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孟元老 著
图书标签:
  • 梦幻
  • 治愈
  • 东京
  • 插画
  • 精装
  • 文学
  • 情感
  • 成长
  • 怀旧
  • 日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080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354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首部笔记体文献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宋朝年间的图画见证,那么经典古籍《东京梦华里》,则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可谓中国古代首部笔记体文献,它开创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新体裁,也为后来中国小说的发展创造了新模式。全新笺注。翻译,精美插图版《东京梦华录》,看孟元老诉都城之态,话黍离之悲。

内容简介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内容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最能体现古代京城社会生活面貌。

作者简介

  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市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

内页插图

目录

梦华录序
卷之一
东都外城
旧京城
河道
大内
内诸司
外诸司

卷之二
御街
宣德楼前省府宫宇
朱雀门外街巷
州桥夜市
东角楼街巷
潘楼东街巷
酒楼
饮食果子

卷之三
马行街北诸医铺
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
大内前州桥东街巷
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寺东门街巷
上清宫
马行街铺席
般载杂卖
都市钱陌
雇觅人力
防火
天晓诸人入市
诸色杂卖

卷之四
军头司
皇太子纳妃
公主出降
皇后出乘舆
杂赁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筵会假赁
会仙酒楼
食店
肉行
饼店
鱼行

卷之五
民俗
京瓦伎艺
娶妇
育子

卷之六
正月
元旦朝会
立春
元宵
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
十五日驾诣上清宫
十六日
收灯都人出城探春

卷之七
清明节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幸琼林苑
驾幸宝津楼宴殿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驾幸射殿射弓
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
驾回仪卫

卷之八
四月八日
端午
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
是月巷陌杂卖
七夕
中元节
立秋
秋社
中秋
重阳

卷之九
十月一日
天宁节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立冬

卷之十
冬至
大礼预教车象
车驾宿大庆殿
驾行仪卫
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
驾诣青城斋宫
驾诣郊坛行礼
郊毕驾回
下赦
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
十二月
除夕

附录
静嘉堂文库影印刊本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跋文
一、赵师侠跋
二、黄丕烈跋(二篇)
三、影印元刊本《东京梦华录》解题(从日文译)
赵希弁《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附志”中《梦华录》题记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东京梦华录》提要
《秘册汇函》本《东京梦华录》跋文
一、沈士龙跋
二、胡震亨跋
《津逮秘书》本《东京梦华录》跋文
《四库全书》所收《东京梦华录》卷前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类三”中《东京梦华录》提要
李濂《跋〈东京梦华录〉后》
钱曾《读书敏求记》中《梦华录》题记
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中《东京梦华录》题记
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中《东京梦华录》题记
《丛书集成初编》所收《东京梦华录》题记

精彩书摘

  仆从先人①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②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③。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亭。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④,冶铸则立成鼎鼐⑤。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⑥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⑧,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⑨,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
  ①先人:作者称呼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②崇宁癸未:即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③教池游苑:“池”指汴京城金明池,“苑”指琼林苑。教池,指在金明池进行的禁军操练;游苑,指皇帝到琼林苑游幸。这些活动,见书中卷之七“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至“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各节。④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任命等重大朝政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明堂的产生由来已久,相传黄帝时就已建造明堂。郑樵《通志》卷四十二“明堂”一节记云:“黄帝祀上帝于明堂,或谓之合宫。……夏后氏曰世室,商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其制度详于《礼经》。”汉至六朝历代都曾建造明堂,规制各有不同。《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反映出北朝时有明堂。唐代武则天时曾在东都洛阳建造明堂,唐玄宗李隆基予以拆毁,后来未再建明堂。北宋时宫殿规制逐渐完备,古代明堂已被宫中的正殿代替。本卷“大内”一节云“左掖门里乃明堂”,但这个明堂仅为象征形式的虚设,实际上朝会等活动都在大庆殿进行。这里所说的“明堂”当是指汴京皇城中的大庆殿。参见本卷“大内”一节和卷之十“车驾宿大庆殿”一节。⑤鼎鼐:鼎在古代最初是烹饪之器。相传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后来九鼎成为传国的重器。鼐是大鼎。这里所谓鼎鼐指宋徽宗时铸造成的九鼎。见卷二“朱雀门外街巷”一节注③。⑥靖康丙午: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⑦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代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⑧华胥之国:古代寓言中的理想国。《列子?黄帝》篇中记云:“(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后世就把梦入华胥之国作为一个典故,称曰“华胥之梦”。⑨“绍兴”句:绍兴丁卯,即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这一年的夏历除夕日为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8年1月22日。
  [译文]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到了京都,住在汴京旧城城西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我逐渐长大成人,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随着岁月的年节一次次地经过,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回荡在柳荫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铺满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奇技巧术的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心情放荡。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时,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而且还能经常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在开封府放衙、内侍省宴后,还可以看到京城里的名妓,从她们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她们来自哪家。在科举殿试放榜之后、武将被授予新衔之时,就可以知道朝廷将增哪些新贵及他们的新官职了。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时的人物风流倜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为惆怅和隐恨。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与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编成一集,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想见当年的盛况。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时的情形一样吗?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但是,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没有亲自去过的地方,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那真是不胜欣慰。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行雕琢与修饰,这只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请读者理解这一点。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岁在丁卯,大年除夕之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卷之一
  东都外城
  东都外城①,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城门皆瓮城②三层,屈曲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四正门,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门有三:正南门曰南薰门;城南一边,东南则陈州门,傍有蔡河③水门;西南则戴楼门,傍亦有蔡河水门。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④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⑤,夹岸百余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⑥之水门也。西城一边,其门有四:从南曰新郑门;次曰西水门,汴河上水门也;次曰万胜门;又次曰固子门;又次曰西北水门,乃金水河水门也。北城一边,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乃大辽人使驿路⑦);次曰封丘门(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枣门;次曰卫州门(诸门名皆俗呼。其正名如西水门曰利泽,郑门本顺天门,固子门本金耀门)。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⑧,密置女头⑨,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荫。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⑩提总其事。
  [注释]
  ①东都:北宋的首都汴京城。外城:即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所筑的罗城,又称新城、国城,周长约四十八里。宋敏求《东京记》下卷为“新城”,又记外城。②瓮城:即古代城门外的月城,起掩护城门、加强防御的作用。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守城”云:“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又云:“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③蔡河: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①。④汴河: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④。⑤拐子城:即瓮城,城墙的角城,有屏蔽城门、加强防御的作用。⑥五丈河:古河名,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⑤。⑦大辽:指北方与宋对峙的辽国。驿路:辽国使者规定必须从此门入城。⑧马面: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战棚。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记西北赫连城(延州丰林县城)“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敌人至城下,则四面失石临之,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又宋陈规《守城录》卷二“守城机要”云:“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脚,其上皆有楼子,所用木植甚多。”⑨女头:城墙上垛子一类的防护建筑,或称为女垣、箭垛。⑩京城所:即管理城墙修缮维护的军事机构,属皇宫“外诸司”之一。本卷“外诸司”一节中的“京城守具所”,即指“京城防务维修器械管理所”,简称京城所。
  [译文]
  汴京城的外城,周长约四十余里。城壕名叫护龙河,河宽十余丈。河的两岸全都栽种着杨、柳树,白色的城墙和朱红色的城门,禁止行人往来。城门外修建的瓮城都是三层的小楼,楼门都是拐弯开门的,只有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正向直行的且都是两重门。主要是因为这四道门都是正门,为皇帝出行专用的御道的缘故。外城的南城墙一侧有三道门,正南门为南薰门;南城墙东南侧的为陈州门,门旁是蔡河的水门;西南侧为戴楼门,门旁也是一道蔡河的水门。蔡河原名为惠民河,因其流经蔡州,故而得名。外城的东城墙一侧有四座城门,东南处的为东水门,也是汴河下游出城的水门,此门横跨于汴河之上,并用铁包裹起来犹如一扇窗,到夜里就像闸门一样垂进水面,而河的两岸都留有通行道,一直出了拐子城,沿着河两岸仍有数百丈长。接着往北去是新宋门,之后是新曹门,最北的为东北水门,此门也是五丈河流经的水门。城墙西侧的一面有四座门:从南向北依次为新郑门,之后是西水门,此门也是汴河上流入城的水门,再依次是万胜门、固子门,最北面的是西北水门,此门也是金水河的水门之一。外城的北侧一面共有四座门:从东数起先是陈桥门(此门是大辽国使臣入宫觐见的必经之路),依次是封丘门(此门是皇帝北郊祭祀的御路),再依次是新酸枣门,最北面的为卫州门(这些门的名称都是俗称,它们的正名如西水门桥原名叫利泽桥,郑门原名为顺天门,固子门的原名为金耀门)。新城的城墙上每隔百步就设置有马面战棚,并在城墙上密集地设置有城垛子(女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专人进行管理和修缮,远远望去,很是整齐、高俊。城里的官道两侧,种植的榆树和柳树都已成荫。每隔二百步设置一处防城库,库中贮备着守城攻敌用的武器,有广固兵士二十名,每天对其进行维护修缮,并专门设有京城所总管相关事务。
  旧京城
  旧京城①方圆约二十里许,南壁其门有三:正南曰朱雀门,左曰保康门,右曰新门。东壁其门有三:从南汴河南岸角门子,河北岸曰旧宋门,次曰旧曹门。西壁其门有三:从南曰旧郑门,次汴河北岸角门子,次曰梁门。北壁其门有三:从东曰旧封丘门,次曰景龙门(乃大内城角实箓宫②前也),次曰金水门。
  [注释]
  ①旧京城:原唐朝时的汴州城,五代后周扩建外城时将其包在城内,因此又叫里城,或叫阙城,周长约二十一里。宋敏求《东京记》中卷即为“旧城”,详述了此城的规模。《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记旧城周长为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②实箓宫:即宝箓宫,“宝”应为“实”。
  [译文]
  汴州城周围约二十里,南城墙一面有三座城门:正南的门叫朱雀门,左边的叫宝康门,右边的叫新门。东城墙一侧有三座城门:从汴河南岸的角子门数起,汴河北岸为旧宋门,依次是旧曹门。城墙西侧一面有三座城门:从南数起为旧郑门,依次是汴河北岸的角子门,再往北的是梁门。城墙北侧一面有三座城门:从东开始是旧封丘门,再依次是景龙门(此门在皇宫城角的实箓宫前面),再依次是金水门。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①,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河上有桥十一②,自陈州门里曰观桥(在五岳观后门),从北,次曰宣泰桥,次曰云骑桥,次曰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次曰高桥,次曰西保康门桥,次曰龙津桥(正对内前),次曰新桥,次曰太平桥(高殿前宅③前),次曰粜麦桥,次曰第一座桥,次曰宜男桥,出戴楼门外曰四里桥。中曰汴河④,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桥之西有方浅船二只,头置巨干铁枪数条,岸上有铁索三条,遇夜绞上水面,盖防遗火舟船矣。西去曰浚仪桥,次曰兴国寺桥(亦名马车衙桥),次曰太师府桥(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桥,次曰西浮桥(旧以船为之桥,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门便桥,门外曰横桥。东北曰五丈河⑤,来自济郓,般挽京东路粮斛入京城,自新曹门北入京,河上有桥五:东去曰小横桥,次曰广备桥,次曰蔡市桥,次曰青晖桥、染院桥。西北曰金水河⑥,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筑堤,从汴河上用木槽架过,从西北水门入京城,夹墙遮拥,入大内灌后苑池浦矣。河上有桥三,曰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之类。又曹门小河子桥曰念佛桥,盖内诸司辇官、亲事官之类,军营,皆在曹门,侵晨上直,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得其名矣。
  [注释]
  ①蔡河:蔡河和以下的汴河、五丈河、金水河都是人工运河,这四条河均流经汴京城。蔡河源于郑州西南的大隗山,向东南流经鄢陵、扶沟,之后注于蔡水。北宋初建隆年间,宋太祖发动民夫开凿水渠,引导蔡河水流入汴京城内。《东京梦华录》谓“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其实蔡河水是从戴楼门东侧的广利水门流入汴京城的。而向北流的一段蔡河叫做西蔡河。河水在城内蜿蜒流淌穿过城内之后,从陈州门西侧的普济水门出城,再往南流经通许,之后注入蔡河。向南流的这一段蔡河叫东蔡河。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蔡河”。②桥十一:十一应作十三,即为十三座桥。③高殿前宅:即高俅宅邸。高俅因官职为殿前都指挥使,简称高殿前。卷十“车驾宿大庆殿”一节记有“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供俅”。④汴河:即浚仪渠。源出荥阳市大周山,往东汇合京、索、须、郑四条支流,又称莨荡渠或通济渠。隋炀帝大业年间,修大运河时引来黄河水,通济渠汇入大运河,唐代改名为广济渠。后来屡经变迁,流入汴州的支流称为汴河。北宋初大宗淳化年间,汴河发生过决口,河水泛滥成灾,至道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此后的北宋时期,汴河对于漕运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到明代正德、嘉靖时,汴河已经淤塞难寻,在城内延庆观前有一座小砖桥,桥下有水沟,民众俗称为“臭河儿”,这便是原来汴河的一点遗迹了。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六“河渠二?汴河”。⑤五丈河:唐代武则天时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引来汴水注入白沟,又接通湛渠,以利于漕运。因其宽五丈,故名为五丈河,即是白沟河的下游一段。北宋时期多次疏浚,后来因黄河泛滥而淤塞。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五丈河”。⑥金水河:其源出自京水,又名天源。北宋初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朝廷动员民夫开渠引水,经过中牟到汴京,名为金水河。在城内和五丈河接通。北宋时期曾多次予以疏浚,对于城内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元时期已经淤塞不存。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金水河”。
  [译文]
  穿过京城的河道有四条。穿过南城墙的叫蔡河,河水来自陈、蔡两地,由城西南处的戴楼门进入京城,在城内曲折环绕之后,从城东南的陈州门流出京城。蔡河上有十三座桥,在陈州门里的是观桥(在五岳观的后门),从北数起依次是宣泰桥、云骑桥、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依次是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正对着大内前门),再依次是新桥、太平桥(高殿前宅前)、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和戴楼门外的四里桥。流经城中的是汴河,河水从西京的洛口分水流入京城,之后向东流至泗州,注入淮河,此河道漕运东南方的粮食,凡是东南之地所产物产都是从此河进入京城的,国民一切所需都依赖此河。自东水门外七里,到西水门外,河上一共有十三座桥:从东开始,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叫虹桥,此桥没有桥柱,整体全是以巨木凌空架起的,并用红色涂料加以装饰,宛如天上的飞虹,其旁边的上下桥也是如此构造。其次是顺成仓桥,进入东水门里是便桥,其次是下土桥、上土桥,至西角子门处的桥叫相国寺桥。其次是州桥(其正名本为天汉桥),正对着大内的御街,此桥与相国寺桥都较低平而不能通行舟船,只有西河的平船可以在桥下通过,桥柱全是青石制成的,桥的石梁、石笋、栏杆及近桥两岸的石壁上都雕刻有海马、水兽、飞云的图案,桥下紧密地排列着石柱,此桥乃皇上车驾的御路。州桥北岸的御路,其东西两侧的门阙楼观相对耸立,桥的西边有两只方形的浅船,船头置有数条又粗又长的铁枪,岸上有三条铁索,一到夜晚就将船都绞到水面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舟船遗失。再往西去是浚仪桥,依次是兴国寺桥(又叫马车衙桥)、太师府桥(在蔡相府宅的前面)、金梁桥、西浮桥(以前以船为桥,如今都用木石建造的),依次是西水门便桥,门外的是横桥。京城东北处的河叫五丈河,河水来自济郓之地,主要作用是运输京东路的粮食进入京城,从新曹门的北面进入京城,河上一共有五座桥:向东数先是小横桥,依次是广备桥、蔡市桥,再依次是青晖桥和染院桥。京城西北处的河叫金水河,从京城西南处分京、索河水筑堤坝,在汴河上横架木槽,使河水从西北水门进入京城,同时沿河有夹墙保护,河水流入大内后灌入后苑的池塘里。河上有三座桥:依次叫虎桥、横桥和五王宫桥。此外,曹门小河子桥又叫念佛桥,这是因为宫内各官署的辇官、亲事官之类的人所居住的军营都在曹门,他们每日清晨到宫中当值,过此桥时都有盲人在桥上念经化缘,因此得名为念佛桥。
  大内
  大内①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②,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③,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④。入宣德楼正门,乃大庆殿,庭设两楼,如寺院钟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⑤测验刻漏,逐时刻执牙牌奏。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于此殿。殿外左右横门曰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壁有门三座,系大朝会趋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左掖门里乃明堂,右掖门里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阁。宫城至北廊约百余丈。入门东去街北廊乃枢密院,次中书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于此),次门下省,次大庆殿。外廊横门北去百余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趋朝,此处下马;余侍从台谏于第一横门下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横门。东廊大庆殿东偏门,西廊中书、门下后省,次修国史院,次南向小角门,正对文德殿(常朝殿也)。殿前东西大街,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近里又两门相对,左右嘉肃门也。南去左右银台门。自东华门里皇太子宫入嘉肃门,街南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门,街北宣祐门。南北大街西廊,面东曰凝晖殿,乃通会通门,入禁中矣。殿相对东廊门楼,乃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殿上常列禁卫两重,
  时刻提警,出入甚严。近里皆近侍中贵。殿之外皆知省、御药、幕次、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宣唤,及宫禁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唯此浩穰诸司,人自卖饮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间未有也。每遇早晚进膳,自殿中省对凝晖殿,禁卫成列,约栏不得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次有紫衣、裹脚子向后曲折幞头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红罗绣手巾,进入于此,约十余合,继托金瓜合二十余面进入,非时取唤,谓之“泛索”。宣祐门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于此)。次曰文德殿(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仪殿,次曰集英殿(御宴及试举人于此)。后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曰睿思殿。后门曰供辰门。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是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分⑥争以贵价取之。
  [注释]
  ①大内:即皇宫。北宋的皇宫在汴京城的西北部,周长约五里。原来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的治所,五代后梁时将此处建为建昌宫,后唐时此处仍为军治所,后晋时建为大宁宫。北宋初建隆三年(962年),诏令按照洛阳的宫殿规制重新加以修建。②甃(zhòu):本义是井壁。《易?井卦》有“井甃无咎”句,《周易集解》引前人注云:“以砖垒井曰甃。”后来引申为宫门内壁或湖池的岸边用砖雕砌镶之物皆称为甃。③甍(méng):古建筑中指梁栋或屋脊,这里泛指梁栋。桷(jué)、榱(cuī),俱指椽子。雕甍画栋,峻桷层榱,意思是皇宫的建筑梁栋雕绘华丽,椽檐层叠高耸,十分气派的景象。④杈子:用木条交叉固定,作为支架,另一木横架于上,排在地上表示禁约,摆在街上相当于隔离墩。魏晋以后称之为行马,到北宋称为叉子,或作杈子。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云:“晋魏以后官至贵品,其门得施行马。行马者,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门,以为约禁也。周礼为之陛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⑤保章正:太史局里的官职名称。《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四”记云:“大史局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其官名有令、有正、有丞、有直长、有灵台郎、有保章正等。⑥诸分:见下节注②。
  [译文]
  皇宫的正门宣德楼前排列有五座大门,门上都装饰有金钉并涂以大红色的油漆,城墙都是砖石相间,并雕刻有形态各异的龙凤及飞云的图案,无一不是雕梁画栋,高俊的屋角上层排列着椽子,并用琉璃瓦覆盖其上,曲尺形的朵楼也都饰以朱红色或彩绘的栏杆,朵楼下相对竖立两座阙亭,亭前都放置着阻拦人马通行的朱红杈子。进入宣德楼正门就是大庆殿了,大庆殿的庭院内设有两座楼,很像寺院里的钟楼,楼上太史局的官员保章正在测验刻漏,按时按刻要手执牙牌进行奏报。每逢重大庆典或是皇上斋戒住宿以及大年正月初一的朝会都要在此殿进行。
  大庆殿外左右两侧的横门分别叫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墙有三座门,是重大朝会时上朝之路。宣德楼左侧的叫左掖门,右侧的叫右掖门。左掖门里面是明堂,右掖门里向西去是天章阁、宝文等阁。宫城到北面的长廊大约一百余丈。进门向东去街北面的走廊是枢密院,依次是中书省,依次是次都堂(宰相退朝后在这里处理政事),再依次是门下省、大庆殿。大庆殿外廊横门向北走约百余步,又有一座横门,每天宰相上朝时都要在此下马;其余的侍从、台谏都要在第一道横门处下马,步行至文德殿,再进入第二道横门。东走廊是大庆殿的东偏门,西走廊是中书省、门下后省,其次是修国史院,再其次是面朝南的小角门,正对着文德殿(通常举行朝会的大殿)。文德殿前面的东西大街,向东去至东华门,向西至西华门。附近有相对的两座门,分别为左、右嘉肃门。向南去是左、右银台门。从东华门里德皇太子宫进入嘉肃门,街南是大庆殿的后门,东西是上门,街北是宣祐门。南北向大街的西走廊,走廊东面为凝晖殿,在这里通过会通门就可以进入皇宫了。与凝晖殿相对的东廊门楼,乃是殿中省六尚局的御厨房。凝晖殿内日常都列有两重禁卫军,时刻保持警戒,对出入殿堂的控制非常严格。附近都是近身侍卫和宦官。凝晖殿外面是知省、御药等办公的地方,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等,皆在殿外等候宣召;以及宫内买卖、进贡等全都由此殿进入。只有此处的人最多。宫内各诸司所进行的买卖都是饮食所需和珍贵新奇的东西,而这些也都是民间集市上没有的。每天到早晚进膳的时候,从殿中省到凝晖殿都列有禁卫军,阻止闲杂人等过往。在殿中省门口有一人呼喊发令,称为“拨食家”。其次有身着紫色衣服、裹脚子及头巾向后曲折幞头的人,叫做“院子家”,手里托有一盒,用绣有龙的黄色盖子盖在盒上面,左手拿着一块红罗刺绣的手巾,从这里进入,这样的盒大约有十余盒,之后又有托金瓜形盒的二十余只从此进入,以应不时之需,称此为“泛索”。宣祐门外,向西去是紫宸殿(正月初一皇上在此殿接受群臣的朝拜)。其次是文德殿(日常的朝会都在此殿),还有垂拱殿、皇仪殿,再其次是集英殿(宫内设宴及举人考试的会场都设在此殿)。后殿分别是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又叫睿思殿。皇宫的后门叫拱辰门。东华门外的集市最为热闹兴盛,这是因为宫中的采买都在此,所有日常所需的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干肉,以及金银玉器、珍宝古玩和各种服装等,无一不是天下珍奇贵重之物。品种之多常有几十种,如果客人点上一二十种下酒菜,那么眼下随意选择都可以买到。各种时新瓜果和蔬菜,还有茄子、瓠子之类都有上市,每对可值三五十千钱,宫内的各部门都以高价争先购买。
  内诸司
  内诸司①皆在禁中,如学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西上门、通进司、内弓剑枪甲军器等库、翰林司(茶酒局也)、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宫、殿中省、六尚局(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诸分②、内香药库、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
  [注释]
  ①内诸司:皇宫内众官署的总称。②诸阁分:皇宫中负责皇帝的饮食服务的机构,或称为“十分”,“十”为约数。因其部门之多,所以十个并非确切的个数。宋代宫中后妃和皇帝子女的住处,都称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云:“仁宗皇帝内宴,十分各进馔。”
  [译文]
  皇宫内的众官署都在后官中,如学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上门、西上门、通进司、内弓剑枪甲军器库等。翰林司(即茶酒局)、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官、殿中省、六尚局(包括尚药局、尚食局、尚辇局、尚酝局、尚舍局、尚衣局)、诸分、内香药库、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等。
  外诸司
  外诸司①: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库、内酒坊、牛羊司、乳酪院、仪鸾司(帐设局也)、车辂院、供奉库、杂物库、杂卖务、东西作坊、万全(造军器所)、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绫锦院、文绣院、军器所、上下竹木务、箔场、车营致远务、骡务、驼坊、象院、作坊物料库、东西窑务内外物库、油醋库、京城守具所、鞍辔库,养马曰左右骐骥院、天驷十监,河南北十炭场②、四熟药局、内外柴炭库、军头引见司、架子营(楼店务、店宅务)、榷货务、都茶场、大宗正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库,编估局、打套所。诸米麦等,自州东虹桥元丰仓、顺成仓,东水门里广济、里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陈州门里麦仓,子州北夷门山、五丈河诸仓,约共有五十余所。日有支纳下卸,即有下卸指军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两石布袋。遇有支遣,仓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场二十余所。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诸军打请营在州北,即往州南仓,不许雇人般担③,并要亲自肩来,祖宗之法也。
  [注释]
  ①外诸司:皇宫内为皇帝的朝政、外出巡游及相关活动服务的各部门的总称。②十炭场:即石炭场。《宋史》卷一六五“职官五”记云:“石炭场,掌受纳出卖石炭。”《东京梦华录》将“石”误作“十”。③般担:即搬担。“般”通“搬”。
  [译文]
  皇宫内为皇帝的朝政、外出巡游及相关活动服务的各部门有: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库、内酒坊、牛羊司、乳酪院、仪鸾司(即帐设局)、车辂院、供奉库、杂物库、杂卖务、东西作坊、万全(即军器制造所)、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绫锦院、文绣院、军器所、上下竹木务、箔场、车营致远务、骡务、驼坊、象院、作坊物料库、东西窑务内外物库、油醋库、京城守具所、鞍辔库,负责养马的左骐骥院、右骐骥院、天驷十监,河南北石炭场、四熟药局、内外柴炭库、军头引见司、架子营(即楼店务和店宅务)、榷货务、都茶场、大宗正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仓库,以及编估局、打套所。各处负责粮米小麦存储、供给的仓库有:京城东面的虹桥元丰仓、顺成仓,到东水门里的广济仓、里河折中仓、外河折中仓,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及陈州门里的麦仓,陈州城北面的夷门山、五丈河等仓,共计五十余所。平时有缴纳和支取粮食的车辆在这里装运,都有专门负责装卸的官兵进行装卸,称这些装卸粮食的工人为“袋家”,每人可肩扛两袋粮食。每逢装卸粮食的日子,仓前就会像集市一样的热闹。新城附近有草场二十多所。每到冬季,各乡来此缴纳草料的牛车就会塞满道路,首尾相接,数千万辆不绝于途,场内草料堆积如山。京城各军营如果在城北,需要在京城南边的仓库取草料的,一律不许雇人搬运,全部要由兵士们自己搬回来,这是宋朝前代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
《东京梦华录》:一幅宋朝汴京的生动画卷,一次穿越时空的盛宴 这是一部不容忽视的巨著,它并非仅以精装插图本的华美外壳示人,而是以其深邃的内容,将一座湮没于历史尘埃的伟大都市——北宋东京(今开封)——重新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我们姑且称之为“这部巨著”,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民俗、文化、艺术、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盛况、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这座城市在历史洪流中的独特风采。 一、 历史洪流中的璀璨明珠:东京的兴衰与辉煌 “这部巨著”首先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在宋太祖赵匡胤定都汴梁,并将其改名为东京之后,这座城市便开始了它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辉煌篇章。作为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汇聚了全国的精英,吸引了四方来客,其繁荣程度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堪称翘楚。本书的价值,便在于它将东京的辉煌,从官方的史书冰冷记录中解放出来,以一种鲜活、具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书中对东京城的规划、布局、以及各个主要地标的描绘,宛如一张精确而充满艺术感的城市地图。从宏伟的皇宫到熙攘的街市,从庄严的寺庙到雅致的园林,无不被作者以一种近乎写真般的笔法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能亲身漫步于巍峨的宫阙之间,感受那份皇家气派;又或者置身于喧嚣的市场,聆听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感受那份市井的活力。作者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平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这些地点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使得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故事和生命力。 当然,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其历史都并非一帆风顺。“这部巨著”也触及了东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挑战和变迁,虽然其重点在于展现繁华,但对于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如城市规模的扩张、社会结构的演变等,都有所提及。这种 nuanced 的叙述,使得对东京的描绘更加立体和真实。 二、 市井百态的生动缩影:市民生活的万花筒 如果说对东京城宏观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都城的 grandeur,那么“这部巨著”最为 captivating 的部分,无疑是对东京市民生活的精妙刻画。作者以一种近乎田野调查般的细致,记录了当时东京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娱乐方式、以及饮食文化。 书中对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等重要节日的描写,更是将节日的热闹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从皇帝的祭祀活动,到百姓的游园赏灯、猜谜饮酒,再到各种民间表演,无不栩栩如生。作者详细记录了节日期间的食品、服饰、娱乐项目,甚至连人们的谈笑言语都仿佛跃然纸上。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期待。 更令人惊叹的是,本书对东京的饮食文化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从御膳房的珍馐佳肴,到街头巷尾的市井小吃,从精致的糕点饮品,到热腾腾的酒肉菜肴,作者的笔触无所不包。他不仅列举了各种美食的名称,更细致地描述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口味特点、以及享用场合。这些描述,不仅让我们对宋朝的饮食有了直观的了解,也从中看到了当时手工业的精湛技艺和人们对味蕾的极致追求。 此外,“这部巨著”还描绘了东京的商业活动、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从早市到夜市,从车马到舟船,从书院到药铺,从佛教寺庙到道教宫观,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作者关注的不仅仅是宏大的事件,更是那些构成城市肌理的细微之处,比如不同职业人群的日常劳作,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各种民间习俗的传承。 三、 文化艺术的璀璨星河:宋朝文明的缩影 “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艺术价值的瑰宝。它折射出北宋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成就。 在文学艺术方面,书中提及了当时流行的词曲、戏曲、以及各种说唱艺术。虽然作者并非专门的文学评论家,但他对这些艺术形式的记录,为后世研究宋朝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表演形式、剧目内容、以及观众的反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宋朝人的审美情趣。 在建筑艺术方面,书中对东京城内各大建筑的描述,展现了宋朝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无论是宫殿的宏伟壮丽,还是寺庙的庄严静谧,亦或是民居的古朴典雅,都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对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插图本的出现,更是将这些建筑的细节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宋朝建筑的魅力。 在工艺美术方面,书中提及的各种器物,如陶瓷、丝织品、金银器等,都展现了宋朝高超的工艺水平。作者对这些物品的描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展现。 四、 穿越时空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连接 “这部巨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对历史事实的记录,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与历史的对话,促进我们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当我们读到书中描绘的东京城的繁华景象时,我们不禁会与今天的现代都市进行对比。东京的城市规划、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当我们读到书中描绘的市民生活时,我们是否也能从中看到人性的共通之处?对于家庭的温情,对于节日的期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是否早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这部巨著”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去,而是不断与现在对话的活态存在。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借鉴。它让我们认识到,一座伟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宏伟的建筑和繁荣的经济,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充满活力的市民生活。 五、 精装插图本的独特魅力:视觉与文字的完美融合 作为一部精装插图本,“这部巨著”在传统文本的基础上,融入了丰富的视觉元素。这些精美的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东京世界。 插图以其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将书中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器物等,具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宏伟的城门、热闹的街市、精美的服饰,还是考究的饮食,都通过插图得到了生动再现。这些插图,往往凝聚了插画师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创作,它们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宋朝东京之中。 精装的装帧,则赋予了这本书一种庄重和珍贵的仪式感。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考究的封面设计,都使得这本书成为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体验,更彰显了对这部经典著作的尊重和珍视。 总而言之,“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这部著作,是一部集历史、文化、艺术、民俗于一体的杰作。它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将北宋东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繁荣景象、市民的丰富生活、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成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一扇了解宋朝的窗口,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一次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深刻对话。它以其不朽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寻那段辉煌的历史,去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去领略那座逝去城市的风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我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书中对于汴京各个方面的描写,都非常详尽,从城市规划的宏观景象,到街头巷尾的微观细节,都力求还原。我尤其喜欢它对市民生活和节日庆典的描写,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描绘,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比如,书中描绘的各种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场景,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不像很多历史书籍那样枯燥,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精装本的装帧和印刷都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有一种高级感,仿佛在阅读一件传世之作。而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为本书增色不少,它们巧妙地与文字内容相结合,让那些文字描绘的场景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立体。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地品味每一幅插图,感受画师的技艺,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时代信息。这本书让我对北宋时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时光的见证。

评分

不得不说,《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繁华”这个词的书。它并非那种概念式的描述,而是用极其生动、具象的文字,一点点堆砌出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北宋都城。从夜市的灯火辉煌,到各种集会的盛况,再到达官贵人的奢靡生活,书中几乎是将整个城市的脉搏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刻画,比如对食物的描述,各种精美的点心,热气腾腾的汤饭,都让人食欲大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饮食文化的丰富。还有对民间娱乐活动的记录,各种戏曲、杂耍,充满了市井的趣味。精装本的设计给我一种捧读珍宝的感觉,每一页都透露着制作者的用心。插图的质量更是让人惊喜,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绝佳补充,让那些古老的场景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会在读到一段文字后,去找对应的插图,那种图文契合带来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高度发达、充满活力的古代城市,这与我之前对古代社会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是否也能享受到这份繁华,书中也恰恰回应了这一点,描写了各种市井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那份真实的生活气息。

评分

这本《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繁华无比的北宋汴京。还未翻开书页,那厚重的精装封面和细腻的插图就已然流露出非同寻常的质感,仿佛捧在手中的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尤其喜欢它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古典雅致,不会因为时代久远而显得生涩难懂。书中对于城市风貌、市井百态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听到街头巷尾的叫卖声,闻到酒楼食肆的香气,看到达官贵人与贩夫走卒的交织。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勾勒一幅鲜活生动的画卷。每每读到那些关于节日庆典、宫廷生活的描写,那种盛世的辉煌便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昌盛。而那些描绘市井生活的片段,则充满了烟火气,展现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认知。这本书的插图更是点睛之笔,它们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文字相得益彰,为我打开了想象的另一扇门,让那些文字描述的场景变得更加具象、更加鲜活。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细细品味每一幅插图,感受画师的心意,仿佛与作者一同走在那古老的街道上。

评分

初读《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带来的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记录。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无论是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还是市井小贩的生计,都写得绘声绘色,仿佛我本人就置身于北宋的汴京街头。那种繁华程度,那种生活的多样性,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例如,书中对各种节庆的描写,从元宵的灯会到清明的游乐,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热闹的氛围,让我仿佛能听到鞭炮声,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更让我着迷的是,它还细致地记录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各种小吃、糕点、饮品的名字和特色,都让我这个现代人垂涎欲滴,也窥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味蕾享受。书中对于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的描述,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精装本的设计本身就为阅读增添了一份仪式感,拿在手里感觉很沉甸甸,翻页的质感也很好。而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为文字赋予了视觉的生命力,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想象出书中描绘的场景,比如那些高耸的楼阁,熙攘的街道,以及人们穿着的各式服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觉得既有知识性,又极具阅读乐趣的书。

评分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真实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而是用一种朴实、直白的语言,记录了那个繁华时代的点点滴滴。从皇宫的巍峨壮丽,到街市的喧嚣热闹,书中对每一个细节的描绘都力求精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生活气息的捕捉,比如对各种小吃的详细介绍,对民间节日的生动描绘,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想象中有所不同的北宋,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真实、也更加富有魅力的时代。这本书的精装本设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古籍的敬意,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质感。而那些插图,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们不仅精美,而且非常贴合书中的内容,为我提供了极佳的视觉辅助,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场景。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一边看文字,一边欣赏插图,那种图文并茂的感觉,让阅读的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它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那个时代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印刷精良,纸张质量好,内容还没来得及读。阅读后再增加评价

评分

不错的书,凑单买了一大堆才100块钱,好划算,为了凑单我也是拼了呀

评分

非常好的一次购物,书的质量一级棒,还非常便宜,下次还会再来京东买的,货到的还快,给个赞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 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 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 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 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 做得更大更强!(ˇ?ˇ)=_==^_^=~`o`~

评分

一百块钱买到了这么多好书,真划算啊

评分

买了一堆书,慢慢看吧,京东小哥很给力,知道我带孩子不方便,直接给我送上楼

评分

就是喜欢看书,京东有活动就是买买买,正版书,不用担心(≧∇≦*),包装严实,物流很快!

评分

大促销收的,质量很好,印刷内容都不错,最喜欢京东的快递,负责,棒棒哒

评分

以前没有听到过。在网上看到的。说是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