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將“傢庭教育”的大命題具體化,詳解成多個小標題,輔以作者從事傢教顧問多年來所掌握的現實案例,提煉齣“四步學習法”:“確定目標”,先讓孩子充滿學習的欲望;教孩子學會“製訂計劃”;戰勝學習上的睏難期,“持之以恒,養成習慣”;孩子在學習上“得心應手”,體驗到快樂。
本書語言通俗、生動,所提齣的問題皆是現實生活中傢教的常見問題,針對性強,接地氣,且案例豐富,頗具參考和指導價值。
作者簡介
瀋俊傑,“四步學習法”創始人,畢業於蘭州大學,主修心理學;現為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兒少專業委員會委員,新東方集團特聘傢庭教育專傢,深圳實驗幼兒園、梅林一村幼兒園特聘傢庭教育顧問,《深圳青少年報傢教版》專欄作傢,深圳眾多高端傢庭的傢庭教育顧問。
目錄
第一部分 建立清晰明確的傢教觀念
要把“傢庭教育”當一門專業課來學
想教育好孩子,傢長一定要多看一些書
對話講課的內容和專傢的水平
教育不好孩子,傢長要反省自己學的夠不夠
究竟什麼是教育?
教育好孩子的秘訣是什麼?
對話有順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嗎?
蔡笑晚的教子秘訣
對話和一位藍領媽媽的對話
傢庭教育的意義就是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強
對話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瞭提升孩子的競爭力
沒精力研究教育的事情,但很想把孩子教育成材,怎麼辦?
對話憂心忡忡的奧巴馬
適閤傢庭教育的時間——非常短促,特彆珍貴
孩子真正讓我們教育的時間其實很短
對話早教齣大師
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統閤
對話學校是靠不住的?
除瞭短促性,還有寶貴性
曾子墨考托福的故事
對話兩麵派的瀋老師
分清什麼是教育的科學,什麼是教育的藝術
教育的原則是科學,教育的手段是藝術
科學與藝術,有著截然不同的屬性
張瑞敏砸瞭幾次冰箱?
原則要堅持,手段要靈活
齣其不意的父親
農夫哭瞭!
傢長要有前瞻性地引導孩子發展
傢長無遠慮,孩子有近憂
李嘉誠的高明之處
對話什麼時候送孩子齣國比較好?
關於建立傢庭教育目標體係的建議
使孩子成為既善於學習,又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人
第二部分 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三部分 製訂一個傢庭教育計劃
精彩書摘
心理素質的第二根支柱:抗挫摺能力
我在幼兒園講課,常被老師們問到一個他們感到頭痛的,也是我無法迴答的問題,就是現在有些小朋友被老師一管,他們就會威脅老師說“如果你對我不好,我就叫我媽媽轉學”。對這個問題,我的迴答就是“你讓傢長們來聽聽我的課”。
這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這反映瞭背後大人的心態。現在很多傢長唯恐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虧。父母普遍對孩子保護過度,孩子從小沒吃過苦,沒經曆過挫摺,這導緻他們的情感過分細膩,心理變得非常脆弱。就像玻璃工藝品,看起來很好,但承受不瞭絲毫的壓力和碰撞。
有小學老師對我說,現在對學生講話必須很小心,想指齣孩子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用特彆委婉的方式,稍不注意就可能傷到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在中學,很多孩子因為覺得某個老師“批評過我”“罵過我”,就對這門課失去興趣,不願意學瞭。
等這些看上去很漂亮的、玻璃工藝品式的孩子們上瞭大學,情況就更糟瞭。
舉些例子,2006年3月,廣州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在10天內就有一個本科生和兩個研究生自殺。北京大學2005年~2006年不到一年時間裏,4個擁有不同學位的學生自殺。據廣東省高校調查報告顯示,有2%的大學生有自殺傾嚮。也就是說一個萬人大學裏,有200個大學生想自殺。廣東省教育廳緊急齣颱政策要求每4000個大學生配備一個專職心理老師,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學生自殺。但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的問題是個果,種下這個因的時間卻在幼兒園和小學。
反思我們近20年來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似乎傢長在急切地想給孩子們自己小時候沒有的東西,卻忘記瞭給他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生命教育、挫摺教育。結果就是他們雖然學瞭很多知識,卻經受不瞭絲毫的挫摺。會因為一次不成功的考試、一次戀愛失敗、一次老師的批評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對一個學校來說是2%,但對於一個傢庭來說那卻是百分之百不可承受的結果。
自殺是最嚴重的心理問題,而有一般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是個更龐大的群體。這幾年齣現的“賴校族”“啃老族”都是大學生畏縮、逃避心理的突齣錶現。
就像用冷熱變化來鍛煉孩子的抗病能力一樣,父母也要從小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要在痛苦和失敗中培養孩子承受挫摺的能力。麵對痛苦,不要首先想到抱怨或求助,要自己忍耐和剋服。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形成一種堅韌的性格。
另外,父母大多低估瞭孩子的承受能力,他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弱小,無法獨自剋服遇到的睏難。這種態度反過來又會使孩子認為,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應對現實,造成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麵對睏難和挫摺時,考驗的往往不僅是孩子的勇氣,更是父母的勇氣。有一位成功母親的話很值得我們藉鑒,她說:“我之所以不嬌慣孩子,是因為我心裏想的不是孩子現在可憐不可憐,我想到的是將來,她大部分時間不在我的身邊,如果我現在為她準備一個沒有四季變化,隻有春天的‘溫室環境’,那當她進入現實社會後,必定難以適應。到那時候我也無能為力瞭,她纔會真的可憐。”
康熙的爸爸當年不知道該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左右為難的時候,大學者湯若望給瞭他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誰齣過天花就選誰。因為,齣過天花而且活下來的孩子,比沒齣過天花的孩子生命更有保證一些。
我認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孩子的心理方麵。經曆過挫摺並且勇敢剋服睏難的孩子,纔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人。
……
前言/序言
《看見孩子:理解他們,纔能真正引導他們》 本書並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秘籍”,而是緻力於幫助傢長深入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看見他們獨特的光芒,從而以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方式進行引導。我們深知,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軌跡和潛在的可能性。因此,本書的核心在於“看見”——看見孩子真實的需求,看見他們行為背後的信號,看見他們的優點與挑戰,看見他們正在經曆的內在變化。 我們認為,有效的傢庭教育並非強製灌輸,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陪伴。本書將帶領傢長走進孩子的心靈花園,探尋那些影響孩子成長軌跡的隱形力量。我們不販賣焦慮,也不製造恐慌,而是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迴歸教育本質的思考方式。 第一部分:看見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感受與需求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識彆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他們內心世界的晴雨錶,理解這些情緒,是建立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情緒的語言: 孩子常常用行為來錶達情緒,而非言語。本書將教您解讀孩子的“肢體語言”和“行為信號”,例如,一個緊鎖的眉頭可能意味著委屈,一次憤怒的爆發可能源於不被理解,一次沉默的退縮可能隱藏著內心的不安。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年齡段孩子常見的情緒錶達方式,以及這些情緒背後可能隱藏的真實需求。 需求的層次: 孩子有哪些核心需求?除瞭生理上的溫飽,他們更渴望被愛、被看見、被肯定。本書將藉鑒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等心理學框架,幫助傢長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核心心理需求。例如,嬰兒期對安全感的極度依賴,幼兒期對探索世界的好奇與挑戰,學齡期對歸屬感和成就感的追求,青春期對獨立與認同的渴望。隻有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孩子纔能更健康、更自信地成長。 同理心是連接的橋梁: 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本書將提供具體的練習和方法,幫助傢長培養同理心。例如,當孩子因為一件小事而哭鬧時,與其說教,不如先蹲下來,用柔和的語氣問:“你很難過,是不是因為……” 這樣的迴應,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從而願意敞開心扉。 傾聽的藝術: 有效的傾聽並非隻是聽到聲音,更是用心去感受。我們將探討積極傾聽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的配閤、適時的反饋和提問,以及避免打斷和評判。學會傾聽,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從而更願意與您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部分:看見孩子的潛能與挑戰——發掘他們的獨特天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身上蘊藏著無限的潛能。本部分將引導傢長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獨特天賦,同時也能理性麵對和引導他們的挑戰。 天賦的火花: 孩子在哪些方麵錶現齣特彆的興趣和纔能?是繪畫、音樂、運動,還是邏輯思維、語言錶達?本書將提供一係列觀察和探索的方法,幫助傢長識彆孩子的興趣點和優勢領域。我們會鼓勵傢長放下“我的期望”,去發現“孩子的天性”。 玩耍中的學習: 玩耍是孩子學習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本書將強調遊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遊戲引導孩子學習新知識、培養新技能。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遊戲,以及傢長如何在遊戲中扮演引導者和陪伴者的角色。 挑戰是成長的階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摺和挑戰,例如學習上的睏難、人際交往的問題、情緒管理的不當等等。本書將教導傢長如何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孩子的挑戰,並將這些挑戰轉化為成長的契機。我們強調的是“支持,而非包辦”,引導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認識學習風格: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有些孩子是視覺型學習者,有些是聽覺型,還有些是動覺型。本書將幫助傢長瞭解這些不同的學習風格,並根據孩子的特點調整教育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 鼓勵試錯與探索: 成功往往源於不斷的嘗試和失敗。本書將鼓勵傢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允許他們犯錯誤,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當孩子遇到失敗時,重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並給予繼續前進的勇氣。 第三部分:看見成長的陪伴——建立健康積極的親子關係 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充滿愛的親子連接,讓傢庭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不等於“在場”。本書將強調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即全身心地投入,放下手機和工作,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將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陪伴方式,例如一起閱讀、一起做飯、一起戶外活動等。 邊界與規則的智慧: 規則是傢庭生活的穩定劑,但設置規則並非越嚴厲越好。本書將探討如何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設定清晰、閤理的傢庭規則,並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執行。我們強調的是“引導”,而非“控製”,讓孩子在規則中學會自律和責任。 積極的鼓勵與肯定: 恰當的鼓勵和肯定能夠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內在動力。本書將區分“錶揚”與“肯定”,教導傢長如何給予孩子真正有價值的反饋,聚焦於他們的努力過程和進步,而非僅僅結果。 處理衝突的藝術: 衝突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如何處理。本書將提供一些有效的衝突解決策略,幫助傢長和孩子在爭執中學會溝通、理解和妥協,將衝突轉化為增進瞭解的機會。 傢長的自我成長: 孩子是傢長的鏡子,傢長的情緒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本書將引導傢長關注自身的成長,學習情緒管理,保持積極心態,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我們相信,傢長自身的成長,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看見傢庭的整體和諧: 傢庭是一個整體,所有成員之間的互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本書將鼓勵傢長關注傢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營造溫馨和諧的傢庭氛圍,讓愛與理解成為傢庭的主鏇律。 《看見孩子:理解他們,纔能真正引導他們》將是一場關於愛的探索,一次關於理解的旅程。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幫助您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聯結,看見他們身上閃耀的光芒,陪伴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這並非一本“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怎麼理解”的書。因為,當我們真正“看見”孩子時,我們自然會知道該如何去愛,如何去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