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
评分“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评分字实在太大了,不方便了看了
评分挺好
评分完美
评分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
评分南宋以后,碑帖的制伪高手越来越从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进一步鉴别出书法的风格、用笔等,这就成了鉴赏中的主要依据。再有鉴别碑帖的辅助依据,即题签、印鉴、题跋等这些文字,都能帮助我们鉴定真伪。
评分此石又称《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或《开道碑》。据铭文记载,东汉水平六年(63),汉中太守钜鹿鄐君奉诏受广汉蜀郡巴郡刑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动工开通斜栈道。至水平九年四月落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历时三年之久。另据史籍记载和学者考订,该栈道上著名的古石门隧道,就是由鄐君主持在这段时间首次开通的。
评分《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称《大开通》,全名《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永平六年(六三)刻,隶书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石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为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宋时石为南郑令临淄晏袤所发现,刻释文于其旁,后被苔藓所掩,六百余年不为人知,直至清时才被发现,复流传于世。此刻石用笔以圆笔为主,参以篆意,与同处褒城稍后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刻石用笔相似,然取势不同,此刻石呈外紧内松,气势饱满,结体奇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