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精选: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作品精选”之一,该丛书以蔡仲德先生编纂的《三松堂全集》为底本,收录了冯友兰先生大部分重要论著。包括《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等。全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读者欢迎。
冯友兰(1898-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农业的价值
“反者道之动”
对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艺术与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灵修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苟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引言
译后记
说实在的,我是一个对哲学史不太敏感的读者,常常读几页就开始走神,尤其遇到晦涩的术语就更想放弃。但这本书,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黏性”,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充满了哲学家独有的那种思辨的激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哲学争论时的态度——他不会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争论本身作为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呈现。比如,关于“心性论”的展开,作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学派在“本体论”层面的分歧,但又不失对他们共同追求的“安顿心灵”这一终极关怀的把握。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冰冷的理论变得具有了人性的温度和历史的张力。读这本书,就像是看一场精彩的武侠片,里面的高手过招,招招都有深意,需要你屏息凝神去体会每一招背后的内力运行和招式精髓。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快速建立起中国哲学知识框架的入门读物,但读完之后,感受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追求速度的速读本,而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梳理“是什么”,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书中对于佛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思想发生深刻的融合与冲突的描述,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将佛教视为外来异物,而是将其视为重塑中国思想版图的关键变量。那种对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精妙描摹,让我对中国文化那种强大的包容性和消化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的乐趣在于,你会发现很多看似陌生的概念,其实早就以某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了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之中。合上书本时,我常常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清晰认知,带来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厚实的纸张拿在手上就让人心生敬意。从内容上看,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对近现代中国思想转型的梳理。如何回应西方的冲击,如何重构传统,这些宏大的命题在作者的笔下被拆解得井井有条。他没有停留在对过去哲学的简单回顾,而是将其视作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个体精神困境的钥匙。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家群体命运的描绘,那种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艰难求索、力图为民族精神找到新出路的挣扎与光芒,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看待问题和理解历史深层结构的方法论。它不是提供了一张地图,而是教你如何自己去绘制地图,这种启迪性的价值,远超任何单纯的知识点传授,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层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拓展。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书脊上的金色烫印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本来对中国哲学这块儿只是略知皮毛,知道个孔孟老庄,但真要说起他们的核心思想,或是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证关系,那真是抓瞎。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巧妙,它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罗列概念,反而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开篇部分对先秦诸子的梳理,简直是拨云见日,那些看似深奥的“道”、“仁”、“义”,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士人激昂的思辨。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不同流派之间张力的描写,比如法家和儒家的对立统一,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基于对理想社会构建的不同路径的选择。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一些人生体验去反思,那种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对话,让人对我们民族的思维底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意。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值得称赞,那种古典而又不失现代阐释力的文风,读起来既有韵味,又不费力,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古老智慧到当代理解的桥梁。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种宏大叙事的哲学史会让人昏昏欲睡,毕竟那些年代久远的思辨对我来说,总蒙着一层晦涩的纱。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它不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将抽象的哲学命题,巧妙地锚定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之中。例如,当它论及魏晋玄学的兴起时,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张扬与对僵化礼教的反思,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清谈与放达的气息。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洞察力,他没有一味地赞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去解构历代思想家的理论体系是如何应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困境的。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论述,作者似乎特别下了一番功夫,将“存天理,灭人欲”等核心概念的演变和内在矛盾解释得清晰透彻,避免了许多同类书籍中常见的概念堆砌和故作高深。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精神漫游”。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总结了一个时代的哲学,很有见解。
评分广东、重庆、河南、吉林、上海、浙江、辽宁、深圳等省市指定为阅读书目
评分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并做了软精装,内容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
评分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提升一下自己的哲学修养,做个不跑偏的中国人??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
评分作者在序里说,这本书是介绍中国哲学的“识字课本”,是《三字经》级的入门书。果然没有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和逻辑名词,用我们使用电脑的话来说:界面十分友好。这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写的,符合我“从地球上方鸟瞰中国”的选书标准,内容虽然浅显,但纵观古今、从整体上对中国哲学思想做了梳理,而没有在某一个知识点上钻牛角尖,站得高、看得远,有大家风范,值得一读。尼采、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这些名字,随时挂在嘴边,我也见有人在大作里说:“中国没有哲学”。这个说法很可笑,哲学不是什么高山仰止的喜马拉雅峰,人只要思考,就有哲学。各行各业,哪个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谁不思考自然、人生?《时间简史》对宇宙规律的思考,最后还是归于哲学、@,和《道德经》殊途同归。我以前读尼采,纯属叶公好龙、附庸风雅,那晦涩的语言简直让我滴水未沾衣、全身而退,什么也没落下。可是读老、庄的感觉截然不同,文字优美、简洁,点到为止,启发思考,令人惊奇。庄子提到的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非常类似现在我们所说的“食物链”,但他不是像法布尔那样的观察家、实证家,而是从哲学的角度,如同古希腊人推测原子的存在,这就更令人叫绝。
评分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值得买回来参照阅读,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