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法》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刊载周道振先生收藏的文徵明小楷《雪赋》《月赋》。这件文氏乌丝格小楷,计十二幅,幅高十七点五厘米,宽六点五厘米,书于明代嘉靖二十九年,书家时年八十一岁。 在扬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文徵明小楷《出师表》,此作高十九点九厘米,横二十八点九厘米,书于嘉靖二十七年,书家时年七十九岁。 编者特将上述两件珍迹原大、放大印出,供读者欣赏、临习。 孙宝文 编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有名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文徵明书雪赋月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将艺术与哲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柔软,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对世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文徵明的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流露,是他对人生理解的具象化。而“雪赋”与“月赋”这两篇作品,则以雪的纯净与月的光辉为载体,探讨了生命中的无常与永恒,孤独与相伴,得失与超脱。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雪”的描绘,它既可以是美好的象征,带来诗意的想象,也可以是严酷的现实,考验着生命的韧性。而“月”的意象,则更加复杂,它既是团圆的象征,又是离别的见证,它清冷的光辉,既能照亮前行的路,也能映衬出内心的孤寂。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中,是如何将自然之景与人生哲理完美地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景物,赋予了它们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义。
评分翻开《文徵明书雪赋月赋》,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那些如行云流水般的墨迹。作为一位普通的读者,我虽不懂得精深的书法理论,但对美的感知是直观的。文徵明的书法,即便是在印刷品上,也依然透着一股遒劲与洒脱,有种“龙跳虎卧”的力度,又不失温润的文人气。想象一下,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燃一炉沉香,手捧这样一本墨迹,那将是何等惬意!“雪赋”中的笔触,是否会带着雪的洁白与轻盈,或是雪压枝头的沉重与静谧?“月赋”中的笔法,又会是怎样的变化多端,如同月光时而皎洁如玉,时而又隐于云层?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书写过程的一些细节描绘,例如纸张的选择,墨色的浓淡,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表达。这些信息,让我觉得作者(或整理者)不仅仅是在呈现作品,更是在试图还原一个创作的语境,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生命力。我甚至能想象到,在书写的过程中,文徵明的心境是如何随着笔尖的移动而跌宕起伏的,那种与纸墨对话的至臻境界,是通过这字字句句传达出来的。
评分读完《文徵明书雪赋月赋》,我最深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和诗赋的书,更是一扇窥探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文徵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而他的作品,却总能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在“雪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着窗外的冰天雪地,心中涌起的孤寂与豪迈。而在“月赋”中,他又借着一轮明月,抒发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知音的渴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严谨的格律和优美的文字背后,跳动着一颗鲜活而敏感的心。作者(或整理者)在书中加入的一些注释和解读,也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较为晦涩的典故和意象,让我能够更顺畅地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这是一种非常棒的阅读体验,它让我觉得,我并非孤立地在读一本书,而是与一位千年前的灵魂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第一眼看到《文徵明书雪赋月赋》这个书名,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古韵扑面而来。我不是文徵明研究的专家,也未必是书法或诗赋的行家,但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厚重感和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情有独钟。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雅致,仿佛能让人想象到明代江南文人雅士,在雪落无声的冬夜,或是皓月当空的静谧时刻,挥毫泼墨,将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化为笔下的飞扬文字。我很好奇,文徵明这位明代四大才子之一,他的书法技艺是否能在这两篇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雪赋”二字,我联想到的是晶莹剔透、纯洁无瑕的雪景,是寒冬腊月的凛冽,亦或是雪后初霁的明媚;而“月赋”,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清辉,思乡之情,或是对宇宙人生的哲思。这两篇赋,究竟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是宏大叙事,还是细腻描摹?是抒发个人情怀,还是寄托家国情怀?单凭书名,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无数可能性,这本身就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文徵明的心灵世界,感受他笔下那份独属于中国文人的温润如玉和超然物外。
评分《文徵明书雪赋月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赋”这一文体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原以为赋只是堆砌辞藻、描摹景物的文体,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赋更是一种情志的抒发,一种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在“雪赋”中,我看到了对雪景的细致描摹,从鹅毛大雪的纷纷扬扬,到雪后山河的银装素裹,都写得入木三分。但更打动我的是,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或是对某种高洁品质的赞美。雪的洁白,象征着纯净与无暇,也常常伴随着寒冷与孤寂,这其中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而“月赋”,更是将思绪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和深邃的人生。月亮的圆缺变化,如同人生的悲欢离合,月光的清冷,映照着孤独与思念,又或是对永恒不变的追寻。这本书将雪与月这两种意象巧妙地结合,展现了文徵明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情怀与智慧,何其深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