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损失赔偿与救济
ISBN:9787511847676
定价:128
编著译者:杨良宜 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日期:2013-04-01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杨宜良先生在合约法领域推出的又一力作,探讨国际商事法律中*复杂也*重要的课题——损失赔偿救济。任何商事活动产生纠纷之后,无论和解或诉讼,*后都会涉及这一课题。
内容简介
作者以英国合约法及大量判例、实务为基础,系统阐述损失赔偿的大原则、损失的类别、损失计算的重要局限、避免超额赔偿的方法、“违约/毁约一天为准”规则、索赔损失的诉讼时效等,对各种主要商事活动所带来的损失赔偿与救济的独特问题也设有专章讨论,如适用于货物买卖、船舶买卖、股票买卖等普通的市场规制计算方法,投资中的损失赔偿,衍生品合约下的损失赔偿等。
本书既是研究国际商事法律中损失赔偿与救济法律制度的百科全书,也是国际商事活动中涉及损失赔偿与救济的实战指导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损失赔偿大原则
1.对侵权或违约受害方做出赔偿性复原的大原则
2.复原大原则下赔不足损失的情况
3.复原大原则下赔偿超过损失的情况
3.1 英国法律不理会侵权方或违约方在其错误行为中获利的原因
3.2 美国法律的不同地位
4.有惩罚性意味的损失类别的区分
5.符合复原大原则的加大损失
5.1 加大损失适用的侵权案件类别
5.2 估计加大损失的难处
5.3 加大损失不适用在合约
5.4 加大损失也不适用在侵权的疏忽
5.5 加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的区分不明显
6.非复原性损失赔偿之一:“惩罚性损失赔偿”
6.1 Rookes v.Bamard先例后允许的三种例外情况可导致惩罚性损失赔偿
6.1.1 例外情况之一:政府官员的压迫性,随意性或违反宪法的行为
6.1.2 例外情况之二:侵权行为是侵权方计算过好处大过坏处
6.1.3 例外情况之三:立法规定
6.1.4 上述惩罚性赔偿的例外情况是否应该保留
6.2 核算惩罚性损失应考虑的因素
6.2.1 考虑因素之一:真正受害方作为原告
6.2.2 考虑因素之二:适度的赔偿
6.2.3 考虑因素之三:当事人的财力
6.2.4 考虑因素之四:避免与刑事诉讼作出重复的惩罚
6.2.5 考虑因素之五:当事人的行为
6.2.6 考虑因素之六:复原赔偿的金额
6.2.7 考虑因素之七:多位被告
6.2.8 考虑因素之八:多位原告
6.3 合约下的惩罚性损失赔偿:英国法律地位
6.3.1 什么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6.3.1.1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是为了阻吓
6.3.1.2 不涉及金钱赔偿而足针对违约会带来更苛刻条件或更高昂对价也是惩罚性条文
6.3.1.3 不为了阻吓合约对方违约的条文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6.3.1.4 议定赔偿金额低过真正损失的估计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6.3.1.5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不影响受害方索赔真正蒙受的损失
6.3.1.6 举证责任与其他考虑
6.3.2 议定赔偿条文的好处
6.3.3 议定赔偿条文是否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6.3.4 怎样区分合约的一般议定赔偿条文与惩罚性条文
6.3.4.1 区分原则之一:条文的标题并不重要
6.3.4.2 区分原则之二:约定的金额比真正损失人为阻吓一方当事人不敢违约
6.3.4.3 区分原则之三:判断是否惩罚性条文是看订约时的情况
6.3.4.4 区分原则之四:其他帮助区分的考虑
6.3.4.4.1 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大的损失也低于约定的金额
6.3.4.4.2 对纯金钱债务约定比债务更高的赔偿金额
6.3.4.4.3 对于大小及严重程度不一的多种违约约定单一的赔偿金额
6.3.4.4.4 真正损失很难估计的情况
6.3.4.4.5 一连串合约中的中间方(party in between)
6.3.4.4.6 针对同一种违约有不同金额的议定赔偿
6.4 定金与预付
6.4.1 定金会有危险被视为是惩罚性损失赔偿
6.4.2 有关先例之一:Stockloser.v.johnson
6.4.3 有关先例之二:Linggi:Plantations Ltdv.Jagatheesan
6.4.4 有关先例之三:Workers Trust.and Merchant Bankud v.Doiap Investments Ltd
6.4.5 有关先例之四:Llnion Eagle ud v.GoldenAchievement Ltd
……
第二章 损失计算办法与损失的类别
第三章 损失的遥远性之一:损失可否合理预见
第四章 损失的遥远性之二:因果关系
第五章 减少损失
第六章 损失的肯定性:将来的变数与机会损失
第七章 第三人损失与第三人规则
第八章 同步/竞合责任、纯经济损失与合约纠纷中分摊责任与损失
第九章 避免超额赔偿之一:“净损失规则”
第十章 避免超额赔偿之二:计算损失以违约方-低合约责任为准原则
第十一章 债务与损失的区别
第十二章 履约指令
第十三章 Breach Date Rule之一:违约一天计算损失与市场价格规则
第十四章 Breach Date Rule之二:损失币种的兑换日期
第十五章 市场规则之一
第十六章 市场规则之二
第十七章 索赔损失的诉讼时效
第十八章 投资仲裁的损失计算
第十九章 衍生品合约下的损失赔偿
案例目录
这本书简直是我学习法律路上的“及时雨”,尤其是在我准备相关考试和论文的过程中,它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作者在论述理论时,非常注重其现实意义,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中国和域外的法律实践,使得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喜欢他关于“损失”的界定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写得极为详尽,涵盖了各种可能的损失类型,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认定标准。这对于理解民事赔偿的精髓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救济”的论述,也让我对法律的最终目的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为了修复和弥补,确保公平正义得以实现。作者在分析各种救济途径时,不仅列举了法律规定的程序,还深入探讨了这些程序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改进建议。阅读此书,让我对法律的宏观认识和微观把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一直对“损失赔偿”和“救济”这两个核心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两个领域的深入探索的渴望。作者在本书中展现出的扎实学识和独到见解,令人印象深刻。他对许多复杂法律问题的分析,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损失”的定义,超越了简单的金钱补偿,而是深入探讨了精神损害、机会损失等更广泛的范畴。在谈论“救济”时,作者不仅梳理了传统的法律救济手段,还积极探讨了创新性的救济方式,这为我开拓了新的思路。书中的许多案例分析,都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损失赔偿与救济知识体系,为应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独特,它不像很多法学著作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文和案例,而是通过一种更具探讨性和引导性的方式,带领读者一同思考。作者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法律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关怀。我特别喜欢他在分析“损失”时,所强调的“可预见性”和“因果关系”的论证过程,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严谨,有助于读者理解责任划分的逻辑。在“救济”部分,作者对各种救济方式的优劣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哪种方式更为有效和合理。这让我意识到,法律的实施不仅仅是机械地套用规则,更需要智慧和策略。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具有普遍性,不仅对国内的法律实践有指导意义,也为理解国际法律提供了一个窗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实践价值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将多年的实践心得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融为一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具体案例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对于每一个法律条文的适用,他都能够结合案例的背景、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法律后果,进行层层剖析。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案件的审理之中,与作者一同思考,一同辨析。书中对于不同法域下损失赔偿责任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国际性和复杂性。它不回避争议,反而积极探讨不同理论学说之间的碰撞,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空间。虽然本书的篇幅不小,但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便对于法律专业知识非顶尖的读者,也能在细读中逐渐领悟其精髓。特别是那些关于救济措施的讨论,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我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有些担心它会过于艰深晦涩,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使得原本可能复杂的法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最受触动的是,书中对“损失”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财产损失,更包含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以及如何对这些损害进行赔偿,这让我看到了法律在保护个体尊严和权利方面的深度。关于“救济”的论述,作者展现了对不同法律体系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修复性司法”和“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讨论很感兴趣,这让我看到了法律救济方式的多样化和发展趋势。这本书不愧为一本法学经典,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损失赔偿与救济理论的认知,更激发了我对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作用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