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

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继文,李亮,马敏 编
图书标签:
  • 鹅养殖
  • 畜禽养殖
  • 标准化养殖
  • 规模养殖
  • 图解
  • 农业科技
  • 养殖技术
  • 鹅品种
  • 养殖管理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708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95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采用图册的形式,对鹅场建设、主要品种、鹅的选种与繁育技术、孵化、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常见疾病防治、规模化鹅场经营与管理、屠宰加工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规模化鹅场生产者一本较好的自学教科书。

目录

总序
编者的话

第一章 鹅场的规划与建设
第一节 鹅场的规划
一、鹅场的选址
二、鹅场的布局
第二节 鹅舍的类型与建设
一、育雏合
二、种鹅舍
三、商品鹅舍
四、反季节种鹅合
第三节 鹅场配套设施
一、孵化厅
二、饲料加工与贮藏室
第四节 养鹅设备及用具
一、育雏及加温设备
二、喂料及饮水设施
三、其他设备及用具

第二章 鹅的品种
第一节 鹅的品种分类
第二节 鹅的主要品种
一、小型鹅品种
二、中型鹅品种
三、大型鹅品种
四、我国已引进的外国鹅种

第三章 鹅的选种和繁育技术
第一节 繁殖特点
第二节 选种
一、选种的时期
二、种蛋的选留
三、雏鹅的选择
四、育成鹅的选择
五、开产前的选择
第三节 配种
一、配种比例
二、配种方法

第四章 鹅蛋的孵化
第一节 种蛋的管理
一、种蛋的收集
二、种蛋的选择
三、种蛋的消毒
四、种蛋的保存
五、种蛋的包装和运输
第二节 适宜的孵化条件
一、温度
二、湿度
三、通风换气
四、翻蛋
五、凉蛋
第三节 孵化管理
一、孵化前准备
二、人孵
三、照蛋
四、出雏
第四节 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一、孵化效果的检查
二、孵化效果的分析
第五节 孵化管理
一、孵化成绩管理
二、孵化技术管理

第五章 肉鹅的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 鹅的营养需要
第二节 常用饲料原料
第三节 饲粮配制
一、配合饲料类型及特点
二、饲粮配制
三、典型饲料配方
四、饲料选购与储存

第六章 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节 雏鹅的饲养管理
一、雏鹅的生理特点
二、初生雏鹅的分群
三、雏鹅的性别鉴定
四、雏鹅的运输
五、雏鹅的培育条件
六、雏鹅的饲养管理
第二节 肉用仔鹅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与条件
二、饲养管理
第三节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一、提高种鹅产蛋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二、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五节 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一、人工强制换羽
二、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环境卫生与防疫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养鹅场粪污处理
第三节 消毒与防疫

第八章 鹅常见病的防治
第一节 鹅病的诊断方法
一、现场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二、临诊检查
三、病理解剖检查
第二节 鹅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一、小鹅瘟
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三、鹅副黏病毒病
第三节 鹅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一、禽霍乱
二、鹅大肠杆菌病
三、鹅沙门氏菌病
四、鹅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

第九章 鹅场生产与经营
第一节 鹅业规模化生产模式
一、鹅业生产的产品类型
二、鹅业生产的产业链类型
三、鹅业生产的效益
第二节 鹅场的生产管理
一、生产计划
二、劳动管理
三、成本管理
第三节 鹅场的经营管理

第十章 鹅的屠宰及贮藏
第一节 卫生要求
一、原辅料的卫生要求
二、加工厂厂址选择的卫生要求
三、厂区、车间的卫生要求
四、设备和用具的卫生要求
五、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二节 鹅的屠宰加工
第三节 鹅肉冷加工与贮藏

前言/序言


《鹅的养殖百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的鹅养殖指南,旨在为广大鹅养殖者提供科学、前沿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内容涵盖了鹅的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疫病防控、营养需求、繁殖技术、垫料选择、通风与温湿度调控、舍内环境设计、人工授精技术、公鹅选育、母鹅选育、鹅蛋的收集与储存、鹅雏的孵化与管理、鹅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喂要点、饲料配方设计、青饲料的利用、精饲料的配制、矿物质与维生素的补充、微量元素的添加、能量饲料的选择、蛋白质饲料的来源、粗纤维的控制、药物饲喂的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疫苗接种程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寄生虫病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防控、病毒性疾病的净化、环境卫生与消毒、病死鹅的处理、屠宰与加工、鹅肉的营养价值、鹅肉的市场前景、鹅毛的利用价值、鹅掌的加工技术、鹅副产品的开发、养殖效益的分析、成本控制的策略、市场营销的方法、品牌建设的意义、法律法规的遵守、环保要求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自动化养殖的优势、智能化管理的特点、物联网在养殖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人工智能的潜力、生态养殖的模式、有机养殖的标准、绿色养殖的原则、生物安全的概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急预案的制定、技术推广与培训、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行业协会的引导、政策扶持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与研发、人才培养与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市场需求分析、竞争态势研究、消费者偏好调查、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法规、质量追溯体系、品牌化运作、营销渠道拓展、电商平台的利用、展会推广的价值、媒体宣传的策略、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体系、养殖户培训体系、技术指导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公约、社会责任担当、环境保护措施、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防治、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展望与建议。 第一部分:鹅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选择 第一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 1.1 鹅的起源与进化 1.2 鹅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特点 1.2.1 骨骼系统 1.2.2 肌肉系统 1.2.3 消化系统 1.2.4 呼吸系统 1.2.5 循环系统 1.2.6 神经系统 1.2.7 生殖系统 1.2.8 皮肤与羽毛 1.3 鹅的感官系统 1.3.1 视觉 1.3.2 听觉 1.3.3 嗅觉 1.3.4 味觉 1.3.5 触觉 1.4 鹅的行为学 1.4.1 采食行为 1.4.2 饮水行为 1.4.3 休息与睡眠行为 1.4.4 社交行为 1.4.5 繁殖行为 1.4.6 警惕与防御行为 1.4.7 梳理羽毛行为 1.4.8 游泳与嬉戏行为 1.5 鹅的生长发育规律 1.5.1 孵化期 1.5.2 雏鹅期 1.5.3 育成期 1.5.4 育肥期 1.5.5 成鹅期 1.6 鹅的抗逆性与适应性 第二章 鹅的品种选择 2.1 国内外主要鹅品种介绍 2.1.1 鹅地方品种(如皖西白鹅、皖南黑鹅、浙东白鹅、四川白鹅、狮头鹅、白羽鹅、扬州鹅、太湖鹅、阳山鹅、杂交鹅等) 2.1.2 鹅引进品种(如图卢兹鹅、雪绒鹅、科莫罗夫斯基鹅、中国白鹅、丹麦白鹅、意大利鹅等) 2.2 品种选育原则 2.2.1 生产性能(生长速度、产蛋量、繁殖力、饲料利用率等) 2.2.2 肉质品质(肉色、肉味、嫩度、脂肪含量等) 2.2.3 抗病力与适应性 2.2.4 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 2.2.5 繁殖性能(受精率、孵化率、出雏率等) 2.2.6 羽毛品质与利用价值 2.3 目标市场与品种选择策略 2.3.1 肉鹅养殖 2.3.2 蛋鹅养殖 2.3.3 兼用型养殖 2.3.4 特种鹅养殖(如绒鹅、种鹅) 2.4 品种鉴定与引进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鹅的饲养管理 第三章 鹅雏的孵化与管理 3.1 种蛋的采集与预处理 3.1.1 种蛋的采集标准 3.1.2 种蛋的清洁与消毒 3.1.3 种蛋的储存条件与时间 3.2 人工孵化技术 3.2.1 孵化器的选择与使用 3.2.2 孵化工艺(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 3.2.3 种蛋的照蛋与淘汰 3.2.4 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3 自然孵化与抱朴孵化 3.4 雏鹅的选留与接雏 3.5 雏鹅的早期管理 3.5.1 育雏室的准备与消毒 3.5.2 雏鹅的初饮与开食 3.5.3 育雏温度的控制 3.5.4 育雏密度与活动空间 3.5.5 雏鹅的观察与健康检查 第四章 鹅的饲料与营养 4.1 鹅的营养需求 4.1.1 能量需求 4.1.2 蛋白质需求 4.1.3 维生素需求 4.1.4 矿物质需求 4.1.5 水分需求 4.2 饲料原料的选择与应用 4.2.1 谷物类饲料(玉米、小麦、大麦、稻谷等) 4.2.2 饼粕类饲料(豆粕、花生粕、菜粕等) 4.2.3 麸皮类饲料 4.2.4 动物性饲料(鱼粉、蚕蛹粉等) 4.2.5 青绿饲料(牧草、蔬菜叶、酒糟等) 4.2.6 矿物质饲料(石粉、骨粉、食盐等) 4.2.7 维生素预混料 4.3 饲料配方设计 4.3.1 不同生长阶段鹅的饲料配方 4.3.2 肉鹅、蛋鹅、种鹅的饲料配方差异 4.3.3 利用当地资源配制饲料 4.4 饲喂方式与技术 4.4.1 自由采食与定量饲喂 4.4.2 湿拌料、干粉料、颗粒料的优缺点 4.4.3 饮水供应与水质管理 4.4.4 青饲料的合理利用 4.4.5 育肥期的饲喂管理 4.5 饲料质量控制与储存 第五章 鹅的养殖场舍与环境控制 5.1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规划 5.1.1 地理位置、交通、水源、电力 5.1.2 场区布局与分区管理 5.1.3 卫生防疫设施 5.2 鹅舍的设计与建造 5.2.1 鹅舍的类型(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 5.2.2 鹅舍的朝向、结构与材料 5.2.3 采光、通风与采暖设施 5.2.4 垫料的选择与管理(稻草、锯末、刨花、玉米芯等) 5.2.5 饮水器与料槽的设置 5.3 温湿度的调控 5.3.1 不同生长阶段鹅对温湿度的要求 5.3.2 季节性温湿度调控措施 5.3.3 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 5.4 通风与气体质量管理 5.4.1 有效通风的重要性 5.4.2 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控制 5.4.3 负压通风、正压通风、混流通风 5.5 光照管理 5.5.1 光照强度与时间对鹅生长的影响 5.5.2 不同生长阶段的光照方案 5.6 场舍的清洁与消毒 5.6.1 日常清洁与定期消毒 5.6.2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5.6.3 消毒流程与效果评估 第六章 鹅的繁殖与育种 6.1 鹅的性成熟与配种 6.1.1 公鹅与母鹅的性成熟时间 6.1.2 配种方式(自然配种、人工授精) 6.1.3 配种季节与频率 6.2 种鹅的选育与管理 6.2.1 种鹅的体格标准与选留 6.2.2 种鹅的营养管理与饲养 6.2.3 种蛋的质量控制 6.3 人工授精技术在鹅繁殖中的应用 6.3.1 公鹅采精与精液品质鉴定 6.3.2 母鹅输精与受精率的提高 6.3.3 人工授精的优势与局限性 6.4 鹅的自然繁殖与管理 6.4.1 筑巢与产蛋 6.4.2 孵卵行为 6.4.3 育雏行为 6.5 繁殖性能的测定与评估 第七章 鹅的常见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 7.1 鹅的常见疾病 7.1.1 病毒性疾病(如鹅瘟、鹅细小病毒病、禽流感等) 7.1.2 细菌性疾病(如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链球菌病等) 7.1.3 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等) 7.1.4 真菌性疾病 7.1.5 营养代谢性疾病 7.1.6 啄肛、啄羽等行为性疾病 7.2 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7.2.1 临床症状观察 7.2.2 剖检病变分析 7.2.3 实验室诊断方法(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7.3 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7.3.1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驱虫药等) 7.3.2 物理疗法与生物疗法 7.3.3 对症治疗与支持疗法 7.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7.4.1 疫苗接种程序与免疫效果评估 7.4.2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关键 7.4.3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7.4.4 早期发现与隔离 7.5 药物使用与残留管理 7.5.1 合理用药原则 7.5.2 兽药残留的危害与控制 7.5.3 休药期的规定 7.6 疫病净化与疫情报告制度 7.7 应急处理预案 第三部分:鹅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第八章 鹅的屠宰加工与产品开发 8.1 鹅的屠宰技术 8.1.1 宰前准备与放血 8.1.2 烫毛与剥毛 8.1.3 开膛与去内脏 8.1.4 冷却与分割 8.2 鹅肉的营养价值与品质 8.2.1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8.2.2 脂肪酸组成与风味物质 8.2.3 不同部位的肉质特点 8.3 鹅肉产品的加工与制作 8.3.1 鲜鹅肉的包装与保鲜 8.3.2 熟鹅肉制品(卤鹅、烤鹅、熏鹅、酱鹅等) 8.3.3 鹅肉肠、鹅肉丸等深加工产品 8.4 鹅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8.4.1 鹅肝的加工与食用价值 8.4.2 鹅蛋的食用与加工(咸鹅蛋、松花蛋等) 8.4.3 鹅毛的收集、加工与应用(羽绒、羽毛制品) 8.4.4 鹅掌的加工与食用价值 8.4.5 鹅血的利用 8.4.6 鹅骨架的利用 第九章 鹅产品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9.1 鹅产品市场分析 9.1.1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9.1.2 竞争对手分析 9.1.3 价格体系与波动分析 9.2 鹅产品营销策略 9.2.1 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群 9.2.2 产品包装与品牌设计 9.2.3 价格策略(价值定价、竞争定价、渗透定价等) 9.2.4 渠道策略(直销、批发、零售、电商等) 9.2.5 推广策略(广告、公关、促销、人员推销等) 9.3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9.3.1 品牌形象塑造 9.3.2 品牌价值提升 9.3.3 消费者忠诚度培养 9.4 电子商务与线上销售 9.4.1 平台选择与店铺运营 9.4.2 视觉营销与内容营销 9.4.3 用户体验与评价管理 9.5 绿色认证与质量追溯体系 9.5.1 建立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9.5.2 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关注 9.6 拓展销售渠道与合作模式 9.6.1 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合作 9.6.2 发展区域代理商与经销商 9.6.3 参与农产品展销会与节庆活动 9.7 客户关系管理与售后服务 9.8 创新产品与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第四部分: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鹅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与成本控制 10.1 鹅养殖的经济效益构成 10.1.1 收入来源(鹅肉、鹅蛋、种蛋、副产品等) 10.1.2 成本构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10.2 养殖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0.2.1 雏鹅(或种蛋)成本 10.2.2 饲料成本 10.2.3 场地、设备折旧与维护成本 10.2.4 人工成本 10.2.5 兽药、疫苗成本 10.2.6 能源消耗成本 10.2.7 其他杂费 10.3 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 10.3.1 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10.3.2 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10.3.3 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治疗费用 10.3.4 提高繁殖效率,增加种蛋收入 10.3.5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10.3.6 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成本 10.4 风险管理与保险 10.5 财务管理与账目记录 第十一章 鹅养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1 鹅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11.1.1 粪污排放与水体污染 11.1.2 氨气、恶臭等大气污染 11.1.3 土地占用与资源消耗 11.2 环境保护措施 11.2.1 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酵制肥、沼气工程等) 11.2.2 改善养殖舍通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11.2.3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1.2.4 推广使用环保型垫料 11.2.5 科学处理病死畜禽,防止环境污染 11.3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鹅养殖中的应用 11.3.1 生态养殖模式 11.3.2 循环农业模式 11.3.3 发展有机、绿色鹅产品 11.4 节能减排技术 11.5 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11.6 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养殖 第十二章 鹅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2.1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12.1.1 智能化、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应用 12.1.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养殖管理中的作用 12.1.3 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12.2 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新机遇 12.2.1 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增长 12.2.2 特色鹅产品与高端鹅产品的市场潜力 12.3 产业升级与品牌化发展 12.3.1 推动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2.3.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12.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2.5 应对挑战与机遇 12.5.1 气候变化的影响 12.5.2 市场风险的防范 12.5.3 消费者认知的引导 12.6 政策扶持与行业引导 12.7 展望美好未来,推动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旨在为广大鹅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帮助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提升养殖效益,促进鹅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书内容不包含“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的内容,而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鹅养殖百科全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我第一次拿起它的时候,厚实却又不失质感的纸张触感就让人觉得这本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色彩搭配上,虽然整体色调偏向于专业书籍的沉稳风格,但关键的图示和重点内容部分使用了恰到好处的亮色点缀,使得在需要快速聚焦信息时,视觉引导非常有效。特别是封面上那几张高清的、充满活力的鹅群照片,立刻就传达出一种科学、现代养殖的氛围,而不是那种传统农家书的粗糙感。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文字与图片的留白处理得当,即便是一页塞满了专业数据和操作流程,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或压迫。这种注重细节的设计,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舒适度和专业感,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信赖感,觉得这本书的内部内容也必然是经过如此严谨的态度对待的。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对“标准化”和“规模化”理念的直观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行业工具书。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组织逻辑上的严密性。它不是那种简单堆砌理论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为一位初次涉足大型养殖项目的人员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从最基础的环境控制参数,到复杂的疫病防控流程,再到后期的产品化处理,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模块化划分。例如,在介绍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调整时,它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公式,而是结合了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和鹅的活动量,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了“如果A发生,则B调整”的决策树模型。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复杂知识的学习门槛。更令人称赞的是,它在阐述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时,使用了大量并列的对比分析,比如新型通风系统与传统自然通风系统的能耗、效率差异对比,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权衡投入产出比。可以说,这本书的骨架搭建得非常稳固,支撑起了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阅读起来层层递进,毫无跳跃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我非常喜欢的、极具实操性的“技术对话体”。它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即便是涉及生物学或营养学的专业名词,也会紧随其后用大白话或一个形象的比喻进行解释。这种叙述方式使得知识的吸收过程非常顺畅。例如,在讲解如何通过观察粪便状态来判断肠道健康时,作者没有用枯燥的医学描述,而是细致描绘了“理想状态的粪团应有的色泽、形状和粘稠度”,甚至细化到了不同时间段可能出现的“微小异常”及其对应的快速干预措施。这种“手把手”的教学口吻,让我感觉像是在资深养殖场主的现场指导下学习一样,充满了即时的应用价值。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站在了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亲和力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

从内容更新迭代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资料似乎紧跟行业前沿,这一点对于快速发展的畜牧业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其中提到了最新的生物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以及一些近期在行业内被验证过的新型疫苗接种策略,这些信息在一些老旧的参考资料中是找不到的。特别是关于环境友好型养殖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沼气工程和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来实现养殖场的闭环管理,这表明作者在编写时并未停留在传统模式的描述上,而是积极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对“与时俱进”的追求,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经验传授,上升到了行业规范和未来趋势引领的高度。购买这本书,感觉就像是为自己的养殖事业配置了一个最新的“操作软件”,确保自己的管理体系不会因为信息滞后而落伍。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于“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部分的详尽阐述。在规模化养殖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前瞻性和责任感。它不仅罗列了常见的风险点,比如饲料霉变、水质突变、应激反应,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不同风险等级下的“第一响应时间窗”和“分级处理权限”。例如,对于烈性传染病爆发的预案,它不仅指导了隔离和消毒步骤,还细致地划分了需要立即联系的外部专家支持层级,以及需要及时通知监管部门的流程节点。这种对潜在灾难的未雨绸缪,体现了作者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阅读这部分时,我明显感觉到了一种安全感的增强,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做不好”的时候快速止损,这种实用主义精神非常值得称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