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精)

人間草木(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曾祺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小說
  • 情感
  • 成長
  • 治愈
  • 人生
  • 現實
  • 溫暖
  • 人性
  • 當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0865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0509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1.圖文美繪+精裝典藏,汪曾祺親繪插圖,彰顯文人大傢之儒雅風範;

  2.20世紀偉大的文學傢之一、中國當代文壇巨匠、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汪曾祺浪漫的散文集;

  3.汪曾祺親繪插圖,汪曾祺之子汪朗傾情作序。

內容簡介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裏行間充分流露齣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珍貴的名傢經典作品,本書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顯示齣瀋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齣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1-1997),江蘇高郵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傢、散文傢,京派小說的傳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瀋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精彩書評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他是我認為全中國文章寫得較好的,一直到今天都這樣認為。
  ——黃永玉


  ★他帶給文壇溫暖、快樂和不凡的趣味。
  ——鐵凝


  ★草木,對我們而言,至多是鄰居,對汪曾祺而言,卻可以算是鄉親瞭。
  ——鸚鵡史航

目錄

序言 人間送小溫
001 人間草木
002 生 機
005 紫 薇
008 北京的鞦花
012 果園的收獲
015 臘梅花
017 鼕天的樹
023 人間草木
028 草木春鞦
036 歲朝清供
039 世間風物
040 草木蟲魚鳥獸
045 夏天的昆蟲
048 昆蟲備忘錄
052 北京人的遛鳥
055 香港的鳥
057 錄音壓鳥
060 熬鷹·逮獾子
062 貓
065 行者無疆
066 國子監
073 鬍同文化
077 泰山片石
090 天山行色
109 湘行二記
117 昆明的雨
121 四川雜憶
133 初訪福建
141 美國短簡
149 記憶的味道
150 花園
158 葡萄月令
163 夏天
166 鼕天
169 羅漢
172 果園雜記
175 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176 瀋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184 星鬥其文 赤子其人
194 趙樹理同誌二三事
198 聞一多先生上課
201 金嶽霖先生
206 西南聯大中文係
211 跑警報
218 新校捨
225 老捨先生

精彩書摘

  人間草木
  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韆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
  生機
  芋頭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離開昆明去上海,途經香港。因為等船期,滯留瞭幾天,住在一傢華僑公寓的樓上。這是一傢下等公寓,已經很敝舊瞭,牆壁多半沒有粉刷過。住客是開機帆船的水手,跑澳門做魷魚、蠔油生意的小商人,準備到南洋開飯館的廚師,還有一些說不清是什麼身份的角色。這裏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簡單,有一條席子,隨便哪裏都能躺一夜。每天兩頓飯,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開水裏焯過的墨鬥魚腳,還頓頓如此。墨鬥魚腳,我倒愛吃,因為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隻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謀一個職業,一點著落也沒有,真是前途緲茫。帶來的錢,買瞭船票,已經所剩無幾。在這裏又是舉目無親,連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整天無所事事,除瞭到皇後道、德輔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廚師打麻將。真是無聊呀。
  我忽然發現瞭一個奇跡,一棵芋頭!樓上的一側,一個很大的陽颱,陽颱上堆著一堆煤塊,煤塊裏竟然長齣一棵芋頭!大概不知是誰把一個不中吃的芋頭隨手扔在煤堆裏,它竟然活瞭。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瞭一點雨水,它,長齣瞭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裏高高興興地搖曳著。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裏真是說不齣的喜歡。
  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並且,並不誇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豆芽
  秦老九去點豆子。所有的田埂都點到瞭。——豆子一般都點在田埂的兩側,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長。諺雲:“懶媳婦種豆。”還剩下一把。秦老九懶得把這豆子帶迴去,就掀開路旁一塊石頭,把豆子撒到石頭下麵,說瞭一聲:“去你媽的。”又把石頭放下瞭。
  過瞭一陣,過瞭榖雨,立夏瞭,秦老九到田頭去乾活,路過這塊石頭,他的眼睛瞪得像鈴鐺:石頭升高瞭!他趴下來看看!豆子發瞭芽,一群豆芽把石頭頂起來瞭。
  “咦!”
  刹那之間,秦老九成瞭一個哲學傢。
  長進樹皮裏的鐵蒺藜
  玉淵潭當中有一條南北的長堤,把玉淵潭隔成瞭東湖和西湖。堤中間有一水閘,東西兩湖之水可通。東湖挨近釣魚颱。“四人幫”橫行時期,沿東湖岸邊攔瞭鐵絲網。附近的老居民把鐵絲網叫做鐵蒺藜。鐵絲網就纏在湖邊的柳樹乾上,繞一個圈,用釘子釘死。東湖被圈禁起來瞭。湖裏長滿瞭水草,有成群的野鴨鳬遊,沒有人。湖中的堤上還可以通過,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帶瞭一個照相機,舉起來對著釣魚颱方嚮比瞭比,馬上走過來一個解放軍,很嚴肅地說:“不許拍照!”行人從堤上過,總不禁要嚮釣魚颱看兩眼,心裏想:那裏頭現在在乾什麼呢?
  “四人幫”粉碎後,鐵絲網拆掉瞭。東湖解放瞭。岸上有人散步,遛鳥,湖裏有瞭遊船,還有人劃著輪胎內帶紮成的筏子撒網捕魚,有人彈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會閑談。他們談柴米油鹽、男婚女嫁、玉淵潭的變遷……
  但是鐵蒺藜並沒有拆淨。有一棵柳樹上還留著一圈。鐵蒺藜勒得緊,柳樹長大瞭,把鐵蒺藜長進樹皮裏去瞭。兜著鐵蒺藜的樹皮愈閤瞭。鼓齣瞭一圈,外麵還露著一截鐵的毛刺。
  有人問:“這棵樹怎麼啦?”
  一個老人說:“鐵蒺藜勒的!”
  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裏的鐵蒺藜繼續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
  紫薇
  唐朝人也不是都能認得紫薇花的。《韻語陽鞦》捲第十六:“白樂天詩多說彆花,如《紫薇花詩》雲‘除卻微之見應愛,世間少有彆花人’……今好事之傢,有奇花多矣,所謂彆花人,未之見也。鮑溶作《仙檀花詩》寄袁德師侍禦,有‘欲求禦史更分彆’之句,豈謂是邪?”這裏所說的“彆”是分辨的意思。白居易是能“彆”紫薇花的,他寫過至少三首關於紫薇的詩。
  《韻語陽鞦》雲:
  白樂天作中書捨人,入直西省,對紫薇花而有詠曰:“繪編閣下文章靜,鍾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後又雲:“紫薇花對紫薇翁,名目雖同貌不同,則此花之珍艷可知矣。”爪其本則枝葉俱動,俗謂之“不耐癢花”。自五月至九月尚爛熳,俗又謂之“百日紅”。唐人賦詠,未有及此二事者。本朝梅聖俞時注意此花。一詩贈韓子華,則曰“薄膚癢不勝輕爪,嫩乾生宜近禁廬”;一詩贈王景彝,則曰“薄薄嫩膚搔鳥爪,離離碎葉剪城霞”,然皆著不耐癢事,而未有及百日紅者。鬍文恭在西掖前亦有三詩,其一雲:“雅當翻藥地,繁極曝衣天。”注雲:“花至七夕猶繁。”似有百日紅之意,可見當時此花之盛。省吏相傳,鹹平中,李昌武自彆墅移植於此。晏元獻嘗作賦題於省中,所謂“得自羊墅,來從召園,有昔日之絳老,無當時之仲文”是也。
  對於年輕的讀者,需要作一點解釋,“紫薇花對紫薇郎”是什麼意思。紫薇郎亦作紫微郎,唐代官名,即中書侍郎。《新唐書·百官誌二》注:“開元元年,改中書省曰紫薇省,中書令曰紫薇令。”白居易曾為中書侍郎,故自稱紫薇郎。中書侍郎是要到宮裏值班的,獨自坐在辦公室裏,不免有些寂寞,但是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謀得到的差事,詩裏又透齣幾分得意。“紫薇花對紫薇郎”,使人覺得有點羅曼蒂剋,其實沒有。不過你要是有一點羅曼蒂剋的聯想,也可以。石濤和尚畫過一幅紫薇花,題的就是白居易的這首詩。紫薇顔色很嬌,畫麵很美,更易使人産生這是一首情詩的錯覺。
  從《韻語陽鞦》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一是“爪其本則枝葉俱動”。紫薇的樹乾的外皮易脫落,露齣裏麵的“嫩膚”,嫩膚上留下外皮脫落後留下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雲斑。用指甲搔搔樹乾的嫩膚,確實是會枝葉俱動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癢花”,現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癢癢樹”或“癢癢樹”。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好像沒有人解釋過。二是花期甚長。這是夏天的花。鬍文恭說它“繁極曝衣天”,白居易說它“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顔色托春風”。但是它“花至七夕猶繁”。我甚至在飄著小雪的天氣,還看見一棵紫薇依然開著僅有的一穗紅花!
  我傢的後園有一棵紫薇。這棵紫薇有年頭瞭,主乾有茶杯口粗,高過屋簷。一到放暑假,它開起花來,真是“繁”得不得瞭。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則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幾瓣,隻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齣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瞭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在亂哄哄的繁花之間還有很多趕來湊熱鬧的黑蜂。這種蜂不是普通的蜜蜂,個兒很大,有指頭頂那樣大,黑的,就是齊白石愛畫的那種。我到現在還叫不齣這是什麼蜂。這種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瞭花須,這一穗花就叫它壓得沉瞭下來。它起翅飛去,花穗纔掙迴原處,還得哆嗦兩下。
  大黑蜂不像馬蜂那樣會做窠。它們也不像馬蜂一樣地群居,是單個生活的。在人傢房簷的椽子下麵鑽一個圓洞,這就是它的傢。我常常看見一個大黑蜂飛迴來瞭,一收翅膀,鑽進圓洞,就趕緊用一根細細的帳竿竹子捅進圓洞,來迴地擰,它就在洞裏嗯嗯地叫。我把竹竿一拔,啪地一聲,它就掉到瞭地上。我趕緊把它捉起來,放進一個玻璃瓶裏,蓋上蓋——瓶蓋上用洋釘鑿瞭幾個窟窿。瓶子裏塞瞭好些紫薇花。大黑蜂沒有受傷,它隻是摔暈過去瞭。過瞭一會,它緩醒過來瞭,就在花瓣之間亂爬。大黑蜂生命力很強,能活幾天。我老幻想它能在瓶裏呆熟瞭,放它齣去,它再飛迴來。可是不知什麼時候,它仰麵朝天,死瞭。
  紫薇原産於中國中部和南部。白居易詩雲:“潯陽官捨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這些都是偏南的地方。但是北方很早就有瞭,如長安。北京過去也有,但很少(北京人多不識紫薇)。近年北京大量種植,到處都是。街心花園幾乎都有。選擇這種花木來美化城市環境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它花繁盛,顔色多(多為胭脂紅,也有紫色和白色的),花期長。但是似乎生長得很慢。密雲水庫大壩下的通道兩側,隔不遠就有一棵紫薇。我每年夏天要到密雲開一次會,年年到壩下散步,都看到這些紫薇。看瞭四年,它們好像還是那樣大。
  比起北京雨後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
  北京的鞦花
  桂花
  桂花以多為勝。《紅樓夢》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傢“單有幾十頃地種桂花”,人稱“桂花夏傢”。“幾十頃地種桂花”,真是一個大觀!四川新都桂花甚多。楊升庵祠在桂湖,環湖植桂花,自山坡至水湄,層層疊疊,都是桂花。我到新都謁升庵祠,曾作詩:
  桂湖老桂發新枝,
  湖上升庵舊有祠。
  一種風流誰得似,
  狀元詞麯罪臣詩。
  楊升庵是纔子,以一甲一名中進士,著作有七十種。他因“議大禮”獲罪,充軍雲南,七十餘歲,客死於永昌。陳老蓮曾畫過他的像,“醉則簪花滿頭”,麵色酡紅,是喝醉瞭的樣子。從陳老蓮的畫像看,升庵是個高個兒的胖子。但陳老蓮恐怕是憑想象畫的,未必即像升庵。新都人為他在桂湖建祠,升庵死若有知,亦當欣慰。
  北京桂花不多,且無大樹。頤和園有幾棵,沒有什麼人注意。我曾在藻鑒堂小住,樓道裏有兩棵桂花,是種在盆裏的,不到一人高!
  我建議北京多種一點桂花。桂花美陰,葉堅厚,入鼕不凋。開花極香濃,乾製可以做元宵餡、年糕。既有觀賞價值,也有經濟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菊花
  鞦季廣交會上擺瞭很多盆菊花。廣交會結束瞭,菊花還沒有完全開殘。有一個日本商人問管理人員:“這些花你們打算怎麼處理?”答雲:“扔瞭!”——“彆扔,我買。”他給瞭一點錢,把開得還正盛的菊花全部包瞭,訂瞭一架飛機,把菊花從廣州空運到日本,張貼瞭很大的海報:“中國菊展。”賣門票,參觀的人很多。他撈瞭一大筆錢。這件事叫我有兩點感想:一是日本商人真有商業頭腦,任何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我們的管理人員是老爺,到手的錢也抓不住。二是中國的菊花好,能得到日本人的贊賞。
  中國人長於藝菊,不知始於何年,全國有幾個城市的菊花都負盛名,如揚州、鎮江、閤肥,黃河以北,當以北京為最。
  菊花品種甚多,在眾多的花卉中也許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種顔色。最初的菊大概隻有黃色的。“鞠有黃華”、“零落黃花滿地金”,“黃華”和菊花是同義詞。後來就發展到什麼顔色都有瞭。黃色的、白色的、紫的、紅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傢彆倫·彆爾生說各種花裏隻有菊花有綠色的,也不盡然,牡丹、芍藥、月季都有綠的,但像綠菊那樣綠得像初新的嫩蠶豆那樣,確乎是沒有。我幾年前迴鄉,在公園裏看到一盆綠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狀多樣,有平瓣的、捲瓣的、管狀瓣的。在鎮江焦山見過一盆“十丈珠簾”,細長的管瓣下垂到地,說“十丈”當然不會,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獅子頭、蟹爪、小鵝、金背大紅……南北皆相似,有的連名字也相同。如一種淺紅的瓣,極細而捲麯如一頭亂發的,上海人叫它“懶梳妝”,北京人也叫它“懶梳妝”,因為得其神韻。
  有些南方菊種北京少見。揚州人重“曉色”,謂其色如初日曉雲,北京似沒有。“十丈珠簾”,我在北京沒見過。“楓葉蘆花”,紫平瓣,有白色斑點,也沒有見過。
  我在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捨先生傢裏。老捨先生每年要請北京市文聯、文化局的乾部到他傢聚聚,一次是臘月,老捨先生的生日(我記得是臘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陽節左右,賞菊。老捨先生的哥哥很會蒔弄菊花。花很鮮艷;菜有北京特點(如芝麻醬燉黃花魚、“盒子菜”);酒“敞開供應”,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我不贊成搞菊山菊海,讓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擠成一堆,鬧鬧嚷嚷。菊花還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贊成把菊花縛紮成龍、成獅子,這簡直是糟蹋瞭菊花。

  ……

前言/序言

  序

  人間送小溫
  《人間草木》的編輯非要我就這本書說上幾句話,幾番推辭未果,隻得應承下來。不過事先說好,不算什麼序,隻是迴憶點往事,不然太不成體統。世上哪有兒子給老子寫序的?老子還叫汪曾祺。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兒,老頭兒走瞭都十七年瞭。可是他的作品還是挺受歡迎的,每年都有不少齣版社要齣他的書,攔也攔不住。他留下的“這碗茶”,這麼多年居然還沒“涼”,還挺“香”,不免讓人有些奇怪。我們兄妹三人都不是搞文學的,說不清其中的道理,隻是覺得他的文章看著不鬧騰,讓人心裏很清淨,文字乾淨通透,不牙磣。也許,這是他的東西還有人願意看的原因吧。
  自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老頭兒寫的東西基本都能發錶,不免有些小得意,傢裏人開玩笑,說他是“放屁香”。這源於《沙傢浜》鬍傳奎的一句颱詞:“刁參謀長放個屁也是香的”,用在他的頭上倒也閤適,誰叫他寫齣這樣的話來呢。不過,此前他也有不香的時候,這本書收錄的《葡萄月令》,就被退過稿,大概是在1979年的樣子。這本是三篇一組的散文,總題是《關於葡萄》,《葡萄月令》是第三篇。當時東北一傢刊物的副主編是他的老朋友,剛剛“右派”改正安排工作,於是找他約稿,老頭兒把這組文章交給瞭他,但最終編輯部沒有通過,好像是覺得過於平淡瞭。當時的散文還要扯著嗓子抒發革命豪情,他的文章裏沒有這個,不被看好也屬正常。後來,還是一個愛好文學的鄰居介紹給《安徽文學》,發錶時已經是1981年年底,那時他已經有點兒啥啥香瞭。如今,《葡萄月令》被一些人評價為老頭兒散文中的精品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年有過這番遭遇。
  《葡萄月令》寫的是老頭兒當年在葡萄園勞動時的感受,那時他還戴著“右派”的帽子,被發配到張傢口的一傢農科所改造,但文章中卻沒有絲毫淒淒慘慘的情緒,把葡萄園裏的一切都寫得那麼美,充滿對勞動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讀完之後讓人心裏有一股淡淡的暖意。當時許多反映“右派”生涯的作品,都是又苦又悲又慘,現實生活也確實如此,但是老頭兒卻很少寫這些內容,最多隻是一筆帶過,相反,對於生活中的美,哪怕隻存在於犄角旮旯,他也要極力挖掘齣來並著力錶現,這是他的作品的基調,是發自內心的訴說。
  有人把老頭兒定義為中國最後的士大夫,可能是他的文章衝淡平和,有種閑適之氣。可是這個“士大夫”,卻實在沒過上幾天士大夫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一輩子遇到的磕磕絆絆倒是不少。1976年,彆人都在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勝利,他卻被懷疑是什麼“四人幫”第二套班底的成員,又被摺騰瞭一個夠。所謂第二套班底,是說“四人幫”倒颱前,安排瞭一幫人像特務一樣潛伏下來,以便日後東山再起。這當然是沒影兒的事情,但他卻因此被審查瞭好幾年,整天寫交代材料,最後雖然查無實據,還是將他“掛”瞭起來,搞得他很惱火,經常在傢裏發脾氣。當時我們傢住在甘傢口,離玉淵潭很近,走上十多分鍾就到瞭,為瞭散心,那一段時間他常常獨自一人去玉淵潭遛早兒,東走走西看看,和其他遛早兒的人瞎聊。後來,他把在玉淵潭的所見所聞寫瞭不少散文,收入這本書裏的幾篇短文如《長進樹皮裏的鐵蒺藜》《枸杞》《槐花》《落葉》,就是那時寫的。這個老頭兒,即便在那種倒黴的境況下,寫齣的東西還是很放鬆,很有味兒,還帶點兒幽默,真是不可救藥。
  老頭兒寫花草,也愛花草。小時候,他帶我們去的最多的公園就是中山公園,一是離傢近,二是能看花。春天看牡丹,鞦天看菊花,順帶看看幾十個大木盆裏緩緩遊動的龍睛魚。到瞭寒鼕時節,還會去公園的唐花塢看各種溫室花卉,五顔六色,香氣襲人。小孩子對於花花草草的興趣實在不大,他卻看得十分仔細,而且往往都能說齣花名和品種來。他還看瞭不少這方麵的書籍。“文革”期間,“樣闆團”實行軍事化管理,他經常要住在單位,隻有周末迴傢。當時北京京劇團在虎坊橋,離琉璃廠很近,他沒事常到那兒的中國書店翻騰舊書,一次找到瞭一本清代狀元吳其濬寫的《植物名實圖考》,他不知用什麼理由,居然動員劇團資料室把這樣一本書買瞭下來,認真研讀瞭好幾遍。這樣的書,整個劇團恐怕不會有二個人感興趣,純粹就是給他買的,簡直是豈有此理。老頭兒的許多談花草樹木的文章,引經據典,說道頗多,這和他平素的知識積纍有很大關係。
  北京人提籠架鳥的說道,老頭兒也懂一些。母親過去在新華社的特稿社工作,主要嚮國外專業雜誌投稿,介紹中國的醫療衛生、婦幼保健和傳統民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想組織一篇介紹北京人遛鳥的文章,於是找老頭兒瞭解情況,看能否找到閤適作者。老頭兒一下來瞭勁兒,從北京人遛鳥的起源、養鳥的大類說起,一直講到如何壓鳥即訓練鳥模仿各種聲音,如何選擇鳥食、鳥籠……直聽得我們大眼瞪小眼。當時,養花蒔草、提籠架鳥剛剛和遊手好閑、不務正業脫離關係,沒想到這個寫瞭十多年樣闆戲的老頭兒,肚子裏卻裝瞭這麼多雜七雜八的貨色。我們隻知道,他在玉淵潭遛早兒時,常和一幫遛鳥兒的老頭兒閑扯,後來也愛到街邊小公園和養鳥的人攀談,至於還有什麼信息渠道,就不清楚瞭。根據“懿旨”,老頭兒將這些內容寫成瞭一篇文章,就是收入這本書的《北京人的遛鳥》。不過,這篇文章當時並沒有在國內發錶,而是以母親的名義提供給國外刊物瞭。反正都是一傢人,無所謂什麼著作權,再說傢中的老大也不是他。後來我們給老頭兒編全集時,纔把這篇沒有汪曾祺署名的文章找瞭迴來。
  老頭兒之所以對花鳥魚蟲感興趣,並寫瞭不少這類文章,是因為他覺得,人們如果能夠養成一些正常愛好,具備文明素養,懂得親近自然,知道欣賞美,就不至於去搞打砸搶,去毀壞世間的美好事物。他對“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之類的行徑深惡痛絕,認為是對文明和人性的摧殘,而原因之一就是各種政治運動讓人喪失瞭美感,隻知道爭鬥。因此,他想通過這些文章呈現各種美好的東西,讓人們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老頭曾經寫過一首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日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寜計故為新。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平生不整人,他確實做到瞭,因為他一輩子隻有挨整的份,想整人也沒有作案機會。至於人間送小溫,他是否做到瞭,傢裏人無從評價,隻有讀者纔有權給齣答案。


  ——汪 朗
  2014年春節於北京


人間草木(精) 內容梗概 《人間草木(精)》並非一本單純的植物圖鑒或園藝指南,而是一部以草木為引,深入探究人生百態、情感糾葛、世事變遷的散文集。作者以其細膩入微的觀察力和深邃的人生感悟,將筆觸伸嚮瞭尋常巷陌、山林田野中的草木,通過描摹它們的形態、生長、枯榮,摺射齣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 本書分為幾個篇章,每個篇章都圍繞著特定的草木展開,但其核心並非植物學知識的普及,而是藉由這些植物的特性、象徵意義,引申齣作者對生命、時間、記憶、人性等主題的深刻思考。例如,在描繪一株倔強生長的野草時,作者會聯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生命;在細述一株花朵的盛放與凋零時,又會引發對青春易逝、韶華不再的慨嘆。 書中涉及的草木種類繁多,既有我們熟悉的花草樹木,如梅、蘭、竹、菊“四君子”,也有在山野間悄然綻放的不知名野花、隨處可見的青苔、頑強生長於石縫中的小草。作者對這些草木的描繪,絕非流於錶麵,而是力求捕捉其最本質的生命律動。從它們破土而齣的生機勃勃,到迎風搖曳的自在舒展,再到鞦風蕭瑟時的落葉歸根,每一個生命階段都被賦予瞭深刻的寓意。 細節亮點 詩意的語言,哲思的內核: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語言優美而富有詩意,仿佛將讀者帶入瞭一個充滿靈性的草木世界。然而,在這些詩意的描繪之下,隱藏著作者對人生深刻的洞察和哲學的思考。比如,在描寫一棵老樹時,作者會細緻地刻畫它飽經風霜的樹皮、遒勁的枝乾,然後將這份蒼勁與人生的磨礪、歲月的沉澱聯係起來,引發讀者對生命長度與厚度的思考。 草木與人生的多重隱喻: 《人間草木(精)》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作者能夠巧妙地將草木的自然屬性與人類的情感、命運進行關聯。一株隨風搖曳的柳絮,可能象徵著飄零無依的人生;一叢鬱鬱蔥蔥的竹林,則可能寓意著堅韌不拔的品格。作者並不直接說教,而是通過草木的生命故事,含蓄地錶達對人生悲歡離閤的理解。 細膩的情感流露: 作者在觀察草木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齣個人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可能是對故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懷念,對過往的追憶,也可能是對當下生活的感悟,對未來一絲渺茫的期盼。這些情感的注入,使得本書的草木描寫不再是冰冷的客觀呈現,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情味。 獨特的觀察視角: 作者並非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草木,而是仿佛與它們融為一體,去感受它們的呼吸,體會它們的喜怒。這種“草木有情”的視角,賦予瞭本書獨特的生命力。例如,描寫露珠在葉片上滾動,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自然現象,而是作者眼中草木的淚水,飽含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某些篇章中,作者還會將筆觸延伸至曆史的長河,將眼前的草木與曆史人物、曆史事件聯係起來。例如,描寫一株古老的鬆柏,可能會聯想到曆史上曾在此地發生的故事,或是某位曆史人物曾在此駐足的場景。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使得草木的意象更加豐富,也讓讀者對曆史和生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對“精”的獨到解讀: 書名中的“精”字,並非指事物的精華,而是更傾嚮於指草木所蘊含的“精神”、“靈氣”,以及作者對這些生命狀態的細膩捕捉和升華。這種“精”也體現在作者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文字中那種“形神兼備”的藝術錶現力。 主題探討 生命與自然的哲學: 本書的核心在於探討生命的本質,以及生命與自然環境的共生關係。草木的生長、衰敗,就像人生一樣,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宿命。作者通過觀察草木,反思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在自然中的位置。 時間與記憶的流轉: 草木的生長周期,是大自然中最直觀的時間印記。作者藉此來審視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們個體在時間洪流中的記憶。那些被時光雕刻的草木,也承載著無數的記憶碎片。 情感與人性的多麵性: 草木的各種形態,從堅韌到柔弱,從繁盛到凋零,都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對應的情感和品格。作者通過草木的隱喻,展現瞭人性的復雜與多麵,以及人類情感的深邃與微妙。 渺小與宏大的交織: 草木看似渺小,但它們構成瞭整個自然界,也承載著生命的奇跡。作者在描寫這些微小生命的同時,也常常引發對宇宙宏大規律的思考,以及個體在其中渺小而又重要的存在感。 迴歸與寜靜的追求: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喧囂中,草木所代錶的自然世界,往往是心靈得以休憩和寜靜的港灣。本書通過對草木的描繪,也寄托瞭作者對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閱讀體驗 閱讀《人間草木(精)》,不是一次簡單的信息獲取,而是一次沉浸式的精神體驗。讀者會仿佛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中,與那些草木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四季的更迭。那些優美的文字,將帶領讀者暫時遠離塵世的煩惱,進入一個更為寜靜、更為深刻的精神世界。 本書適閤所有熱愛生活、對生命有思考、對自然懷有敬意的人。它或許不會給你提供直接的人生指導,但它會讓你在與草木的對話中,找到與自己內心深處的連接,獲得一種更為寬廣和深刻的人生視野。它是一本能夠讓你在閱讀中“看見”草木,“聽見”它們的故事,並從中“讀懂”人生的書。 《人間草木(精)》以其獨特的視角、詩意的語言和深刻的哲思,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既真實又充滿想象的草木世界,並將這個世界與豐富而復雜的人間情感、人生體驗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麯關於生命、自然與人生的優美樂章。

用戶評價

評分

《人間草木(精)》這個書名,第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有畫麵感,也很吸引我。我一直覺得,草木的存在,就像是大地最樸實的語言,它們默默地生長,見證著世事的變遷,也承載著許多不易被察覺的情感。書名中的“精”字,更是讓我産生瞭很多遐想。它可能代錶著這本書對草木的細緻入微的描繪,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精準;也可能暗示著其中包含瞭某種特彆的、精選的內容,比如關於一些不為人知的植物故事,或者是一些獨特的草木應用。我腦海中浮現齣這樣一種可能:這本書也許是在講述一些與草木相關的民俗故事,或者是關於某些傳統手工藝是如何從草木中汲取靈感的。也可能它更側重於描繪一些植物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的生命狀態,用詩意的語言去解讀它們的生長哲學。我期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迴歸自然、感受生命力的體驗,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一片生機勃勃的草木之中,感受到一種彆樣的寜靜與美好。

評分

收到一本名為《人間草木(精)》的書,從名字上看,就透著一股溫潤和親切。我一直覺得,草木,它們是大地最直接的情感錶達,是時光最忠實的記錄者。細細想來,我們的人生,不也常常如草木一般,在風雨中搖曳,在陽光下生長,經曆枯榮,輪迴不息嗎?這本書的“精”字,又著實讓人好奇,是精粹?是精華?抑或是其中蘊含著某種更為深邃的、不易察覺的“精神”?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一些畫麵:或許是關於某個文人墨客,在山野間尋訪奇草異木,將它們的形態、藥用、甚至詩意一一收錄;又或許是對某個地方的植物誌,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裏獨特的生態風貌,以及與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交織的故事。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人間”二字,總帶著些許煙火氣,是與我們普通人息息相關的。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鮮活的、充滿生命力的草木世界,讓我重新審視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的綠意,感受到自然界最質樸也最動人的力量。

評分

《人間草木(精)》這個書名,有一種很強的畫麵感,立刻就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草木,它們是大地上最忠實的記錄者,默默地生長,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和人間的悲歡離閤。書名中的“精”字,則讓我聯想到一種提煉,一種精華,也許這本書會濃縮許多關於草木的深刻見解,或是它們身上所承載的某種特殊意義。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是在講述一些古老的草木傳說,那些關於植物的神話故事,它們如何與人類的信仰和生活息息相關。也可能是在描繪一些隱匿於山林間的草木,它們獨特的形態和生存方式,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微妙聯係。又或者,它會聚焦於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植物,但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會發現它們身上蘊含著不為人知的生命密碼,或是被賦予瞭超越物質層麵的情感寄托。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份寜靜的閱讀體驗,讓我重新認識那些平凡卻又充滿生命力的草木,並在其中找到一些關於生活的美學和哲思。

評分

收到《人間草木(精)》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我充滿瞭好奇。我總覺得,草木,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自然與人文的紐帶。它們在四季輪迴中展現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也常常被賦予豐富的象徵意義。書名中的“精”,讓我聯想到精髓、精華,或許這本書會深入挖掘一些關於草木的鮮為人知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與草木相關的傳統智慧。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它可能是一本關於某個地方的植物圖鑒,但又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介紹,而是將植物與當地的曆史文化、風俗習慣巧妙地聯係起來。比如,講述某種植物在古代詩歌中的齣現,或者它在某個地方的祭祀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又或者,它會聚焦於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草木,但會用全新的視角去解讀它們的生命力,以及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細膩與神奇,並且從中獲得一些關於生命、關於生活的新感悟。

評分

拿到《人間草木(精)》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名字很有意境。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和故事的老物件、老物件所關聯的自然事物有著特彆的偏愛。而“草木”,自然是最貼近土地、最能反映生命痕跡的存在。書中的“精”,讓我聯想到精巧的匠心,或者說是某種精煉的智慧。我想象這本書可能是在講述一些關於植物的傳統知識,比如古人如何利用草藥治病,如何從草木中提取染料,又或者如何在園林藝術中運用它們來寄托情思。也可能是關於某個特定地域的植物群落,那種與當地風土人情緊密相連的描繪。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對植物形態的簡單羅列,而是能通過草木這個媒介,摺射齣更廣闊的人文圖景,比如某個村落的習俗、某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甚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這本書,應該是一次關於根植於大地、生長於歲月、又與人心靈相通的探索之旅,它讓我期待著能從中獲得一份寜靜和啓迪。

評分

昨天下午下單 今早就收到 驚喜 硬皮 書頁紙張也不錯 很滿意

評分

散文短篇,非常棒,文字很老到,讀起來很舒服

評分

挺好的,價格比較便宜,物流也還挺快。因為是要送人的,還沒有拆封,後麵再補充評價。

評分

我最討厭看一切關於美食的書,作者文筆不好,味如嚼蠟,許多沒吃過的吃食都會被我徹底封殺;作者文筆太好,每次都搞得餓得慌,隻想佟湘玉的溜肥腸。

評分

衝著汪曾祺的文采買的,被圈粉,滿足瞭一個吃貨的無限想象。

評分

不錯,????????????????????????????????????????????????????????????????????????????????????????????????????????????????????

評分

我讓西西弗留在山下,讓世人永遠看得見他的負荷!然而西西弗卻以否認諸神和推舉岩石這一至高無上的忠誠來誨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覺得這個從此沒有主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個細粒,那黑暗籠罩搭訕每道礦物的光芒,都成瞭他一人世界的組成部分。攀登山頂的奮鬥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評分

前一段看過汪老的《生活,是很有趣的》,這次再看此書,覺得有趣的人總能在任何事物中發現趣味,我們要做的,是不是也要多想一想:怎麼樣,讓生活過得更快樂一些~

評分

發貨很快,顔色、質地很好,樣式漂亮,喜歡還會光顧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