚴謹的政治分析。它是一本沉浸式的城市漫遊指南,一幅由個人記憶、街頭掠影和曆史迴響交織而成的拼貼畫。本書的主角不是某個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是柏林這座城市本身——一座在分裂與統一的巨大創傷後,不斷自我療愈、重塑形象的生命體。作者以一個觀察者的視角,穿梭於柏林錯綜復雜的街巷,從東柏林的社會主義遺跡到西柏林的自由氣息,從宏偉的博物館島到隱匿的庭院,捕捉這座城市在新舊交融中所散發的獨特韻味。 這本書的敘事綫索是作者在柏林的個人體驗,它試圖在宏大的曆史進程中,為讀者挖掘齣那些被忽略的、充滿人情味的細節。作者並非以曆史學傢的嚴謹去考據每一段史實,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好奇心去探索,去感受。因此,書中所呈現的,更多的是一種“在場感”,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 第一章:陰影之下,黎明之前——探尋分裂的痕跡 本章將讀者帶迴柏林牆聳立的年代,但不是以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通過追尋那些殘存的印記。作者會詳細描述作者在東德時期的生活片段,例如: 漫步“死亡地帶”邊緣: 作者將迴憶自己曾經小心翼翼地靠近柏林牆的經曆,描述那些曾經森嚴的崗哨、鐵絲網和警犬,以及牆體上留下的塗鴉,這些塗鴉不僅僅是破壞,更是壓抑下的呐喊和自由的嚮往。作者會描繪牆體如何切割城市、切割傢庭,以及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深深的陰影。 尋找“特拉貝特”的靈魂: 東德的標誌性汽車“特拉貝特”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承載瞭一代人的生活記憶。作者會描述特拉貝特的獨特設計、其在社會主義時期代錶的社會地位,以及它在統一後成為懷舊象徵的過程。也許會遇到一些老舊的特拉貝特車主,聆聽他們與愛車的故事。 在“Plattenbau”社區的時光: 作者會深入描繪東柏林普遍存在的預製闆式建築(Plattenbau)社區,它們曾是社會主義理想的物質載體,如今卻承載著復雜的曆史情感。作者會描述這些建築的特點、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在統一後這些社區所經曆的變化,例如一些被改造成為現代公寓,一些則依然保留著樸素的風格。 探訪“斯塔西”博物館: 在不迴避曆史的沉重下,作者會介紹一些關於前東德秘密警察(斯塔西)的展覽,但側重點在於展示個人隱私如何被侵犯,以及普通人在那個時代的恐懼與無奈。這並非一次政治揭露,而是一次對人性在極端政治環境下掙紮的觀察。 “東方街區”的異域風情: 作者將描寫一些在統一前就存在的,具有獨特東方風情的街區,例如一些來自越南、波蘭等國的移民社區。這些社區在牆壁的阻隔下,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們也為柏林這座城市增添瞭多元的色彩。 第二章:自由之翼,掙脫束縛——擁抱開放的現在 本章將筆觸轉嚮統一後的柏林,描繪這座城市在重獲自由後,迸發齣的勃勃生機與創造力。 “東邊畫廊”的重生: 柏林牆的拆除並沒有讓其成為曆史的塵埃,一部分牆體被改造成瞭“東邊畫廊”,成為一個巨大的露天藝術空間。作者將詳細描繪畫廊中各具特色的壁畫,解讀它們所傳達的政治寓意、社會評論和對未來的憧憬。作者會邀請讀者一同思考,藝術如何成為曆史的見證者和療愈者。 “剋羅伊茨貝格”的波西米亞: 作為柏林最富有多元文化和藝術氣息的區域之一,剋羅伊茨貝格將成為本章的重點。作者將描繪這裏的街頭藝術、獨立書店、咖啡館、酒吧和各種非主流文化聚集地。它代錶著柏林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不羈的靈魂,也是無數藝術傢、音樂傢和自由職業者的聚集地。 “普倫茨勞爾貝格”的文藝復興: 曾經的工人階級區域,如今已轉型為備受年輕人和藝術傢青睞的時尚街區。作者將描繪普倫茨勞爾貝格的典型特徵:翻新的老建築、琳琅滿目的獨立設計師店鋪、有機食品店、兒童遊樂場以及充滿活力的周末市集。它展示瞭柏林在發展中如何保留曆史風貌,又注入新的生命力。 “博物館島”的文化瑰寶: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博物館島是柏林曆史底蘊的集中體現。作者將帶領讀者漫步於島上宏偉的古典建築群,介紹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並側重於講述這些珍貴文物在曆史動蕩中的漂泊與迴歸,以及它們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施普雷河”的蜿蜒與新生: 施普雷河穿城而過,見證瞭柏林的曆史變遷。作者將描繪河畔的休閑場所、新生的建築群,以及在河上遊覽時所能看到的城市風光。河流不僅僅是地理的分割,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人們的休閑與社交。 第三章:記憶與新生——在縫隙中尋覓未來 本章將深入探討柏林如何在擁抱未來的同時,銘記過去。 “猶太博物館”的傷痕與反思: 作者將描述柏林猶太博物館獨特的建築設計,以及它所承載的沉重曆史。這並非一次簡單的參觀,而是對一段苦難曆史的迴顧,以及對人類文明中反思與警醒的深刻探討。 “波茨坦廣場”的現代奇跡: 曾是城市禁區,如今卻成為柏林最現代化的區域之一。作者將描繪波茨坦廣場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和娛樂設施。它代錶著柏林在統一後的經濟騰飛和國際化進程,但也引發瞭關於城市發展與曆史遺跡保護的思考。 “街頭巷尾”的故事: 除瞭宏偉的建築和著名的景點,本書還將聚焦於柏林街頭巷尾的平凡生活。作者會捕捉那些不經意的瞬間:在咖啡館裏聽到的對話、在公園裏休憩的人們、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嬉戲的笑聲。這些細微之處,共同構成瞭柏林這座城市的生命力。 “市集”的煙火氣: 柏林有許多充滿活力的市集,無論是食品市場、跳蚤市場還是手工藝品市場,它們都是感受當地生活氣息的絕佳場所。作者將描繪市集的熱鬧景象、攤販們的熱情吆喝,以及人們在市集上的交流與互動。 “綠色柏林”的喘息空間: 柏林擁有大量的公園、綠地和湖泊,這些綠色空間是這座城市重要的“肺”。作者將描繪在這些自然環境中,人們如何享受寜靜的時光,逃離都市的喧囂,感受生命的活力。 總結: 《柏林往事》試圖捕捉的,不是一個單一的“德國統一現狀”,而是一個復雜、多層麵、不斷演變的城市生命體。它承認曆史的傷痕,擁抱未來的可能,並在城市肌理的縫隙中,尋找著屬於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敘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邀請函,邀請讀者親自踏上這片土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去發現屬於自己與柏林之間的獨特故事。它不提供答案,隻提供體驗,讓讀者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柏林街頭,親身經曆這座城市的呼吸與脈動。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德國統一現狀》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裏立刻閃過一幕幕曆史畫麵:柏林牆的轟然倒塌,歡慶的人群湧上街頭,以及隨後而來,復雜而漫長的統一進程。我對“現狀”這個詞尤其敏感,它意味著這本書並非止步於曆史的迴顧,而是要深入探討統一後德國的當下。我很好奇,在經曆瞭數十年的融閤與調整後,德國社會在哪些方麵已經實現瞭真正的統一,又在哪些方麵依然存在著深刻的“內部差異”?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著重分析統一帶來的經濟效益,比如德國如何成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以及這種繁榮是如何分配的。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觸及統一帶來的社會成本,例如,東部地區居民的社會融入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也許,作者會通過具體的社會議題來展現“現狀”,比如,東部地區的失業率是否依然高於西部?統一後的德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體係方麵是否實現瞭均衡發展?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冷峻而客觀的視角,不迴避問題,而是深入剖析,展現一個立體、多維度的統一後的德國。

評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德國統一現狀》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係列的問題:統一帶來的長遠影響,以及這個國傢在實現統一之後,又經曆瞭怎樣的演變?我對於“現狀”的理解,不單單是錶麵的安定祥和,更是隱藏在繁榮之下的結構性變化與潛在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超越曆史事件本身的分析,去審視統一後德國的社會肌理。比如,它會探討統一是如何重塑德國的政治生態的?聯邦製在統一後是否得到瞭進一步鞏固,還是麵臨新的挑戰?在文化層麵,統一又帶來瞭哪些融閤與碰撞?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涉及關於德國作為一個多文化社會,其身份認同的多元化趨勢。此外,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統一後的德國在處理曆史遺留問題時,是如何做的?這其中是否涉及對過去的清算,對受害者的補償,以及對民族記憶的塑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或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為我展現一個關於統一後德國的,更加全麵、深刻的圖景,讓我能夠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德國統一現狀》讓我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一直對歐洲曆史,特彆是近現代史有著濃厚的感情。德國,這個曾經分裂又統一的國傢,其經曆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深刻的教訓。關於它的統一,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柏林牆倒塌的激動人心時刻,以及由此帶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麵麵的巨變。我很好奇,在統一後的幾十年裏,德國是如何剋服東西德之間的隔閡,如何處理遺留問題,如何重新塑造國傢認同的?這本書,從書名來看,似乎能夠提供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統一後的德國,揭示其在經濟發展、社會融閤、政治穩定等方麵的成就與挑戰。比如,它是否會探討東德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滯後性,以及聯邦政府為此付齣瞭哪些努力?又或者,統一後的德國在國際舞颱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其外交政策是如何演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迴避敏感話題,能夠展現一個全麵而真實的德國統一後的圖景,而非僅僅是歌頌式的宣傳。我設想,作者可能會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數據分析,甚至采訪親曆者,來支撐其論點,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德國統一的復雜性與深度。

評分

《德國統一現狀》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傳遞瞭一種對當下現實的深刻關照。我一直對國傢層麵的轉型與重塑非常感興趣,而德國的統一無疑是20世紀末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不僅僅是一個國傢政治版圖的改變,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實驗,充滿瞭值得探究的細節。我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具體地展現“現狀”。是會從宏觀的經濟數據入手,分析統一對德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影響?還是會深入到微觀的社會層麵,探討普通民眾在統一後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希望與失落?我傾嚮於認為,成功的“現狀”分析,應該能夠兼顧這兩方麵。比如,它可能會分析德國在吸收東部地區過程中所麵臨的財政壓力,以及為瞭彌閤東西部差距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同時,它也可能會關注那些不那麼顯眼的社會現象,比如,統一後德國的代際關係發生瞭怎樣的變化?不同地區的人們對於“德國人”這個身份認同的感受有何不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歐洲巨人是如何在統一的浪潮中,逐漸形成今日的模樣。

評分

我一直對“統一”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探索欲。一個國傢,特彆是像德國這樣,在冷戰時期被強行分割的民族,其統一過程必然伴隨著無數的挑戰和犧牲。這本書的題目《德國統一現狀》就像一個鈎子,勾起瞭我對那些“現在”背後故事的好奇。我首先想到的是,統一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邊界綫被抹去,更重要的是人心和文化的融閤。在長達幾十年的隔離中,東德和西德在政治體製、經濟模式、生活習慣甚至思維方式上都可能産生瞭巨大的差異。這本書是否會細緻地描繪這些差異,以及德國是如何試圖彌閤這些裂痕的?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會有關於“跨越鴻溝”的描述,比如,如何將東德的計劃經濟思維融入到市場經濟體係中,如何處理私有化過程中的遺留問題,如何解決東西部居民在就業、收入、福利等方麵的不平等。此外,對於國傢認同的重塑也是一個巨大的課題。一個分裂瞭如此之久的民族,如何重新找到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國傢歸屬感?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德國的尋常百姓傢,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去瞭解統一對他們生活帶來的具體改變,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評分

主要是寫論文的資料,主要介紹瞭德國統一後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等方麵的情況,總體寫的不錯。

評分

挺值得看的一本書。一起關注德國吧

評分

還沒顧上看呢嗬嗬,喜歡

評分

還沒顧上看呢嗬嗬,喜歡

評分

主要是寫論文的資料,主要介紹瞭德國統一後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等方麵的情況,總體寫的不錯。

評分

還沒顧上看呢嗬嗬,喜歡

評分

還沒顧上看呢嗬嗬,喜歡

評分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杆上徐徐升起瞭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嚮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傢。1955年又分彆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颱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瞭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傢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剋,國傢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瞭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傢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製,東西柏林閤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德國內政部日前公布的“德國統一現狀報告”顯示,自1989年柏林牆倒塌以來,德國東部與西部生活狀況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差距。去年德國東部經濟實力甚至齣現下降現象。德國媒體27日報道說,2011年德國東部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僅相當於西部的71%,而上一年則為73%,就生産效率來講,東部僅為西部的80%。而今年上半年,東部經濟僅增長0.5%,西部的增長率達到1.2%。這份自1997年開始每年公布一份的“德國統一現狀報告”認為,東部人口嚮西部移民、人口老齡化以及高失業率仍將睏擾東部的經濟發展。報告說,目前德國東部的居民傢庭收入比西部少五分之一,人口數量持續萎縮。從1990年到2008年,東部人口數量減少瞭11.7%,“這種趨勢今後幾年仍將持續”。報告說,雖然自2005年以來德國東部的就業形勢略有好轉,2011年東部的平均失業率為11.3%,是兩德統一以來的最低紀錄,但這一水平是西部失業率的兩倍。實現統一15年後的今天,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德國東部的失業率持續上升,居民個人收入增長速度也慢於西部,這導緻東西部的收入差距逐漸加大。目前,東部普通傢庭的收入隻相當於西部同類傢庭收入的82%,低於1996年時87%的水平。同時,東部地區依靠社會救濟的傢庭也越來越多。 德國東部的經濟實力比想像得要弱.雖然現在德國政府的政策嚮東部傾斜,但效果並不理想。

評分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杆上徐徐升起瞭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嚮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傢。1955年又分彆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颱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瞭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傢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剋,國傢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瞭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傢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製,東西柏林閤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德國內政部日前公布的“德國統一現狀報告”顯示,自1989年柏林牆倒塌以來,德國東部與西部生活狀況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差距。去年德國東部經濟實力甚至齣現下降現象。德國媒體27日報道說,2011年德國東部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僅相當於西部的71%,而上一年則為73%,就生産效率來講,東部僅為西部的80%。而今年上半年,東部經濟僅增長0.5%,西部的增長率達到1.2%。這份自1997年開始每年公布一份的“德國統一現狀報告”認為,東部人口嚮西部移民、人口老齡化以及高失業率仍將睏擾東部的經濟發展。報告說,目前德國東部的居民傢庭收入比西部少五分之一,人口數量持續萎縮。從1990年到2008年,東部人口數量減少瞭11.7%,“這種趨勢今後幾年仍將持續”。報告說,雖然自2005年以來德國東部的就業形勢略有好轉,2011年東部的平均失業率為11.3%,是兩德統一以來的最低紀錄,但這一水平是西部失業率的兩倍。實現統一15年後的今天,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德國東部的失業率持續上升,居民個人收入增長速度也慢於西部,這導緻東西部的收入差距逐漸加大。目前,東部普通傢庭的收入隻相當於西部同類傢庭收入的82%,低於1996年時87%的水平。同時,東部地區依靠社會救濟的傢庭也越來越多。 德國東部的經濟實力比想像得要弱.雖然現在德國政府的政策嚮東部傾斜,但效果並不理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