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1
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评价晚了。最近有点忙!书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的书中充满了令人激动的心得观念。辩证发如此神秘,以至于看似它就是宇宙的最终真理
评分忧郁理论凝缩了大量古老的意象,文艺复兴是首先以无与伦比的天才阐释指出了其中强大的辩证性。堆积在丢勒所画的忧郁前的物品中有只狗。阿尔贝提努斯对忧郁者的心灵状态的描写让人想到狂犬病并非偶然。按照古老的传统,“脾脏管辖着狗的器官系统”。在这点上,狗与忧郁者是一致的。如果那种被描述为极其柔弱的器官发生了变质,那么狗就会丧失活力,遭到狂犬病侵袭。这时它就象征了忧郁情结中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人们强调了狗的感觉力与忍耐力,这样便可以让其代表不知疲倦的钻研者和沉思者的形象了。“皮艾里奥?法勒里阿诺(PierioValeriano)在他对这种象形符号的评论中直白地说到,这样的狗在凭感觉搜索和奔跑时是最适于‘带上忧郁面容’的。”另外,在丢勒的画上,这动物被画成熟睡状,从而加深了这一意象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果邪恶的梦来自于脾脏,那么忧郁者也就对预言之梦具有优先权。作为君王与殉道者的共有之物,预言之梦在悲苦剧中是常见的。但是这些预言之梦是出自创世神庙中的泥土占卜的睡梦,不可理解为崇高甚或神圣的启示。因为忧郁者的所有先知都取自幽深之处;是通过对造物生命的深入思考而获得的,没有丝毫的天启之声会传至他这里。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评分第一个身份是历史学家。从历史上来看,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善恶、是非的认识是他们行动的指南,也是许多影响人类发展的大事件的行动依据。我们今天同样还是如此。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时代,就必须了解它的哲学;当我们试图去做这一点的时候,我们身上便有了哲学家的影子。人们的生存环境与他们的哲学是互相影响的,这种影响千百年来都在进行着,这也是本书要研究的主题。
评分内容就不说了,这次商务的翻译还是能看出非常细心,排版设计也是几个版本里面最好的
评分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传统的宗教与伦理与、科学研究,这两点使得我们确立了基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哲学家的哲学体系中也少不了这两点,只是在每个哲学家的体系中它们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但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能称之为哲学。
评分《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1(1816-1831)》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1(1816-1831)》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1(1816-1831)》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1(1816-1831)》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第一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的第一个哲学体系,是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著作。这是黑格尔在1803年撰写的三部“体系草稿”之一,即《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尽管本书遗留下来的是一份残缺不全的手稿,却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耶拿逻辑》提出的“逻辑学”雏形对于未来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成为6年后分三卷出版的宏篇巨制《逻辑科学》(大逻辑)的理念和雏形。2.《耶拿逻辑》提出的“绝对精神”概念对于未来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性质和建构有重大意义;即在本书的“形而上学”部分首次明确地提出和完满地论述了黑格尔未来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组成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这两方面标志着黑格尔在摆脱谢林、走自己独立的哲学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部不能、也不应绕过的重要著作。是了解黑格尔成熟时期的著作及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的主要著作的关系的关键性著作。
评分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