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菩萨家,欲得童真地,欲得不离诸佛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诸善根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随意成就,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满一切众生所愿:饮食、衣服、卧具、涂香、车乘、房舍、床榻、灯烛等,当学般若波罗蜜。”(录自《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品第一》)“颇有一智知一切法乎?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乎?颇有二心展转相因乎?颇有二心展转相缘乎?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乎?若人不可得亦无前心而就后心,以何等故忆本所作?以何等故忆识强记?以何等故忆而不忆?以何等故祭祀饿鬼则得,祭余处不得?”(录自《阿毗昙·杂犍度智跋渠第二》)这种经文何等文从字顺,其中固有译者之功,然道安之劳亦不可忽视。事实上,道安制定的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得到了贯彻执行。道安在《阿毗昙序》中就记载了他坚持要译者返工的事例。僧伽提婆和竺佛念历时整整6个月译毕《阿毗昙》,道安认为译文“颇杂义辞,龙蛇同渊,金短共肆”,“深谓不可,遂令更出”,结果二位译者“夙夜匪懈”,又花了46昼夜“而得尽定。损可损者四卷焉”。删去可删的整整四卷,以“秦语十九万五千二百五十言”译“梵本四十八万二千五百四言”,如果说道安对赵政、慧常的让步显示了他贯彻原则的灵活性,那他坚持其原则的原则性在此可见一斑。对那些不肯“斥重去复”的译者(如慧常),“五失本”是一种策略,对那些“灭其繁长”无度的译者(如竺佛念),“五失本”则为一种尺度。当年在长安译场的一位同行目睹并记载下了掌握这一尺度的情况。这篇记载名为《僧伽罗刹集经后记》。全文不长,兹转录如下:
评分很实用。
评分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评分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都堪称一时之选,下笔用语都很有分寸,令人开了无限眼界,很值得收藏。
评分系统,清晰,很好。要是收到的书封面不脏,书脊没磨损就好了。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工具书中的业界良心,建议购买,以备平时查阅使用,当然,现在的定价还比较贵,没有活动买的话有点不划算。西方文论内容过于庞杂,谁也难说样样精通,平时翻起来看看,日积月累,着实不错。所以,这本关键词形式呈现的西方文论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动手吧
评分很有用的书,绝对正版!
评分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都堪称一时之选,下笔用语都很有分寸,令人开了无限眼界,很值得收藏。
评分目前国内关于西方文论最经典、最权威的论文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