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瑪麗安·霍布森 著,鬍振明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200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968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輕與重文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收錄瞭英國科學院院士瑪麗安·霍布森關於啓濛運動,尤其是啓濛先賢狄德羅與盧梭研究的14篇學術論文。該書的原創研究對從事18世紀思想史研究的學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收錄瞭倫敦大學教授瑪麗安·霍布森於1973至2005年間陸續發錶的14篇論文。在這些論文中,霍布斯教授采用獨到的方式,選取某個特定文本或問題,將其置於曆史與爭議的語境中,跨越學科的界限,研讀法國啓濛先賢狄德羅與盧梭的思想內涵。從哲學與文學到數學與醫學,從音樂與戲劇到語言學與心理學,霍布森教授以其博聞廣記的學識和敏銳深刻的洞見,嚮我們呈現瞭一齣齣智力的挑戰、一幕幕思想的盛宴,對於歐洲啓濛運動研究領域,尤其是有關狄德羅與盧梭作品的研究,無疑做齣瞭十分傑齣的學術貢獻。

作者簡介

瑪麗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英國科學院院士,倫敦大學瑪麗王後學院榮休教授,曾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曆史上第一位女院士。主要從事18世紀法國哲學、文學以及20世紀哲學研究,齣版過多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著作,為美國、法國多所著名大學的講座教授,並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所世界著名高校舉辦特邀講座。
鬍振明,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18世紀英國小說,在《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等國內核心學術期刊發錶論文多篇,齣版學術專著《對話中的道德建構:18世紀英國小說中的對話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齣版社),並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 “18世紀英國小說與文學公共領域的建構研究”。

目錄

開場白 /1

第一章 從狄德羅到以拉摩為化身的盧梭 /16
一棋局與角度 /22
二視角與語言 /26
三曆史與諷刺 /28

第二章《演員的悖論》是個悖論 /33
一軼事 /37
二概念 /43
三悖論 /53
四對立係統與支持模式 /60
五悖論與曆史 /66

第三章情感與錶演:《演員的悖論》的醫學語境 /68
一定義的語境 /69
二橫膈膜理論 /73
三情感/易怒的爭論 /79
四狄德羅與目的論學說 /89
五演員的拆解錶演與視角係統 /92

第四章啞劇、痙攣與並列:《拉摩的侄子》 /97
一痙攣 /99
二啞劇及其美學 /104
三並列與符號徵兆 /113

第五章《拉摩的侄子》中的指示詞與辯證法 /119

第六章清單、並列與《拉摩的侄子》 /131
一並列與口述 /133
二並列與不完整 /135
三並列與敘述 /139
四並列與錶演 /141
五列舉與種類 /143

第七章《宿命論者雅剋》:可能性的藝術 /146

第八章“有效因”與“終極因”: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與《論語言起源》中的因果關係 /170
一《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174
二《論語言起源》 /189

第九章哲學與洛可可風格 /208

第十章狄德羅的《論聾啞人書簡》:語言與迷宮 /219
一倒裝 /221
二翻譯 /244
三語言與思想 /266

第十一章康德、盧梭與音樂 /270

第十二章建築、類比與比例 /292

第十三章如何權衡品格 /306
一啓濛思想的比例與外錶 /307
二霍加斯與特點 /314
三狄德羅與比例 /321

第十四章雕塑測量,或特彆中立 /324

參考書目 /340
注釋說明 / 374

精彩書摘

瑪麗安·霍布森最齣名的兩部重要作品是《藝術的目標:18世紀法國幻覺理論》(The Object of Art: The Theory of Illusion in Eighteenth century France)(1982年初版,2009年再版)以及《雅剋·德裏達:開場白》(Jacques Derrida: Opening Lines)(1998)。將這兩本書視為分屬不同學科或門類(即文學與哲學),無內在聯係的學術研究意味著把它們置於現代學科具有限定、分類性質的透鏡審視之下,因為兩部著作都以窮盡某種獨特的學術研究為旨歸。這就是作者論述的邏輯、模式與句法等方麵的研究,即綫條、開始與結束、持續與中斷、悖論、並列以及交錯。如是研究也就構成本專輯論文的基礎,目的就是揭示文學文本中諸多起作用的深層概念結構。諸如康德這類人物的作品既是文學學者關注對象,又是哲學學者的屬意之處。思考是以語言和文學形式進行,語言與文學形式在思考:這些是從研讀狄德羅、德裏達作品中得來的受益,而德裏達則從他閱讀盧梭作品的過程裏受益。
我們所選擇的14篇論文於1973年至2005年之間寫就,屬於歐洲啓濛研究領域,尤其是在狄德羅與盧梭作品研究方麵的傑齣學術貢獻。本書書尾收錄瞭瑪麗安·霍布森所發錶作品的完整清單。瑪麗安·霍布森在此鳴謝奇尼基金會(Fondazione Cini)促使其寫就本專輯中兩篇論文時所予以的激勵,感謝格蒂研究院(Getty Research Institute)所提供的支持以及利弗休謨基金(Leverhulme Trust)為近期研究所提供的重要研究基金。
布森在這些論文中所采用的獨到方法就是選取某個特定文本或問題,將其置於該曆史與爭議語境中,並結閤她對辯詞予以的特彆關注。今天,這個語境跨越瞭學科界限,當代學者中隻有少數人能夠駕馭哲學傢們所熟悉的話語全境,霍布森便是其中之一。她涉獵百科學派領域,從數學、文學、戲劇到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她在狄德羅、盧梭、康德、黑格爾、羅素和塔斯基(Tarski)之間,在喬姆斯基(Chomsky)和孔狄亞剋(Condillac)、唐納德·戴維森(Donald Davidson)與迪馬賽(Dumarsais)、布勒(Bühler)與巴特(Batteux)行列中從容輾轉;她涉及阿萊(Haller)、懷特(Whytt)、博爾德(Bordeu)、拉卡茲(Lacaze)和拉康(Lacan),以及牛頓、歐拉(Euler)、萊布尼茨(Leibniz)、布封(Buffon)、平托(Pinto)、拉普拉斯(Laplace)、霍加斯(Hogarth)、坎珀(Camper)、拉瓦特爾(Lavater)、布隆德爾(Blondel)、特魯瓦(Trouard)、佩羅內(Perronet)、蘇夫洛(Sufflot)等等諸人。她的著作讀來令人興奮、旁徵博引並且具有智力挑戰性,嚮讀者發齣令人難以抗拒的邀請,促使他們思考外部世界,甚至完全無視現代學術機構所製定的學科界限。
我們感到,盡管很多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已經讀過這14篇論文中的一或兩篇,並且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一個事實是,它們在三十年間陸續發錶,而且主要是用法語並常在那些現在已難尋蹤跡的期刊上發錶,這意味著要獲得這些論文,開發它們所蘊含的極為豐富、相對而言未被他人使用的學術資源變得越來越難。我們希望把讀者閱讀之途上的語言或其他各類障礙移除。現在,評定它們的價值與內在一緻性變得更為容易,因為這14篇論文匯集成冊,清楚地構成一係列對任何從事18世紀思想史研究的學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原創研究。因此,盡管我們希望以此選集嚮我們個人熟知、極為敬佩並從其講授與榜樣中獲得各種受益的瑪麗安·霍布森教授緻敬,我們真正的目的則是促進狄德羅與盧梭方麵的研究,尤其是在英語學界。盡管盧梭的作品是以任何語言展開的18世紀研究的著名地標,對它們的引用參考被視為對諸如社會、政治理論或教育話題展開嚴肅討論時的不可或缺部分,而狄德羅的作品不那麼具備整體性。瑪麗安·霍布森在我們整理的第一篇論文中審視瞭這種對比,並提供瞭有意思的原因加以解釋。兩個直接後果就是,狄德羅真正完整作品的首版,即以其編輯埃貝爾·迪剋曼(Herbert Dieckmann)、雅剋·普魯斯特(Jacques Proust)以及讓·瓦爾洛(Jean Varloot)姓名首字母為名的DPV版並沒有完成,參閱“注釋說明”中的縮略語細節以及法文書名與英文翻譯清單。他的許多作品仍未被翻譯,其結果就是除非你可以閱讀法文原著,否則理解他的作品並不容易。缺乏完整權威文本,無論是法語原文或譯文所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對其為啓濛思想與作品所做貢獻重要性的理解本身就不完全。當其重要性無可爭議地被法國文學界認可時,在法國以及其他國傢,甚至就是在法國本土,狄德羅在哲學界的地位直至最近仍遭拒絕。《論盲人書簡》(Lettre sur les aveugles)是他首部齣現在大學教師聯閤考試哲學大綱上的作品,它僅僅到2000年纔步入那張令人敬畏的書單之列,隨後也僅停留在口試部分。他也對語言學、政治理論、美學以及科學做齣原創貢獻,然而始終在這些領域扮演一個相對邊緣化的角色。這種極度不公平在我們準備本論文集時得到新的印證。秉承盡可能使用我們所擁有的譯本資源原則,我們在參考雅剋·羅傑(Jacques Roger)的權威著作《18世紀法國思想中的生命科學》(The Life Sciences in Eighteenth century French Thought)( 1997)英譯本時吃驚地發現關於狄德羅的整章被遺漏,正如編輯與譯者所說的那樣,這是因為羅傑僅添加瞭這麼一句話:“參閱其原始研究以資滿足有關研究工作文獻要求之需”,並沒有將之視為其真正研究的一部分。羅傑,《18世紀法國思想中的生命科學》, Keith R.Benson編輯,Robert Ellrich譯(Stanford, CA, 1997),第ix頁。羅傑所聲言的觀點如果屬實,那麼這與編輯、譯者的抉擇一道有效共謀,18世紀科學史因該章的缺失而被歪麯,讀到第四和第五章的讀者很快就能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希望讓這些論文成為英文版,提供原文旁側所有引用文的翻譯時,得以開放所有文本,以此為不論其學術背景、歸屬或興趣的所有學生及啓濛研究專傢予以幫助。霍布森的作品讓那個令人興奮、復雜、憂鬱時期得以重現,也將擁有新讀者以及老讀者,狄德羅,這個最令人振奮,也最復雜的作者勢必吸引新的注意。
我們將這些論文以五個不同部分呈現,第一篇論文介紹盧梭和狄德羅,也介紹瞭在選集其他論文中屢次涉及到的主題與文本。具有曆史意識的讀者自動地記錄下日期與年錶,他們可能對我們隨意改變時序(temporality)而有些擔心,因為第一篇論文也是最後發錶的,這篇最近發錶的論文如何成為以前論文的旨歸?我們無法迴答這個問題,除非說不同的時序模式是第一篇論文的主要關注,的確,近來霍布森傾力關注狄德羅。“狄德羅與遺忘:未來時態中的狄德羅”(Diderot and Oblivion/Diderot in the Future Tense),見《當代18世紀:界限與視角》(The Eighteenth Century Now: Boundaries and Perspectives),Jonathan Mallinson編輯(SVEC 2005:10),第36—50頁。“狄德羅的《拉摩的侄子》:後視鏡(I)或用前視與未來來理解過去”(Diderots Neveu de Rameau. Rear mirror view (I), or, Using what is in Front and in the Future to Understand what is Past, 以下簡稱“後視鏡(I)”),《前曆史與後世:批評方法研究》(Prehistories and Afterlives. Studies in Critical Method),Anna Holland與Richard Scholar編輯(Oxford, 2009),第107—120頁。前兩個部分關注狄德羅的特定文本,即《演員的悖論》(Paradoxe sur le comédien)、《拉摩的侄子》(Le Neveu de Rameau);而隨後的三個部分則是《因果性》(Causality)、《美學》(Aesthetics)以及《度衡》(Measurement)。論文按照它們的重要主題關注點而組閤。
“從狄德羅到以拉摩為化身的盧梭”(2005)介紹瞭作為配對的狄德羅與盧梭,評價瞭他們的接觸點及分歧。霍布森從兩人的身後命運的敘述開始,延展到對他們手稿、檔案的不同狀態的描述,即盧梭的保存完好,而狄德羅的似乎任其自生自滅;隨後又到他們的寫作風格,把兩人各自與時間、時序的關係界定為迥然有異。她關注兩人的閤作,即生命力不長的《譏諷者》(Le Persifleur)(1749),分析認為此為秘史文類的戲仿,但也有某種非連續性的洛可可文風癥狀。盧梭用此種文風描繪瞭一副具有諷刺意味的自畫像,宣稱:“沒什麼不如我自己那樣像我自己。”他隨後拒絕這種觀點,反而支持自我在時間層麵連貫一緻的觀點,霍布森仿照當代地層構成的地理理論將這個觀點稱之為“地層”。作者在本論文集以外的另一篇論文中探討瞭這個觀點,即“盧梭的日內瓦環行:地層旅行”(Rousseaus Genevan Circumnavigation: Stratigraphic Journeys),John Renwick編輯,《應邀旅行:嚮彼得·弗朗斯緻敬的研究》(L Invitation au voyage. Studies in Honor of Peter France),Oxford, 2000,第93—101頁。她也在彆處使用“地層”這一詞,參閱“後視鏡(I)”,第107頁。相反的是,狄德羅仍堅守盧梭所言的那種時間理解,以多種方式,在多個文本中抗拒時序所予以的約束及其規律。《1767年的沙龍》(Salon de 1767)所記載的狄德羅與盧梭下棋的軼事戲劇化地再現瞭他們之間的關係。據盧梭說,他在下棋方麵技勝一籌,但從不允許以設障的方式矯正這個基本的不公平。對霍布森來說,這就以許多重要方式解釋瞭他們的差異。盧梭寜願保持原狀,不修改、不重寫或不重做,而狄德羅將每件事情都視為可以重新開始。與盧梭展開的諸如此類的爭論或討論充斥狄德羅的作品之中。在霍布森看來,她的最後一個樣例來自《拉摩的侄子》,這發生在棋手們時常光顧的攝政咖啡館裏,即侄子錶演啞劇的著名一幕。霍布森令人信服地指齣,拉摩是盧梭言行以及任何音樂、歌劇或樂器的腹語者,“沒什麼不如他自己那樣像他自己”,並且在盧梭的《譏諷者》中以清楚的迴聲明言自己是他的伴侶。她認為《拉摩的侄子》的間接往返結構“狀如諸多對年輕的狄德羅與盧梭之間討論所産生的思考;就像從我們鮮知的個人經曆中獲得的陰影和角度。”她以此觀點而結束該篇文章。隨後的多篇論文顯示,霍布森至少瞭解很多。
第一部分匯集瞭兩篇關於《演員的悖論》一書的論文。“《演員的悖論》是悖論”(1973)有意用冗長的題名駁斥那些為梳理、駕馭狄德羅具有悖論特徵的思考與寫作方式所做的努力。霍布森重視狄德羅的悖論,認為它在文本中有兩種類型,一種僅是第一個說話者反對第二個說話者,這個將有情感的男女視為演員的想法與“期待”相符;另一種則涉及羅素、塔斯基等哲學傢所分析的邏輯或語義悖論結構。霍布森的原創在於,她探討瞭《演員的悖論》一書中悖論第二種類型的存在。如她所揭示的那樣,這得以讓狄德羅在兩個內在的、矛盾的命題,即“法國悲劇不自然,因此該遭摒棄”、“藝術不自然,但它不該被摒棄”遊刃。為瞭揭示何以如此,霍布森細緻地追溯瞭狄德羅的論證觀點、以及所運用的軼事、詞匯,並揀選齣內在命題。她觀察到類似的軼事如何被用來支持相反觀點,如她在本書其他論文中揭示的那樣,有些也具有《宿命論者雅剋》(Jacques le fataliste)的特點。她指齣諸如“理想模式”、“係統”、“誇張”等術語如何不期然、矛盾地在文本多個方麵獲得相反觀點。她令人信服地辯稱,對狄德羅來說,這不是智力混亂的跡象,而且也不是心理疾病癥狀,正如霍布森指齣來的那樣,狄德羅常常被評論傢們如是所待,參閱本書第25頁,第33—34頁。而更像是當他試圖超越自己所處時代的美學範疇時的哲學野心的流露。
“情感與錶演:《演員的悖論》的醫學背景”(1977)對同一文本采用瞭非常不同的方式,盡管這也為她後期的作品奠定基礎。該論文審視瞭將情感視為本質被動,潛在澎湃的觀點在適用於演員案例時如何令人生疑,至少不是因為演員們需要駕馭自己的感受,而是更好地激發觀眾的感受。正如霍布森指齣的那樣,完全自控的觀點與狄德羅眾多其他文本中所探討的決定論並不一緻。為瞭闡釋這個錶麵上的不一緻,她訴諸於當時的醫學理論。她對懷特、阿萊之間事關易怒/情感的爭論所展開的討論使其修改瞭“狄德羅的情感理解主要源自博爾德”這個標準觀點。她亦揭示狄德羅審慎地接觸瞭當時的醫學理論。正如狄德羅清楚瞭解的那樣,在這場爭論中,自由意誌本身至關重要,也就是說,身體是否被駕馭,如果是,如何做到?達到何種目的?在這些辯論中,目的論(Teleology)總是宗教討論的縮語,而這場辯論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宗教性。

前言/序言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收集瞭很多盧梭,不知哪一天會看:)))

評分

“輕與重文叢”第14冊。

評分

評分

這麼好瞭……這樣好瞭……一個人也門和田玉手鐲

評分

啓濛時代或啓濛運動(法語:Siècle des Lumières;英語:Age of Enlightenment),又稱理性時代(英語:Age of Reason)[1],是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知識及文化運動[2][3],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英語:human existence)的基本問題[4]。人類曆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啓濛”,開啓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曆程[5]。德意誌哲學傢康德以“敢於求知(英語:Sapere aude)”(dare to know,拉丁語:Sapere aude)的啓濛精神來闡述人類的理性擔當[6][7]。他認為啓濛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8]。

評分

書的內容100分,可是書脊嚴重磕損,打包員怎麼就發貨敢瞭。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

在一般曆史時代分期上,文藝復興接續的是啓濛運動時期。啓濛時代不同於過往以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敢於求知(英語:Sapere aude),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4][9]。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啓濛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製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産生齣啓濛時代包含瞭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狄德羅與盧梭:啓濛脈絡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