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代金石書法大傢
書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稱
曾為毛澤東治“龍鈕大印”
五十餘年學書經驗之精華
閱讀季·高端人文知識普及讀物
大傢之書,有厚重的思想,純正的知識,寜靜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綿綿不絕的文脈,有我們心智的滋養之道。
我走進,我聆聽,我在讀……
“閱讀季”叢書精選中外大傢的普及類人文著作,這些曆經歲月沉澱的好書,為作者苦心孤詣,勤讀精思所成,絕非粗製濫造,泥沙俱下之作,實為所涉及領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閱讀價值,特彆適閤作為圖書館、單位、傢庭的基本藏書。
“閱讀季”叢書第一季收入以下八本圖書:
鄧散木講書法 鄧散木
古漢語入門 蔣紹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講 薑亮夫
呂思勉談讀書治學 呂思勉
品唐詩 施蟄存
王陽明生活 王勉三
中國文學小史 趙景深
中國饌饈譚 齊如山
內容簡介
鄧散木為一代書法大傢,他晚年緻力於書法藝術的普及工作,寫下瞭多本相關著作。這些來自於作者50餘年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十分珍貴,是有誌於學書者難得的入門讀物。但鄧散木的這類著作多是幾十年前齣版的,目前再版的也很少,重新齣版還是很有必要的。《鄧散木講書法》是由鄧散木著的《怎樣臨帖》,以及由鄧散木寫就的提綱、其女鄧國治補文的《書法百問》兩本書閤編而成。
作者簡介
鄧散木,上海人。現代書法傢、篆刻傢。1931年至1949年之間,曾在江南一帶連開12次展覽,藝壇矚目。在書壇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譽,在藝壇上也有“北齊(白石)南鄧”之稱。
他清高孤傲,落拓不羈,憤世嫉俗,是一位有著真性情的藝術大師。他自號糞翁,彆號鈍鐵,晚號一足,齋名則稱“廁簡樓”;開個人書法篆刻展覽,請帖竟以草紙為之;曾與人打賭,竟一次喝下一壇黃酒,可見其狂放氣概。但其書法卻溫潤秀婉,不失江南人氣質。他晚年政治上受歧視,生活亦乏保障,以抄錄供影印之書稿所得報酬為生。
他一生勤於藝事,幾十年間,黎明即起,臨池刻印,至日齣方纔進早餐。曾手臨《說文》十遍,《蘭亭》幾十遍,去世前幾天仍伏案工作。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糞翁鼻頭何著糞?卻惹荀令三年香。
偶爾龍蛇一揮灑,高堂素壁生奇光。
平生論書先人品,汀州嘉興斯道強。
畸人畸行作畸字,矢溺有道其廢莊。
——章士釗(國學大師) 目錄
書法百問
寫在前麵
甲·總綱
乙·執筆
丙·運筆
丁·用筆
戊·結構·間架·行款
己·臨、摹
庚·選帖
辛·工具
壬·其他問題
附錄
怎樣臨帖
前言
一·執筆
二·運筆
三·摹與臨
四·讀帖
五·時間的安排
六·幾種情況
七·選帖與換帖
八·各傢的特徵和寫法
九·寫字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十·碑帖簡介
附:著者臨帖
後記
精彩書摘
怎樣臨帖
有人問:“練字就是練字,為什麼一定要臨帖?”我說,我們讀書,為的是從書本裏吸取作者經過實踐積纍的經驗來充實自己,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臨帖的意義,正和讀書一樣,也為的是從碑帖裏吸取前人寫字的經驗,學習他們的用筆方法、結構規律,來幫助自己打好寫字基礎,提高書寫技巧。因此,臨帖久已被曆代書傢一緻公認為練習寫字的必經過程和有效方法。雖然我們今天練習寫字,隻是為瞭把字寫得端正、流麗,看去順眼,並不要求每個練字的人最終都能成為書法傢。但是如不掌握用筆方法、結構規律,是很難達到這個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即就今天來說,臨帖對練字還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不過臨帖有臨帖的方法,如果隨便照著帖亂寫一通,這是“抄”帖而不是臨帖,盡管成年纍月地寫,也不會有什麼長進,徒然浪費時間而已。臨帖的方法有如下幾點:
在臨帖之前,先須懂得怎樣執筆和怎樣運筆。掌握瞭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臨起帖來就容易進步,不然就會徒勞無功。如筆執得對瞭,運筆方法不對,或者運筆方法對瞭,執筆方法不對,也同樣會徒勞無功的。等到執筆和運筆方法練習得差不多瞭,然後方可開始臨帖。
臨帖分“摹”、“臨”兩個過程,“臨”,又有“格臨”、“對臨”、“背臨”三個步驟,先後有序,不可淩亂。在“摹”、“臨”的時候,又須隨時注意抓住帖裏的特徵,特徵掌握不住,下筆時就會茫無頭緒。又無論在“摹”或“臨”的過程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而是必然會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礙和波摺,如何剋服障礙,渡過波摺,事先也應作好思想準備。
此外,像如何選帖,如何安排練習時間,如何培養寫字興趣,如何博采眾長等等,也都有講究。
老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就是圓規,是畫圓形的工具;矩就是麯尺,是畫方形的工具。學習木工,首先必須學會使用圓規麯尺。這裏所述的臨帖方法,等於學習木工的使用“規”、“矩”一樣道理,希望讀者不要認為這是清規戒律或老生常談而忽略過去。
為什麼要先摹後臨?
答: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後臨。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不熟練,筆不穩定,必須先經一段時間的“摹”來打定基礎。即使是已有一定書寫基礎的人,拿到一本新帖,對它的內容還完全陌生,隻覺得帖裏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裏,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通過“摹”寫,掌握瞭帖字的筆法、間架、精神、麵貌,然後再“臨”,方不緻茫無頭緒。
初學以哪種書體為宜?
答:根據實用需要,初學以正楷為宜。在掌握瞭正楷的基礎上,寫得流動些,就是行書;行書再草些,就是草書。正楷學好瞭,再學行、草書,就比較容易瞭。隸書在今天主要用於裝飾藝術,日常用途並不很多,在學好楷書的基礎上再學也非難事。至於篆書,實用價值不大,就不一定要去學瞭。
先學小字還是先學大字?
答:先學大字比較好。因為大字筆道粗、字形大,比小字容易看清和掌握用筆及間架結構特徵。在練好大字的基礎上,再縮小寫小楷,沒多大問題。
學哪一傢最好?
答:這些流派各有韆鞦。學書者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自己選擇。但初學還是以方正一路為宜。
……
前言/序言
正是讀書時候
寂寂素然,朗朗玉震都在閱讀的美好裏。
一抹青山,幾點桃紅,流水泛著暖,草廬裏煎著新鮮的葉子,清茗味伴著竹林薄煙。讀書的人在簷下閤著書捲,透過江南,念著塞北歸信。
麯苑風荷,鬆蔭疊碧,紅鯉潛得深深,浮萍隨著水韻,涼薰過後,唐詩也懶得動。知瞭一聲入雲,山更幽,人愈定。
楓燃南山,菊點陶捨,拾枯枝、煮瀑布、插花、焚香、抄小令,散散幾句,情起處,擱筆嚮天輕頌:古道西風瘦馬。
圓月寒山,天下清白。塵客絕履,仙猿無蹤。圍爐可與誰人夜話,挑燈漢書在杯酒中。古往今來,灰裏冷,名就功成有還空。
幾行文韜,幾行武略,幾行悲切切,幾行激烈烈。人間事,不過冷瞭嚮火睏瞭眠。有書作枕,便是福田。
窗前、月下、馬上、溪邊……處處可與韆古相契。晴耕雨讀,嚮來傢風,這些都是畫裏的往事瞭。
土壤長齣瞭鋼筋和水泥,我們住進瞭盒子裏,眼睛鑲進瞭顯示屏,讀書成瞭瀏覽資訊……
急、燥、慌……
電視裏唱著歌: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瞭,我又該如何是好!”
我想,還是讀書吧。印在紙上的書,翻著有聲,有扉頁,有筆尖在文字下的行走,有一聲嘆息,有拍著膝蓋忘瞭疼。
澄心澈智,讀善其身。
當下,正是讀書時候。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與“鄧散木講書法”無關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星辰的低語:宇宙學前沿的十大未解之謎》 作者: [此處可填充一位虛構的、有影響力的天體物理學傢姓名,例如:伊萊亞斯·凡·德·鬍剋] 齣版社: 蒼穹之鏡文化 開本與裝幀: 16開,精裝,附高清星圖插頁及著名天文攝影作品集 定價: 人民幣 188.00 元 --- 內容提要: 自古以來,人類便仰望星空,試圖解讀那片深邃的黑暗中隱藏的終極秘密。我們所在的宇宙,宏大到令人敬畏,又精妙到令人窒息。它不僅是物質與能量的匯聚地,更是無數哲學思辨的永恒載體。然而,在現代天體物理學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今天,我們發現自己正站在知識的懸崖邊上,前方的視野被一團更深、更廣闊的未知所籠罩。 《星辰的低語:宇宙學前沿的十大未解之謎》並非一本教科書,它是一次思想的探險,一次對現有物理學邊界的勇敢叩問。本書精選瞭當前宇宙學、粒子物理學與廣義相對論交叉領域中,最令人睏惑、最引人入勝的十個核心未解難題,由資深天體物理學傢[作者姓名]以其獨到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敘事風格進行深入剖析和展望。 本書從最基礎的宇宙學原理齣發,層層深入,帶領讀者穿越引力波的漣漪、暗物質的迷霧、量子引力的迷宮,直至抵達宇宙起源與終極命運的邊界。每一章節都聚焦於一個震撼人心的“謎題”,不僅詳盡梳理瞭該問題自提齣以來的發展脈絡、現有主流理論的優勢與局限,更著重探討瞭未來十年內,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歐幾裏得任務以及下一代高能粒子對撞機等前沿觀測和實驗可能提供的關鍵綫索。 核心章節聚焦: 第一章:暗物質的幽靈——我們宇宙的八成缺失? 從星係鏇轉麯綫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觀測證據鏈。 WIMP、軸子、惰性中微子等候選粒子的最新進展與失敗的捕獲實驗。 “替代引力理論”(如MOND)的挑戰與爭議。 第三章:時空的最深處——黑洞信息悖論的量子糾纏 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及其對信息守恒的挑戰。 火牆悖論、蟲洞與時空幾何的量子化嘗試。 弦論與圈量子引力在解決信息丟失問題上的不同路徑。 第五章:暴脹的終結與多重宇宙的幽靈 暴脹理論如何解釋宇宙的平坦性、視界問題和CMB的各嚮異性。 “永恒暴脹”模型下“泡泡宇宙”的概率學含義。 如何從觀測上(如原初引力波的特徵)區分不同的暴脹模型。 第七章:暗能量的本質——真空能量的“宇宙學常數問題” ΛCDM 模型的核心支柱與它的反直覺之處:理論預測值與實際觀測值相差 $10^{120}$ 倍的驚人差距。 動態暗能量理論(如昆蟲理論、第五種力)的最新探測結果。 哈勃常數的“張力”:本地測量與早期宇宙推斷之間的不一緻性是否暗示瞭新的物理學? 第十章:宇宙的邊界與開端——“大爆炸之前”的物理學 奇點問題(Singularity)的不可避免性與廣義相對論的失效點。 循環宇宙模型(Ekpyrotic/Cyclic models)與弦論中的“反彈”概念。 時間箭頭:熵的增加與宇宙演化的方嚮性。 為什麼閱讀本書? 《星辰的低語》不僅麵嚮專業研究人員,更是一份為所有對宇宙抱有深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非專業讀者量身定製的指南。作者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基石,輔以生動的類比和精煉的數學概念(僅在必要處引入),確保讀者在不犧牲深度的情況下,充分享受探索未知帶來的智力愉悅。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清晰地描繪齣人類科學認知的前沿地帶: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就越多。它挑戰瞭我們關於現實、時間和空間的固有觀念,揭示瞭我們正處在一個科學範式可能即將被徹底顛覆的激動人心的時代。閱讀本書,您將獲得理解未來幾十年內所有重大天體物理新聞的必備框架。 --- (約 1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