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这本书的期待值是比较低的,因为我本身对艺术鉴赏这种事情就有点天赋匮乏,看画看不出所以然,听音乐也只能停留在旋律的表层。我对“创造性舞蹈”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小孩子在草地上乱跑的阶段。买这本书,纯粹是想找点新的放松方式,摆脱一下长期伏案工作带来的僵硬。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温和,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没有咄咄逼人的要求,而是用一种邀请的姿态引领读者进入。其中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空间感知”与“自我边界”的关系,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们通常认为边界是无形的心理防线,但作者通过引导读者去感受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距离、接触点,来实际“感觉”到这个边界的弹性。例如,练习中要求你想象自己是一个被水包围的物体,感受水的压力如何定义你的轮廓,这比任何心理咨询师帮你画“边界图”都要来得实在。我试着在家里的小空间里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仅仅是感受脚掌与地面的连接力度,那种踏实感,竟然缓解了我对未知的焦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抽象的心理地图,转化成了可以被肌肉和关节阅读的物理文本,这种转换效率极高,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结构的人,对任何带有“玄学”色彩的东西都持保留态度。因此,当我看到一些关于“能量流动”或者“内在韵律”的描述时,我本能地想关上书。然而,让我坚持读下去的,是作者在每个看似感性的描述后面,都紧跟着非常清晰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平衡,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白皮书,也不是一本只有动作分解的健身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带着理论基础的实操手册”。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重力”与“顺从”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顺应自然,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何种心理状态下,我们倾向于过度抗拒或过度屈服于外力。她提供了一种“有意识的跌落”的练习,这要求你在完全放松身体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觉知。这种“带着目的地的放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疲惫至极的“瘫倒”是截然不同的。我发现,只有当我们允许自己真的“沉下去”,才能找到真正的支撑点。这种辩证的理解方式,让我对很多过去被视为软弱的特质,开始有了新的、更积极的解读。这本书成功地将“自我接纳”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可以被身体验证的科学实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封面上那个跳跃的剪影,加上略带神秘感的标题,让我联想到那种高深的、可能只有专业舞者才能理解的理论。我自己的舞蹈经验也就停留在学生时代偶尔参加的健美操课或者年会上的“随便扭扭”,跟“创造性舞蹈”这种词汇八竿子打不着。然而,我还是被它吸引了,或许是因为生活里最近总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压力裹挟着,急需一个出口。翻开第一页,文字排版就给我一种意外的亲切感,没有那种拒人千里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极其生活化的比喻和故事串联起来,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谈到了“身体的记忆”,描述了我们是如何在不经意间,用肢体语言重复着童年时期的某种情绪模式,那个瞬间,我像是被电击了一下——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面对冲突时,习惯性地耸肩、收紧腹部的那种防御姿态,那竟然是身体在说话,而不是我的嘴巴。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跳得更优美”,而是在引导你“如何通过动作,与你内在那个迷失已久的部分重新连接”。它把我对舞蹈的理解,从外在的技巧,彻底拉回到了内在的感受层面,这种视角上的转换,比任何高难度的技巧指导都来得更震撼。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文字世界里打滚的文字工作者,我对“表达”这件事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总觉得每一个微妙的想法都应该被精准地捕捉并用语言描绘出来。所以,当同事推荐这本书时,我最初的反应是怀疑:舞蹈,这种非语言的艺术,如何能承载得了如此精微的心理探究?我担心它会过于流于形式,或者变成一本空泛的“心灵鸡汤”。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得让人惊叹。它没有回避理论的深度,而是巧妙地将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流派(比如格式塔疗法的一些核心观点)融入到具体的舞蹈练习中,但所有的理论支撑都服务于一个核心目的——让你动起来。书中介绍的那些“即兴练习”,比如要求读者仅仅根据一个颜色或一个声音的质感来进行身体探索,起初确实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有点尴尬,总觉得旁边的猫都在看我的笑话。但坚持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这种“无目的”的移动,反而释放了我的“表演欲”和“评判心”。我不再是“在跳舞”,而是“在体验移动本身”。最有趣的是,作者在描述如何处理“动作中断”时,指出那不是失败,而是身体在请求信息,这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生活中那些犹豫不决的时刻——原来它们也只是身体在要求被倾听,而不是我意志薄弱的表现。这种“允许不完美存在”的哲学,对于我这种完美主义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为我女儿寻找一些艺术类兴趣的培养方向,她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我希望能找到一种健康的宣泄途径。我没想到自己会比她更投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指导口吻,更像是分享一种生活哲学。其中有一段描述,将创造性舞蹈比作“清理心灵的储藏室”,那些长期被压抑、被遗忘的物件(情绪)会被动作的振动带出来,让你有机会看清它们,而不是继续让它们腐烂在角落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重复”的解读。在传统舞蹈中,重复是为了精进技艺;但在创造性舞蹈中,作者指出,有时候我们需要重复一个动作,不是因为它优美,而是因为它“还没有被完全说出”。直到那个动作的内在驱动力耗尽,它自然就会演化成新的东西。这种对“过程”的尊重,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急于求成,却错过了动作本身所蕴含的信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深潜下去的视角,它教导的不是如何跳出框架,而是如何更深入地体验框架内部的每一个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