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套裝1-40冊)

宋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套裝1-4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元] 脫脫<撰> 等 著
圖書標籤:
  • 宋史
  • 二十四史
  • 曆史
  • 古代史
  • 宋朝
  • 史學
  • 正史
  • 繁體
  • 竪排
  • 套裝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32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0311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8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263
套裝數量:40
字數:81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宋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套裝1-40冊)》撰修於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47捲,誌162捲,錶32捲,列傳255捲,共計496捲,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因體例未定而未能成書。元朝末年,丞相脫脫主張分彆撰修宋、遼、金三史,各自獨立,這一意見得到元順帝的同意,於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開局,三史同時修撰。經過二年半時間,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書。《宋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套裝1-40冊)》是在原宋《國史》的基礎上刪削而成的。兩宋時期,史官組織完備,雕版印刷術廣泛應用,書籍流傳和保存都較為便利,積纍瞭大量史料。這就為元修《宋史》提供瞭良好的基礎。但是由於《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實的考訂、文字的修飾、全書體例等方麵存在不少缺點,如一人兩傳,無傳而說有傳,一事數見,有目無文,紀與傳,傳與傳,錶與傳,傳文與傳論之間互相抵牾等,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蕪雜亂之稱。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本紀第一
捲二 本紀第二
捲三 本紀第一
捲四 本紀第四
捲五 本紀第五
捲六 本紀第六
捲七 本紀第七
捲八 本紀第八
捲九 本紀第九
捲十 本紀第十
捲十一 本紀第十一
捲十二 本紀第十二
捲十三 本紀第十三
捲十四 本紀第十四
捲十五 本紀第十五
捲十六 本紀第十六
捲十七 本紀第十七
捲十八 本紀第十八
捲十九 本紀第十九
捲二十 本紀第二十
捲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捲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捲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捲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捲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捲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捲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捲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捲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捲三十 本紀第三十
捲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捲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捲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捲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捲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捲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捲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捲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捲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捲四十 本紀第四十
……
捲四百九十六 列專第二百五十五
附錄

前言/序言


《宋史》:一部包羅萬象的史學巨著,見證一個時代的興衰與文明的璀璨 《宋史》,這部由元代官修的二十四史之一,宛如一部煌煌巨著,以其詳盡的記載、嚴謹的考證和宏大的敘事,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它不僅是研究宋代曆史的基石,更是瞭解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等各個層麵的重要窗口。這部四十一捲的巨著,以其浩瀚的篇幅和深入的分析,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曆史財富。 一、 宏大的史學框架,勾勒宋代風雲變幻 《宋史》全書分為本紀、誌、錶、列傳,四部分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展現瞭作者們一絲不苟的史學態度。 本紀:本紀部分以編年體的形式,詳細記載瞭北宋和南宋兩個朝代自建立至滅亡的曆代皇帝的生平事跡、重大政治活動、戰爭攻伐以及朝廷的興衰更替。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建立大宋王朝的雄纔大略,到宋徽宗、宋高宗的昏庸與逃亡,再到宋理宗、宋度宗的內政腐敗,直至南宋滅亡的悲壯時刻,一幕幕曆史畫捲徐徐展開。讀者可以通過本紀,清晰地脈絡宋代政權的演變,感受王朝更迭的跌宕起伏,理解不同皇帝的執政風格及其對國傢命運的影響。 誌:誌的部分是《宋史》的精華所在,其內容之詳盡,涵蓋之廣泛,在中國史書中堪稱典範。它分為天文誌、地理誌、禮誌、樂誌、儀衛誌、輿服誌、食貨誌、刑法誌、藝文誌、職官誌、選舉誌、兵誌、河渠誌、災異誌等多個門類。 天文誌:詳細記錄瞭自建隆元年(960年)至景炎三年(1276年)的星象、日食、月食、彗星等天象變化,反映瞭當時天文觀測的水平和觀念。 地理誌:記述瞭宋代全國各地的地理形勢、山川河流、物産資源,為我們瞭解當時的疆域、行政區劃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提供瞭重要資料。 禮誌:闡述瞭宋代祭祀、朝會、婚喪嫁娶等各項禮儀製度,展現瞭宋代社會對禮樂文化的重視。 樂誌:記錄瞭宋代的音樂理論、樂器、宮廷燕樂、民間歌舞等,是研究宋代音樂藝術的珍貴史料。 儀衛誌、輿服誌:詳細記載瞭宋代官員的儀仗、服飾規製,體現瞭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製度。 食貨誌:這是《宋史》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它係統地記述瞭宋代的經濟狀況,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貨幣、賦稅、財政製度等。通過食貨誌,我們可以深入瞭解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紙幣的發行與流通,以及國傢財政收入的來源和支齣,對認識宋代的經濟成就和問題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刑法誌:介紹瞭宋代的法律製度、刑罰體係以及司法實踐,反映瞭當時社會治安狀況和法治理念。 藝文誌:收錄瞭宋代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的著錄,包括詩、文、詞、麯、史書、佛道典籍等,是研究宋代文化繁榮的重要依據。 職官誌、選舉誌:詳細闡述瞭宋代的官製體係、官員的選拔、任用、升遷製度,展現瞭當時復雜的官僚政治格局。 兵誌:記載瞭宋代的軍事製度、兵種、武器裝備、戰役戰術以及邊防政策,反映瞭宋代在軍事上的特點和挑戰。 河渠誌、災異誌:記錄瞭宋代的治水工程、黃河、長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情,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情況,反映瞭當時人民與自然抗爭的曆史。 錶:錶的部分則以錶格的形式,簡潔明瞭地梳理瞭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信息,如宗室錶、百官錶、後妃錶等,便於讀者快速查閱和對比。 列傳:列傳是《宋史》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之一,它以人物為中心,生動地描繪瞭宋代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其中包括皇帝、後妃、皇子、大臣、名臣、奸臣、文臣、武將、名士、方外士(僧侶、道士)、隱逸、叛臣、外臣(少數民族首領)等。列傳部分不僅記錄瞭這些人物的生平事跡、政治貢獻或過失,更通過生動的敘述,展現瞭他們的性格特點、思想情感以及在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從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到王安石的變法圖強,從蘇軾的曠世纔情,到嶽飛的精忠報國,再到秦檜的賣國求榮,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構成瞭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列傳部分尤其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畫和情感錶達,使得這些曆史人物仿佛重生,與讀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二、 時代背景與史學意義 《宋史》成書於元代,當時元朝剛剛統一中國,為瞭彰顯自身統治的閤法性,同時也為瞭總結前朝經驗教訓,元朝統治者決定編纂一部涵蓋宋朝曆史的史書。在編纂過程中,元朝史官藉鑒瞭前朝史書的優點,並結閤瞭元代的史料和認識,最終完成瞭這部巨著。 《宋史》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宋代曆史事件的記錄,更在於其對宋代製度、文化、經濟等方麵的深刻反思和總結。它記錄瞭宋代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先進的科技成就、繁榮的文化藝術,同時也揭示瞭宋代在軍事上的弱勢和政治上的弊端。通過閱讀《宋史》,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宋代“積貧積弱”的原因,以及那個時代在文明發展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三、 細讀《宋史》,品味曆史的深度與廣度 《宋史》的每一捲、每一篇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 細讀本紀,可以跟隨皇帝的腳步,體驗王朝的起伏跌宕,感受帝王將相的豪情與無奈。 細讀誌,可以沉浸在宋代社會的方方麵麵,瞭解當時的經濟脈搏,感受文化的氣息,洞察製度的運行。例如,食貨誌中關於紙幣“交子”的記載,是世界貨幣史上的重要裏程碑;藝文誌中對宋代文學作品的梳理,則讓我們領略到唐詩宋詞的巔峰魅力。 細讀列傳,則是與曆史人物進行最直接的對話。你可以與文天祥一同慷慨悲歌,與辛棄疾一同揮灑豪情,也可以從秦檜的權謀中反思曆史的教訓。這些人物的故事,是曆史最生動、最感人的注腳。 《宋史》的繁體竪排版,更增添瞭一份古樸的韻味。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沉澱,也更能體味古人讀書的儀式感。 四、 傳承與價值 《宋史》作為中國古代史學的集大成者,不僅是中國史學史上的裏程碑,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認識宋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的絕佳視角。時至今日,《宋史》依然是曆史學、文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研究者們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這部鴻篇巨製,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每一個對曆史充滿好奇、渴望探索的人們去挖掘、去發現。它不僅是一部記載曆史的書籍,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中華文明深刻的認知與傳承。品讀《宋史》,便是品讀一個時代的興衰,品讀一群人的悲歡,品讀一段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四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已經收藏瞭許多不同版本的史書,但這套《宋史》(繁體竪排)是我最近最滿意的一次購書體驗。它的體積龐大,內容豐富,光是前幾捲我就已經看得津津有味。我一直對宋代的文化成就非常好奇,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需求。書中關於文學、藝術、科技、哲學等方麵的記載,都極其詳實。我看到瞭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文學巨匠的生平與著作,也瞭解到瞭宋代在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領域的輝煌成就。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的敬畏。繁體竪排的閱讀方式,雖然一開始需要適應,但一旦習慣瞭,反而覺得更具韻味,仿佛在和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它不僅僅是一套史書,更是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經常會在閱讀之餘,對照著書中的記載,去搜尋相關的藝術品或文獻,這種探索的過程,讓我覺得學習曆史不再枯燥,反而充滿瞭樂趣。

評分

評價五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時代的輝煌與衰落,就必須深入其史書本身,而這套《宋史》(二十四史繁體竪排)無疑是理解宋朝的最佳選擇。它的裝幀工藝堪稱一流,厚重的外殼,精美的內頁,無一不彰顯著齣版者的誠意。繁體竪排的閱讀方式,雖然對現代讀者來說可能有些挑戰,但我認為這正是其價值所在。它保留瞭最原始、最純粹的曆史信息,沒有經過過多的現代詮釋和加工,讓我能夠以最接近曆史真相的方式去理解那個時代。我特彆關注書中對宋朝軍事製度和邊防策略的描述。通過閱讀這些史料,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宋朝在麵對北方強敵時的睏境,以及曆代將領和士大夫們為保傢衛國所付齣的努力。書中對每一次重大戰役的細節描繪,都充滿瞭史詩般的厚重感。同時,我也對宋朝的政治體製和官員選拔製度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種對曆史細節的挖掘,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宋朝之所以成為一個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卻在軍事上屢受侵擾的復雜原因。這套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智慧、勇氣、失誤與反思的百科全書,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

評價三 這套《宋史》的裝幀質量非常驚艷,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讓人賞心悅目。我一直對傳統的漢字書法和排版風格情有獨鍾,這套書的繁體竪排設計,完美契閤瞭我的審美。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即使是細小的字也毫不費力。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朝代的曆史,必須閱讀其原始的史書,而這套《宋史》,無疑是瞭解宋朝最權威、最直接的資料來源。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政治事件的記載,那些圍繞著朝堂之上的君臣之爭、政治博弈,通過嚴謹的史實敘述,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各個派彆的觀點,以及他們為瞭各自的政治目標所進行的鬥爭。這種權謀與智慧的較量,讀起來比任何虛構的小說都要精彩。而且,書中對經濟製度、軍事製度、法律製度等方麵的詳盡描述,也為我勾勒齣瞭一個更加立體、完整的宋朝社會圖景。我常常會反復閱讀某一章節,細細品味其中的史料,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曆史現場。

評分

評價一 這套《宋史》的裝幀真是太精美瞭,拿到手裏就愛不釋手。繁體竪排的設計,一下子就把我拉迴到瞭那個曆史的年代,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每一頁都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氣息,字跡清晰,紙張也很有質感,厚實但不失柔韌,印刷更是無可挑剔。我一直對宋朝的曆史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的軼事和宋代璀璨的文化,總覺得在現代的白話文版本中缺少瞭點原汁原味的味道。這套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傳統文化迴歸的渴望。翻開第一捲,那種熟悉的筆觸,雖然初看需要一點點適應,但很快便沉浸其中。感覺就像是和韆年前的史官麵對麵,感受他們記錄曆史的莊重與嚴謹。書中的排版設計也很人性化,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擁擠。無論是作為案頭書來欣賞,還是作為學習研究的工具,這套書都顯得格外珍貴。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承載著厚重曆史的藝術品,能夠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魅力。

評分

評價二 我一直在尋找一套能夠真正深入瞭解宋朝社會方方麵麵的資料,讀瞭很多關於宋朝的通俗讀物,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夠透徹。這套《宋史》(繁體竪排)的齣現,簡直是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雖然閱讀上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適應繁體和竪排,但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卻是其他版本無法比擬的。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嚴謹。每一個人物的傳記,都詳盡記錄瞭他們的生平事跡、功過是非,甚至連他們的傢庭背景、性格特點都描述得細緻入微。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詔令、奏疏、文章等一手史料,這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細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通過閱讀這些原始文獻,我能夠更清晰地把握當時的政治格局、經濟狀況、文化思潮,以及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它不像一些二次創作的作品那樣帶有太多主觀臆斷,而是以一種更加客觀、冷靜的視角,呈現齣一個真實可信的宋朝。每天抽齣一點時間來研讀,我感覺自己對宋朝的理解正在一點點加深,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

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評分

8.梁書(編號061-063 小計3本)

評分

終於下決心買到瞭,非常便宜。感謝京東,支持京東!

評分

這個版本的已經很難得瞭,裏麵都是繁體字,但是也都還大概能看懂,需要耐心,本來就不太愛看書,也不知道這些史記會不會仔細鑽研,認真看。希望不會白買,不能讓它落灰

評分

鄭珍為晚清宋詩派重要詩人,撰寫經學和文字音韻研究專著各十餘種。本書為今人嚴格整理的較為完善的鄭珍全集。

評分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纂修明史,因國傢初創,諸事叢雜,未能全麵開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張廷玉最後定稿,進呈刊刻。從第一次開館至最後定稿刊刻,前後經過九十多年,是官修史書曆時最長的一部。[1]

評分

捲十二&nbsp;濂溪學案下(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評分

6.18活動還是給力,接近四摺買下,很劃算,收藏一下。

評分

京東的活動超級給力,定價1200,隻花瞭458.4,最大的一部正史被我收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