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世界古典紋案設計集成

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世界古典紋案設計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弗朗茨·塞爾斯·邁耶 著,劉艷紅 等 譯
圖書標籤:
  • 裝飾藝術
  • 設計文化
  • 古典紋樣
  • 紋樣設計
  • 藝術設計
  • 文化藝術
  • 圖案
  • 曆史
  • 世界藝術
  • 設計參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81889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613591
包裝:軟精裝
叢書名: 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3
字數:1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集大成者。

內容簡介

  《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世界古典紋案設計集成》為“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之一,係世界古典紋案集大成者,再現瞭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歐洲、伊斯蘭、文藝復興、巴洛剋和十九世紀早期的藝術、建築和手工藝設計,囊括3000餘個古典紋案。具體涵蓋網紋、哥特式窗花格、幾何設計、茛苕葉飾、蓮花紋飾、動物裝飾紋案、怪誕麵孔、迴紋帶飾、鏈狀紋案、交織帶飾、薔薇花飾、波浪飾、螺鏇飾、連接裝飾邊、屋脊邊飾、尖塔裝飾、捲花狀浮雕、怪獸狀滴水嘴、葉飾、嵌闆、重復裝飾等上百個裝飾元素。另外,還展示瞭陶土裝飾花瓶、宗教用具、武器、傢具、燈飾、珠寶等其他手工製品設計紋案,以及紋章裝飾基本圖案和字母裝飾紋案。本書為世界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裝飾藝術的瑰寶,同時是價值無可估量的知識寶庫。

作者簡介

  弗朗茨·塞爾斯·邁耶,德國著名藝術傢、畫傢,插畫設計師。主要譯者:劉艷紅,瀋陽建築大學副教授,主講建築學專業外語,譯著作品多種,包括:《裏卡多·博菲爾》,由遼寜科技齣版社2005年9月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章節與模闆的編排順序)

第一章裝飾的基本元素

A.幾何元素與基本紋案

1.網紋3

2~4.帶狀紋案4

5~7.菱形紋案9

8.扇形、多邊形和星形9

9、10.正方形及其分割10

11、12.八邊形、三角形和六邊形的分割17

13~16.長方形及其分割17

17.菱形的分割及不規則四邊形22

18.圓形的分割及相交22

19.哥特式窗花格23

20.橢圓形23

B.自然形態

a.植物(花朵裝飾)

21~23.茛苕葉飾32

24~26.人造葉片紋案34

27、28.月桂樹和橄欖枝34

29、30.藤蔓41

31.蓮花、紙莎草、棕櫚樹紋案41

32.常春藤42

33、34.榖穗、啤酒花藤、鏇花植物和

瀉根屬植物49

35.各種葉飾49

36、37.各種花朵50

38~40.果實裝飾56

b.動物(動物裝飾紋案)

41~44.獅子57

45、46.獅身鷲首獸、吐火獸62

47、48.獅頭63

49、50.獅頭、羊頭等71

51.各種動物頭像71

52~54.鷹72

55.翅膀77

56~58.海豚77

59.貝殼85

60.蛇85

C.人像

61.麵具86

62~64.怪誕麵具90

65.美杜莎之首91

66.怪誕麵具91

67、68.半身像97

69.斯芬剋斯和半人馬97

70.各種各樣的頭像98

C.手工製品

71、72.戰利品雕飾103

73~77.標誌物105

78、79.絲帶113

80.各種裝飾物113


第二章適用於特徵的裝飾

A.帶狀飾

81~84.迴文帶飾119

85.鏈狀帶飾124

86~90.交織帶飾124

91.薔薇帶飾126

92.棕葉帶飾135

93~96.脊椎帶狀飾等135

97.漸開綫鏇渦帶狀飾142

98.珠子造型裝飾142

99.改進的柱腳圓盤造型143

100.改進的造型143

B.自由裝飾

101、102.連接裝飾邊149

103.連接裝飾邊150

104.屋脊邊飾151

105、106.山牆飾物等151

107.石碑冠飾152

108.鏤空冠飾152

109.十字架153

110.金屬十字架163

111.尖塔裝飾163

112.金屬尖塔163

113.尖頂球狀飾和花瓶164

114.球形垂花飾164

115.薔薇花飾165

116.捲花狀浮雕和怪獸狀滴水嘴172

117.裝飾鉸鏈等172

118.流蘇173

119.抽穂和帷幔174

120.蕾絲花邊179

C.支撐物

121.葉飾支柱182

122.凹槽支柱182

123、124.柱基185

125、126.柱身裝飾188

127~130.柱頭191

131.壁柱嵌闆193

132~134.壁柱柱頭199

135.枝狀大燭颱的燭颱腳202

136.枝狀大燭颱柱身205

137.柱狀大燭颱柱頭205

138.欄杆柱205

139.界標206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構思的、不包含《世界裝飾藝術與設計文化係列:世界古典紋案設計集成》內容的圖書簡介,字數控製在1500字左右。 --- 圖書名稱: 《未來都市的視覺脈絡:新材料、參數化與數字身份的重塑》 圖書簡介: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我們正站在一個由科技、生態焦慮與全球化浪潮共同驅動的劇變前夜。傳統的設計範式,根植於工業時代的綫性生産與標準化美學,正迅速讓位於一種更具適應性、動態性和個體化需求的視覺與空間錶達。《未來都市的視覺脈絡:新材料、參數化與數字身份的重塑》並非是對曆史的簡單迴顧,而是對當下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轉變的深入剖析與前瞻性探討。 本書聚焦於三大核心議題:新材料科學的突破如何重塑我們對“物質性”的認知;參數化設計方法如何挑戰傳統美學邏輯;以及數字身份的崛起如何影響城市空間與平麵設計的敘事結構。 第一部分:物質的解放——新材料的觸覺革命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探討材料科學如何從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玻璃和木材的範疇中解放齣來,進入一個由“智能”和“可編程”定義的全新領域。我們深入研究瞭生物基復閤材料(Bio-composites)的興起,它們不僅提供瞭更低的碳足跡,更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結構美學——從自修復混凝土到具有光閤作用錶麵的建築外立麵。 重點章節包括對“活體建築”(Living Architecture)的案例分析,探討微生物群落如何被整閤進建築材料中,不僅承擔結構功能,更參與到環境調節中。此外,我們詳細解析瞭3D打印技術如何推動“增材製造”的美學邊界,特彆是在復雜幾何結構和定製化傢具設計中的應用。這裏的“紋理”不再是預先繪製的圖案,而是材料自身生長和反應的結果。例如,探討瞭柔性電子材料(Flexible Electronics)如何使界麵設計從平麵的屏幕轉嚮可穿戴、可附著的動態皮膚,這對信息可視化和界麵邏輯提齣瞭根本性的挑戰。我們關注的不是裝飾的復古性,而是材料本身的錶現力和環境互動性。 第二部分:算法的詩學——參數化設計與形態生成 本書的第二篇章,將焦點轉移到設計方法論的根本性轉變上。參數化設計,作為一種基於算法和數據驅動的工具,已經超越瞭僅僅生成復雜幾何圖形的階段,它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設計思維模式。我們探討瞭這種模式如何改變瞭設計師與最終産品之間的關係——從“繪製”到“定義規則”。 詳細分析瞭基於生成對抗網絡(GANs)的視覺原型生成,以及它們如何與傳統的設計流程發生衝突與融閤。不同於古典紋樣的固定圖式,參數化生成的是一個“可能性空間”,設計成為瞭在特定約束條件下尋找最優解的過程。我們考察瞭結構工程師如何利用拓撲優化來生成自然界般的仿生結構,這些結構在視覺上具有強烈的有機感,但其邏輯根源完全是數學和數據的。 一個重要的論題是“動態美學”的興起。參數化係統允許設計對象對環境輸入(如光照、人流、氣候數據)做齣實時響應。這意味著建築立麵可以“呼吸”,界麵設計可以根據用戶情緒變化色彩和布局。本書深入剖析瞭這種“可變性”如何取代靜態的、永恒的“完美形式”,從而建立起一種與時間共存的、流動的視覺體驗。我們著重研究瞭如何管理和呈現這些復雜的多變量關係,以及如何將算法的嚴謹性轉化為直觀、可感知的視覺語言。 第三部分:界麵的滲透——數字身份與虛擬空間的設計語境 隨著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的普及和數字生活日益占據主導地位,個體身份的錶達與界麵的構建成為瞭設計領域的新疆界。本部分探討瞭數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如何影響我們對空間、物品和信息的感知。 我們分析瞭非同質化代幣(NFTs)背後的視覺經濟學,以及它們如何催生瞭一種新的“稀缺性”與“所有權”的錶達方式,這與實體世界的裝飾傳統截然不同。這裏的“裝飾”不再是固定的圖案,而是區塊鏈上記錄的元數據與視覺標簽的組閤。 關鍵研究案例包括:虛擬建築師如何利用點雲數據和空間掃描技術來構建超現實的環境,以及如何通過觸覺反饋(Haptic Feedback)和增強現實(AR)來彌閤物理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感知鴻溝。我們審視瞭數字身份的可塑性——從賽博朋剋風格的頭像到極簡主義的虛擬形象——它們如何成為個體宣言和文化歸屬的載體。這裏的挑戰是如何在無邊界的數字空間中建立有意義的視覺層級和可信度,以及如何設計齣能夠適應跨平颱、多設備顯示環境的“適應性界麵”。 總結與展望: 《未來都市的視覺脈絡》旨在為那些關注設計前沿的實踐者、理論傢和技術專傢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框架。本書拒絕陷入對過去風格的模仿與復製,而是聚焦於當前正在塑造我們未來生活環境的科技驅動力。它探討的不是“古典如何重現”,而是“未來如何被構建”——通過材料的智慧、算法的邏輯以及身份的重塑,共同編織齣我們下一代人所棲居和體驗的視覺世界。本書的讀者將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當代設計美學是如何在數據流、材料科學和人類體驗的交匯點上,進行一場深刻的、不可逆轉的變革。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畫冊的裝幀簡直太考究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摸上去非常細膩,印刷的色彩還原度高得驚人,那些古老的紋樣在光綫下仿佛都要“活”起來瞭。我尤其喜歡它對於細節的處理,比如某些絲網印刷的效果,那種微微的凸起感,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當我翻開扉頁,看到那些繁復的、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圖案時,心中湧起一種強烈的敬畏感。盡管我並沒有對古典裝飾藝術做過深入研究,但這本書的美學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集,更像是一部視覺的史詩,展現瞭人類審美是如何一代代傳承與演變的。對於那些從事平麵設計、室內裝潢或者僅僅是對美感有追求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靈感庫。我甚至覺得,光是把它擺在書架上,就能提升整個房間的格調。它展現的不是簡單的花邊,而是一整套嚴謹的、跨越時空的視覺語言體係。

評分

作為一名視覺藝術的學習者,我通常對那些過於商業化或流於錶麵的設計作品持保留態度。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純粹的、對藝術本身尊重的體現。它的編輯團隊顯然花瞭大心思去研究不同紋樣的曆史背景和象徵意義,盡管書中沒有詳盡的文字解讀,但通過對圖案本身的精確呈現,那些曆史的重量感自然而然地傳遞齣來瞭。我特彆喜歡它收錄瞭一些與紋樣相關的材料學知識,比如不同時期用於製作這些圖案的顔料和介質的特點,這使得觀看體驗不再是孤立的平麵欣賞,而是一種多維度的感官探索。它讓我意識到,紋樣設計絕不是隨意的塗畫,它與當時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乃至科技水平都息息相關,是一門綜閤性的學問。

評分

我最近在嘗試一些新的室內設計方案,希望能融入一些經典元素,但又不想顯得老氣橫鞦。我之前淘過幾本同類書籍,要麼內容太學術化,全是晦澀的理論闡述,要麼就是印刷粗糙,根本看不齣紋樣的精髓。這本書完全避開瞭這些雷區。它極其注重視覺衝擊力和實用性。我發現其中關於巴洛剋和洛可可風格的捲冊特彆吸引我,那些精妙的捲草紋和渦鏇圖案,用在現代的傢具綫條上,居然能産生一種奇妙的平衡感。我不是專業設計師,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些紋樣背後蘊含的某種秩序美。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圖案,而是展示瞭這些圖案是如何服務於建築和器物整體的結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紋樣被巧妙地區隔開來,便於快速查找和對比,大大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老套”,畢竟“古典”二字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博物館裏的展品。但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獨特,它似乎不僅僅關注於那些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圖案,而是挖掘瞭一些更為稀有、更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性裝飾風格。這種深度的挖掘,讓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到驚喜。我注意到好幾頁專門介紹瞭拜占庭和早期中世紀的幾何紋樣,那些復雜的交織結構,簡直是數學與藝術的完美結閤。它沒有過多地去解釋“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是用大量的、高質量的實物圖例,直接對話讀者的感官。這種“少說多做”的編輯手法,反而更有力量。對於想要瞭解紋樣演變脈絡的人來說,這套書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參照係,清晰地勾勒齣瞭從地域到全球審美的遷移路徑。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呈現瞭多少張圖片,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視覺語匯庫。我發現,當我們習慣瞭扁平化和極簡主義的現代設計後,重新審視這些充滿細節和敘事性的古典紋樣時,內心會産生一種奇妙的共鳴——原來“豐富”和“復雜”也可以是美的極緻體現。我甚至發現瞭一些可以應用到現代字體設計中的微小元素,比如某個邊緣處理的細節,或者是某種對稱性的打破方式,都給我帶來瞭新的啓發。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高明,它懂得什麼時候應該讓圖案占據整個跨頁,形成壓倒性的視覺衝擊,又什麼時候應該留齣大量的留白,讓讀者得以喘息和思考。它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著我們去欣賞那些被時間磨礪過的、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設計語言。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評分

一般般,和精裝的那種沒法比,有種像盜版的感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