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离不开不谅“小恶”。所谓“小恶”就是大家常说的犯小毛病。“小恶”因其小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不是有许多人对自己的小毛病不以为然吗?其实,我们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视解决“小恶”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应该看到“小”是相对的,“蚁穴”虽小,但久而久之,千里之堤可能毁于一旦;医生做手术,哪怕还有一点点病菌没消灭干净,也会引起溃烂,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恶”不可小看。“小恶”不是凝固不变的,努力克服它、纠正它,它会愈来愈小,以至消失;放任它,忽视它,与其和平共处,它就会由小变大,成为祸患。平时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致放松思想改造,慢慢滑向犯罪的深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刘备曾给儿子留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遗言,我们后人也应把它铭记在心。 多看书,改变自己。
评分这六讲的对象本来是香港,特别是香港的人文危机,所以在行文中不时流露出我的香港生活经验和感受,或许不合内地读者的心态,在此先请包容鉴谅
评分一位是目前备受尊重的张永和。我觉得他虽然行事低调,但从他的数次演讲和展览中我得到的印象是:他是少数对于中国文化传统潜移默化,而对西方现代建筑也了如指掌的建筑师,他自己的设计风格和库哈斯等人恰恰相反,不重体积的超大特大,也不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更关注建筑本身的人文意义。在2008威尼斯的建筑双年展,我有幸代表香港参加,也特别参观了中国馆,由他和名作家钟阿城联合设计,展出的竟然是平民居屋的各种照片和用于四川地震重建的木材材料,表面上平庸无奇,但骨子里却充满了中国老百姓的草根意识。张永和甚至故意用库哈斯的“generic”这个字来描写中国的平民住宅--它们平淡无奇,有时更是乱七八糟,但这就是一般人的生活模式。这一个展览,我觉得是一种“表态”,它所反对的就是西方这些建筑大师的傲气(hubris),每个人以建高楼大厦、争奇斗胜为目标,根本不顾一般平民日常生活上的要求,也不顾市容肌理(urban texture)的改变。因此我们要问:到底他们是“为中国而设计”?还是“设计中国”?我认为张永和属于前者,库哈斯和他的国际同行们属于后者,虽然库哈斯还领导他的哈佛学生深入珠江三角洲调查,写了一本大书《大跃进》(The Great Leap Forward)。问题是,故意用政治运动的名词作书名,用意何在?我看显然要一跃而改变中国的城乡面貌,并为此一大目标作准备。张永和无此雄心,2009年暑假,他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讲习班的演讲题目,就叫作“可大可小”,我猜还有“以小窥大”的涵义。
评分还不错,正准备阅读
评分我认为任何重大的建筑规划,都应该有三方面的人士参与:第一当然是建筑界,第二是政府和财团(在内地是前者,香港则是后者居多),第三则是公民社会及其代表。目前在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公民社会的参与,只有少数的建筑师,或以自己的设计,或经由文字论说,提出一些本土性的见解。在此我要特别举出两位。
评分时
评分单位购买,单位购买,
评分李教授的文字自然没话说,前两章算提纲挈领,后四章是不同领域的自然发挥,隽永且有洞见。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