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等農業院校適用教材: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踐教程》由塔裏木大學、寜夏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和黃淮學院等高校多年從事動物營養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編寫,旨在滿足適應高等農業院校對人纔培養的需求,適應當前科技發展對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分析檢測技術提齣的更高要求。
《高等農業院校適用教材: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踐教程》分為十一章,包括:概述,飼料樣本的采集與製備,概略營養成分分析,礦物質元素測定,飼料檢測及飼料原料摻假的識彆,飼料加工品質檢測,飼料中天然毒素分析,飼料中熱能的測定,畜禽的消化代謝實驗,青貯飼料、粗飼料的加工調製和配閤飼料配方設計。其中,後三章(畜禽的消化代謝實驗、青貯飼料、粗飼料加工調製和飼料配方設計)彌補瞭相關課程理論教學普遍學時不足的缺陷,有助於學生對粗飼料調製、配閤飼料配方設計等知識更為全麵的瞭解。
《高等農業院校適用教材: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踐教程》結閤《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教學內容,可供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科學、畜牧獸醫、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草業科學、水産養殖等專業的本、專科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作為科研單位、飼料企業及基層畜牧科技人員在教學和工作中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實驗室一般規則
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飼料質量與飼料分析檢測技術
第二節 飼料分析與檢測的基本內容及方法
第三節 飼料分析基礎知識
第二章 飼料樣本的采集與製備
第一節 飼料樣本的采集
第二節 試樣製備
第三章 概略營養成分分析
第一節 飼料中水分的測定
第二節 飼料中粗蛋白的測定
第三節 飼料中粗脂肪的測定
第四節 飼料中粗縴維的測定
第五節 飼料中粗灰分的測定
第六節 飼料中無氮浸齣物的計算
第四章 礦物質元素測定
第一節 飼料中鈣的測定
第二節 飼料中磷的測定
第三節 飼料中鹽分的測定
第四節 飼料中鈣、鐵、銅、鎂、錳、鉀、鈉和鋅的測定
第五節 飼料中硒的測定
第五章 飼料檢測及飼料原料摻假的識彆
第一節 飼料的檢測方法
第二節 飼料原料摻假檢測
第三節 飼料顯微鏡檢測
第六章 飼料加工品質檢測
第一節 配閤飼料粉碎粒度、顆粒飼料硬度、含粉率和粉化率的測定
第二節 配閤飼料澱粉糊化度的測定
第三節 配閤飼料混閤均勻度的測定
第四節 水産飼料水中穩定性的測定
第七章 飼料中天然毒素分析
第一節 飼料中遊離棉酚的測定
第二節 飼料中亞硝酸鹽的測定
第三節 飼料中氰化物的測定
第四節 大豆胰蛋白酶抑製因子和脲酶活性的測定
第八章 飼料中熱能的測定
第一節 飼料總能的測定
第二節 消化能和代謝能的測定
第九章 畜禽的消化代謝實驗
第一節 體內消化代謝實驗
第二節 體外消化實驗
第三節 瘤胃內飼料營養物質降解率測定
第十章 青貯飼料、粗飼料的加工調製
第一節 青貯飼料製作
第二節 粗飼料加工調製
第十一章 配閤飼料配方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配閤飼料配方設計
第三節 各種配閤飼料的配製技術
第四節 不同畜禽配閤飼料配方設計時應考慮的重點問題
附錄一 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錶
附錄二 部分畜禽營養需要量錶
附錄三 鹽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在體視鏡下可見明顯的大塊種皮和種臍,種皮錶麵光滑,堅硬且脆,嚮麵捲麯。在20倍放大條件下,種皮外錶麵可見明顯的凹痕和針狀小孔,內錶麵為白色多孔海綿狀組織,種臍明顯,長橢圓形,有棕色、黑色、黃色(浸齣粒中子葉顆粒大小較均勻,形狀不規則,邊緣鋒利,硬而脆,無光澤不透明,呈奶油色或黃褐色。由豆餅粉碎後的粉碎物中時因擠壓而成團,近圓形、邊緣渾圓,質地粗糙,顔色外深內淺)。
高倍鏡下大豆種皮是大豆餅粕的主要鑒定特徵。在處理後的大豆種皮錶麵可見多個凹陷的小點及嚮四周呈現輻射狀的裂紋,尤如一朵朵小花,同時還可看見錶麵的“工”字形細胞。
②花生餅粕
花生餅粕以碎花生仁為主,但仍有不少花生種皮、果皮存在,體視鏡下能找到破碎外殼上的成束縴維脊,或粗糙的網絡狀縴維,還能看見白色柔軟有光澤的小塊,種皮非常薄,呈粉紅色、紅色或深紫色,並有紋理,常附著籽仁的碎塊上。
生物鏡下,花生殼上交錯排列的縴維更加明顯,內果皮帶有小孔,中果皮為薄壁組織,種皮的錶皮細胞有4~5個邊的厚壁,壁上有孔,由正麵可觀看到細胞壁上有許多指狀突起物。籽仁的細胞大,壁多孑L,含油脂高。
③棉籽餅粕
棉籽餅粕主要由棉籽仁、少量的棉籽殼、棉縴維構成,在體視顯微鏡下,可見棉籽殼和短絨毛粘附在棉籽仁顆粒中,棉縴維中空、扁平、捲麯;棉籽殼為略凹陷的塊狀物,呈弧形彎麯,殼厚、棕色、紅棕色。棉仁碎粒為黃色或黃褐色,含有許多黑色或紅褐色的棉酚色素腺。棉籽壓榨時將棉仁碎片和外殼都壓在一起瞭,看起來顔色較暗,每一碎片的結構難以看清。
生物鏡下可見棉籽種皮細胞壁厚,似縴維,帶狀,呈不規則的彎麯,細胞空腔較小,多個相鄰的細胞排列呈花瓣狀。
④菜籽餅粕
在體視鏡下,菜籽餅粕中的種皮仍為主要的鑒定特徵。一般為很薄的小塊狀,扁平,單一層,黃褐色至紅棕色,錶麵有油光澤,可見凹陷刻窩。種皮和籽仁碎片不連在一起,易碎;種皮內錶麵的柔軟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著,子葉為不規則小碎片,黃色無光澤,質脆。
生物鏡下,菜籽餅最典型的特徵是種皮上的柵欄細胞,有褐色色素,為四或五邊形,細胞壁深褐色,壁厚,有寬大的細膩內腔,其直徑超過細胞壁寬度,錶麵觀察,這些柵欄細胞在形狀,大小上都較近似,相鄰兩細胞間總以較長的一邊相對排列,細胞間連接緊密。
……
前言/序言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理論與實踐前沿 在現代畜牧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對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深入理解與精準應用,已成為提升生産效益、保障動物健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本書旨在為廣大從事畜牧養殖、飼料生産、動物科學研究及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兼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著作。本書內容涵蓋動物營養學的基本原理,從宏觀的營養需求到微觀的代謝途徑,再到飼料科學的原料選擇、配方設計、生産加工與質量控製,力求構建一個係統化的知識體係,幫助讀者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動物營養學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係統梳理動物營養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原理。我們將從生命活動所需的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閤物、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謝轉化及生理功能入手,詳細闡述它們在動物生長發育、繁殖、産奶、産蛋等各項生理活動中的關鍵作用。例如,在蛋白質部分,不僅會介紹氨基酸的種類、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劃分,還會深入探討蛋白質的消化酶解過程、氨基酸的吸收機製,以及它們在體內如何參與蛋白質的閤成、激素的生成、免疫物質的構建等方麵。同時,還會分析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産性能水平的動物對蛋白質的獨特需求,以及蛋白質缺乏或過量可能帶來的生理病理後果。 碳水化閤物作為動物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本書將對其進行詳盡的介紹。我們將探討單糖、寡糖、多糖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它們在動物體內的消化酶解途徑,如澱粉酶、縴維素酶等的作用。重點會放在能量代謝的環節,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氧化磷酸化等核心生化過程,以及葡萄糖在血糖調節、糖原閤成、脂肪生成等方麵的多種功能。此外,還會討論膳食縴維的重要性,包括其在促進腸道健康、調節腸道菌群、影響飼料利用率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脂肪,作為高能量密度的營養物質,在動物體內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本書將介紹脂肪的結構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固醇類等,以及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我們將深入講解脂肪的消化吸收過程,膽汁酸的作用,乳糜微粒的形成與轉運。在代謝層麵,脂肪不僅是重要的能量儲備,也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脂溶性維生素的載體和信號傳導物質的前體。本書還會探討不同脂肪來源的飼用價值,以及脂肪酸組成對動物生産性能和産品品質的影響。 除瞭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在本部分也將占據重要篇幅。維生素作為有機化閤物,絕大多數在動物體內不能閤成或閤成量不足,必須通過飼料供給。我們將按脂溶性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C)兩大類進行詳細介紹。對於每一種維生素,都將闡述其化學結構、生理功能、缺乏癥、過量毒性以及在飼料中的主要來源。例如,維生素A在視覺、上皮細胞生長、免疫功能中的作用;維生素D在鈣磷代謝、骨骼健康中的關鍵性;維生素E作為重要的抗氧化劑;B族維生素在能量代謝、核酸閤成、神經功能等方麵的廣泛參與。 礦物質則是在動物體內含量較少但功能至關重要的無機元素。本書將根據其在體內含量和功能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常量礦物質(如鈣、磷、鉀、鈉、氯、鎂、硫)和微量礦物質(如鐵、銅、鋅、錳、碘、硒、鈷、鉬)。對於每一種礦物質,都將詳細介紹其在動物體內的存在形式、主要生理功能、吸收利用的影響因素、缺乏與過量的癥狀,以及在飼料中的重要來源。例如,鈣和磷在骨骼牙齒的構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中的作用;鐵在血紅蛋白閤成、氧氣運輸中的不可替代性;鋅對免疫功能、生長發育、生殖性能的全麵影響;硒作為抗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對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 此外,本部分還將深入探討水在動物生命活動中的至關重要作用,包括其在體內運輸、體溫調節、代謝反應中的功能,以及飲水需求的影響因素。同時,還會介紹動物的能量需求,包括維持需求、生産需求、生長需求等,並介紹常用的能量淨能、可消化能、代謝能等概念的計算與應用。 第二部分:飼料科學與實踐 本部分將聚焦於飼料科學的各個方麵,從飼料原料的特性到飼料的生産加工,再到飼料的質量控製與應用。 一、飼料原料的組成與特性 本書將對目前畜牧業中常用的各類飼料原料進行詳盡的介紹。這包括: 榖物類原料: 如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等,重點分析其能量、蛋白質含量,澱粉的消化特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抗營養因子,如植酸、非澱粉多糖等。 餅粕類原料: 如豆粕、菜粕、棉粕、葵花籽粕等,詳細介紹其蛋白質含量、氨基酸組成,特彆是限製性氨基酸,以及不同餅粕的消化率和潛在的毒性物質,如棉酚、芥子油苷等。 麩皮類原料: 如麥麩、米糠等,分析其粗縴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以及對動物消化道的影響。 油脂類原料: 如豆油、豬油、牛油、魚油等,介紹其脂肪含量、脂肪酸組成,以及對飼料能量水平的影響。 動物性飼料原料: 如魚粉、肉骨粉、血粉、蠶蛹粉等,分析其蛋白質質量、氨基酸譜、礦物質含量,以及在不同動物日糧中的應用價值與注意事項,如魚粉的鮮度、腥味問題,肉骨粉的安全性等。 其他類原料: 如澱粉類(馬鈴薯澱粉、木薯澱粉)、糖蜜、青綠飼料、乾草、秸稈、礦物質添加劑、維生素預混料、添加劑等,分彆介紹其營養價值、使用方法與局限性。 二、飼料配方設計原理與方法 本部分將重點講解如何根據動物的營養需求和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科學、經濟地配製飼料。 營養需求標準: 介紹不同動物(如豬、禽、牛、羊、魚等)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産性能水平下的營養需求標準,包括能量、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常量礦物質、微量礦物質、維生素等。 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分析: 強調準確的營養成分分析數據的重要性,介紹常用的飼料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和解讀分析報告。 配方設計的原則: 講解配方設計的基本原則,如營養平衡、經濟性、適口性、安全性、易消化性等。 配方設計的方法: 介紹常用的配方設計方法,包括試差法、代數法、綫性規劃法(計算機輔助配方)等。將詳細演示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飼料成本。 特殊日糧的配製: 針對不同情況,介紹如哺乳母畜日糧、生長育肥期日糧、産蛋期日糧、疾病康復期日糧等的配製要點。 三、飼料的生産加工與質量控製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飼料的生産加工過程及其質量控製的關鍵環節。 飼料的粉碎: 介紹不同類型的粉碎設備(如錘片式粉碎機、輥磨機),以及粉碎粒度對飼料消化吸收的影響,如何根據不同動物選擇閤適的粉碎粒度。 飼料的混閤: 講解混閤的均勻度對飼料質量的重要性,介紹不同類型的混閤機(如槳葉式混閤機、臥式螺帶混閤機),以及影響混閤均勻度的因素。 飼料的製粒: 詳細介紹製粒過程,包括調質、製粒、冷卻等環節,製粒對提高飼料的適口性、減少粉塵、提高消化率的優勢,以及製粒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營養素損失與降解。 飼料的乾燥與儲存: 介紹飼料乾燥的意義,以及不同乾燥方法對飼料質量的影響。重點講解飼料儲存的衛生要求,如何防止黴變、蟲蛀,以及影響儲存壽命的因素。 飼料的質量控製: 強調全過程的質量控製。包括進廠原料的檢驗(營養成分、黴菌毒素、重金屬等),生産過程的監控(溫度、濕度、混閤均勻度等),以及成品飼料的檢驗(外觀、氣味、水分、營養成分、黴菌毒素等)。將介紹相關的國傢標準與行業規範。 四、飼料添加劑的應用 本部分將對各類飼料添加劑的種類、作用機理、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 營養性添加劑: 包括各類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酸等,以及其在飼料中的添加目的與適宜用量。 非營養性添加劑: 抗氧化劑: 如乙氧基喹、BHT、BHA等,防止飼料氧化變質。 防黴劑: 如丙酸、甲酸等,抑製黴菌生長。 促生長劑: 詳細討論其作用機理、安全性、耐藥性問題,以及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法規限製。 酶製劑: 如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澱粉酶、蛋白酶等,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 益生菌與益生元: 調節腸道菌群,促進動物健康。 免疫增強劑: 提高動物的免疫力。 著色劑: 如類鬍蘿蔔素,用於禽蛋、肉類産品的著色。 其他添加劑: 如粘閤劑、防結塊劑、抗應激劑等。 第三部分: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最新進展與應用 本部分將聚焦於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最新發展趨勢,以及這些進展如何應用於實際生産。 精準營養: 探討如何根據動物的基因型、生理狀態、環境因素等,實現更加精細化、個體化的營養供給,以最大化動物的生産潛力並減少環境負擔。 腸道健康與微生態調控: 深入分析腸道健康在動物營養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通過益生菌、益生元、有機酸、植物提取物等調控腸道微生態,提升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的新策略。 可持續飼料資源開發: 探討利用昆蟲蛋白、藻類蛋白、微生物蛋白、廚餘垃圾等非常規飼料資源,解決飼料原料短缺問題,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友好型飼料技術: 關注如何通過優化飼料配方(如降低粗蛋白水平、添加酶製劑),減少氮、磷等排泄物的産生,降低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 智能化飼料生産與管理: 介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飼料配方優化、生産過程控製、飼料消耗監測、疾病預警等方麵的應用,推動飼料行業嚮智能化轉型。 特定動物種類的營養與飼料研究: 針對如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代謝、單胃動物消化生理、水産動物營養需求等特定領域,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應用。 本書的編寫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嚴謹的科學原理闡述,又包含豐富的實際案例和操作指導。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建立起紮實的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的飼料配製和生産技能,並能夠緊跟行業前沿,為推動畜牧業的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