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从政治/战略视角出发的解读(那当然不同于史学和文学视野内的解读),还有在此称为‘点评’的相关的分析和领悟,可以争取透视这千年政治经验,发现和理解其间非常丰富和‘发达’的、中国和中国人在政治和战略方面能动的实践与其深刻的机理……与此同时,依凭当今我们内心可有和必有的相关比较,上述解读和点评可以大有助于发现、揣摩和思索现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文化包含的至关重要的悠久传统元素,虽然这样的发现、揣摩和思索在此只是‘蕴含式’的
评分病变 中兴 衰毁:解读《汉书》密码
评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经典,即成于公元88年至105年东汉和帝时期的《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说它“伟大”,至少是因为它系统地以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之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本纪”、“世家”、“列传”和习俗/制度/政策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书”)。说它“凝聚”,是因为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用我在《史记》之政治/战略解读著作——《〈史记〉早该这样读》里的话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仅集中于西汉这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者班固的独立记撰,而非他对司马迁的西汉初期史述少有例外的大致照录而言——只集中于武帝后期到西汉崩溃乃至王莽新朝灭亡这一个时代,从而开创了往后中国历代的修史方式,即纪传体断代史。诚如近世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所云,“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焉。”
评分通过从政治/战略视角出发的解读(那当然不同于史学和文学视野内的解读),还有在此称为‘点评’的相关的分析和领悟,可以争取透视这千年政治经验,发现和理解其间非常丰富和‘发达’的、中国和中国人在政治和战略方面能动的实践与其深刻的机理……与此同时,依凭当今我们内心可有和必有的相关比较,上述解读和点评可以大有助于发现、揣摩和思索现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文化包含的至关重要的悠久传统元素,虽然这样的发现、揣摩和思索在此只是‘蕴含式’的
评分送货很及时,以后会继续购买
评分朋友推荐的,京东优惠时拿下。
评分 评分名家倾力之作,留着让作者签名~~~~
评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经典,即成于公元88年至105年东汉和帝时期的《汉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史著之一。说它“伟大”,至少是因为它系统地以多篇“纪”、“传”和“志”,在近两个世纪之后决定性地巩固了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撰史方式(“本纪”、“世家”、“列传”和习俗/制度/政策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书”)。说它“凝聚”,是因为它不似《史记》那般纵贯数千年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即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武帝太初年间“至雍获白麟”),或者用我在《史记》之政治/战略解读著作——《〈史记〉早该这样读》里的话说,“主要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开始,直至伴随汉武帝去世告终的汉帝国初期”。与之相反,《汉书》仅集中于西汉这一个大朝代,甚至——就作者班固的独立记撰,而非他对司马迁的西汉初期史述少有例外的大致照录而言——只集中于武帝后期到西汉崩溃乃至王莽新朝灭亡这一个时代,从而开创了往后中国历代的修史方式,即纪传体断代史。诚如近世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所云,“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