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玮琪、张德芬、郑秀文一致推崇的作者;
影响数百万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
100个简单、亲和的基本生活理念;
让我们审视日常的美好,遇见全新的自己;
编排方式精细考究,对页内容相互呼应,简单清晰、条理分明;
精巧的开本适于携带,时常拿出来翻阅,或置于枕边。
《100个基本》是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其生活哲学的高诠释,一本精致实用的人生箴言录。
在这本书中,松浦以更贴近的姿态、更诚恳的思考,审视日常的美好:原来好的生活可以很容易,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原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
所以,《100个基本》是写给自己的信条,看似简单的人生哲学里蕴含了不简单的生活智慧。
后半部分为其书店“COWBOOKS”成立十周年之际,松浦为所有工作人员写下重新检视的100条管理准则。
将每天的失败当作教训,莫忘初衷,全力以赴。
兼具杂志总编、独立书店老板等多重身份的松浦弥太郎,其独到的生活美学观被数百万日本人推崇。
《100个基本》是他的代表作,在日本一经推出就广受赞誉,一年之内重印多达11次。
《100个基本》另一大特点在于其精细考究的编排方式。
对页内容相互呼应,简单清晰、条理分明。
精巧的开本也很适于随身携带,时常拿出来翻阅,或置于枕边。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书末更附上了笔记页,让你把对生活的方向及人生的体验,化作文字,写下专属于自己的“100个基本”。
松浦弥太郎(MatsuuraYataro),著名出版人,多本畅销书作者,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
他开设了日本个性古书店“CowBooks”,担任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
他被称为“日本懂生活的男人”,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影响了数百万年轻人。
著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100个基本》、“生活中的巧思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多部作品。
★很高兴现在我们又多了一本松浦先生的书可看,一百组做人处世的笔记,我觉得是每位创意和设计工作者必读的教材;一百组书店的笔记,则是开咖啡馆民宿特色商店的零售业工作者的教材,赶快找来看吧。
——黄威融《小日子》创刊总编辑(看了松浦先生几本著作之后,希望追随他的脚步,继续编出好看的杂志,并写出舒服的散文集。)
★松浦弥太郎教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处世原则”,而是“生活风格”的实践。
——王聪威(小说家)
★相对于世界的“大”,每个人是“小”的,松浦弥太郎教我们学会拿捏各种事物的大与小,过更好的生活。
——林正文(《小日子》杂志执行长)
★这本书的价值随着阅读者用心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对某些人来说,其价值大于100克拉的钻戒。
——费文(讲义杂志总编辑)
★生活如写作,练好基本功、以简驭繁,不需要太繁复的修辞;松浦弥太郎就是写生活的高手,以简单的信念,看待酱缸般世界,过不简单的人生。
——吴钧尧(作家、幼狮文艺杂志主编)
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
001 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
002 舍弃自尊,凡事忍耐。
003 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
004 不对过去说谎。
005 做被钱喜欢的工作,过被钱喜欢的生活。
006 最重要的工作,是规律生活和健康管理。
007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008 抢占先机、确认工序、准备充分、仔细作业。
009 沟通,就是为了传达爱愿。
010 幸福,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和深深的羁绊。
011 不破坏,不失信。不汲汲以求,不放弃。
012 栽培,守护,坚持。
013 愈是小的承诺愈要信守。
014 放大镜和望远镜。
015 资讯就是自己的经验;知识则应适可而止。
016 八胜七败的法则。
017 看,再看,持续地看。
018 交朋友的能力。
019 为工作而玩。
020 电视、报纸只从远处观望。
021 不是“为对方着想”,是“想象力”。
022 磨砺心智。为此读书、听音乐、欣赏戏剧、接触文化。
023 成为问候高手。
024 基本原则是:诚实、亲切、笑容。
025 不竞争,不争夺。
026 常对自己投资。为体验花钱。不用贫穷的方法学习。
027 吃用心做的美味食物。
028 要顾及到四周。不制造噪音,举止安静。
029 重要的事写在信上。勤于动笔。
030 培养上等的修养。手不插入口袋。
031 想要伙伴,先制造敌人。
032 要了解,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
033 常保指尖和手的清洁。
034 去思考,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幸福吗?
035 每日,换个设想。
036 任何东西都要修缮。
037 不只关注中间,也看周围。并去思考。
038 与其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
039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磨炼、挑战。
040 不为自己设限。
041 贯彻自己的意图。
042 始终保持坦诚,决不遗失初心。
043 关键时刻不怯场的勇气。
044 承蒙他人好意时就不要顾虑。坦率地接受好意,给足面子。
045 有意识地使用美而恭敬的措辞。
046 不随便对待钱包。不把钱包放在低处。
047 任何事物,都当作重要的朋友接待。
048 他人的话、社会的声音,要认真聆听。
049 不断思考如何成为他人愿意共处的人。
050 不问年龄,所遇者皆是我师。
051 模仿、学习、赞扬尊敬的人。
052 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053 知晓各领域的最好和最坏。
054 重视朋友。
055 不要根据价格评判“贵”或“便宜”。
056 认真听他人讲话,持续、深入倾听。
057 一周买一次花。
058 两周剪一次头发。
059 一年四次,享用当季美食。
060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放弃。
061 持续思考何为美。
062 不买就什么也学不到,想知道的事要花大钱。
063 不靠近免费的东西。
064 恰如其分地交际,不做八面玲珑的人。
065 重视家人,一年扫墓六次。
066 桌上什么都不放,从一张白纸的状态开始工作。
067 书是用来读的,不是装饰品。读了就可以处理掉。
068 珍惜、享受、体味独处的时间。
069 推进“自我项目”。
070 楼梯是一级级向上爬的。
071 享受麻烦。
072 思考的事情、想法,都写在纸上。
073 不惧怕失败,做好“失败笔记”。
074 不使用“绝对”“普遍”这样的词。
075 以1、2、3 的节奏,如此反复。
076 走路时端正姿势。挥动双手。抬头挺胸。
077 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请先学会付出。
078 不做温柔的人,也不做冷漠的人。
079 爱是给予对方施展的空间。相爱是让双方都有这样的自由。
080 学习历史,并从历史中学习。
081 不交抱双臂或翘二郎腿。留意坐姿。
082 不把“没有钱”“没有时间”放在嘴上。
083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084 尝试逆向思考。
085 懂得刹车比会加速和操控方向盘更重
要。
086 随时调整平衡,心系协调之美。
087 播种、浇水、培育、收获,做个农夫。
088 永远提前15 分钟。
089 不要忘记传达感想。
090 不谈论不在场的人。
091 是生活而不是工作让我们之所以为人。
092 清洁感比时髦更重要。服装表达着对他人的敬意。
093 宁做失败者不做弱者。
094 对厕所也要致谢。凡事都心存感激。
095 不断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096 身边若增加一件东西,就想办法减去一件。
097 在寝具和家具上花钱不吝啬。
098 为能说三种语言而努力。
099 与时间做朋友。做为时间喜欢的工作,过被时间喜欢的生活。
100 时常更新自己的“基本”
COW BO OK 的“100个基本”
001 学会让客人开心的问候方式。
002 同事之间练习问候、笑容。
003 任何时候笑容必不可少。露齿而笑吧。
004 一天数次整理仪容,注意是否衣冠不整。
005 早上一定要沐浴,保持清爽。
006 不留指甲,保持指尖干净。
007 自由着装。但禁止穿随便、不洁的衣服。
008 一个月剪一次头发。
009 同事间相互提醒工作的方式。
010 在客人面前绝不聊天。
011 比起响起的电话,优先接待眼前的客人。
012 对待书像对待宝石一般。注意书的放置方式、触摸方式、拿握方式。
013 工作时,记得客人正看着我们。
014 弯腰低头鞠躬,不要只动头和下巴。
015 反应要明快,回答要用心。
016 随时思考自己能为客人提供什么。
017 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好好打扫。活用确认清单。
018 每次使用厕所后都认真打扫。保持马桶盖关闭状态。
019 干净的地方,让它更干净。
020 常整理柜台和置物柜。
021 不积攒垃圾,经常清理。
022 常观察客人,第一时间找出客人的需求。
023 有客人在店的时候不坐着,要站立。以接待客人为优先。
024 一天洗几次手,保持干净。
025 不和客人过分亲昵。
026 为简单的一句“谢谢”加点料。
027 称赞客人的优点,令他们开心。
028 凡事注意提前15 分钟。
029 不在店内发出干扰客人的响声。
030 注意体味,保持店内气味清新。
031 注意口气,饭后刷牙。
032 创造从未有过的事物。
033 明确两个月以后的计划,并为之不懈准备。
034 保持书的整洁,避免弄脏客人的手。
035 绝不从正在浏览书架的客人面前横越。
036 绝不卖写上字的书、黏黏的书、有烟草味道的书。
037 思考并拥有个人的目标和梦想。
003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
简单思考后,选择少量“应该做的事”。如果其中有复杂的事就简单化,认认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如果什么都插一手,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废罢了。“想穿红色的,也想穿蓝色的”,两种颜色都上身,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只要有“想要那样,又想要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全部实现。不能明确目标,凡事都只能是浅尝辄止。
005做被钱喜欢的工作,过被钱喜欢的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对钱都是如此。对工作和生活来说,钱都很重要。钱是经常帮助自己,像朋友般的存在。所以每次打开钱包时,都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把钱用在这上面,它是会讨厌,还是高兴”。以此为基准,摸索被钱喜欢的工作方式,被钱喜欢的生活方式。
007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用的人。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将垃圾送到垃圾场的人、回收运输的人、处理垃圾的人。做杂志的工作,要想到校稿的人、印刷的人、装订的人、将书运到书店的人、为我们卖书的人,以及读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人的存在。我想牢记这一点做事。
019为工作而玩。
我不太认同“为了玩而工作”这话。要做好工作,就应该常常玩,并从玩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获取的资讯,也会对工作起到莫大帮助。比起埋头工作的人,充实生活的人更能做好工作,也更有同情心和想象力。拼命玩耍吧。有“我的工作很棒啊!”想法的人,都很会玩呢。
031想要伙伴,先制造敌人。
想要真正的伙伴,就必须先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你的意见自然会有认为“值得支持”,和认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人。想要得到全部人的赞同,并不现实。和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人加深关系,不正是交流的本来目的吗?意见表述暧昧不清的人,虽不至树敌但也不会有朋友,只不过变得八面玲珑而已。
052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网络的核心来考虑。“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一定会产生新的火花”——要播种这样的际遇种子,种子必然会发芽开花。不要抱住自己的人脉不放,和更多的人分享,会带来新的人脉。
071享受麻烦。
作为人,自然会有觉得“那事真麻烦”的时候。但正是在麻烦的事中,才隐藏着乐趣,隐藏着事物本质。觉得麻烦不想做,拜托他人,或是因厌恶而敷衍了事,实在很可惜。不如享受麻烦,细细品味吧。秘诀在于不把“麻烦”挂在嘴边。一旦说出口,很多事情都会被破坏。
我常常被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这些事?”或者“遇到什么契机开始这样的思考?”这些问题,就算仔细考虑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抱有对人和事物的好奇心,有细小的感动或发现,有偶然浮上心头的感想,有觉得很棒的事情,这样的时刻很多。每当此时我会像捡到了宝物一样高兴,并留下笔记。
过后重看这些笔记,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想变成那样的人,想学习那些东西,或者想珍视那种事物。这些感受留在头脑深处,会在某一日,突然变成自己发自心底认同的事,或者通过自身经历而有了切身感受。在这样的一日到来之前,它们还只不过是从别人处借来,寄存在自己这里的宝物。经历了个人体验之后,才第一次成为自己的东西。通过这个过程收集的宝物,就是我的“100个基本”。
“100个基本”是为了让自己明白的事,是对自己展开的思考,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存在的。这是为了个人成长、学习,为了更像自己,而应该恪守的人生信条。重要的事情、想要遵守的规则,我想每个人都有,但这些内容其实是很模糊的,难以用言语表述。如果能一条条地认真思考如何用言语表达它们,也能借此更好地认识自身。
“基本”可以关涉任何事——计划、目标、想养成的习惯,灵光一闪想到的或者想模仿的事。将这些事列个清单,偶尔过目,检查做到了多少,没做到多少,这很重要。
“100个基本”,是以人生为名的漫长旅行中所必不可少的地图。迷路时常常翻阅,不安时拿在手上。这样的“100个基本”,将会成为旅行护身符般的存在。
“100个基本”,历久弥新。通过更新基本,你的人生地图将变得更加明晰和详细。
“100个基本”并不以完成为目的。要常常学习,并使之根据自身成长而不断变化。
初见《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是被那份简洁而又有力的书名所吸引。仿佛一位睿智的长者,正在揭示着生活的本质,而“人生信条”更是增添了几分厚重与引人入胜的神秘感。我一度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份清晰的人生蓝图,一份可以照搬照抄的成功法则。 然而,翻开书页,我却发现它并非我预设的那般“工具书”。松浦先生的文字,没有冰冷的理论,没有生硬的教条,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分享,一种如同老友般亲切的倾诉。他将自己长年累月在生活中提炼出的那些“基本”概念,用最平实、最真诚的语言呈现出来。 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对“选择”的深刻理解。在书中,他反复强调“只做一件事”的原则,以及“只和对的人交往”的理念。这并非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一种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极端珍视。我们常常因为害怕错过,而让自己疲于奔命,被各种不重要的事情所裹挟。松浦先生的观点,恰恰是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地取舍,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最值得的事情和最值得的连接上。 他还谈到了“整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清洁,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梳理。当我们将身边的物品整理干净,当我们将脑海中的杂念清空,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并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这种“由外向内”的整理哲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堆积,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 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之后就能立刻改变你生活轨迹的“速效药”。它更像是一种“慢饮”,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体会,去实践。它会像一颗种子,在你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你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构建自己的“基本”。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之中。它教会我,与其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远方,不如先将眼前的“基本”打磨好。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带来不同感悟的书。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简洁而又强大的吸引力。我最初被它吸引,是因为“100个基本”这个概念,总觉得里面藏着某种能够帮助我理清生活头绪的“法则”,而“人生信条”更是增添了几分对智慧的期待。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我却发现,这本书并非如我所设想的那般“工具性”或“理论化”。松浦先生的文字,没有生涩的术语,没有复杂的论证,而是用一种极其朴实、极其真诚的语言,分享他在生活中提炼出的那些“基本”的智慧。他更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分享他自己的体悟,而不是在进行高高在上的说教。 我特别被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所打动。他反复强调“只做一件事”的原则,以及“只和对的人交往”的理念。这并非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一种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极端珍视。我们常常因为害怕错过,而让自己疲于奔命,被各种不重要的事情所裹挟。松浦先生的观点,恰恰是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地取舍,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最值得的事情和最值得的连接上。 他还谈到了“整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清洁,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梳理。当我们将身边的物品整理干净,当我们将脑海中的杂念清空,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并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这种“由外向内”的整理哲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堆积,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 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之后就能立刻改变你生活轨迹的“速效药”。它更像是一种“慢饮”,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体会,去实践。它会像一颗种子,在你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你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构建自己的“基本”。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让你在日常的点滴中,去体会那些“基本”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人生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在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意外的相遇,却又恰逢其时。生活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我们总是在其中摸索,寻找着一些可以依靠的支点,一些能够指引方向的灯塔。“100个基本”这个标题,最初确实带着一种探索性的好奇,似乎预示着某种秩序的建立,某种清晰的路径。而“人生信条”则更添了几分庄重感,让人联想到哲人所言,智者所行。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页之间时,我发现松浦先生的叙述,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那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更像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泡上一壶好茶,与你分享那些渗透在他生活里的点滴感悟。他的语言,没有生涩的学术术语,也没有冗长的理论推导,而是用最朴素、最日常的表达,触及到了那些最深刻的生命本质。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整理”的理解,它远不止于物理空间的清洁,更是一种精神的净化。当我们将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当我们将杂乱的思绪梳理,我们才能腾出空间,去容纳真正重要的事物。这种“断舍离”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被过多的物质和信息所裹挟,常常迷失了方向,而学会“整理”,就是一种找回掌控感、找回内心的宁静的有效方式。 书中关于“选择”的探讨也让我深思。不是所有的机会都值得我们去抓住,也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值得我们去维系。松浦先生鼓励我们,要勇敢地做出选择,要学会对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人生说“不”。这种“减法”的哲学,在追求“加法”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丰富,并非来自拥有多少,而是来自懂得放弃多少。 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方式。它让我意识到,许多看似复杂的人生困境,也许只需要回归到最基本、最纯粹的原点,就能找到解决的线索。它鼓励我去探索,去感受,去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基本”。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人生伙伴”,在我迷茫的时候,可以随时翻开,从中汲取力量和方向。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人生指南”,不如说是一本“生活实操手册”。最初吸引我的,是那份“100个基本”的精确感,似乎里面藏着某种可以量化、可以遵循的法则,能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而“人生信条”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以为会看到一些振聋发聩的哲理。 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设限”和“不强迫”。松浦先生没有用宏大的理论来压迫读者,也没有用抽象的道理来故作高深。他更像是一位在生活的大染缸里,经过反复揉搓和提炼,最终留下最纯粹精华的老匠人,用最简洁、最质朴的语言,分享他对于“基本”的理解。 我被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深深吸引。他反复强调,要学会“只做一件事”,这在我看来,是颠覆性的。我们习惯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以为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但往往适得其反,让自己陷入浅尝辄止的泥潭。松浦先生的观点,是让我们将精力高度集中在当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这种“深度”而非“广度”的追求,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低效模式,并尝试去实践这种“专注”的力量。 他还提到了“整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整理,更是精神世界的梳理。当我们将不必要的物品舍弃,将繁杂的思绪清理,我们才能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由外向内”的整理智慧,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堆积如山的东西,思考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你“做什么”,不如说是在引导你“如何思考”。它没有提供给你一个现成的“人生剧本”,而是让你成为自己人生的编剧和导演。它鼓励你去观察,去感受,去实践,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基本”和“信条”。 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让你在日常的点滴中,去体会那些“基本”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人生基石。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给予你不同启示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一段时间,每次翻开都能带来一些新的感触。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觉得“100个基本”这个概念很有力量,仿佛藏着某种生活的密码,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杂乱的思绪,找到内心的平静。而“人生信条”更是让人期待,以为能从中获得一些闪闪发光的智慧,直接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并非我最初设想的那样,它没有提供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列出所谓的人生“秘籍”。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体悟。松浦先生的文字朴实而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 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少即是多”的哲学。无论是对物品的取舍,还是对人际关系的经营,他都强调精简和纯粹。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提倡“只和值得交往的人做朋友”,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功利”,但细细品味,却是一种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珍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维系那些并不真正滋养我们的关系,消耗在无谓的社交和沟通中。而松浦先生的观点,恰恰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要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够带来温暖、启发和成长的连接上。 他还提到“只做一件事情”,这让我反思自己常常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状态。虽然看起来很“高效”,但往往分散了注意力,事倍功半。静下心来,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反而能带来更高的质量和更深的满足感。这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内心的梳理。它没有强迫你改变什么,只是温柔地提示你,很多我们以为的“理所当然”,其实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另一种活法。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答案。这本书不适合一次性读完,更适合在生活中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简洁而又强大的力量。初翻其页,我曾以为它会是一本提供“人生秘籍”的宝典,里面充斥着振聋发聩的箴言,或者是一套可以直接套用的“生活模板”。毕竟,“100个基本”和“人生信条”这样的词汇,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时,我却发现,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松浦先生的叙述,没有丝毫的故弄玄虚,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他更像是一位在生活的长河中,打磨出了自己独特智慧的智者,用最平实、最真诚的语言,分享他那些渗透在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我被他对“选择”的深刻洞察深深打动。他反复强调“只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这在信息爆炸、诱惑林立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我们常常因为害怕错过,而让自己陷入多任务处理的泥潭,最终一事无成。松浦先生的观点,恰恰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专注,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对“整理”的理解,也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仅是关于收纳技巧,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态度。当我们将身边的物品整理干净,将内心的杂念清空,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并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这种“由外向内”的整理哲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堆积,并思考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 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套现成的“人生攻略”,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方式。它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引路人,引导我去探索,去感受,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基本”和“信条”。它不是一本“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一本可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不断给你带来启示和力量的“生活伴侣”。 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之中。它教会我,与其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远方,不如先将眼前的“基本”打磨好。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励志读物,不如说是一本生活哲学。初读时,我被“100个基本”这个概念所吸引,以为里面会包含某种固定的、可执行的清单,能够帮助我快速梳理混乱的生活。而“人生信条”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对智慧的期待。 然而,松浦先生的文字,却并没有给我那种“标准答案”的错觉。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家,在用一种非常朴实、非常真诚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他分享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简单却深刻的感悟。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取舍”的观点。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常常陷入“拥有”的迷思,认为越多越好。但松浦先生却在强调“少即是多”的智慧。他鼓励我们审视自己的需求,区分“想要”和“需要”,并果断地舍弃那些不必要的物品。这种“减法”的生活哲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家中的杂物,并思考什么才是真正为我的生活增添价值的东西。 他对“人际关系”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并不是鼓吹我们去讨好所有人,而是要我们“只和对的人交往”。这并非是冷漠,而是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珍视。与其在无效的社交中消耗自己,不如把精力留给那些真正能够滋养你、支持你的人。这种“精准”的人际交往方式,让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社交圈,并更加珍惜那些真正重要的连接。 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套现成的“人生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方式。它鼓励我去探索,去感受,去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基本”。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盲点,并引导我去做出积极的调整。 它不适合一次性读完,而是需要你在生活的实践中,反复去体会,去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不是一本“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一本可以陪伴你走过人生旅程,不断给你带来力量和启迪的“生活伙伴”。
评分读完《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我感觉像是在一片迷雾中走了很久,突然被一缕阳光照亮了前行的路。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似乎预示着某种“标准答案”或者“秘籍”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人生体系。而“人生信条”更是让人觉得,里面一定蕴含着某种历久弥新的智慧,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 但实际上,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套现成的、可供直接套用的“人生公式”。松浦先生的文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家,在分享他与生活对话的点滴心得。没有冗长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一种真诚的、带着温度的分享。他不是在“教导”你,而是在“邀请”你去思考,去感受。 书中关于“简化”的理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在当今社会,我们被各种信息、各种选择所淹没,常常感到疲惫和焦虑。松浦先生提倡的“少即是多”,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整理,更是对生活状态的调整。他鼓励我们审视自己的需求,区分“想要”和“需要”,并果断地舍弃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这种“做减法”的生活方式,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他还分享了许多关于“专注”的见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事物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内心也无法获得安宁。松浦先生强调,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慢下来,专注当下”的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诸多盲点。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他的观察和体悟,引导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选择。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决心。 这本书不适合囫囵吞枣式地阅读,而是需要慢慢品味,反复思考。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找到新的启发。它不是一本“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一本可以陪伴我走过人生旅程,不断给我带来力量和启迪的“生活指南”。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在我阅读之前,脑海中曾勾勒出一种画面: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书籍,里面列举着“100个”清晰明了的“基本”准则,能够帮助我迅速构建起一套稳固的人生哲学。而“人生信条”更是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部能够指引方向的“人生指南”。 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反套路”。松浦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空泛说教,也没有生硬的理论框架。他更像是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他在长年累月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那些最本质、最纯粹的感悟。 我被他对“选择”的深刻洞察深深吸引。他反复强调“只做一件事”的原则,以及“只和值得交往的人做朋友”的理念。这并非是出于冷漠或功利,而是对生命能量的极致珍视。我们常常因为害怕错过,而让自己陷入多任务处理的泥潭,消耗在不值得的人际关系中。松浦先生的观点,恰恰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地取舍,要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和最值得的连接上。 他还谈到了“整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清理,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梳理。当我们将身边的物品整理干净,当我们将脑海中的杂念清空,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并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这种“由外向内”的整理哲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堆积,思考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你“怎么做”,不如说是在引导你“如何思考”。它没有提供给你一个现成的“人生剧本”,而是让你成为自己人生的编剧和导演。它鼓励你去观察,去感受,去实践,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基本”和“信条”。 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找到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个忠实的伙伴,在你迷茫时,给予你思考的勇气;在你懈怠时,给予你前行的动力。它教会我,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之中。
评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本书,在我的阅读清单里,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我带着一种寻求解脱的心理,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需要一些“基本”的原则来拯救。而“人生信条”这几个字,更像是在描绘一副理想的图景,引诱着我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任何“魔法棒”。松浦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在“传授”什么,不如说是在“分享”。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生舵手,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在航行中遇到的风浪,以及如何调整船帆、辨别方向的感悟。没有大道理,没有空泛的理论,只有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关于生活的真谛。 我特别喜欢他对“专注”的强调。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时代,我们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被各种新奇事物吸引,分散了精力,最终一事无成。松浦先生提出的“只做一件事情”,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多任务处理的习惯。他认为,真正的效率,来自于全心全意的投入,来自于对当下任务的极致追求。这种“慢而专注”的态度,在我看来,才是对抗浮躁、实现真正价值的关键。 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也让我耳目一新。他不是鼓励你去“八面玲珑”,而是要你“只和值得交往的人做朋友”。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细想之下,却是一种对生命能量的合理分配。我们不必为了维持一些虚假的社交而耗费心神,而是要将宝贵的精力和情感,投入到那些真正滋养你、让你感到温暖的人身上。这种“精准”的社交哲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身边的朋友圈,并重新思考了“朋友”的定义。 这本书,并非提供给你一套完美的“人生说明书”,而是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引导你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去发现那些被你忽略的“基本”。它不会强迫你改变,而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调整自己的视角,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像一个安静的陪伴者,在你迷茫时,给予你思考的勇气;在你懈怠时,给予你前行的动力。 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启迪,而是一种持续的滋养。它让你在日常的点滴中,去体会那些“基本”的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信条。
评分1. 618满200减100,昨天刚下的单,上午就到了,不得不说京东的快递服务,不是一般快递可以比的
评分还不错,人生小道理挺好的,很管用
评分女儿主动要的,据说班主任有一本???!(?•??•?)??
评分人生的信条!我们无法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掌控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要活得明白!
评分像我这种经常怀疑人生的人要多看书
评分一下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七窍倒也开了六巧半,自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古人云,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中华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这人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耐之幸也,民之福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古人有少年楼主说为证,少年之楼主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
评分娴静的时候翻来看看,感悟几个人生道理。不错
评分把一切视为是自己的责任。怪罪他人并没有任何好处
评分给公司采购的,质量很好。价格还比较合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