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留住手艺(增订版)》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最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很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用椴树皮织出最美的衣裳
纺织工艺师 五十岚勇喜/喜代夫妇
(1935年12月20日/1941年11月6 日生)
导语:有一种叫做【椴树】的树,在山里很常见,从它的树皮里能抽取纤维。过去,在日本全国各地都有用这种纤维做的绳子,也有用它织出来的布做的工作服。北海道的阿伊奴族人穿的民族服装“厚司织”也是其中的一种,它用的原料是一种叫做欧莜(学名:ulmus laciniata )的植物。
“椴木织”从树的状态到织成布一共需要22道工序。因为其过程既繁琐又费时,所以,这种纺织工艺在日本已经近乎绝迹了。
在山形县的温海镇有一个叫关川的村落,有趣的是这里的村民几乎都是从事这种“椴木织”工艺的。“关川”是从那个以温泉而出名的沿海小镇“温海温泉”往新泻县的山里去的途中,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村落。村里的48户人家有46户都是干“椴木织”的。用学校的旧址改造的“关川椴木织协同组合”是这46户的组织。
协同组合的展示厅里陈列着他们的作品,还有曾经是过去生活中一些日用品。那些机器设备是为了让村民们集中在一起纺线、织布而特别购买的。我去的那天,他们正在一起干活儿。织布机上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和卡拉卡拉地转动着的纺车构成了一个非常热闹和有朝气的场面。
因为这种布做出来的东西防水性强,所以,从前都用它来做田间工作服、手筐和袋子一类的东西,而现在做的比较多的是帽子、和服上的带子、门帘、钱包和手提袋等等。他们织出来的东西充分展现了“椴木织”的那种粗狂的感觉,看上去很漂亮、潇洒。
干这个工作是有明确的男女分工的。在山上植树、养育、砍伐、剥皮的这些体力活儿都是男人们的事。煮皮、抽丝、纺线、织布是女人的事。而女人的活计又因年龄的不同而各有分工。即便是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也能凭着手的长年的感觉进行纺线。女人们边聊着天边干着手里的活计。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那曾经有过的村落集体生活的影子。
伐树是分季节的,并不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伐,所以,他们的工作日程也不是就合人,而是就合自然来安排的。
勇喜、喜代: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叫关川,我们的村子跟新泻县相邻,冬天雪很多,附近有著名的温海温泉,从我们这儿儿开车也就30分钟。
我们的村里有48户人家,220 多口人。这48户中有45、6户都是从事“椴木织”的。
干“椴木织”有明确的男女分工。进山伐树、剥皮、晒干是男人们的活儿,其余的,一直到织成东西都是女人们的事儿。这种分工是从很久以前延续至今的。
“椴木织”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我也说不清楚,但听说至少也得有千年以上吧。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椴木织”是什么东西。你先看看我们的作品,这些作品上的颜色都是天然色。我们把从椴树皮上抽取下来的纤维泡在米糠里,慢慢地它就会泡出这样的颜色,并不是染出来的。“椴木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结实,泡在水里也不会烂。再就是用它做的衣服因为空隙大,所以通风很好,因此,一说到“椴木织”,让人会首先想到夏天。
现在,我们织的最多的是女人们穿和服时的装饰腰带,还有门帘、帽子一类的东西。单纯的织布一般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干,而其他的商品或工艺品是大家一起在“协同组合”里做。因为完全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数量是很有限的。每一户一年也就能织一匹布(60米长)。这是一个大概的数目。是的,如果是一个人织的话,一年也就只能织这么多吧。并不是没有原材料,是因为干这个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织一匹布,用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但是,在到达能织布的阶段以前,还有22道各种程序呢。那里放着的和服腰带,从我们手里出的价是1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由流通中心转手给大百货店或和服专卖店,价格一下子就能翻二到三倍。一下子就变成了高档品,只有出席大型活动时才会穿用这种腰带,谁会平时穿呢,那可太奢侈了。
过去,【椴木织】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生活中需要用才织它,织出来的也都是些工作服、盛米的袋子这类的东西。
从木头上取丝
那就先从树说起吧。这种树分布在全日本各地,它是普通的落叶树,哪儿都能见到。只是,不经过修剪和拾掇的树采不了好皮,皮不好就织不出好的东西。我们那里冬天雪很多,也很大,雪多的地方土地就肥沃,植物长得就好,还有,就是要经常修剪,这些都是让椴树长好的条件。过去,织布得来的钱是女人们的收入,尽管男人们伐树、剥皮,但是织出来的布卖了钱跟他们就没关系了。这个习惯到现在还有呢。
椴树是一种很易生长的树,五六十年就能长成一棵粗壮的大树。但是,因为树心是空的,所以,像熊呀那样的动物会栖息在里面。我们的村里有时也会有熊出没,村子附近的摩耶山上就有熊。
我原以为其他的地区也有“椴木织”呢,没想到这个工艺只剩下我们了。看来,一是我们那里还有好树,二来冬天有劳动力,再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大家的关系相处得都很和睦,因为“椴木织”工艺有的部分是需要集体操作来完成的,是这种连带关系把大家拢在了一起,并使它延续至今。
一个村子里有这么多的人从事同一种工作,这在别的地区似乎是少见的。就连平常的生活方式,我们那里也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呢。
你看到的的这棵树大概有10年的树龄吧。实际用的时候也都是用树龄在15年到20年的。树的底部直径在15到20公分左右的就正合适。每年的6月里,有两个星期是伐树最好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树皮就剥不下来了。树砍倒后还要砍下枝条,然后就可以剥树皮了。剥的时候虽然对长度没有规定,但还是剥得越长越好。在这两个星期内树皮是很好剥的,但在这之前之后都剥不下来。所以,我们的工作完全是合着大自然的日历来进行的。
各家的男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山,他们会在那儿砍伐属于自己的树。但是,我们在伐树的同时,还要想着如何给它的第二代创造生长的条件。因为母树一旦被伐,生命也就算终结了,所以,我们要让它的第二代从树根处再生出萌芽来,这样10年20年后又能成材了。树被伐倒后不久,会从它的根部再生长出很多树芽,我们要在这些树芽中挑选一根最直的,然后进行不断的间伐。只要这样用心地护理、修剪,这棵树就能永远是材。现在,我伐的都是20年前自己护理过的树。
剥树皮是男人们的工作
我手里的这棵树是昨天刚伐的,现在我给你演示一下剥树皮的过程。这是专门的剥皮用的柴刀,是请铁匠专门打的,没头儿的柴刀,单面刃,剥椴树皮就用这种柴刀。皮比较薄的部位是背部,跟它相反的部位就是腹部。腹部的纤维是最好的,因为皮质较厚。平常我们都是从背部开始剥,但这棵树因为伐的时候有点儿早,再加上从昨天砍下来以后到今天已经搁置了一天,所以,皮已经变得不太好剥了。6月是伐树、剥皮最好的时期,山上的树吸足了地下的水分,是最好的状态,我们都是在这个时候去伐。
你闻闻这棵树的身上还留着水的味道,很清新的味道。树皮上还能看到水珠。是的,水分越多就说明皮越好。我伐的这棵是山上长势最好的一棵。皮剥下来以后,抽纤维要用的是树皮里侧的这层嫩皮。外侧的皮只能出很粗糙的纤维,所以没有太大的用途。把嫩皮从粗皮身上再剥离下来,要从反方向来剥,用手将嫩皮卷着向下推,用脚踩住下面的粗皮,这样,能用的和不能用的就分开了。这不能用的粗皮部分可以用来打草鞋,或卷起来做个容器什么的。整个剥皮的过程尽可能地不用刃器,因为那样会将纤维割断。但是,在剥皮之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要先把树从中间刨开(树是空心的),然后展平,这样一来皮就容易剥了。遇到节子多的情况,皮不太好剥,所以,为了获得好的纤维,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一定要经常修剪枝条。这才只是刚做完了第一道工序,下边还有21道呢。
剥下的皮把它卷起来,晒干。树皮一经晒过以后颜色会变得很不好看。每年我们差不多都要剥7 贯(每贯约3.75公斤)重的树皮,27公斤左右吧,需要15棵好的树。
被伐倒的树也不会有丝毫的浪费。除了剥下的皮是作为“椴木织”的材料以外,那不能用的部分可以当柴薪来烧,中间其余的木头是冬天取暖的好材料。
另外,现在有些工业实验厂还用那样的木料来雕些装饰品木刻,也有的用它来做杯垫,因为竖着切成圆片儿正好是杯垫的形状。所有这些工序都要在梅雨期结束前完成,等到雨季一过就要开始晾晒了。所以,这个季节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天气预报,雨季结束前的两星期是关键。
……
中文版序
我非常高兴我的这本以介绍日本手艺人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为内容的访谈录能有机会在中国与广大的读者见面。
书中介绍的这些业种在三四十年前的日本几乎是随处可见的。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出,手工的业种开始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现在可以说已经是所剩无几了。当没有了手工业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和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应该说手工业活跃的年代,是一个制作人和使用人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下,没有丝毫的虚和伪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惯性。但是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
其实如果寻根求源的话,这些手工的业种和技术,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都来自中国。它们在来到日本以后,是在风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慢慢地改变和完善的。但,还是有不少相通的东西存在至今。
这本书中介绍的手艺人和工匠虽然仅仅是一小部分,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充分地体现日本百姓的人生意识和对待工作的态度。
中国是被我们看做兄长的邻国。我们的文字、文化都来源于中国。我们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是,中国永远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
我深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理解两国文化的桥梁。
盐野米松
写在即将进入公元2000年之际
留住手艺(增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留住手艺(增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很好的书,还没有看,应该是正版。
评分还不错,孩子喜欢。。。。。。
评分东西收到了!感觉还不错。
评分前一天下的单,第二天下午就拿到手了,书很小巧,还没看内容,先来个好评。
评分好书,慢慢品味,慢慢学。
评分还不错 有收货,质量很好,能学到东西,最近疯狂屯书,喜欢手工爱生活
评分只能从文字感知,应该多配点图片哦
评分盐野米松的书,都很喜欢
留住手艺(增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