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世界古典纹案设计集成

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世界古典纹案设计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弗朗茨·塞尔斯·迈耶 著,刘艳红 等 译
图书标签:
  • 装饰艺术
  • 设计文化
  • 古典纹样
  • 纹样设计
  • 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
  • 图案
  • 历史
  • 世界艺术
  • 设计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889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3591
包装:软精装
丛书名: 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3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集大成者。

内容简介

  《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世界古典纹案设计集成》为“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之一,系世界古典纹案集大成者,再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伊斯兰、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十九世纪早期的艺术、建筑和手工艺设计,囊括3000余个古典纹案。具体涵盖网纹、哥特式窗花格、几何设计、茛苕叶饰、莲花纹饰、动物装饰纹案、怪诞面孔、回纹带饰、链状纹案、交织带饰、蔷薇花饰、波浪饰、螺旋饰、连接装饰边、屋脊边饰、尖塔装饰、卷花状浮雕、怪兽状滴水嘴、叶饰、嵌板、重复装饰等上百个装饰元素。另外,还展示了陶土装饰花瓶、宗教用具、武器、家具、灯饰、珠宝等其他手工制品设计纹案,以及纹章装饰基本图案和字母装饰纹案。本书为世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装饰艺术的瑰宝,同时是价值无可估量的知识宝库。

作者简介

  弗朗茨·塞尔斯·迈耶,德国著名艺术家、画家,插画设计师。主要译者:刘艳红,沈阳建筑大学副教授,主讲建筑学专业外语,译著作品多种,包括:《里卡多·博菲尔》,由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章节与模板的编排顺序)

第一章装饰的基本元素

A.几何元素与基本纹案

1.网纹3

2~4.带状纹案4

5~7.菱形纹案9

8.扇形、多边形和星形9

9、10.正方形及其分割10

11、12.八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的分割17

13~16.长方形及其分割17

17.菱形的分割及不规则四边形22

18.圆形的分割及相交22

19.哥特式窗花格23

20.椭圆形23

B.自然形态

a.植物(花朵装饰)

21~23.茛苕叶饰32

24~26.人造叶片纹案34

27、28.月桂树和橄榄枝34

29、30.藤蔓41

31.莲花、纸莎草、棕榈树纹案41

32.常春藤42

33、34.谷穗、啤酒花藤、旋花植物和

泻根属植物49

35.各种叶饰49

36、37.各种花朵50

38~40.果实装饰56

b.动物(动物装饰纹案)

41~44.狮子57

45、46.狮身鹫首兽、吐火兽62

47、48.狮头63

49、50.狮头、羊头等71

51.各种动物头像71

52~54.鹰72

55.翅膀77

56~58.海豚77

59.贝壳85

60.蛇85

C.人像

61.面具86

62~64.怪诞面具90

65.美杜莎之首91

66.怪诞面具91

67、68.半身像97

69.斯芬克斯和半人马97

70.各种各样的头像98

C.手工制品

71、72.战利品雕饰103

73~77.标志物105

78、79.丝带113

80.各种装饰物113


第二章适用于特征的装饰

A.带状饰

81~84.回文带饰119

85.链状带饰124

86~90.交织带饰124

91.蔷薇带饰126

92.棕叶带饰135

93~96.脊椎带状饰等135

97.渐开线旋涡带状饰142

98.珠子造型装饰142

99.改进的柱脚圆盘造型143

100.改进的造型143

B.自由装饰

101、102.连接装饰边149

103.连接装饰边150

104.屋脊边饰151

105、106.山墙饰物等151

107.石碑冠饰152

108.镂空冠饰152

109.十字架153

110.金属十字架163

111.尖塔装饰163

112.金属尖塔163

113.尖顶球状饰和花瓶164

114.球形垂花饰164

115.蔷薇花饰165

116.卷花状浮雕和怪兽状滴水嘴172

117.装饰铰链等172

118.流苏173

119.抽穂和帷幔174

120.蕾丝花边179

C.支撑物

121.叶饰支柱182

122.凹槽支柱182

123、124.柱基185

125、126.柱身装饰188

127~130.柱头191

131.壁柱嵌板193

132~134.壁柱柱头199

135.枝状大烛台的烛台脚202

136.枝状大烛台柱身205

137.柱状大烛台柱头205

138.栏杆柱205

139.界标206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不包含《世界装饰艺术与设计文化系列:世界古典纹案设计集成》内容的图书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图书名称: 《未来都市的视觉脉络:新材料、参数化与数字身份的重塑》 图书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正站在一个由科技、生态焦虑与全球化浪潮共同驱动的剧变前夜。传统的设计范式,根植于工业时代的线性生产与标准化美学,正迅速让位于一种更具适应性、动态性和个体化需求的视觉与空间表达。《未来都市的视觉脉络:新材料、参数化与数字身份的重塑》并非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而是对当下正在发生的革命性转变的深入剖析与前瞻性探讨。 本书聚焦于三大核心议题:新材料科学的突破如何重塑我们对“物质性”的认知;参数化设计方法如何挑战传统美学逻辑;以及数字身份的崛起如何影响城市空间与平面设计的叙事结构。 第一部分:物质的解放——新材料的触觉革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材料科学如何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玻璃和木材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由“智能”和“可编程”定义的全新领域。我们深入研究了生物基复合材料(Bio-composites)的兴起,它们不仅提供了更低的碳足迹,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结构美学——从自修复混凝土到具有光合作用表面的建筑外立面。 重点章节包括对“活体建筑”(Living Architecture)的案例分析,探讨微生物群落如何被整合进建筑材料中,不仅承担结构功能,更参与到环境调节中。此外,我们详细解析了3D打印技术如何推动“增材制造”的美学边界,特别是在复杂几何结构和定制化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这里的“纹理”不再是预先绘制的图案,而是材料自身生长和反应的结果。例如,探讨了柔性电子材料(Flexible Electronics)如何使界面设计从平面的屏幕转向可穿戴、可附着的动态皮肤,这对信息可视化和界面逻辑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我们关注的不是装饰的复古性,而是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和环境互动性。 第二部分:算法的诗学——参数化设计与形态生成 本书的第二篇章,将焦点转移到设计方法论的根本性转变上。参数化设计,作为一种基于算法和数据驱动的工具,已经超越了仅仅生成复杂几何图形的阶段,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模式。我们探讨了这种模式如何改变了设计师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从“绘制”到“定义规则”。 详细分析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视觉原型生成,以及它们如何与传统的设计流程发生冲突与融合。不同于古典纹样的固定图式,参数化生成的是一个“可能性空间”,设计成为了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的过程。我们考察了结构工程师如何利用拓扑优化来生成自然界般的仿生结构,这些结构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有机感,但其逻辑根源完全是数学和数据的。 一个重要的论题是“动态美学”的兴起。参数化系统允许设计对象对环境输入(如光照、人流、气候数据)做出实时响应。这意味着建筑立面可以“呼吸”,界面设计可以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色彩和布局。本书深入剖析了这种“可变性”如何取代静态的、永恒的“完美形式”,从而建立起一种与时间共存的、流动的视觉体验。我们着重研究了如何管理和呈现这些复杂的多变量关系,以及如何将算法的严谨性转化为直观、可感知的视觉语言。 第三部分:界面的渗透——数字身份与虚拟空间的设计语境 随着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的普及和数字生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个体身份的表达与界面的构建成为了设计领域的新疆界。本部分探讨了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如何影响我们对空间、物品和信息的感知。 我们分析了非同质化代币(NFTs)背后的视觉经济学,以及它们如何催生了一种新的“稀缺性”与“所有权”的表达方式,这与实体世界的装饰传统截然不同。这里的“装饰”不再是固定的图案,而是区块链上记录的元数据与视觉标签的组合。 关键研究案例包括:虚拟建筑师如何利用点云数据和空间扫描技术来构建超现实的环境,以及如何通过触觉反馈(Haptic Feedback)和增强现实(AR)来弥合物理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感知鸿沟。我们审视了数字身份的可塑性——从赛博朋克风格的头像到极简主义的虚拟形象——它们如何成为个体宣言和文化归属的载体。这里的挑战是如何在无边界的数字空间中建立有意义的视觉层级和可信度,以及如何设计出能够适应跨平台、多设备显示环境的“适应性界面”。 总结与展望: 《未来都市的视觉脉络》旨在为那些关注设计前沿的实践者、理论家和技术专家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框架。本书拒绝陷入对过去风格的模仿与复制,而是聚焦于当前正在塑造我们未来生活环境的科技驱动力。它探讨的不是“古典如何重现”,而是“未来如何被构建”——通过材料的智慧、算法的逻辑以及身份的重塑,共同编织出我们下一代人所栖居和体验的视觉世界。本书的读者将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当代设计美学是如何在数据流、材料科学和人类体验的交汇点上,进行一场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革。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视觉艺术的学习者,我通常对那些过于商业化或流于表面的设计作品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纯粹的、对艺术本身尊重的体现。它的编辑团队显然花了大心思去研究不同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尽管书中没有详尽的文字解读,但通过对图案本身的精确呈现,那些历史的重量感自然而然地传递出来了。我特别喜欢它收录了一些与纹样相关的材料学知识,比如不同时期用于制作这些图案的颜料和介质的特点,这使得观看体验不再是孤立的平面欣赏,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感官探索。它让我意识到,纹样设计绝不是随意的涂画,它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科技水平都息息相关,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

评分

这本画册的装帧简直太考究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细腻,印刷的色彩还原度高得惊人,那些古老的纹样在光线下仿佛都要“活”起来了。我尤其喜欢它对于细节的处理,比如某些丝网印刷的效果,那种微微的凸起感,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当我翻开扉页,看到那些繁复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图案时,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敬畏感。尽管我并没有对古典装饰艺术做过深入研究,但这本书的美学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像是一部视觉的史诗,展现了人类审美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与演变的。对于那些从事平面设计、室内装潢或者仅仅是对美感有追求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灵感库。我甚至觉得,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就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格调。它展现的不是简单的花边,而是一整套严谨的、跨越时空的视觉语言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呈现了多少张图片,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视觉语汇库。我发现,当我们习惯了扁平化和极简主义的现代设计后,重新审视这些充满细节和叙事性的古典纹样时,内心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原来“丰富”和“复杂”也可以是美的极致体现。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可以应用到现代字体设计中的微小元素,比如某个边缘处理的细节,或者是某种对称性的打破方式,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高明,它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让图案占据整个跨页,形成压倒性的视觉冲击,又什么时候应该留出大量的留白,让读者得以喘息和思考。它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我们去欣赏那些被时间磨砺过的、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设计语言。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老套”,毕竟“古典”二字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博物馆里的展品。但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特,它似乎不仅仅关注于那些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图案,而是挖掘了一些更为稀有、更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性装饰风格。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惊喜。我注意到好几页专门介绍了拜占庭和早期中世纪的几何纹样,那些复杂的交织结构,简直是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没有过多地去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是用大量的、高质量的实物图例,直接对话读者的感官。这种“少说多做”的编辑手法,反而更有力量。对于想要了解纹样演变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系,清晰地勾勒出了从地域到全球审美的迁移路径。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一些新的室内设计方案,希望能融入一些经典元素,但又不想显得老气横秋。我之前淘过几本同类书籍,要么内容太学术化,全是晦涩的理论阐述,要么就是印刷粗糙,根本看不出纹样的精髓。这本书完全避开了这些雷区。它极其注重视觉冲击力和实用性。我发现其中关于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卷册特别吸引我,那些精妙的卷草纹和涡旋图案,用在现代的家具线条上,居然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平衡感。我不是专业设计师,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纹样背后蕴含的某种秩序美。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图案,而是展示了这些图案是如何服务于建筑和器物整体的结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纹样被巧妙地区隔开来,便于快速查找和对比,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评分

一般般,和精装的那种没法比,有种像盗版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