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是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在一个特殊的生活背景下长大,学生时代她是一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长大后她与一位成年男子以及邻居禾寡妇有着既对抗又吸引的奇特关系,直到她寻找到自己的爱情,然而突然来临的生活变故,使她丧失一切,从而不得不在满目疮痍中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人。
内容简介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是她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曾备受关注,正如书名所示,其展现了女性隐秘的“私人”生活。而这也准确地概括了陈染的写作。女主人公倪拗拗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史,也是女性成长中的精神演变史。形如同时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倪拗拗”这个符号本身就隐藏了执拗的命运寓意。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背对惯常,独向心灵,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题材和主题,执拗于揭示人的内心生活。这是一种有别于公众化、群体化、社会化的“私语化”写作方式。因此,《陈染文集:私人生活》堪称“私语化”写作的典范之作。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日渐为人熟知,它并非新概念,但究其本质,似乎可看成是“私语化”写作的一种接续。“非虚构”写作强调将真实的生活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拒绝过去的常规,以新的形式、新的语言、新的体验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时代的困境。以个人性的生活经验看待宏大历史,通过个人性的记忆书写时代的声音。这不正是《陈染文集:私人生活》所呈现的面貌吗?
作者简介
陈染,女,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986年大学毕业。曾任大学教师,后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说专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陈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散文随笔集《声声断断》、《断片残简》、《时光倒流》,谈话录《不可言说》等多种专著。在中同大陆、港台地区和英美德目意韩及瑞典均有出版。
目录
零 时间流逝了我依然在这里
一 黑雨中的脚尖舞
二 一只眼睛的奶奶
三 我是带菌者
四 剪刀和引力
五 禾寡妇以及更衣室的感觉
六 我是我自己的陌生人
七 伊秋
八 早屋
九 一只棺材在寻找一个人
十 床,男人与女人的舞台
十一 西西弗斯的新神话
十二 床的尖叫
十三 阴阳洞
十四 一个人的死是对另一个人的惩罚
十五 永远的日子
十六 跳来跳去的苹果
十七 火红的死神之舞
十八 偶然一弹
十九 零女士的诞生
二十 时光流逝了我依然在这里
二十一 孤独的人是无耻的
附录 与陈染生活小记/陈燕慈
陈染大事年表
精彩书摘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
时间和记忆的碎片日积月累地飘落,厚厚地压迫在我的身体上和一切活跃的神经中。它是多么残酷的一只硕鼠啊,每时每刻,它都在身边凋谢、流逝,但我无法阻挡它。许多人曾经用盔甲或者假意来抵挡它,我曾经用一堵围墙、一扇关闭的门窗和一种拒绝的姿态来抗逆,但都无济于事,除了死亡——那一块葬身的石碑可以拒绝它,没有其他的方式。
几年前,我的母亲用她的死亡,拒绝了时间的流逝。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我那因窒息而去的母亲,她在临终前所发出的最后一声凄厉、恐怖、惨绝人寰的嚎叫,那声音如同一根带倒刺的钢针,被完全地刺进我的耳朵,它深深埋入我的耳鼓里边去,再也拔不出来,那声音成为一种永恒,永远地鸣响在我的那一只耳朵里。
更早一些时候,我的不可一世的生身之父,用他与我母亲的生活的割裂、脱离,使我对于他的切肤感受消失殆尽,使我与他的思想脉络彻底绝断。他用这个独特的方式拒绝了时间。我的父亲他总是使我想到一个听说过的比喻:有人撒下一粒种子,然后就忘掉了它。等他重新见到它时,发现它已经长成一棵繁茂的花木,枝叶葱茏,含苞待放。只是,这是什么样的种子呢,什么样的花木,什么样的花苞啊!他回顾着,却找不到起始点。
时间是由我的思绪的流动而构成。
现在,我孑然一身。这很好,我已经不再需要交谈,我已厌倦大都市的喧哗嘈杂,那些嗡嗡声像一群看不见的苍蝇,盘旋在我的思维四周,它们喋喋不休,仿佛语言是唯一的道路,唯一的食粮。人们试图千方百计地占有它,使之与他们的未来结伴而行。而我恰恰不相信这种嗡嗡声。但个人的力量是如此之渺小,我无法拍死“苍蝇们”,只能远远地躲开它们。
我住在母亲遗留给我的古老P城里的一套房宅里,内心宁静。这套房舍,门窗遍布,回廊幽长。
独自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不安。从前,与我父母一起的日子,也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的温暖。现在很好,时间似乎经历了多年的奔跑,已经疲倦,凝滞下来。它凝滞在我的房间里,也凝滞在我的脸孔上,时间仿佛是累病了,在我的脸上停止不前,使我的脸孔看上去如同几年前一样。
可是,我的心境提前进入了老人的状态,一切都缓慢下来。
比如,我不再与人争辩,因为我已懂得,所有的争辩与真理到底在哪里毫无关系,那只不过是谁暂时占领“上风”的问题,而“上风”与“下风”或者谁输与谁赢,对我已没有什么意义;我不再认为我们脚底下土地是道路,我相信那不过是一局庞大而慌乱的棋盘,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用脚指头来思索世界和选择道路的,如果有人偏要用头脑和思想选择道路,那么就应该承担起不合潮流的孤寂,像一个身躯佝偻得如同问号的老人一般,伫立在路边静静地观望和怀疑;我热衷素食,几乎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我固执而偏见地认定,只有素食,才不会把人的肉体与精神搅和浑浊,目光才会保持明澈、靓丽;我喜欢自己阳台上的那些家庭园艺,一株高大的橡皮树,一棵龟背竹和一些多年生植物。我不用跑到人声鼎沸、喧哗嘈杂的公园去,就可以享受最新鲜的绿色和纯净的氧气。
前些天,我的医生朋友祁洛,建议我应该到他的医院去一趟。他在电话中关切地询问了我的情况。我回答说,我不想见人,任何一种“别人”。
外边那些言辞都如同月光一样是一种伪装的光芒,毫无意义。信奉交谈是一种慰藉,正如同信奉画一个面包可以充饥。
我的肉体也不需要药片,这与我的精神不需要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一样。
我对他说,如果我需要,我会去找你。
……
前言/序言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 前言 人生如墨,岁月如笔,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以文字为桨,划过记忆的河床。陈染,一个沉潜于文字世界中的灵魂,他以一颗赤诚之心,用细腻而深邃的笔触,记录了生命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被时光过滤后依然闪烁着动人光芒的瞬间。《陈染文集:私人生活》,便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诚剖析,是对那些难以言说、却又深刻印刻在灵魂深处的片段的集结。 本书并非对世俗生活的宏大叙事,也非对社会变迁的客观记录,它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生命体验的沉淀,一种在喧嚣尘世中寻求解脱与宁静的尝试。陈染选择以“私人生活”为名,并非意在暴露隐私,而是强调一种属于个人的、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他所触及的,是那些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曾显露,却在内心深处悄然滋长的情感,是那些平凡日子里被忽略的细节,是那些在独处时与自我对话的真实回响。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爆炸,节奏飞快,人们似乎习惯了将自己武装起来,用坚硬的外壳抵御世界的喧嚣。然而,在那些看似坚固的堡垒之下,隐藏着多少柔软的伤痕,多少未曾释放的渴望,多少难以启齿的秘密?陈染的文字,就像一把轻轻拨动琴弦的手,让那些沉睡的情感重新苏醒,让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被照亮。他以一种近乎冥想的姿态,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剖析着自己的过往,试图理解那些构成“自我”的复杂纹理。 阅读《陈染文集:私人生活》,你将踏上一段与作者共同的内心旅程。你会在某个熟悉的情节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会在某段感悟中找到共鸣,甚至会因为某些直抵灵魂的触动而潸然泪下。这不是一本让你在快餐式阅读中获得短暂愉悦的书,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用一颗敏感而开放的心灵去感受,去体味。它是一种邀请,邀请你一同走进一个灵魂最深处的花园,在那里,没有虚饰,没有伪装,只有最赤裸的真实。 目录(未定,仅为内容方向参考) 卷一:光阴的碎片——童年与少年 老房子的低语: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那些斑驳的墙壁,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玩具,都是童年最生动的注脚。儿时的记忆,往往被现实世界的尘埃所遮蔽,但陈染的笔触,却能将那些细小的光点重新拾起,勾勒出一段纯粹而美好的时光。他会追溯童年时期一个不经意的场景,一次偶然的发现,或是与某个亲近之人的互动,从中提炼出一种朦胧的情感,一种对世界最初的认知。这些片段,或许琐碎,或许平淡,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洋溢着生命最初的温度和气息。他回忆起夏日午后,阳光透过老房子的窗棂洒在地板上的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和植物的清香。他会详细描绘外婆手中摇着蒲扇的轮廓,以及她轻柔的哼唱声,那些声音仿佛是抚慰心灵的咒语,驱散了年少的恐惧与不安。他会拾起一个被遗忘的玩具,一件不起眼的衣物,然后从中延伸出一段关于玩耍的细节,关于一次模仿大人行为的尝试,以及隐藏在这些玩耍背后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他会细致地描述一次家庭聚会,那些亲戚们的笑语,饭桌上的菜肴,以及隐藏在这些热闹场景中的,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羁绊。在这些回忆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转折,只有那些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的,温暖而真实的细节,它们构成了作者生命中最根基的部分,也是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书页间的低语:少年时代的叛逆与迷茫,对世界的渴望与困惑,往往通过阅读得以舒展。那些曾经占据他书架的文字,那些为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读物,都承载着少年时期独特的精神烙印。陈染或许会描绘某个午后,他躲在被窝里,借着微弱的灯光,沉浸在一本泛黄的武侠小说中,体验着江湖的恩怨情仇;又或者,他在一本哲学读物中,第一次感受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开始质疑习以为常的世界。这些阅读经历,不仅是消遣,更是精神的滋养,是他对抗孤独、探索自我的重要途径。他会回忆起第一次读到某位作家的作品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激动,那种文字带来的震撼与启迪。他会描述自己如何在书中找到精神的慰藉,如何在迷茫时从智者的言语中获得力量。他会细致地描绘某个特定的场景,比如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被束之高阁的书,而正是这本书,打开了他对某个全新领域认知的大门。他会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一些习惯,比如反复推敲某个词语的含义,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或是将书中触动自己的句子摘抄下来,仿佛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阅读的痕迹,如同他少年时代精神成长的年轮,清晰而深刻地记录着他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寻,以及在文字世界中,他如何一点点地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卷二:情绪的低语——情感与思考 爱与失落的褶皱:爱情,是生命中最绚烂的光芒,也可能是最深的伤痕。陈染会以一种近乎克制的笔触,描绘那些曾经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感情,那些甜蜜的瞬间,那些擦肩而过的遗憾,那些因爱而生的喜悦与痛苦。他不会夸大其词,也不会刻意渲染,而是将那些复杂的情感,凝练成一个个细微的场景,让读者去感受其中的波澜。他或许会回忆起一段青涩的初恋,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那种羞涩的告白,以及最终未能走到一起的无奈。他会描绘失恋后的痛苦,那种仿佛被掏空了世界的空虚,那种对过往的追忆与不舍。然而,他不会沉溺于悲伤,而是从中提炼出成长的教训,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会细致地描绘一次约会中的场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而他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而心跳加速。他会回忆起一次争吵,那些言语像利刃一样刺入彼此的心扉,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痕。他也会描绘一次温暖的拥抱,一个默契的眼神,这些微小的瞬间,却是维系感情的坚韧纽带。他会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承认在爱情中曾经犯下的错误,以及那些因为误解和疏离而错失的缘分。然而,在他的文字中,即使是失落,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情感的珍视。 孤独的呼吸:孤独,是现代人普遍的情绪。陈染将以一种舒缓的节奏,描绘他在孤独中的感受,那些自我对话,那些对存在的反思,那些在寂静中滋生的灵感。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是心灵沉淀的土壤,是自我反省的契机。他会描绘一个人的夜晚,点上一盏灯,泡一杯茶,在静谧中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他会描绘在人群中感到的疏离,那种看似热闹,实则内心孤寂的状态。他会从孤独中汲取力量,在独处的时间里,完成一些重要的思考,创作出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他会细致地描绘一个雨天的午后,独自坐在窗前,看着雨丝飘落,思绪随着雨滴一同飘远。他会记录下自己在夜晚失眠时的感受,那种大脑停不下来的运转,那种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他也会描绘在旅行中,一个人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街道,感受着异域风情,但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的那份淡淡的乡愁与孤寂。他会坦诚地面对自己对社交的排斥,以及在社交场合中感受到的疲惫。然而,在孤独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找到了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方式。 对生命的微语:在生活的琐碎中,陈染会捕捉到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那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那些对美的感知,那些在平凡中闪耀着的哲思。他或许会从一片落叶,一朵小花,一个陌生人的眼神中,获得某种启示。他会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他不会做出宏大的论断,而是将这些感悟,融入到细微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中。他会描绘一次偶遇,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举动,让他看到了人性的温暖。他会描绘一次失败的经历,在挫败中学会了坚韧和成长。他会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感悟生命的轮回与美好。他会细致地描绘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种充满希望的勃勃生机。他会记录下自己对某种艺术作品的感悟,比如一幅画,一首乐曲,以及它们如何触动了自己的内心。他会坦诚地面对人生的无常,但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在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以及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卷三:记忆的低语——过往与成长 时间的足迹:那些曾经的经历,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成为了构成“我”的基石。陈染会以一种温和的视角,回顾那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那些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事件,那些让他成长的重要节点。他会坦诚地面对过去的错误,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他会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以及那些让他学会坚强的经历。他会描绘一次重要的选择,那个决定了他人生方向的时刻。他会回忆起一次经历,那段经历让他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会描绘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经历,那些阴影曾经困扰着他,但最终,他学会了如何去释怀和面对。他也会描绘一次成功的喜悦,那份成就感是他前进的动力。他会从过去的经历中,提炼出对当下生活的启示,以及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自我与世界的对话: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陈染始终与外界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对话。他会描绘自己如何理解社会,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或许会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反思,但不会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而是以一种观察者的姿态,去理解和感受。他会描绘自己与不同人群的互动,以及从中获得的体验。他会反思自己内心的偏见,以及如何去克服它们。他会描绘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观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那些有趣的细节。他会记录下自己对某些社会事件的思考,但更多的是从个体的角度去解读。他会坦诚地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尝试去理解这种差异。他会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世界相处,以及如何保持内心的独立。 结语 《陈染文集:私人生活》,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风景;它也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独特灵魂的深度与广度。陈染用他真诚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私人生活”的多彩与丰富,它不是某个特定的人生阶段的记录,而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种内在的体验与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困惑的情绪,那些让你感到迷茫的时刻,在作者的笔下,都得到了温柔的安抚和深刻的解读。你或许会因为一段文字而潸然泪下,因为一个场景而会心一笑,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会在与陈染的文字相遇时,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找到与内心和解的力量。 这本书,献给那些在尘世中奔波,却依然渴望保持内心纯粹与真实的人们。它邀请你一同走进陈染的“私人生活”,并在他的故事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关于爱,关于孤独,关于生命,关于成长的,最深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