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培養天纔藝術傢的父母必讀》是非常實用的一本書,幫你重新發現孩子的藝術天賦!即使你一點兒也不懂美術,依然可以成為孩子的好藝術啓濛老師!
作者簡介
孫淼(筆名藍兔子),1974年齣生於中國黑龍江省。
11歲男孩的媽媽,熱愛孩子、藝術、美食和布藝。
任《聰明寶寶》《媽媽寶寶》等多傢育兒雜誌特約美術教育專欄專傢顧問。現為數字插畫傢、專欄作傢、兒童美術教育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其數字繪畫作品被多傢美術機構收藏。
2011年5月,在北京創辦藍兔子藝術工作室。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第1次看藍兔子老師對宗翰的鼓勵和引導時,突然覺得自己有時候真的很功利,大人有時真的把自己很多功利的想法交給瞭孩子,讓孩子覺得做這件事壓力很大!宗翰在充分得到尊重和鼓勵的情況下,一下子就激發瞭自己畫畫的潛能。現在的他不管畫得如何,可是對畫畫的熱情真的讓我很感動!
——宗翰媽媽
孩子都是天纔,我們都是天纔寶寶的媽媽。第1次看到瀟瀟在藍兔子傢的作品,我很驚嚇,也很感動。在那裏,她可以得到真正的放鬆,也會錶達自己真正的想法。
——瀟瀟媽媽
豆豆的畫讓當媽的驚訝高興!在藍兔子那個溫馨、色彩斑斕的畫室裏,孩子潛移默化地養成觀察和繪畫的習慣與能力。現在豆每天在傢裏都要舞弄幾筆,不是塗抹色彩,就是在本子上給傢裏每個成員畫禮物,齣門旅遊的兩周裏每天也要畫畫,她自己已經把這件事當成瞭樂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有什麼比讓她培養齣興趣更有效的教育呢?
——Doume
在藍兔子工作室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每天,用相機記錄著有關成長、有關藝術、有關美好和溫暖的一切……這些力量,讓我越來越堅定地在攝影之路上走下去。
——攝影師小逸
你用愛和智慧搭建瞭一個快樂舞颱,讓這群滿腦子奇恩妙想的快樂寶貝在參與中體會到瞭團結的力量、體會到瞭互助的關愛,更製造瞭多多的快樂,真是太妙瞭!
——娃娃她他
目錄
第一部分兒童藝術教育的認識
一 我們為什麼讓孩子學習美術
二 “天纔”兒童的10個特徵
三 識彆具有超長藝術纔能的兒童
四 每個孩子都是天纔
五 相信和保護孩子的天賦
六 藝術教育的真諦:自由、自我、自信
第二部分 兒童藝術的發展階段
一 原始的混沌與朦朧(1歲半~2歲)
二 思想的萌芽(2歲半~3歲)
附:兒童手指畫的操作與指導
三 逐漸清晰的具象世界(3歲半~4歲)
附:兒童使用色彩工具的指導
四 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高峰(5~6歲)
五 逐漸遠離的童真(7歲~8歲)
六 步入現實主義階段(9歲~12歲)
七 大器晚成並不晚
八 我們該如何欣賞孩子的畫
第三部分 培養孩子的藝術纔能
一 開啓孩子天賦的傢庭美感教育
二 最閤適的教育是愛和美的教育
三 衣食住行中美感教育的契機
附:藝術書簽餅乾
四 利用環境和工具發展孩子的藝術潛能
五 藝術鑒賞的意義
六 識彆“好畫”和“壞畫”
七 孩子的繪畫發展齣現停滯瞭怎麼辦
八 讓孩子大膽說“畫”
九 為孩子選擇美術興趣班的攻略
十 你應警惕的美術教育方式
十一 教與不教,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十二 尊重孩子原創的自發即興作畫
十三 讓孩子反復塗色,弊大於利
十四 親子藝術教育重點是親子關係
十五 小心,不要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第四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和引導
一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認識色彩
附:快樂的水“彩”遊戲(3歲以上)
二 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去發現美
附1:手指魚
附2:創意手指樹
三 節日裏的藝術盛宴
附1:好吃、好玩的萬聖節麵塑作品
附2:紙漿畫做法
附3:美麗的節日賀卡
附4:超簡單的紙黏土花的做法
四 開啓孩子想象力的角色扮演藝術活動
五 傢庭木偶藝術劇院
附1:自製瓦楞紙手偶劇場
附2:製作錶演用的紙袋玩偶
附3:手套布袋兔子玩偶的做法
附4:我們閤夥來開店
六 快樂玩泥巴,讓孩子更聰明
附1:超簡單的紙陶昆蟲
……
第五部分 基本美術材料介紹
附錄:傢庭常用兒童美術工具和材料介紹
後記 寫給生命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我原本一直很頭疼兒子異常的口頭語言錶達能力(民間俗稱話癆),在認識到這種能力也有非常瞭不起作用的時候,我下定決心,以後堅決改掉男孩就該沉默是金的老觀念!當我被他每天滔滔不絕、層齣不窮的嘮嘮叨叨摺磨得幾近抓狂的時候,一定要遏製住自己要吼他閉嘴的念頭,因為我決不能毀掉一個未來可能在語言智能領域有建樹的天纔。
或許很少有人同時在這八種智能上錶現突齣,但卻極可能在其中幾種智能上有優勢,即使你僅僅在某一種智能上比較突齣,仍可能擁有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的能力。
每一種能力都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天纔。這不僅僅是個童話,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瞭解自己或者孩子的天賦,尊重這種天賦,幫助自己或孩子很好地運用這幾種智能,將特長發揮到極緻。
關於這點,有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繪畫大師畢加索的成長之路。
畢加索童年的時候是個學習很差的學生。上小學時,他沒有一樣課程能學好,甚至連字母也拼得亂七八糟。每天不僅不按時完成作業,反而在作業本上亂塗亂畫,很讓老師頭疼。這樣的孩子絕對是個典型的“問題孩子”呀!但是,幸運的是,他有一位能欣賞他,幫助他挖掘自己長處的父親。畢加索的父親是一位美術教師,耳濡目染,他也喜愛上瞭畫畫。父親也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在發現兒子對美術有興趣、有天賦之後便不再勉強他像彆的孩子那樣讀書,而是嚮自己任職的美術學校提齣申請,讓兒子到自己執教的班級學習繪畫。那時候畢加索隻有十一歲。
成年之後,畢加索自己也坦言,小時候很少玩時興的遊戲,大部分時間是用來畫畫和鬍思亂想的。而且畢加索母親也將他童年的塗鴉都悉心保存下來。後來的研究者發現,在那上麵已經能看到成形的鴿子和鬥牛。畢加索畢生對這兩樣符號十分鍾愛,並加以發展和演繹,成就瞭兩個世界性的符號:一個是全世界人們都喜愛的和平鴿,一個是他個人的代錶符號鬥牛。
……
前言/序言
《光影織夢:兒童藝術啓濛的奇思妙想》 引言:點亮童年,喚醒內在的色彩巨人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發光的種子,而藝術,正是滋養這顆種子蓬勃生長,綻放齣獨特光彩的土壤。它不僅僅是繪畫、音樂或舞蹈的技巧,更是孩子感知世界、錶達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強大引擎。然而,在信息爆炸、學業壓力日益增長的當下,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真正有利於藝術啓濛的環境,如何引導他們發現並培養內在的藝術天賦,讓藝術真正融入他們的成長軌跡,成為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 《光影織夢:兒童藝術啓濛的奇思妙想》並非一本簡單的藝術教程,也不是一套刻闆的學習計劃。它是一扇敞開的窗戶,邀請您和孩子一同窺探藝術的無限可能;它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幫助您理解孩子藝術世界的奇妙邏輯;它更是一次充滿愛的陪伴,引導您與孩子共同踏上一段充滿驚喜與發現的藝術探索之旅。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全麵、係統且富有實踐性的理念與方法,幫助傢長們理解兒童藝術發展的規律,掌握激發孩子藝術潛能的秘訣,最終培養齣獨立思考、情感豐富、富有創造力的“小小藝術傢”。 第一章:看見孩子的藝術靈魂——理解兒童早期藝術發展的特質 藝術啓濛並非一蹴而就,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藝術特質是有效引導的關鍵。本書將深入剖析兒童早期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 塗鴉期(2-4歲):情感的原始錶達。 這一階段的孩子,他們的畫筆是他們情感的延伸。每一筆、每一劃都可能承載著他們當下的喜怒哀樂。我們不應以成人世界的“像不像”來評判,而應珍視這些原始的情感錶達,理解他們為何會用特定的顔色、形狀來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捕捉這些瞬間,如何通過提問和傾聽,幫助孩子將內在感受轉化為可見的圖畫。 象徵期(4-7歲):符號的魔法世界。 孩子開始用符號來代錶事物,一個圓圈可能代錶太陽,也可能代錶爸爸媽媽。他們的畫作開始齣現故事性,盡管邏輯可能與成人不同。這個時期,想象力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將探討如何鼓勵孩子構建自己的符號係統,如何引導他們將畫作變成講述故事的載體,如何在這個階段保持他們對神秘、奇幻事物的探索欲。 圖式期(7-9歲):規則與秩序的初現。 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孩子開始嘗試描繪更具象的事物,並逐漸形成自己的“圖式”——描繪特定事物的固定畫法。他們可能會有“地闆綫”、“天綫”等約定俗成的錶達方式。本書將解釋這些圖式的意義,並提供方法,讓孩子在鞏固自身錶達方式的同時,逐步接觸和理解更寫實的描繪,例如透視、比例等概念,但強調這種接觸是以探索和趣味為主,而非強製學習。 現實主義的萌芽(9歲以上):觀察與錶達的融閤。 孩子開始更關注現實世界,並嘗試用更精確的方式進行描繪。他們對細節的觀察力增強,對色彩的運用也更加靈活。我們將提供一些引導孩子進行細緻觀察的方法,例如寫生、速寫,以及如何引導他們理解不同材質、光影帶來的視覺效果。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不拔苗助長,不以成人標準束縛童真。 我們將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藝術發展軌跡也各有不同,傢長需要做的,是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和耐心的陪伴者。 第二章:傢庭藝術工坊——打造充滿藝術氣息的成長空間 藝術啓濛離不開適宜的環境。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在傢中打造一個充滿藝術活力和探索精神的“傢庭藝術工坊”: 物質基礎:不求奢華,但求豐富。 我們將詳細列齣適閤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藝術材料清單,從基礎的彩鉛、蠟筆、水彩,到黏土、廢舊材料、天然染料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提供如何選擇安全、環保材料的建議,以及如何讓孩子參與到材料的整理和收納中,培養他們的條理性。 精神空間:自由探索,無界限。 除瞭物質準備,營造一個心理安全、鼓勵探索的空間更為重要。我們將探討如何讓孩子在藝術創作中感受到無條件的接納和鼓勵,如何處理孩子可能齣現的“失敗感”或“沮喪情緒”,如何鼓勵他們嘗試新的材料和技法,而不擔心犯錯。 “靈感角”的設置:捕捉生活中的藝術元素。 我們可以一起設計一個“靈感角”,收集大自然中的落葉、有趣的石頭、舊雜誌中的圖片,甚至是孩子自己創作的小紙條。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孩子的眼中,都可能成為創作的源泉。我們將提供一些方法,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並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藝術創作的素材。 “傢庭展覽”的樂趣:分享與肯定。 組織傢庭藝術展覽,無論是掛在牆上,還是放在書架上,都是對孩子創作的極大肯定。這將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學會分享自己的作品。本書將提供一些創意十足的展覽方式,讓每一次展示都充滿儀式感和傢庭的溫暖。 本書強調,藝術不應隻發生在特定的“藝術課”上,它應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傢庭藝術工坊,是孩子自由呼吸、盡情揮灑創意的心靈港灣。 第三章:藝術傢的“眼睛”——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感受力 藝術創作的根基在於對世界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受。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實用工具,幫助傢長培養孩子的“藝術傢的眼睛”: “看”的藝術:細節的發現者。 我們將引導傢長如何帶著孩子去觀察,不僅僅是“看”,更是“仔細看”。例如,一起觀察一片葉子的脈絡,一朵花的層次,一隻小昆蟲的形態。我們可以通過“找不同”、“猜是什麼”的遊戲,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聽”的藝術:聲音的描繪者。 音樂、自然界的聲音,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我們將鼓勵傢長帶孩子去傾聽風的聲音,雨滴的聲音,鳥鳴的聲音,並嘗試用色彩、綫條去描繪這些聲音。 “觸”的藝術:質感的探索者。 孩子通過觸摸來感知世界。我們將提供引導孩子探索不同材質的方法,例如用黏土捏齣柔軟的雲朵,用粗糙的沙子描繪山巒。 “聞”的藝術:氣味的聯想者。 花香、泥土的氣味,都能引發孩子的聯想。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用色彩去“畫”齣他們聞到的味道,將感官體驗進行跨界融閤。 情感的聯結:情緒的色彩。 藝術是情感的錶達。我們將引導傢長如何幫助孩子識彆和錶達自己的情緒,例如“你今天看起來像什麼顔色?”、“你為什麼會用這個顔色畫畫?”。通過理解情緒,孩子能更深入地進行藝術創作。 本書深信,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 當孩子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和熱愛的心去觀察和感受世界時,他們的藝術創作將擁有更深厚的生命力。 第四章:創意無限的遊戲——讓藝術啓濛充滿樂趣 學習不等於枯燥,藝術啓濛更應如此。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充滿趣味性的藝術遊戲,讓孩子在玩樂中激發無限創意: “故事接龍”繪畫: 由傢長開始畫一個場景,讓孩子接著畫,然後繼續輪流創作,最終形成一幅充滿想象力的閤作畫作。 “模仿大師”的遊戲: 選擇一些著名畫傢的作品,與孩子一起嘗試模仿其風格,不是為瞭復製,而是為瞭理解其用色、構圖的特點。 “變廢為寶”的奇思妙想: 鼓勵孩子利用傢中的廢舊物品(如紙盒、塑料瓶、報紙)進行創作,製作機器人、動物模型、小建築等。 “色彩魔法”實驗: 探索顔色的混閤與變化,例如用不同的顔色調齣雨天的天空,或是太陽落山的晚霞。 “光影遊戲”: 利用手電筒、窗簾、剪影等,引導孩子觀察光影的變化,並嘗試用繪畫或雕塑來錶現。 “角色扮演”藝術創作: 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探險傢、藝術傢、科學傢),然後根據角色設定進行藝術創作。 本書強調,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 通過這些遊戲,孩子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觀察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章:藝術教育的誤區與引導——成為孩子藝術路上的智慧引路人 在傢庭藝術啓濛的道路上,傢長難免會遇到一些睏惑和挑戰。本書將深入探討常見的藝術教育誤區,並提供科學有效的引導策略: “畫得像不像”的迷思: 很多傢長習慣於用是否“像”來評價孩子的畫作,這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本書將闡釋為何在早期藝術啓濛階段,情感錶達和創意構思比寫實技巧更為重要。 “功利心”的陷阱: 將藝術作為提高其他學科成績的工具,或者過早地追求“專業化”,都可能適得其反。我們將探討如何保持藝術的純粹性,讓孩子享受藝術本身帶來的快樂。 “比較”的傷害: 孩子之間的比較,是扼殺自信的利器。本書將強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優勢,傢長應關注自己孩子的進步,而非與他人攀比。 “包辦代替”的束縛: 過度乾預孩子的創作過程,或直接動手幫忙,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實踐的機會。我們將提供如何給予恰當指導,而非直接代勞的技巧。 “興趣”的培養與鞏固: 如何在孩子失去興趣時,重新激發他們的熱情?如何將短暫的興趣轉化為持久的熱愛?本書將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本書的核心在於,傢長要成為孩子藝術道路上的智慧引路人,而不是獨裁的指揮官。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支持、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在探索中成長,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潛能。 結語:藝術,點亮孩子一生精彩的火種 《光影織夢:兒童藝術啓濛的奇思妙想》是一份獻給所有渴望點亮孩子藝術天賦的父母的禮物。它不是一套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理念的分享,一次充滿溫度的實踐指導。我們相信,當您與孩子一同走進藝術的世界,用愛與耐心去引導,用鼓勵與支持去陪伴,您將發現,您的孩子,無論是成為未來的藝術傢,還是在任何領域發光發熱,他們都將擁有一顆更加豐富、敏感、富有創造力的心靈。 藝術,是孩子觀察世界的窗口,是他們錶達情感的語言,是他們連接內心的橋梁。讓我們一起,用《光影織夢》為孩子點亮這盞永恒的藝術之燈,讓他們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閃耀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