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教程。
内容简介
《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从已积累的大量公共管理案例中遴选了40个典型案例,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本土案例素材,按照“案例一解读一启示”的案例分析模式,突出“分析”的主旨。同时,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和对公共管理具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阅读理解的便利,在“案例分析”之前增加了“理论概要”作为知识铺垫。《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可供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含MPA)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自学参考。
作者简介
陈潭,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农村问题、公共政策等。著有《单位身份的松动》《转轨秩序的阅读》《治理的秩序》《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著作。
周凌霄(1974-),湖南邵东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著有《当代中国家族企业转型研究》等著作。
李小军(1975-),甘肃渭源人,法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著有《国际防扩散机制与防扩散政策研究》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行政环境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1-1 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
案例1-2 美国政府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
案例1-3 十堰市政府对环境的利用与改造
案例1-4 “3·14”打、砸、抢、烧事件
第二章 行政职能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2-1 校车事故突显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缺失
案例2-2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职能交叉弊端
案例2-3 “炫富女”郭美美引起慈善界地震
案例2-4 唐福珍事件:强制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案例2-5 高铁悲剧能否撞开改革门
第三章 行政体制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3-1 深圳再度试水“行政三分制”
案例3-2 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五部曲”
案例3-3 92项行政权下放重庆探索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案例3-4 深水区探路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加速推进
案例3-5 省管县:浙江模式遏阻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 行政伦理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4-1 孙中界:断指之殇
案例4-2 孟连事件
案例4-3 株洲农民为抗强拆自焚事件
案例4-4 河南省打响治理煤炭领域的腐败战役
案例4-5 58岁交警查处人货混装车被民工打倒在地仍敬礼
第五章 人事行政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5-1 福建屏南“萝卜招聘”,两名局长被免职
案例5-2 丹阳:用绩效考核考评公务员
案例5-3 深圳启动公务员改革近七成公务员将实行聘任制
案例5-4 “佛山最牛的局”
第六章 财务行政
理论概要
案例分析
案例6-1 湖北省地图院财务决算说明
案例6-2 浙江省:审计行政处罚诉讼案件
案例6-3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行预算追加听证会制度
案例6-4 江苏省昆山市交通局:对财务结算中心做好票证管理工作的探索
案例6-5 三公消费背后的真问题
第七章 机关行政
第八章 电子政务
第九章 涉外行政
第十章 行政决策
第十一章 行政执行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
第十三章 行政效益
精彩书摘
《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6.预算外资金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照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和各单位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那部分财政资金。财政部规定了目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内容。预算外资金是国家预算的必要补充。预算外资金对预算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调动各地方、各部门和各单位理财的积极性;保证专项事业资金的需要;能够为国有企业提供生产发展基金和奖励基金;可以缓解国家预算资金的不足状况。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明确范围,划清界限;尊重自主性,贯彻专用性;收支平衡。
三、审计管理
1.审计管理的含义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按审计主体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审计主体的从属关系为标准,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以审计对象为标准,分为对国家机构的审计、对政党社团的审计、对事业单位的审计和对企业单位的审计等平衡。
2.审计管理的体制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家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分别在同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重大事项,上级审计机关可以直接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预算,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
属于国家审计范围,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可以接受委托开展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业务。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委托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3.审计管理的内容
预算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以及财政部门管理财政在有偿使用资金的情况开展的审计监督工作,必要时可以对本预算年度或者以往预算年度财政收支中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和检查。
……
前言/序言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行政实践与挑战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案例集。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下,本书精选了大量来自中央到地方、来自不同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行政管理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公共行政的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行政管理者如何运用科学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治理效能。 本书的编写,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洞察,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时代脉搏。我们深知,理解和掌握公共行政的精髓,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理论的层面,更需要通过分析鲜活的案例,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对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读者思考案例背后的管理原理、政策制定过程、执行难点、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效果评估方法。 案例选择的原则与特色 本书所收录的案例,均经过严格筛选,具备以下几项突出特色: 时效性与前沿性: 案例紧贴当前中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现代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反腐倡廉建设等。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当前行政管理的最新动态,也预示着未来发展趋势。 典型性与代表性: 案例的选择力求覆盖国家治理的各个层级和重要领域,既有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改革,也有地方政府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出的创新经验,还包括一些基层单位面对挑战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些案例,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行政管理特点。 问题导向与挑战性: 许多案例都围绕着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复杂挑战展开,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应对阻力,如何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的融合等。这些案例能促使读者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分析性与借鉴性: 每个案例都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为读者进行深入的分析提供了基础。同时,案例的结局或经验教训,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能够为其他地区或部门在类似情境下提供参考,避免重复踩坑,学习成功经验。 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围绕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将案例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下包含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虽然具体的案例名称和编号在此不一一列举,但其内容覆盖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 政策制定与分析: 深入剖析一项政策从提出、论证、科学决策到最终出台的完整过程。案例将聚焦于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工具的选择、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公众参与的机制以及政策合法性与可行性的评估。例如,涉及重大民生工程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及在制定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效益与长远影响,如何避免政策执行中的“肠梗阻”。 2. 行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探讨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设计、权责划分、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公务员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与监督等问题。案例可能涉及机构改革的挑战与应对、如何构建高效协同的跨部门合作模式、以及如何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公共决策与执行: 分析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效率性,以及政策执行中的层层传导、资源配置、过程控制与监督。案例将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梗阻以及应对策略,例如在项目审批、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执行案例。 4. 绩效管理与评估: 介绍如何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如何对行政机关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科学量化,以及如何将评估结果应用于政策改进和资源分配。案例可能涉及特定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估,或某项政府工作的成效分析。 5. 公共服务与市民参与: 关注政府如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以及如何鼓励和引导市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案例将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政务服务窗口的优化、社区治理的创新以及公民参与的多种形式。 6. 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分析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预警系统、资源调度、信息公开和危机应对策略。案例将展现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 7. 廉政建设与行政伦理: 探讨如何在公共行政领域构建反腐败的长效机制,加强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以及提升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意识。案例可能涉及典型腐败案件的分析,或在推进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 8. 数字政府与治理现代化: 关注信息技术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以及数字孪生城市等。案例将展示数字技术如何重塑政府服务模式,优化行政流程,以及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 本书的价值与读者定位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旨在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宝贵资源。 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 本书是理解公共行政理论与中国特色实践的最佳桥 गुंतवणू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从事公共行政与管理工作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而言,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治理思路。案例分析能够帮助他们审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对于对中国公共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学者而言, 本书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素材,为深入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 对于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的社会公众而言, 本书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政府的运作机制,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形成良性的互动。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在公共行政与管理领域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在案例的选取、分析和解读过程中,我们力求客观、公正、严谨,既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注重实践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为推动中国公共行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