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代金石书法大家
书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
曾为毛泽东治“龙钮大印”
五十余年学书经验之精华
阅读季·高端人文知识普及读物
大家之书,有厚重的思想,纯正的知识,宁静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绵绵不绝的文脉,有我们心智的滋养之道。
我走进,我聆听,我在读……
“阅读季”丛书精选中外大家的普及类人文著作,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好书,为作者苦心孤诣,勤读精思所成,绝非粗制滥造,泥沙俱下之作,实为所涉及领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特别适合作为图书馆、单位、家庭的基本藏书。
“阅读季”丛书第一季收入以下八本图书:
邓散木讲书法 邓散木
古汉语入门 蒋绍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讲 姜亮夫
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吕思勉
品唐诗 施蛰存
王阳明生活 王勉三
中国文学小史 赵景深
中国馔馐谭 齐如山
内容简介
邓散木为一代书法大家,他晚年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工作,写下了多本相关著作。这些来自于作者50余年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十分珍贵,是有志于学书者难得的入门读物。但邓散木的这类著作多是几十年前出版的,目前再版的也很少,重新出版还是很有必要的。《邓散木讲书法》是由邓散木著的《怎样临帖》,以及由邓散木写就的提纲、其女邓国治补文的《书法百问》两本书合编而成。
作者简介
邓散木,上海人。现代书法家、篆刻家。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带连开12次展览,艺坛瞩目。在书坛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誉,在艺坛上也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
他清高孤傲,落拓不羁,愤世嫉俗,是一位有着真性情的艺术大师。他自号粪翁,别号钝铁,晚号一足,斋名则称“厕简楼”;开个人书法篆刻展览,请帖竟以草纸为之;曾与人打赌,竟一次喝下一坛黄酒,可见其狂放气概。但其书法却温润秀婉,不失江南人气质。他晚年政治上受歧视,生活亦乏保障,以抄录供影印之书稿所得报酬为生。
他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几十遍,去世前几天仍伏案工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粪翁鼻头何着粪?却惹荀令三年香。
偶尔龙蛇一挥洒,高堂素壁生奇光。
平生论书先人品,汀州嘉兴斯道强。
畸人畸行作畸字,矢溺有道其废庄。
——章士钊(国学大师) 目录
书法百问
写在前面
甲·总纲
乙·执笔
丙·运笔
丁·用笔
戊·结构·间架·行款
己·临、摹
庚·选帖
辛·工具
壬·其他问题
附录
怎样临帖
前言
一·执笔
二·运笔
三·摹与临
四·读帖
五·时间的安排
六·几种情况
七·选帖与换帖
八·各家的特征和写法
九·写字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十·碑帖简介
附:著者临帖
后记
精彩书摘
怎样临帖
有人问:“练字就是练字,为什么一定要临帖?”我说,我们读书,为的是从书本里吸取作者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来充实自己,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临帖的意义,正和读书一样,也为的是从碑帖里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来帮助自己打好写字基础,提高书写技巧。因此,临帖久已被历代书家一致公认为练习写字的必经过程和有效方法。虽然我们今天练习写字,只是为了把字写得端正、流丽,看去顺眼,并不要求每个练字的人最终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如不掌握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是很难达到这个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即就今天来说,临帖对练字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不过临帖有临帖的方法,如果随便照着帖乱写一通,这是“抄”帖而不是临帖,尽管成年累月地写,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徒然浪费时间而已。临帖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在临帖之前,先须懂得怎样执笔和怎样运笔。掌握了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临起帖来就容易进步,不然就会徒劳无功。如笔执得对了,运笔方法不对,或者运笔方法对了,执笔方法不对,也同样会徒劳无功的。等到执笔和运笔方法练习得差不多了,然后方可开始临帖。
临帖分“摹”、“临”两个过程,“临”,又有“格临”、“对临”、“背临”三个步骤,先后有序,不可凌乱。在“摹”、“临”的时候,又须随时注意抓住帖里的特征,特征掌握不住,下笔时就会茫无头绪。又无论在“摹”或“临”的过程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而是必然会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碍和波折,如何克服障碍,渡过波折,事先也应作好思想准备。
此外,像如何选帖,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如何培养写字兴趣,如何博采众长等等,也都有讲究。
老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就是圆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就是曲尺,是画方形的工具。学习木工,首先必须学会使用圆规曲尺。这里所述的临帖方法,等于学习木工的使用“规”、“矩”一样道理,希望读者不要认为这是清规戒律或老生常谈而忽略过去。
为什么要先摹后临?
答:练习写字,必须先摹后临。这是因为初学写字,手不熟练,笔不稳定,必须先经一段时间的“摹”来打定基础。即使是已有一定书写基础的人,拿到一本新帖,对它的内容还完全陌生,只觉得帖里的字写得好,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写,也必须通过“摹”写,掌握了帖字的笔法、间架、精神、面貌,然后再“临”,方不致茫无头绪。
初学以哪种书体为宜?
答:根据实用需要,初学以正楷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础上,写得流动些,就是行书;行书再草些,就是草书。正楷学好了,再学行、草书,就比较容易了。隶书在今天主要用于装饰艺术,日常用途并不很多,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学也非难事。至于篆书,实用价值不大,就不一定要去学了。
先学小字还是先学大字?
答:先学大字比较好。因为大字笔道粗、字形大,比小字容易看清和掌握用笔及间架结构特征。在练好大字的基础上,再缩小写小楷,没多大问题。
学哪一家最好?
答:这些流派各有千秋。学书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己选择。但初学还是以方正一路为宜。
……
前言/序言
正是读书时候
寂寂素然,朗朗玉震都在阅读的美好里。
一抹青山,几点桃红,流水泛着暖,草庐里煎着新鲜的叶子,清茗味伴着竹林薄烟。读书的人在檐下合着书卷,透过江南,念着塞北归信。
曲苑风荷,松荫叠碧,红鲤潜得深深,浮萍随着水韵,凉薰过后,唐诗也懒得动。知了一声入云,山更幽,人愈定。
枫燃南山,菊点陶舍,拾枯枝、煮瀑布、插花、焚香、抄小令,散散几句,情起处,搁笔向天轻颂:古道西风瘦马。
圆月寒山,天下清白。尘客绝履,仙猿无踪。围炉可与谁人夜话,挑灯汉书在杯酒中。古往今来,灰里冷,名就功成有还空。
几行文韬,几行武略,几行悲切切,几行激烈烈。人间事,不过冷了向火困了眠。有书作枕,便是福田。
窗前、月下、马上、溪边……处处可与千古相契。晴耕雨读,向来家风,这些都是画里的往事了。
土壤长出了钢筋和水泥,我们住进了盒子里,眼睛镶进了显示屏,读书成了浏览资讯……
急、燥、慌……
电视里唱着歌: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又该如何是好!”
我想,还是读书吧。印在纸上的书,翻着有声,有扉页,有笔尖在文字下的行走,有一声叹息,有拍着膝盖忘了疼。
澄心澈智,读善其身。
当下,正是读书时候。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邓散木讲书法”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星辰的低语:宇宙学前沿的十大未解之谜》 作者: [此处可填充一位虚构的、有影响力的天体物理学家姓名,例如:伊莱亚斯·凡·德·胡克] 出版社: 苍穹之镜文化 开本与装帧: 16开,精装,附高清星图插页及著名天文摄影作品集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 内容提要: 自古以来,人类便仰望星空,试图解读那片深邃的黑暗中隐藏的终极秘密。我们所在的宇宙,宏大到令人敬畏,又精妙到令人窒息。它不仅是物质与能量的汇聚地,更是无数哲学思辨的永恒载体。然而,在现代天体物理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我们发现自己正站在知识的悬崖边上,前方的视野被一团更深、更广阔的未知所笼罩。 《星辰的低语:宇宙学前沿的十大未解之谜》并非一本教科书,它是一次思想的探险,一次对现有物理学边界的勇敢叩问。本书精选了当前宇宙学、粒子物理学与广义相对论交叉领域中,最令人困惑、最引人入胜的十个核心未解难题,由资深天体物理学家[作者姓名]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和清晰的叙事风格进行深入剖析和展望。 本书从最基础的宇宙学原理出发,层层深入,带领读者穿越引力波的涟漪、暗物质的迷雾、量子引力的迷宫,直至抵达宇宙起源与终极命运的边界。每一章节都聚焦于一个震撼人心的“谜题”,不仅详尽梳理了该问题自提出以来的发展脉络、现有主流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更着重探讨了未来十年内,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欧几里得任务以及下一代高能粒子对撞机等前沿观测和实验可能提供的关键线索。 核心章节聚焦: 第一章:暗物质的幽灵——我们宇宙的八成缺失? 从星系旋转曲线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证据链。 WIMP、轴子、惰性中微子等候选粒子的最新进展与失败的捕获实验。 “替代引力理论”(如MOND)的挑战与争议。 第三章:时空的最深处——黑洞信息悖论的量子纠缠 霍金辐射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信息守恒的挑战。 火墙悖论、虫洞与时空几何的量子化尝试。 弦论与圈量子引力在解决信息丢失问题上的不同路径。 第五章:暴胀的终结与多重宇宙的幽灵 暴胀理论如何解释宇宙的平坦性、视界问题和CMB的各向异性。 “永恒暴胀”模型下“泡泡宇宙”的概率学含义。 如何从观测上(如原初引力波的特征)区分不同的暴胀模型。 第七章:暗能量的本质——真空能量的“宇宙学常数问题” ΛCDM 模型的核心支柱与它的反直觉之处:理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差 $10^{120}$ 倍的惊人差距。 动态暗能量理论(如昆虫理论、第五种力)的最新探测结果。 哈勃常数的“张力”:本地测量与早期宇宙推断之间的不一致性是否暗示了新的物理学? 第十章:宇宙的边界与开端——“大爆炸之前”的物理学 奇点问题(Singularity)的不可避免性与广义相对论的失效点。 循环宇宙模型(Ekpyrotic/Cyclic models)与弦论中的“反弹”概念。 时间箭头:熵的增加与宇宙演化的方向性。 为什么阅读本书? 《星辰的低语》不仅面向专业研究人员,更是一份为所有对宇宙抱有深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非专业读者量身定制的指南。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基石,辅以生动的类比和精炼的数学概念(仅在必要处引入),确保读者在不牺牲深度的情况下,充分享受探索未知带来的智力愉悦。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清晰地描绘出人类科学认知的前沿地带: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就越多。它挑战了我们关于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固有观念,揭示了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范式可能即将被彻底颠覆的激动人心的时代。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理解未来几十年内所有重大天体物理新闻的必备框架。 --- (约 1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