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上)》系审计署文硕同志所著,分上下两册,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将西方会计发展划分为五个时代: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单式薄记的产生和发展时代,复式薄记的产生和发展时代,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人类正在进入的电算化理财时代。本书是《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上)》,内容包括文明古国的会计、中世纪的会计和近代的会计。
序(汉英对照)杨时展
序(汉英对照)(美国)保罗·加纳
序(汉英对照)(比利时)埃尼斯特·斯德维林克
再版专序(汉英对照)郭道扬
再版序(汉英对照)张克
引 言
第一篇 文明古国的会计
第一章 尼罗河流域的会计
一、官厅会计的诞生
二、《帕勒摩石碑》和《吐特摩斯三世年代记》
三、对于民间会计的探索
四、奴隶和会计
第二章 两河流域的会计
一、粘土记录板和楔形文字
二、官厅会计工程的建设
三、汉谟拉比的手谕和《汉谟拉比法典》
四、会计报告方法的新起色
五、民间会计的进步:神殿、银行和商业会计
六、巴比伦会计的续编
第三章 古代希腊的会计
一、走出会计发展的“迷宫”
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官厅会计的变革
四、神殿会计的卓越成就
五、独具特色的政府审计
六、民间会计的雄姿:银行和庄园会计
第四章 古代罗马的会计
一、民间会计的初步繁荣
二、举起单式簿记的宝剑
三、复式簿记的胎动
四、共和时期的官厅会计
五、帝国时期的官厅会计
小结:“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
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二篇 中世纪的会计
第一章 拜占庭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会计
一、一颗夜明珠
二、查士丁尼与《罗马民法汇编》
三、教会会计的稳步发展
四、官厅会计挣扎在历史曲折中
五、查理大帝和《庄园敕令》
第二章 阿拉伯帝国的会计
一、穆罕默德和《古兰经》
二、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的发展
三、光明来自东方
第三章 意大利的会计
一、春天与黄鹂
二、佛罗伦萨式簿记
三、热那亚式簿记
四、威尼斯式簿记
第四章 法国和德国的会计
一、可贵的起点
二、加入新式簿记的大合唱
三、经济发展的召唤
四、殊途同归
五、德国第一本簿记文献
小结:“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杰出发明之一”
第三篇 近代的会计
第一章 近代会计的奠基人--卢卡·帕乔利
一、勤奋的一生
二、不朽的文献
三、时代的骄子
四、深远的影响
附:关于帕乔利的三个有每论的问题简介
第二章 卢卡·帕乔利以后的意大利会计
一、帕乔利的追随者
二、开拓新境界
三、工业会计的曙光
第三章 意大利式簿记在德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摄取异域营养
二、可喜的第一步
三、在彷徨中改良
四、在改良中前进
五、成本会计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 意大利式簿记在荷兰的传播和发展
一、一拍即合
二、优秀的“二传手”
三、会计方法发展的新势头
四、与时代合拍:成本会计的尝试
五、承上启下的人物--西蒙·斯蒂文
第五章 意大利式簿记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先驱者们:门赫和萨维纳
二、自张新帜的创造
三、走上独创之路
四、大陆派的有功之臣
五、工业会计的黄金射线
第六章 意大利式簿记在英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传播的途径
二、热情引进新式簿记的思想和实务
三、大张旗鼓地宣传
四、举起改革的旗帜
五、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六、准备企业会计时代的来临
第七章 意大利式簿记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春风,从西欧吹来
二、领袖们和会计
三、会计教育的热浪
四、一面镜子:商人月刊
五、新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西式簿记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一、初浴欧风美雨
二、活跃在改革的前沿
三、选英撷萃育人才
四、培养国民的会计意识
五、会计教育事业的繁荣
小结:激动人心的岁月
后记
纵论千年会计--文硕院长与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的对话录
新版后记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我一直觉得,要理解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活动,就必须追溯其根源。会计,作为经济的语言,它的历史演变必然承载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密码。我很好奇,“五次浪潮”这个提法究竟是指什么?是技术的革新,还是思想的飞跃,亦或是制度的演变?这就像解开一层层包裹在历史中的谜团,令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会计是如何从原始的记账方式,一步步演变成如今如此复杂精密的体系的。特别是“西方会计史”这个限定,让我对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商业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与会计发展之间的关联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讲述了无数商人的智慧、会计师的匠心,以及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会计如何扮演了“记录者”、“监督者”乃至“推动者”的角色?我很想知道,那些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会计准则、概念,究竟是如何孕育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评分作为一名对商业和历史都充满兴趣的读者,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其“西方会计史”的定位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理解现代西方经济的运行逻辑,离不开对其会计制度演变的深入了解。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朴素记账,到中世纪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再到近代英美的公司会计与审计制度的建立,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进过程。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条时间脉络?我尤其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会计是如何服务于当时的经济需求和权力结构的。例如,在封建时期,会计可能更多地是为地主和贵族服务;而在商业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则成为商人积累财富、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到了工业革命,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出现,则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历史性的转变,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会计职业和学科。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西方会计史: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觉得,要理解现代社会,尤其是商业世界的运作,会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它的历史演变,一定充满了智慧与挑战。这个“五次浪潮”的说法,让我眼前一亮,这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试图提炼出会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变革。我很好奇,这“五次浪潮”究竟是指哪些时期,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是技术革新,比如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脑?还是管理思想的演变,比如从简单的记账到复杂的成本核算和战略管理?或者是商业模式的转型,比如从个体商户到跨国公司,再到如今的数字经济?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些浪潮的,每一浪又涌现出了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理论或者实践?这本书会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展现西方会计从何时何地开始,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和蜕变,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模样吗?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刻地理解会计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信息。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选择“五次浪潮”这一宏大叙事框架来梳理西方会计史。这显然不是一本枯燥的编年体史书,而是试图抓住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内在逻辑。每一次“浪潮”的到来,都意味着会计在理论、方法或应用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猜想,第一浪可能与早期的商业扩张和复式记账法的诞生有关,那时的会计或许更多是为了解决基本的账目核算和信用管理问题。而随后的浪潮,或许与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生产、成本核算的需求紧密相连,那时,效率和利润的计算变得至关重要。再往后,随着公司制的普及和资本市场的形成,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概念恐怕就会登上历史舞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这五次浪潮的,每一浪的标志性事件、关键人物和核心理念是什么?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这些变革背后的驱动力,例如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很想通过这本书,看到会计这门学问是如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频共振,不断适应并引领着时代发展的。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被其“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这个概念所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次对会计演进过程的深度解读。我猜想,这“五次浪潮”可能代表着会计发展的几个关键转折点,每一次都伴随着重大的社会、经济或技术变革。例如,早期的浪潮或许与商业的萌芽和复式记账法的出现有关,它解决了基本的记账和核算问题;随后的浪潮则可能与工业革命带来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对成本控制的需求紧密相关;而现代的浪潮,则可能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以及对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有关。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五次浪潮的,每一浪的具体内容、标志性事件、代表性人物以及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浪潮背后的驱动因素,例如科技进步、市场需求、法律法规的变迁,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会计这门学科是如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并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
评分有点财务基础的更好。
评分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这本书不错,适合初学者,有启发
评分有点财务基础的更好。
评分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书很好,快递单位更好
评分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