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商業之王、亞洲首富李嘉誠首度講述,囊括其人生哲學與商業智慧,精彩紛呈,全球轟動上市。
◆首次親講創業精神、經營理念、管理方法、團隊建設、投資思想等九個方麵,片言隻語,價值韆萬。
◆五十位全球知名的企業傢,一百位高層官員閱後推薦,交口稱贊
◆2014年度重磅勵誌、傳記、經管圖書!
◆震撼中國商業思想史的瀝血之作!
◆翻開這本書,體悟李嘉誠的成功之道;反復閱讀,吸收李嘉誠的人生智慧。
◆巴菲特、比爾蓋茨、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馬雲、王石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80載人生風雲,50年商海沉浮,傾心講述,娓娓道來。
一直以來,亞洲首富的光環和“商業之王”的美譽,掩蓋瞭真實的李嘉誠,人們隻見其圓融,不見其正直;隻見其激進,不見其穩健;隻見其商業,不見其慈善。
近年來李嘉誠年事已高,深居簡齣,他知道再不述說或許就來不及瞭。
《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從李嘉誠傳奇神秘的一生入手,極盡真實、原本地講述他的過往,囊括其人生轉摺的每一個關鍵點:如何獲得第1桶金、如何從小老闆變身“塑膠花大王”;如何依靠房地産財富暴漲;如何連續多年穩居首富寶座……
書中涵蓋李嘉誠的創業精神、經營理念、管理方法、團隊建設、投資思想等9個方麵,字字句句,全是懇切之言;一頁一篇,全是血汗經驗,無一不閃爍著李嘉誠關於商業、關於人生的大謀略、大智慧。
作者簡介
李嘉誠,漢族,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傢逃難到香港。1958年開始投資地産。1979年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1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和“太平紳士”,1989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勛銜,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1993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9年被評為亞洲首富,2011年他的功夫茶傳奇故事入選國傢孔子學院漢語外教文章。
目錄
第一章 天下事成敗都在自己_
窮富不是命中注定_
開初彆無他法,隻能將勤補拙_
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_
打工是收效最緩慢的投資_
學會在睏難中看到機會_
不滿現狀,奮發嚮上是賺錢發財的前提_
想成功,要先花90%的時間想失敗_
延伸閱讀· 現實的造夢者--李嘉誠2013年汕頭大學的演講_
第二章 競爭即是搏命,更是鬥智鬥勇_
做生意不需要學曆,需要的是全力以赴_
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_
立下遠大目標,纔有壓力和動力_
快一點就是贏_
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_
經營企業,“知止”最重要_
延伸閱讀 ?內心的天空--2005年汕頭大學畢業禮緻詞_
第三章 管理者要賦予企業生命_
管理好自我,纔能管理好員工_
知識纔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資産_
管理者應學會大膽授權_
關愛員工,以人為本_
重視與員工溝通_
給員工改正的機會_
善於傾聽他人意見_
延伸閱讀· 裝備自己,挑戰未來--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發言_
第四章 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_
擺脫人纔睏境_
知人善用,任人唯賢_
大膽起用年輕人_
中西閤璧,包容人纔_
為建設團隊培養下一代_
延伸閱讀· 成功3Q--2001年香港理工大學李嘉誠樓命名典禮_
第五章 小利不捨,大利不來_
閤作的都是智囊團_
競爭不等於鬥爭_
沒有永遠的對手_
友善交易,不要占任何人便宜_
延伸閱讀· 在形與實之間--2006年2月24日於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嘉誠圖書館開幕典禮緻詞_
第六章 境界不同,結果就不同_
錢要賺,但原則也要講_
不與業務談戀愛_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_
眼界全球化_
延伸閱讀· 全球化不可承受的重壓--2001年第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開幕儀式緻詞_
第七章 東方不亮西方亮_
投資要有創新思維_
審時度勢,超前意識不可少_
用正確的方式對正確的時機進行分析_
人棄我取,人取我棄_
放長綫纔能釣大魚_
延伸閱讀· 創新求進,挑戰科技新世紀--2001年汕頭大學師生會緻詞_
第八章 商道即人道_
做事之前先學做人_
感恩是一種品德_
行為低調好做人_
成就加上謙虛纔會更傑齣_
節儉是成功之本_
吃虧有時是一種福氣_
一經承諾,便要負責到底_
誠實的人,方能永遠有飯吃_
延伸閱讀· 打倒“差不多”先生_
第九章 慈善事業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代價_
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_
我樂意為帶動社會的進步而努力_
對其他需要你幫助的人有貢獻,乃真財富_
相信很多事想做就可以去做_
相比生意,我對汕頭大學更用心_
內心的富貴纔是財富_
延伸閱讀· 在那“零”和“非零”間--李嘉誠2002年汕頭大學演講_
附錄1
李嘉誠采訪錄_
李嘉誠和香港碩士大學生談經營_
李嘉誠接受《全球商業》專訪_
李嘉誠接受《中國商人》專訪_
附錄2
李嘉誠簡曆_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介紹_
精彩書摘
1.一個人若自以為有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就在眼前。我看過許多人,開始時掙紮奮鬥,但在他們犧牲無數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後,便自鳴得意,開始怠惰、鬆懈,於是失敗立刻追蹤而至。跌倒後,再也爬不起來。
我每次齣門,在機場都看到有關於我的書籍,不知道為什麼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題目,總是離不開我如何賺錢,既然那麼多人有興趣,我便講一講我如何賺錢。
首先,讓我迴顧一下我和長和係的發展裏程碑:1940年因戰亂隨傢人從內地去港。1943年父親因貧病失救去世,負起傢庭重擔1950年創立長江塑膠廠,1971年成立長江地産有限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上市,1979年從匯豐銀行收購英資和記黃埔集團22.4%。
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很多人隻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經忘記,甚至不理解其中的過程,我們公司現時擁有的一切,其實是經過全體人員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團業務已遍布41個國傢,雇員人數逾15萬。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我事業剛起步時,除瞭個人赤手空拳,我沒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條件,一點也沒有,這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公司快速擴展是和壟斷市場有關,其實我個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樣,都要在不斷的競爭中成長。當我整理公司發展資料時,最明顯的是我們參與不同行業的時候,市場內已有很強、具實力的競爭對手,擔當主導角色,究竟‘老二如何變第一?’或者更正確地說‘老三、老四、老五如何變第一、第二’?
2.我從22歲開始創業做生意,超過50年,從來沒有一年虧損,很多人都對此很好奇,其實想要做到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這並不難。
想想你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假設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懸掛十號風球,你怎麼應付。雖然天氣蠻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纔去做。一嚮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颱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鍾後宣布有颱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要麵對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齣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90%考慮失敗。就是因為這樣,這麼多年來,自從1950年到今天,長江(實業)並沒有碰到貸款緊張,從來沒有。長江(實業)上市到今天,假設股東拿瞭股息再買長實,(現在)賺錢兩韆多倍。就是拿瞭(股息),不再買入長江(實業),股票也超越一韆倍。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齣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彆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齣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我常常講,一個機械手錶,隻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你這個錶就會停頓。一傢公司也是,一個機構隻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失敗。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3.要有國際視野,掌握和判斷最快、最準的資訊。不願改變的人隻能等待運氣,懂得掌握時機的人便能創造機會;幸運隻會降臨有世界觀、膽大心細、敢於接受挑戰但能謹慎行事的人身上。
設定坐標(IdentifyyourCoordinates)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年代,麵臨四方八麵挑戰,以和黃為例,集團業務遍布41個國傢,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全球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我在1979年收購和黃的時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國人流暢的哲學思維和西方管理科學兩大範疇內,找齣一些適閤公司發展跟管理的坐標,然後再建立一套靈活的架構,發揮企業精神,確保今日的擴展不會變成明天的包袱。
靈活架構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生命力,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則和清晰指引可確保“創意”空間。企業越大,單一指令行為越不可行,因為最終不能將管理層的不同專業和管理經驗發揮。
市場逆轉情況,由太多因素引發,成功沒有絕對方程式,但失敗都有定律:減低一切失敗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石,以下四點可以增強剋服睏難的決心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①謹守法律及企業守則;②嚴守足夠流動資金;③維持溢利;④重視人纔的凝聚和培訓。
4.我未有你們幸運在商學院聆聽教授指導。告訴你們,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錶麵上挺沉悶,但彆人會計處理的方法的優點和漏弊,方嚮的選擇和公司資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啓示。
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正現金流的控製,公司預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還有兩點不要忘記,第一,管理人員特彆要花心思在脆弱環節;第二,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者和盲目衝動者均是一種傳染病毒,前者的延誤時機和後者的盲目衝動均可使企業在一夕間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最後,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將新事、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認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很驚訝地聽到今天還有管理人以“勞纍”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持企業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隻是時下流行在介紹企業時在Powerpoint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說上兩句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針。這路並不好走,企業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盡量擴大自己的資産價值,其立場是正確及必要的。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者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已經天天筋疲力竭,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科技更新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很多時候,也隻能是在眾多社會問題中略盡綿力而已。
……
前言/序言
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 一部深入剖析華人商業傳奇的史詩巨著 序言:風雲變幻,傳奇永恒 在當代華人商業史上,李嘉誠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無數創業者前行的道路。他不僅是香港乃至全球的商業巨擘,更是無數人心中“白手起傢”、“勤奮拼搏”的代名詞。然而,在世人眼中那耀眼的光環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堅韌不拔、深謀遠慮與非凡智慧?《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並非一本簡單的傳記,它是一次對商業帝國崛起之路的深度挖掘,一場對“華人成功學”精髓的細緻解讀,一部關於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憑藉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鑄就基業長青的史詩。本書將帶您穿越時空,親曆李嘉誠先生非凡人生中的關鍵時刻,領悟他從一個落魄少年成長為華人首富的傳奇密碼。 第一章:命運的起點,時代的洪流 本書的開篇,將把讀者帶迴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1928年,李嘉誠齣生於廣東潮州一個書香門第,然而,戰亂的陰霾很快籠罩瞭他原本寜靜的童年。父親李雲經先生是一位飽學之士,對教育極為重視,但突如其來的時局變化,迫使這個傢庭不得不背井離鄉,遷往香港。在這裏,生活的艱辛與殘酷,成為瞭李嘉誠最早的老師。父親的早逝,讓年僅十四歲的他,肩負起照顧母親和弟妹的重任,不得不輟學,踏入社會,開啓一段艱辛的謀生之路。 本章將詳盡描繪李嘉誠早期生活的磨難與挑戰:在鍾錶店當學徒的辛勞,在塑膠廠工作的汗水,以及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他如何憑藉過人的毅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迅速適應並學習。我們將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李嘉誠也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他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時間閱讀、學習,為日後成為商業巨頭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一時期的經曆,塑造瞭他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及對財富和事業的深刻理解。 第二章:初露鋒芒,塑膠王國雛形 隨著香港經濟的逐步復蘇,李嘉誠敏銳地捕捉到瞭塑膠業的巨大商機。在那個年代,塑膠製品因其輕便、耐用、價格低廉的特點,逐漸取代瞭傳統的金屬和陶瓷製品,成為消費品市場的新寵。1950年,年僅二十二歲的李嘉誠,憑藉多年的積蓄和朋友的藉款,創辦瞭“長江塑膠廠”。 本章將深入剖析李嘉誠在塑膠業早期創業的每一個細節:他如何剋服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麵的重重睏難?他如何憑藉精準的市場判斷,率先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産技術和設備?他如何以“優質價廉”的策略,迅速打開市場,將“長江”品牌打造成香港塑膠玩具行業的翹楚?我們將重點探討李嘉誠在産品創新、質量控製、成本管理等方麵的獨到之處。例如,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通過不斷改進工藝,生産齣更受兒童歡迎、更具創意的高品質塑膠玩具?他如何通過對成本的精打細算,使産品在保持高品質的同時,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這一階段的成功,不僅為李嘉誠積纍瞭第一桶金,更磨練瞭他的商業嗅覺和管理纔能。 第三章:洞察先機,地産巨頭的崛起 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香港經濟的騰飛和人口的急劇增長,房地産市場迎來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李嘉誠憑藉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果斷地將事業重心從塑膠製造業轉嚮房地産開發。他看到瞭城市化進程中隱藏的巨大潛力,以及為人們提供安居之所的社會價值。 本章將詳細闡述李嘉誠如何從塑膠業的成功,成功轉型為地産巨頭。“長江地産”的成立,標誌著他商業帝國版圖的擴張。我們將探討他如何在土地稀缺、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中,巧妙地獲取土地資源?他如何以創新的開發模式,打造齣多個優質住宅項目,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的居住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分析李嘉誠在房地産投資中的風險控製和長遠眼光。他如何在高位時果斷套現,在低榖時伺機抄底?他如何通過精細化的項目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開發效率和盈利能力?本書將揭示李嘉誠在地産領域的每一次成功決策,是如何建立在對市場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對風險的精準把握之上的。 第四章:多元擴張,商業帝國的版圖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並非僅僅局限於塑膠和地産。他以其非凡的戰略眼光,不斷地將觸角延伸至各個領域,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多元化的商業版圖。從港口碼頭到電訊網絡,從零售連鎖到能源事業,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幾乎覆蓋瞭現代經濟的各個重要角落。 本章將重點剖析李嘉誠多元化擴張的戰略與邏輯。“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兩大旗艦的整閤與發展,是其商業帝國構建的關鍵。我們將詳細探討他對投資項目的選擇標準:是看重其在國傢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還是看重其在未來發展中的巨大潛力?他如何通過並購、重組和戰略閤作,快速有效地進入新的行業,並將其發展壯大?例如,他如何將和記黃埔的業務從傳統的貿易和地産,成功拓展到港口、電訊、零售等多個領域,並使其在全球範圍內占據重要地位?本書將展示李嘉誠如何通過對全球經濟格局的精準判斷,以及對不同行業之間協同效應的深刻理解,最終構建起一個穩固而富有生命力的商業帝國。 第五章:全球視野,國際化戰略 隨著香港經濟的日益成熟,李嘉誠早已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他並非滿足於僅僅成為華人世界的商業傳奇,而是以雄心勃勃的姿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布局。 本章將深入解讀李嘉誠的國際化戰略。他如何通過一係列成功的海外投資,將“長江”和“和記黃埔”的業務拓展至歐洲、北美、亞洲等地?他如何在新興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同時規避潛在的風險?例如,他對英國的電信、能源、零售等領域的巨額投資,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取得成功的?本書將分析李嘉誠在跨文化經營、國際化人纔培養、全球資源整閤等方麵的獨到之處。他如何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法律、文化、商業環境中遊刃有餘,並將其業務推嚮新的高度? 第六章:創新基因,擁抱變革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任何企業要想保持領先地位,都離不開創新。李嘉誠深諳此道,他始終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綫。 本章將聚焦李嘉誠在創新方麵的理念與實踐。他如何鼓勵企業內部的創新文化?他如何關注新興科技,並將其轉化為新的商業機遇?例如,他如何早在互聯網興起的初期,就積極布局科技領域的投資,並預見到其未來的巨大潛力?本書將探討他對於科技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力,以及他對新興産業的投資策略。他如何從傳統的製造業轉嚮高科技産業,並從中獲得豐厚的迴報?我們將看到,李嘉誠的創新並非盲目跟風,而是建立在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趨勢的精準預測之上。 第七章:人纔之道,基業長青的秘訣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卓越的人纔。李嘉誠深知人纔的重要性,並將吸引、培養和留住人纔視為企業長盛不衰的關鍵。 本章將深入探討李嘉誠的人纔管理哲學。他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忠誠的精英團隊?他如何給予下屬充分的信任和授權,並鼓勵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本書將分享李嘉誠在識人用人、激勵機製、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麵的智慧。他如何從基層員工中發掘有潛力的未來管理者,並為他們提供成長的平颱?他如何建立一套公平閤理的激勵體係,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我們將看到,李嘉誠的成功,離不開他身邊那些和他一樣充滿智慧和拼搏精神的追隨者。 第八章:迴饋社會,責任與擔當 作為一位傑齣的企業傢,李嘉誠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在慈善事業上的投入,更是聲名遠播。 本章將迴顧李嘉誠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慈善事業。他如何通過設立基金會,支持全球範圍內的科研和教育項目?他如何將商業的智慧,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為社會發展做齣貢獻?本書將展現李嘉誠作為一位有遠見的慈善傢,是如何用實際行動踐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為構建更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 結論:成功之道,永無止境 《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並非一本簡單的商業指南,它是一部關於毅力、智慧、遠見和責任的史詩。通過對李嘉誠先生非凡人生的深度解讀,本書將為您揭示那些成就他商業帝國的不為人知的細節。從睏境中的堅持,到機遇中的把握,從穩健的擴張,到全球的布局,再到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和對人纔的重視,無不體現著他“成功沒有偶然”的深刻信念。 本書旨在啓發讀者,無論您身處何種行業,何種境遇,都能從李嘉誠先生的經曆中汲取力量,學習智慧。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敏銳的市場洞察,勇於承擔風險的魄力,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成功故事,更是關於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華人企業傢如何在世界舞颱上書寫輝煌的壯麗篇章。 翻開《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您將不僅僅看到一位商業巨頭的成長軌跡,更能深刻理解,在復雜多變的商業世界中,真正的成功,是智慧、勤奮、遠見和責任的完美結閤。它告訴我們,隻要方嚮正確,堅持不懈,任何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都可能化為通往成功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