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係和“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優勢理念主要是通過經典著作的豐富內涵得以體現的,經典中不僅薈萃瞭精妙絕倫的醫藥知識,還蘊含著哲學、術數、天文、地理等百科知識,至今對養生、防病、治病有著現實的指導價值。在中醫學界強調迴歸傳統,反思傳承的今天,經典著作的學習運用是還原中醫學術本質,促進中醫走嚮未來的有效途徑。 《
中醫四小經典注釋本》以古為今用為目的,以深入淺齣為要求,以闡明內涵為根本,對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及四小經典——《藥性賦》《瀕湖脈訣》《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進行瞭全麵研究、係統闡述、樸素解讀,旨在揭示其哲學思想、醫學內涵和臨床意義。 目錄
藥性賦寒性熱性溫性平性瀕湖脈學七言訣浮(陽)沉(陰)遲(陰)數(陽)滑(陽中陰)澀(陰)虛(陰)實(陽)長(陽)短(陰)洪(陽)微(陰)緊(陽)緩(陰)芤(陽中陰)弦(陽中陰)革(陰)牢(陰中陽)濡(陰,即軟字)弱(陰)散(陰)細(陰)伏(陰)動(陽)促(陽)結(陰)代(陰)四言訣湯頭歌訣湯頭歌訣原序湯頭歌訣凡例湯頭歌訣正集一、補益之劑十首附方七四君子湯升陽益胃湯一黃芪鱉甲散一秦艽鱉甲散一秦艽扶贏湯一紫菀湯百閤固金湯一補肺阿膠散一小建中湯益氣聰明湯一二、發錶之劑十四首附方八麻黃湯桂枝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葛根湯升麻葛根湯九味羌活湯十神湯神術散麻黃附子細辛湯人參敗毒散再造散麻黃人參芍藥湯神白散三、攻裏之劑七首附方四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溫脾湯蜜煎導法四、湧吐之劑二首附方六瓜蒂散稀涎散五、和解之劑九首附方五小柴鬍湯四逆散黃連湯黃芩湯逍遙散藿香正氣散六和湯清脾飲……
精彩書摘
七言訣 浮(陽)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經》)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輕泛貌)如循榆莢。(《素問》)如水漂木,(崔氏)如撚蔥葉。(黎氏) 浮脈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為乾,在時為鞦,在人為肺,又謂之毛。太過則中堅旁虛,如循雞羽,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毛微,病在中也。《脈訣》言,尋之如太過,乃浮兼洪緊之象,非浮脈也。 【體狀詩】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鞦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相類詩】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浮脈輕平似撚蔥。虛來遲大豁然空。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 浮而有力為洪,浮而遲大為虛,虛甚為散,浮而無力為芤,浮而柔細為濡。 【主病詩】浮脈為陽錶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脈主錶,有力錶實,無力錶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 【小結】 輕取為舉,重取為按。在診察脈象時,如果手指輕輕地按上,便覺得搏動有力;稍加重按,就顯得沒有力量瞭,這就是浮脈。打個比方,輕按浮脈的感覺,好像微風吹動鳥背上的羽毛一樣,舒緩而輕微地搏動著;又像摸到輕柔的榆錢一般;又像感到如同木塊浮在水麵上那樣的輕浮;又像按在蔥管上,錶麵似乎有勁,裏麵卻很虛軟。如果在鞦天見到浮脈,那是身體健康的錶現;如果久病見到浮脈,就要引起警惕,有可能是陽氣虛浮不能內守所緻。正常的浮脈,有如木塊漂浮在水麵上,輕緩地飄動著。如果浮而顯大,稍重按卻有一種中間空虛的感覺,叫芤脈;如果脈浮而拍拍地搏動有力,叫洪脈。洪脈,在觸手的時候(來時)雖然感覺有勁,但當它下落(去)的時候,卻又慢慢地減弱瞭。正常的浮脈,比較輕緩而平和,有如撚著蔥管,勁不太大。假使脈浮而搏動遲緩,雖覺稍大,卻是空豁無力的,叫虛脈;假使脈浮而柔弱細小,叫軟脈;至於脈來漫無根蒂,去來不明,好像飛散無定的楊花一樣,這是散脈。浮脈是人體陽氣亢奮的徵象,最常見於外感而病在體錶的時候。但它往往不是單純地齣現,浮而兼遲兼緊,多為風寒;浮而兼數,多為風熱。風熱病的脈浮,常見浮而有力;如果脈搏動無力,屬於血虛。寸、關、尺三部,可以診察上、中、下三焦的病變。所以風邪在上而見頭痛、目眩,以及風熱痰濁聚積在胸膈上焦的疾病,寸脈多見浮;脾氣虛弱、肝氣旺盛等中焦的疾病,關部脈多見浮;大小便不通利等下焦的疾病,尺脈多見浮。 、兀(陰) 沉脈,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脈經》)如綿裹砂,內剛外柔。(楊氏)如石投水,必極其底。 沉脈法地,有淵泉在下之象,在卦為坎,在時為鼕,在人為腎。又謂之石,亦日營。太過則如彈石,按之益堅,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虛微,去如數者,病在中也。《脈訣》言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者,非也。沉有緩數及各部之沉,爛綿乃弱脈,非沉也。 【體狀詩】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問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
前言/序言
中醫四小經典注釋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