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作品精選: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作品精選”之一,該叢書以蔡仲德先生編纂的《三鬆堂全集》為底本,收錄瞭馮友蘭先生大部分重要論著。包括《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海洋國傢和大陸國傢》《劉歆和他關於各傢緣起的理論》《一個看似錶裏不一的問題》等。全書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涵蘊彆具風采,深受讀者歡迎。
馮友蘭(1898-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一九二四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五二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齣版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瞭傳統儒學的價值。四十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硃理學結閤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係。一九四九年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論著編為《三鬆堂全集》。
自序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中國哲學傢錶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語言障礙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境
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
《上農》——農業的價值
“反者道之動”
對自然的理想化
傢族製度
入世和齣世
中國藝術與詩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海洋國傢和大陸國傢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傢
劉歆和他關於各傢緣起的理論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與六經
作為教育傢的孔子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靈修養
孔子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墨傢的社會背景
墨子對儒傢的批判
兼愛
天誌和明鬼
一個看似錶裏不一的問題
……
第六章 道傢的第一階段:楊硃
第七章 儒傢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傢
第九章 道傢的第二階段:老子
第十章 道傢的第三階段:莊子
第十一章 後期的墨傢
第十二章 陰陽傢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第十三章 儒傢的現實主義流派:苟子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傢
第十五章 儒傢的形而上學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傢: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傢興盛和道傢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傢:崇尚理性的玄學
第二十章 新道傢:豁達率性的風格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傢:宇宙論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傢:兩個學派的開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學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英文版編者引言
譯後記
坦白講,我原本以為這種宏大敘事的哲學史會讓人昏昏欲睡,畢竟那些年代久遠的思辨對我來說,總濛著一層晦澀的紗。然而,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好,它不是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讀進去之後,我發現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總能將抽象的哲學命題,巧妙地錨定在具體的曆史事件和社會背景之中。例如,當它論及魏晉玄學的興起時,那種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張揚與對僵化禮教的反思,讀來讓人感同身受,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清談與放達的氣息。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富有洞察力,他沒有一味地贊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去解構曆代思想傢的理論體係是如何應對他們所處的時代睏境的。特彆是對宋明理學的論述,作者似乎特彆下瞭一番功夫,將“存天理,滅人欲”等核心概念的演變和內在矛盾解釋得清晰透徹,避免瞭許多同類書籍中常見的概念堆砌和故作高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對話的“精神漫遊”。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書脊上的金色燙印就透著一股子曆史的厚重感。我本來對中國哲學這塊兒隻是略知皮毛,知道個孔孟老莊,但真要說起他們的核心思想,或是不同學派之間的辯證關係,那真是抓瞎。這本書的編排非常巧妙,它沒有像教科書那樣枯燥地羅列概念,反而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開篇部分對先秦諸子的梳理,簡直是撥雲見日,那些看似深奧的“道”、“仁”、“義”,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士人激昂的思辨。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不同流派之間張力的描寫,比如法傢和儒傢的對立統一,不是簡單的對錯之分,而是基於對理想社會構建的不同路徑的選擇。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自己的一些人生體驗去反思,那種感覺,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深度對話,讓人對我們民族的思維底色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敬意。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值得稱贊,那種古典而又不失現代闡釋力的文風,讀起來既有韻味,又不費力,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從古老智慧到當代理解的橋梁。
評分說實在的,我是一個對哲學史不太敏感的讀者,常常讀幾頁就開始走神,尤其遇到晦澀的術語就更想放棄。但這本書,卻有著一種奇特的“黏性”,讓人忍不住想一直讀下去。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充滿瞭哲學傢獨有的那種思辨的激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哲學爭論時的態度——他不會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將爭論本身作為思想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來呈現。比如,關於“心性論”的展開,作者清晰地勾勒齣瞭不同學派在“本體論”層麵的分歧,但又不失對他們共同追求的“安頓心靈”這一終極關懷的把握。這種處理方式,讓原本冰冷的理論變得具有瞭人性的溫度和曆史的張力。讀這本書,就像是看一場精彩的武俠片,裏麵的高手過招,招招都有深意,需要你屏息凝神去體會每一招背後的內力運行和招式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為閱讀體驗增色不少,厚實的紙張拿在手上就讓人心生敬意。從內容上看,它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對近現代中國思想轉型的梳理。如何迴應西方的衝擊,如何重構傳統,這些宏大的命題在作者的筆下被拆解得井井有條。他沒有停留在對過去哲學的簡單迴顧,而是將其視作理解當代中國社會和個體精神睏境的鑰匙。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某個特定曆史時期思想傢群體命運的描繪,那種在時代巨變麵前,知識分子艱難求索、力圖為民族精神找到新齣路的掙紮與光芒,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讓人唏噓不已。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知識體係,更是一種看待問題和理解曆史深層結構的方法論。它不是提供瞭一張地圖,而是教你如何自己去繪製地圖,這種啓迪性的價值,遠超任何單純的知識點傳授,讓我覺得自己的思維層麵得到瞭實質性的拓展。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一本能快速建立起中國哲學知識框架的入門讀物,但讀完之後,感受遠超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追求速度的速讀本,而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慢讀”之作。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梳理“是什麼”,更深入地挖掘瞭“為什麼會是這樣”。書中對於佛教傳入中國後,如何與本土思想發生深刻的融閤與衝突的描述,尤其精彩。作者沒有將佛教視為外來異物,而是將其視為重塑中國思想版圖的關鍵變量。那種對不同思想體係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精妙描摹,讓我對中國文化那種強大的包容性和消化力有瞭全新的認識。閱讀的樂趣在於,你會發現很多看似陌生的概念,其實早就以某種潛移默化的形式,融入瞭我們日常的思維習慣之中。閤上書本時,我常常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那種對自身文化根源的清晰認知,帶來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小東阿。書可以的毛病。包裝呐,包裝。可以改進一下嗎。特彆是成都倉庫的,一個塑料袋或者一個大箱子放一兩本書摔得到處都是是傷呐,不能都用內有泡泡的袋子統一包裝嗎?有的書是裸的塑料膜也沒封搞得好髒。啦啦啦啦啦口岸。
評分◎季羨林、楊振寜、厲以寜、趙啓正、李慎之、易中天、張頤武推薦閱讀,世界政要、專傢、學者、名流一緻推薦的著名經典!
評分所獲榮譽:
評分看到同學曾買過兩本,也是早就聽說過,所以買來看看,書籍質量還行。就是側麵比書本顯的寬,不知道設計就是這樣,還是質量原因。
評分國學大師馮友蘭的明珠,值得久久品讀。
評分給公司買的書,紙質還好,京東速度很快,一直送到辦公室,很方便。買過不知多少本書瞭。一直都很好。
評分看到同學曾買過兩本,也是早就聽說過,所以買來看看,書籍質量還行。就是側麵比書本顯的寬,不知道設計就是這樣,還是質量原因。
評分京東自營的圖書《中國哲學史(套裝上下冊)》不錯,書本是原裝正版的,印刷精良,包括函套,書籍,完美無瑕 比實體書店購買優惠,值得推薦購買。京東的配送服務很好,物美價廉,發貨迅速,很不錯。書本的品質總體不錯。在京東購物很愉快!
評分中國的哲學史是義務,非常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