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集:槐聚诗存

钱锺书集:槐聚诗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锺书 著
图书标签:
  • 钱锺书
  • 诗歌
  • 文学
  • 古典诗词
  • 槐聚诗存
  • 中国文学
  • 近现代文学
  • 文化
  • 艺术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16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8201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钱锺书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5
字数: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钱锺书集:槐聚诗存》汇集了作者1934年至1991年的诗作,其中有“还乡杂诗”、“牛津公园感秋”、“窗外丛竹”、“秋心”、“王辛迪寄茶”、“阅世”、“代拟无题七首”等。《钱锺书集:槐聚诗存》为“钱钟书集”之一。《钱钟书集》含十种十三册,计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七缀集》、《槐聚诗存》、《石语》、《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和《人生边上的边上》。其中,《谈艺录》、《管锥篇》初版后,钱先生多次修改补订。

作者简介

  钱锺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九三四年
还乡杂诗
玉泉山同绛
当步出夏门行
薄暮车出大西路
大雾
沪西村居闻晓角

一九三五年
秣陵杂诗
伦敦晤文武二弟
牛津公园感秋

一九三六年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赠绛
此心
观心
四言
牛津春事
睡梦
马黎咖啡馆有见
清音河(La Seine)河上小桥(Le Petit Pont)晚眺
莱蒙湖边即目
返牛津瑙伦园(Norham Gardens)旧赁寓

一九三七年
石遗先生挽诗
Edward Fitzgerald英译波斯醅雅(Rubaiyat)颂酒之名篇也第十二章云坐树荫下得少面包 刊酒一佤诗一卷有美一人如卿者为侣(and thou)虽旷野乎可作天堂观为世传育比有波斯人 A.G.E'Tessam-Aadeh译此雅为法语颇称信达初无英译本尔许语一意云倘得少酒一光天化日歌 妙舞者一女便娟席草临流便作极乐园主想不畏地狱诸苦恼耳又一章云有面包一方羊一肩酒一 更得美姝偕焉即处荒烟蔓草而地面王不与易也(Vaux mieux que d'un empire etre le Souverain)乃知英译剪裁二章为一反胜原作因忆拉丁诗人Lucretius 咏物性(De natura rerum)卷二谓哲人寡嗜欲荫树临溪藉草以息乐在其中命意仿佛微恨其于食品店色天性度外 置 之则又如司马谈论墨家所谓俭而难遵矣余周妻何肉免俗未能于酒则窃学东坡短处愿以羊 易之 戏赋一首
读杜诗
……

精彩书摘

  叔子寄示读近人集题句媵
  以长书盍各异同奉酬十绝
  心如水镜笔风霜,掌故拈来妙抑扬。
  月旦人多谭艺少,覃溪曾此说渔洋。
  纷纷轻薄溺寒灰,真惜暮年迟死来。
  三复阿房宫赋语,后人更有后人哀。
  嗜好原如面目分,舍长取短亦深文。
  自关耆旧无新语,选外兰亭序未闻。
  比拟梧门颇失公,过庭家学语相同。
  
  新岁见萤火
  孤城乱山攒,着春地太少。
  春应不屑来,新正忽夏燠。
  日落峰吐阴,暝色如合抱。
  墨涅输此浓,月黑失其皎。
  守玄行无烛,萤火出枯草。
  孤明才一点,自照差可了。
  端赖斯物微,光为天地保。
  流辉坐人衣,飞熠升木杪。
  从夜深处来,入夜深处杳。
  嗟我百年间,譬冥行长道。
  未知所税驾,却曲畏蹉倒。
  辨径仗心光,明灭风萤悄。
  二豪与螟蛉,物齐无大小。
  上天视梦梦,前途问渺渺。
  
  叔子索书扇即赠
  梦觉须臾抚大槐,依然抑塞叹奇才。
  放歌斫地身将老,忍泪看天意更哀。
  待定微波姑伫立,伤歧前路小迟回。
  清江酒渴凭吞却,莫乞金茎露一杯。
  
  谢振甫赠纸
  只办秋蛇春蚓,几曾铁画银钩。
  三真六草谁子,君莫明珠暗投。
  子安有稿在腹,子野成文于心。
  真惭使纸如水,会须惜墨似金。
  寻诗
  寻诗争似诗寻我,伫兴追逋事不同。
  巫峡猿声山吐月,灞桥驴背雪因风。
  药通得处宜三上,酒熟钩来复一中。
  五合可参虔礼谱,偶然欲作最能工。
  答叔子
  京华憔悴望还山,未办平生白木镜。
  病马漫劳追十驾,沉舟犹恐触千帆。
  文章误尽心空呕,铺慑勤来口不缄。
  绝倒厚颜叨薄俸,庐陵米与赵州衫。
  同调同时托胜流,全韬英气祓清愁。
  座中变色休谈虎,众里呼名且应牛。
  惯看浮云知世事,懒从今雨数交进。
  宋王位业言犹在,赢得华年尚黑头。
  生日
  身心着处且安便,局趣容窥井上天。
  拂拭本来无一物,推挤不去亦三年。
  昔人梵志在犹末,今是庄生疑岂然。
  聊借令辰招近局,那知许事蛤蜊前。
  刘大杰自沪寄诗问讯和韵
  春申林际望漫漫,曩日诗盟未渠寒。
  心事流萤光自照,才华残蜡泪将干。
  忻闻利病摭千古,会见招邀并二难。
  为道西山多爽气,何时杖策一来看?
  答叔子花下见怀之什
  槁木寒岩万念灰,春回浑似不曾回。
  陈人何与芳菲事,犹赚花前远忆来。
  兔毫钝退才都尽,马齿加长鬓已苍。
  端赖故人相慰藉,不增不减是疏狂。
  桃情柳思为谁春,诗老邀头迹已陈。
  怅绝一杯花下土,去年犹是赏花人。
  映河面皱看成翁,参到楞严法相空。
  输汝风流还自赏,临波照影学惊鸿。
  叔子重九寄诗见怀余久
  未答又承来讯即和其韵
  情怀验取报书迟,霜鬓争须四海知。
  且许营巢劳幕燕,聊堪生子话邻狸。
  是非忽已分今昨,进止安容卜险夷。
  梦里故园松菊在,无家犹复订归期。
  苏渊雷和叔子诗韵相简又写示寓园花
  事绝句即答仍用叔子韵渊雷好谈禅
  只为分明得却迟,道腴禅藻负相知。
  指名百体惭扪象,顺向诸根好学狸。
  别院木樨无隐闷,当窗茂草不芟夷。
  灌园凭剪吴淞水,万紫千红没了期。
  大杰来京夜过有诗即饯其南还
  情如秉烛坐更阑,惜取劳生向晚闲。
  欲话初心同负负,已看新鬓各斑斑。
  感君鸡黍寻前约,使我鲈莼忆故山。
  预想迎门人一笑,好风吹送日边还。
  容安室休沐杂咏
  曲屏掩映乱书堆,家具无多位置才。
  容膝易安随处可,不须三径羡归来。
  渐起人声昏晓际,难追梦境有无间。
  饶渠日出还生事,领取当前倚枕闲。
  盆兰得暖暗抽芽,失喜朝来竞吐花。
  灌溉戏将牛乳泼,晨餐分减玉川茶。
  翛然凤尾拂阶长,檐萄花开亦道场。
  楚楚最怜肠断草,春人憔悴对秋娘。
  积李崇桃得气先,折来芍药尚馀妍。
  只禁几次瓶花换,断送春光又一年。
  音书人事本萧条,广论何心续孝标。
  应是有情无着处,春风蛱蝶忆儿猫。
  如闻车马亦惊猜,政用此时持事来。
  争得低头向暗壁,万千呼唤不能回。
  醇酒醉人春气味,酥油委地懒形模。
  日迟身困差无客,午枕犹堪了睡逋。
  莺啼花放毂纹柔,少日情怀不自由。
  一笑中年浑省力,渐将春睡当春愁。
  向晚东风着意狂,等闲残照下西墙。
  乍缘生事嫌朝日,又为无情恼夕阳。
  生憎鹅鸭恼比邻,长负双柑斗酒心。
  语燕流莺都绝迹,门前闲煞柳成阴。
  袅袅鹅黄已可攀,梢头月上足盘桓。
  垂杨合是君家树,並作先生五柳看。
  ……

前言/序言


槐聚诗存:一粒粒泛黄的墨痕,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槐聚诗存》并非一部鸿篇巨著,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斑驳的窗棂,我们可以窥见一位文人心灵深处幽微的光影,看见一段被时光沉淀下的,温润而别致的过往。这本诗集,所收录的,是钱锺书先生早年(或是中年)创作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如同一个私人珍藏的相册,每一页都沾染着诗人当时的点滴心情,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听到那个年轻而敏感的灵魂在低语。 书名“槐聚”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清雅的意蕴。“槐”指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槐树常常象征着长寿、荫蔽,又因其花朵的颜色,带有一丝淡雅的清香。而“聚”字,则暗示着一种汇集,一种凝聚。或许,“槐聚”寄寓了诗人对于某种宁静、深沉的意境的向往,又或是对于文字、思想汇聚的追求。结合“诗存”二字,整本书名便勾勒出一种“在静谧中沉淀、在沉淀中汇聚诗意”的画面,透着一股古朴而又不失灵动的韵味。 《槐聚诗存》所呈现的,首先是钱锺书先生早年诗歌创作的面貌。我们知道,钱锺书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犀利的文笔和非凡的幽默感著称于世,他的散文、评论、小说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然而,诗歌,作为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凝练的文学形式,更能直接地触碰到诗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槐聚诗存》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得以绕过他锋芒毕露的散文评论,去探寻他那深藏于心底的,更加私密的情感世界。 诗歌的篇章,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或圆润饱满,或晶莹剔透,每一颗都折射出诗人独特的光芒。这些诗歌,并没有刻意追求某种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试图去回应时代的洪流,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抒发,是对生命、自然、情感、学识的点滴感悟。你可以从中读到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你可以感受到他对学海的遨游,对知识的渴求;你或许还能瞥见他与挚爱之间的深情,那些不轻易流露的,却又深邃动人的瞬间。 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即使是在看似简单的诗句中,也处处可见钱锺书先生那标志性的才华。他的用词,往往精炼而富有张力,常常在不经意间,便能描绘出鲜活的意象,引人遐思。他对于传统格律的把握,可谓是炉火纯青,无论是五言、七言,还是词牌,他都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然而,他并非拘泥于形式,而是在遵循格律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人的思考和情感,使得这些古老的诗歌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当你读到一首描绘春景的诗,你可能不会只看到“草长莺飞二月天”式的直白,而是会感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律动。钱锺书先生的笔触,往往是带着几分智性的,他能够在自然的细微之处,捕捉到哲理的闪光。他也许会用一种出人意表的比喻,来形容一片叶子的飘落,或者一滴露珠的晶莹,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新的体悟。 书中亦不乏流露出诗人对于人情世态的观察。他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冷静而又带着一丝戏谑地审视着周遭的世界,那些人生的浮沉,那些情感的纠葛,在他笔下,常常被勾勒得入木三分,却又不失温情。他的诗歌,很少有激愤填膺的呐喊,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人生无常的了然,以及在这种了然中,依然保持的乐观与豁达。 《槐聚诗存》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本身的艺术性,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钱锺书先生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视角。他的许多深刻的见解,都离不开他深厚的学养和对人生百态的洞察。而这些,在《槐聚诗存》中,以一种更为柔软、更为 personal 的方式得到了体现。诗歌,如同暗夜中的星光,虽然不比白昼耀眼,却能指引方向,带来慰藉。 翻阅《槐聚诗存》,你会发现,诗人常常在字里行间,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共鸣。他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养分,融会贯通。那些引经据典,那些意象的化用,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然而,他的引用,并非是卖弄学问,而是恰到好处地融入诗情,为诗歌增添了厚重感和历史感,使得这些诗歌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承载着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 此外,这本书中,或许还隐藏着一些关于诗人生活片段的线索。那些关于故友的怀念,那些对家人的牵挂,那些关于读书的乐趣,关于生活的琐事,都可能在诗句中找到蛛丝马迹。它们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点点星光,需要你用心去收集,去串联,去拼凑出那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钱锺书。 《槐聚诗存》的阅读体验,注定是沉静的。它不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消遣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的阅读,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可能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它可能让你在困顿之时,获得一丝力量;它更可能让你在对文字的探索中,领略到汉语之美,诗歌之妙。 总而言之,《槐聚诗存》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诗歌这种最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钱锺书先生另一面的风采。它不是一本“读懂了就能掌握一切”的书,而是一本“读得越深,越能领略其精妙”的书。它邀请你去感受,去体悟,去在那些泛黄的墨痕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它是一粒粒饱含深情的文字,一段段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真挚情感,一次穿越时空的,与一位伟大学者心灵的对话。它值得你拥有,更值得你反复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集,初翻开时,便被一股清雅古朴的气息所笼罩。选篇的眼光极佳,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在灯下折射出不同维度的光彩。读者的心绪很容易被那些描绘江南烟雨、庭院深处的景象所牵引,仿佛能真切地闻到那股混合着墨香与湿润泥土的气息。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作者笔下的寻常之物,经过一番洗练,顿时拥有了超越其物质形态的哲思与韵味。有些诗句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古琴低吟,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那种内敛而深沉的审美情趣,读后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涌动着对传统文学的敬意与热爱。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的作品,绝不适合匆忙翻阅。它的节奏感非常独特,时而如清泉淙淙,时而又似深潭静水,需要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才能跟上作者思绪的起伏。那些描绘书斋生活的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学问的敬畏与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几首怀友之作,情感真挚,绝无矫揉造作之态,那种深厚的友谊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穿越了时空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全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典雅,给予了这些文字足够的呼吸空间,使得每一次捧读都像是一次严肃而愉悦的仪式感体验。它无疑是案头常备的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经典。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极其克制而又饱满的情感张力在其中流动。我发现,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流行诗选那样追求一目了然的感官刺激,而是更注重意境的层层递进与哲理的幽微渗透。有些篇章,初读时只觉清丽,再读则惊觉其中蕴含了对历史兴亡、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尤其是那些涉及对“小我”与“大时代”关系的探讨,写得极其含而不露,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心领神会。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个思考的起点,一个可以与古人进行跨时空对话的平台。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诗歌欣赏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

评分

坦率地说,初接触这类古典诗词集,难免会感到一丝门槛。然而,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一种看似松弛,实则精妙的笔触,将复杂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娓娓道来。那些描绘读书生活的片段,那种“独坐幽篁里”的境界,对于当代沉浸在信息洪流中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反差与疗愈。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那种“恰到好处”,绝不堆砌辞藻,却字字珠玑,力量内蕴于平淡之中,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妙处。它不像某些盛唐之音那般气势磅礴,更接近于晚明清初文人的那种含蓄、内省,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细微体察。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最好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诗外之意”。

评分

这部诗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很多诗作并非描绘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案牍劳形、案头清供、甚至是一杯茶、一盏灯的瞬间感受。正是这些极小的切片,构筑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文人世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光影的描绘,对于季节更迭的感触,都极其精准到位,让人联想到宋代词人那种对瞬间感受的极致捕捉。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亲近感,即便是不甚熟悉古典诗词的读者,也能在这些日常场景中找到共鸣。读完之后,我甚至有种冲动,想要模仿那种生活状态,重新审视自己日常中的那些被忽略的“美”与“静”。

评分

三联的东西,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喜欢这套书,繁体的,慢慢看吧,管锥编没有简体的。

评分

叔子寄示读近人集题句媵

评分

钱先生的书,还不错,三联书店2013重印版,录1934-1991年旧体诗

评分

京东自营的图书,送货快,服务好,是正版,有发票,和同学凑单买了好多,还能用优惠券,白条券,太划算了,买书一直都在京东,满意!

评分

《钱钟书集:管锥编(繁体版)(套装共4册)》钱钟书先生的著述,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均已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学术和文学经典。《管锥编》是他的代表作,共分四册,展现了它所具有的独特诠释方法及其价值,并着重阐明其诠释方法对中国传统经典诠释方法的继承、发展和贡献。

评分

纸质不错,偏黄,印刷清晰

评分

又一本大作,不是那么有名,却很深刻

评分

诗分唐宋,唐诗复分初盛中晚,乃谈艺者之常言。而力持异议,颇不乏人。《苏平仲文集》卷四《古诗选唐序》论杨士弘《唐音》体例不善,早曰:“盛时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异乎十三国风、大小雅之所以为正变者’’云云。已开钱牧斋《有学集.唐诗英华序》之说。余窃谓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脗合。士弘手眼,未可厚非。

评分

钱锺书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指出不同的语言、审美原则或者思想中的相同趋向。我们当然对“人类普遍性”这样大而化之的概括都有警惕性,钱锺书自己就很警惕那种不同人文传统中的大作品的生拉硬拽的比较,然而在单个思想或主题的层面上,钱锺书便在不同领域和语言中如鱼得水,他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来源的材料来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方面。许多现代学者不满于传统批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弱点,而钱锺书却担心他们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管锥编》就是一棵棵“树木”,他关注这些树木的方式空前绝后,在跨越时间和语言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做到不忽略任何可能的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