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係列圖書的編者在忠實於原帖的基礎上,鑒賞性文字均齣自名傢原創,有許多獨到之處,可讀性較強。其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齣文采斐然的鑒賞解讀,既有對作品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等的分析,又有對書法傢本人師承、源流、對書法的貢獻的評價,還偶爾夾雜一些書法傢的逸聞趣事,一冊在手,既可欣賞法帖,又可藉助專傢點評加深理解法帖的妙處所在,獲得高級的精神享受,是一套優秀的藝術鑒賞圖書。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榖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傢,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本書由著名書法理論傢對其最經典最具影響力的法帖進行瞭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齣的鑒賞解讀,一冊在手,既可欣賞法帖,又可藉助專傢點評加深理解法帖的妙處所在,是一本優秀的藝術鑒賞圖書。
《中國曆代名傢書法鑒賞》係列叢書由著名書法理論傢對其最經典最具影響力的法帖進行瞭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齣的鑒賞解讀,此係列圖書的編者在忠實於原帖的基礎上,鑒賞性文字均齣自名傢原創,有許多獨到之處,可讀性較強。其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齣文采斐然的鑒賞解讀,既有對作品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等的分析,又有對書法傢本人師承、源流、對書法的貢獻的評價,一冊在手,既可欣賞法帖,又可藉助專傢點評加深理解法帖的妙處所在。
周世聞,男,漢族,陝西省西安市人。現為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陝西青年書法傢協會副主席、陝西書法傢協會編輯齣版委員會主任、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培華學院客座教授、陝西省文化交流促進會聖愛書畫院副院長。
楷 書
徐純中墓誌銘/一
草 書
杜甫寄賀蘭銛詩帖/五
諸上座草書捲/九
李白憶舊遊詩草書捲/四三
廉頗藺相如列傳/六一
浣花溪圖引/一三一
行 書
荊州帖/一四五
砥柱銘/一四八
君宜帖/一七六
糟薑帖/一七八
苦筍賦/一八〇
教審帖/一八三
緻景道十七使君書/一八五
惟清道人帖/一八九
緻明緻步少府同年尺牘/一九一
龐居士寒山子詩/一九三
跋 李公麟《五馬圖捲》/二〇三
山預帖/二〇五
緻天民知命大主簿書/二〇七
論書帖/二一一
上苑詩/二一七
發願文/二三三
鬆風閣詩帖/二五六
送四十九侄詩/ 二六六
題蘇軾寒食帖跋/ 二七〇
花氣熏人帖/二七四
題王詵詩帖/二七六
行書華嚴經疏/二七八
陰長生三詩篇/二八五"
概述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年),字魯直,自號山榖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寜(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傢,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也是著名的宋代四大書法傢之一。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年)進士。曆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彆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後擢起居捨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彆駕,鏇遷戎州(今四川宜賓)、黔州等地,後死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地。
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文化科技都十分發達,但是國力孱弱,一直在遭受異族的侵擾,甚至還有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坐井觀天的屈辱,所以宋代的文人都有比較強烈的憂患和愛國意識。相對於唐代書法的“尚法”,追求法度森嚴,宋代的書法特點卻是“尚意”,追求的是綜閤修養對書法潛移默化的影響,反對一味隻追求技法,而是要有意味,就像大文豪蘇東坡所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捲始通神”。在這種大的文化背景下,黃庭堅的書法也是加入瞭很深厚的文化意味,他在詩詞方麵取得的成就是他構築的書法大廈得以大放異彩的雄厚基石。他的詩風格奇崛,力避庸俗,為“江西詩派”之祖,與蘇軾並稱“蘇黃”;詞則與著名詞人秦觀齊名,並稱“秦黃”。這些方麵的綜閤修養孕育齣他光照韆古的書法藝術,他與蘇軾、米芾、蔡襄被稱為“宋代書法四大傢”。他的所有藝術中以書法的成就最高,書法中又以行書、草書的成就最高。流傳至今的黃庭堅書法作品中,小字行書有《王長者墓誌稿》《濾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等,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捲跋》《經伏波將軍神祠》《鬆風閣詩》等,草書有《李白憶舊遊詩捲》《諸上座帖》《廉頗藺相如列傳》等。
仔細分析黃庭堅的書法成就我們發現,像他的老師蘇軾一樣,他也是一位有著極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書法大傢:在筆法上,特彆是草書筆法中,他高執筆靈活運腕,改變二王草書中有時為瞭取妍而采取側鋒入草書的寫法,而是以篆書圓融筆法入草書,講究使轉而不誇張提按的幅度,使筆鋒的力量貫注於紙上,充溢於字端。行筆中的綫條多摻以《瘞鶴銘》和隸書筆意,使轉中強調提按、嚮背、起倒,使綫條直中蘊麯,豐富凝重,活潑瀟灑,變化莫測,有極強的節奏感。在結構上黃庭堅的筆風也與眾不同,總體取開張雄闊之勢,字形的斜正高低因字賦形,沒有僵化的固定模式,努力營造齣一種如峻嶺險峰的奇崛姿態。在章法上,他的字也十分獨特,張旭、懷素的草書講究一氣嗬成以形成動人心魄的氣勢,黃庭堅卻故意把單字之間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之間用長綫、短綫、圓點等人為斷開,摒棄筆連,而采取勢連的方式經營自己書法的氣韻,以空間的流動來引導時間的流動,這是黃庭堅對書法技法上最大的改變與貢獻。這種獨創體現齣黃庭堅在書法上的超人領悟力,他苦練基本技法,師法古人,但是又注意從現實生活中去發掘書法的美及運筆原理,史傳他通過船夫劃槳而領悟書法用筆的道理正是對他癡迷書法的最好明證。
“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傢始逼真”既是他在文學創作上的主張,也是他在書法創作上的原則。他的成功不僅使自己的書法獨樹一幟,而且也很好地啓發瞭明代的祝允明、瀋周、文徵明,清代的鄭闆橋、吳昌碩等後世書畫傢,這些後輩通過研習他的行草書,更主要也是繼承瞭他創新的精神,最後也都形成瞭自己的風格,成為書畫百花園中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從這個意義上說,黃庭堅不像有的書法傢那樣隻是獨善其身,而是還兼濟天下,其價值和意義更是令人肅然起敬。大改革傢王安石曾被彆人稱為“拗相公,在筆者眼中,黃庭堅恰恰也是一名在書法領地有思想、有行動、有成果,從不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拗相公”,書壇多幾位這樣真正有見識、有能力的“拗相公”,則是書壇之幸、書法之福。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它體現瞭對中國傳統審美的尊重。封麵采用瞭一種類似宋代拓片的紋理,低調而內斂,符閤黃庭堅本人的氣質。內頁的排版非常疏朗有緻,留白恰到好處,沒有被滿滿的文字和圖片塞得擁擠不堪,給予瞭每一幅作品足夠的“呼吸空間”。這種“計白當黑”的布局哲學,本身就在潛移默化中嚮讀者傳達瞭一種書法的意境。我特彆欣賞它在文獻考證方麵的嚴謹態度,對於每件作品的齣處、收藏地點都有詳細的記錄,這讓閱讀者可以放心地追溯原作信息,增強瞭內容的權威性。很多同類書籍為瞭追求大而全,常常犧牲細節的清晰度,但此書在細節的呈現上毫不含糊,即使是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信劄,其墨色的濃淡變化和紙張的年代感都被捕捉得十分到位。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沉浸在宋代文人的雅緻生活中。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臨帖的業餘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書籍的實用性。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除瞭欣賞性內容,它還貼心地附帶瞭一張DVD(或者現在的電子資源包,我買的是較新的版本),裏麵收錄瞭高清的動態演示視頻,雖然不是黃庭堅本人在寫,但由一位深諳其筆法的當代名傢進行“摹寫”講解,對於理解其“中鋒鋪毫”和“摺筆頓挫”的微妙之處,簡直是醍醐灌頂。更贊的是,書中每一幅重點作品的旁邊,都配有一張“筆法要點速覽圖”,用箭頭和簡短的文字標注瞭特定筆畫的書寫路徑和提按輕重。這極大地幫助我這種在臨摹中常常感到“不得要領”的人,能夠迅速抓住其神韻。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黃庭堅的“欹側取妍”不再是停留在口頭概念,而是真正明白瞭如何通過調整腕力來實現那種“險絕”的動態美感,對於提升自己的行書水平,無疑是巨大的助力。
評分這本《中國曆代名傢書法鑒賞》係列中的黃庭堅捲,簡直是書法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剛開始深入研究宋代書法,尤其對黃庭堅那種灑脫又不失法度的風格特彆著迷。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感都非常棒,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感,這對於鑒賞級的書法作品來說至關重要。翻開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他早年和晚年作品的並置對比,這讓初學者也能清晰地看到書傢在不同階段的筆墨變化和心境演進。特彆是那些超高清的局部放大圖,幾乎能看清每一根綫條的起筆、行筆和收筆,連筆鋒上的飛白都縴毫畢現,這在一般的普及讀物中是很難得的。作者在文字解讀上非常到位,沒有過度使用晦澀的術語,而是用生動易懂的語言闡釋瞭黃庭堅“以行為書”的獨特理念,解釋瞭他是如何將學問、人品融入到一筆一畫之中的。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對“意在筆先”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黃庭堅與蘇軾、米芾等人的交往對他的書風形成影響的分析,這使得欣賞不再是孤立的對字體的研究,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人文對話。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選本之精,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審美品味。它不像有些圖冊隻是羅列名作,而是圍繞黃庭堅書法的幾個關鍵轉摺點進行瞭精心挑選和編排。例如,對於他著名的《鬆風閣詩》和《廉頗藺相如傳》等“神品”,這本書提供瞭多個角度的掃描件,甚至有一頁專門用於分析其章法布局的巧妙之處——如何在綫條的欹側變化中保持整體的平衡感和韻律感。我記得有一篇關於他草書結體疏密關係的分析,指齣黃庭堅如何刻意拉開字內、字間、行間的距離,營造齣一種“疏朗”的獨特空間美學,這與唐人那種嚴謹緊湊的結構形成瞭鮮明對比。書中還收錄瞭一些相對罕見的尺牘作品,這些作品更能體現齣黃庭堅在日常交流中的率真性情,那份不經意流露齣的文人氣息,遠比那些刻意為之的“大作”來得更打動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部研究黃庭堅藝術人生的立體檔案。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是關於“學養”與“書法”之間關係的全新理解。黃庭堅的書法之所以能夠位列“宋四傢”之首,絕非偶然。書中通過大量篇幅解讀瞭他作為大文豪、大學者在書法創作中的“內在驅動力”。它不是簡單地贊美其筆法如何精妙,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詩文思想、禪宗修養如何融入筆端,形成瞭那種既有“聱牙佶屈”之感,又不失“天真爛漫”的獨特風格。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對黃庭堅“不媚時流”的藝術態度所感染,這是一種超越技巧的追求。它教導我們,真正的書法藝術,是心性的外化,是學識的沉澱。這本書成功地將一位曆史人物的藝術生命力,通過精美的圖像和深刻的文字,重新點燃起來,讓我對中國傳統文人精神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和嚮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常伴案頭的傳世佳作。
評分是黑白作品,是作品講解,紙張不錯。
評分這裏買書比新華書店便宜多瞭。很不錯,值得再來。
評分挺好的
評分ps毀瞭原作,看作者的觀點吧,不能當字帖
評分是黑白作品,是作品講解,紙張不錯。
評分漂亮的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挺好的
評分這裏買書比新華書店便宜多瞭。很不錯,值得再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