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

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费勇 著
图书标签:
  • 焦虑
  • 心灵成长
  • 佛教
  • 禅修
  • 阿弥陀佛
  • 修心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生活方式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16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4033
品牌:果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阿弥陀佛修心课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您知道么,千百年来,“南(nā)无(mó)阿(ē)弥(mí)陀(tuó)佛(fó)”这句流传广、影响大的神奇佛号,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是释迦牟尼佛一次主动开示,任何人都能学以致用的修心修行方法。
  今天,在繁忙的生活中,压力、疲劳、挫折、紧张,生老病痛,都容易让我们心烦意乱;这时候,无论您是否有宗教信仰或佛学根基,都应该读一读佛经,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从而更自然从容,更积极乐观,遇到任何事都能坦然笑对。
  《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是超级热销书《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的升级实践版,将教给您简单易学、随时随地都行之有效的修心方法,您的内心定力就会迅速增强,焦虑一扫而空!
  翻开本书,马上掌握简单易学、快速有效的焦虑消除法!从此生死无惧,内心强大平静,完美活出您想要的人生!

作者简介

  费勇,被当红明星陈坤誉为心灵导师。生于六十年代,暨南大学知名教授,潜心研读《金刚经》《坛经》《法华经》《阿弥陀经》二十余年,开创性地将这四大佛经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负面情绪紧密相连,帮助更多读者汲取佛法智慧,释放工作压力,缓解心灵疲劳。其经典代表作《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长期稳居全国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是当下中国最畅销的身心灵佛法励志系列书,读者好评如潮。

精彩书评

  ★期待的作者!期待的书!预订100本!
  ——当红明星陈坤
  
  ★深入浅出解析佛经
  ——香港第1词人林夕强力推荐本书
  
  ★费勇先生把佛经用浅白的语文重新写作,让这本经典变得易懂,功劳犹如须弥山一样的广大。
  ——宋光宇(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目录

自 序 为什么默念"阿弥陀佛"就能离苦得乐 / 001
·你为什么会焦虑?如何才能不焦虑?/ 002
·你有过不确定感和无助感吗?/ 004
·迅速消除焦虑的最好方法 / 006
学前课 16分钟读懂"阿弥陀佛"的来历和故事 / 008
·人人都能学以致用的修心方法 / 008
·迷茫彷徨时,不如安心做好手头的事 / 010
·阿弥陀佛是这样诞生的 / 013
·实现这四十八个愿望中的任何一个,
你的人生会从此不同 / 018
·不论世界多黑暗,你一定能抵达净土 / 028
·普通人念佛的三种法门 / 030
·只要这样做,你就会无惧死亡 / 032
第一部分 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篇):阿弥陀佛修心课
第1课 当你开始"相信" ,改变就会降临 / 039
·没有信,一切佛法的功德不生 / 040
·莲池大师:千信则千生,万信则万生 / 043
·希望总在你最绝望时降临 / 045
·直面痛苦才能治愈痛苦 / 048
·极乐世界的真实面目 / 051
·能够带来八种利益的水 / 054
·极乐世界里没有生存问题 / 057
·八条通向正道的路 / 059
·刹那即永恒,当下即全部 / 064
·净土法门的六种信 / 066
第2课 如果你的梦想没有实现,说明你的愿望还不够强烈 / 068
·愿望决定人生方向 / 069
·阿弥陀佛知道你的愿望 / 071
·发愿能激发你的潜能量 / 073
·适合现代人的发愿文 / 076
·一句话解决工作瓶颈 / 081
·拿破仑临终前的小愿望 / 084
·净土宗祖师如何面对死亡 / 086
·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089
第3课 千佛万佛,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 / 091
·何时何地适合念佛 / 092
·四种日常的念佛方法 / 095
·神奇的"南无阿弥陀佛" / 097
第4课 佛陀教你一学就会的13种观想方法 / 099
·活得累,学观想 / 100
·一学就会的13种观想方法 / 102
第5课 阿弥陀佛是一条船,载渡我们到生死彼岸 / 122
·罪业深重者如何获得救赎 / 123
·相信、发愿、念佛、行善,一个都不能少 / 126
·专注于一件事,总会有所成就 / 129
·人人都有一颗菩萨的心 / 136
·美好生活的十二宏愿 / 139
·抵达净土的道路 / 143
第二部分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全文及白话讲解 / 147
特别附录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 170
讲解者: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
翻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精彩书摘

  这本书为那些无法选择的人生而写。无法选择,不如,当下安下心来,每个当下,你无法做很多事情,但一定可以心中有佛。教授还是门房,这个单位或那个单位,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当下都老老实实做一个人,不要让外在的职务职业主宰了你。是的,就那么简单,不一定改变环境,就在当下,老老实实做一个人。(本书作者费勇教授)
  无论多么痛苦或多么愉悦的事情,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不要抱怨,专注脚下每一步,享受一呼一吸。你所遭遇的一切,不论好还是坏,都是你生命生发出来的花和果,都是你生命的某个契机,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积累。(摘自本书003页)
  莲池大师说:“千信则千生,万信则万生。”相信是种子,相信什么,你的世界就有可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摘自本书044页)
  在你烦恼的时候,不要绝望,看着落日的方向,那里并不是黑暗,而是光明,照亮着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这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说的。没有人问他,他自己用很坚决的语气说的:从这里往西方,大约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名叫极乐的世界。(摘自本书047页)
  佛陀也曾经教导他的弟子,对于那些不信佛教的人,不要去强求,不要执意地去说服他们。他们信或者不信,你只管你自己相信,只管你自己弘法。不要争论,因为争论往往引起纠缠。
  ……

前言/序言



内心的宁静:探索放下焦虑的实践之道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焦虑如同潮水般涌来,侵蚀着我们的平静,扰乱着我们的思绪。我们常常被未来的不确定性、过去的遗憾、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所困扰,久而久之,内心的宁静变得遥不可及。然而,这种挣扎并非无法摆脱。本书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解药,而是邀请您踏上一段深入的内在探索之旅,学习如何回归当下,接纳不完美,并最终寻回生命本该拥有的安稳与喜悦。 理解焦虑的根源:拨开迷雾,看见真相 在开始任何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焦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焦虑并非突如其来的敌人,它往往是我们在面对挑战、不确定性或潜在威胁时,身体和心灵发出的信号。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对这些信号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将正常的警觉放大为持续的恐慌,将微小的忧虑演变成无法承受的重负。 本书将带领您深入剖析焦虑的常见表现形式:例如,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总是预设最坏的结果;沉湎于过去的错误,反复咀嚼着悔恨和自责;与他人的比较,在无休止的竞争中迷失自我;以及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在意,活在他人评价的阴影下。我们将一同审视这些思维模式的形成,了解它们是如何被我们的成长环境、文化观念以及个人经历所塑造。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焦虑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焦虑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控制”的执着。我们渴望掌控一切,无论是自己的生活、他人的想法,还是未来的走向。然而,现实是,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当这种不确定性触及我们的底线时,焦虑便乘虚而入。此外,对“完美”的追求也常常是焦虑的温床。当我们设定过高的标准,并认为只有达到这些标准才能获得价值和认可时,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引发内心的不安。 理解焦虑的根源,并非是为了责备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它,从而为下一步的转化奠定基础。就像医生在诊断疾病前需要了解病因一样,我们也需要明白焦虑是如何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的,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放下执念,回归当下:找回生命的锚点 一旦我们对焦虑有了更深的理解,便可以开始学习如何有效地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执念,并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当下。当下,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时间。然而,我们的思绪却常常游荡在过去和未来之间,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瞬间。 “放下”并非是遗忘或忽视,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一种主动的“不抓取”。它意味着我们不再试图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念头,不再执着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也不再强求那些不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结果。这种放下,需要练习,需要耐心。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帮助您逐步培养“活在当下”的能力。例如,觉察呼吸:仅仅是将注意力放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上,就能将我们从纷杂的思绪中拉回到身体的感觉。通过规律的呼吸练习,我们可以减缓心率,平静情绪,并逐渐培养一种对身体的敏锐感知。 身体扫描:将注意力逐一移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它们的细微感受,从脚趾到头顶。这是一种与身体重新建立连接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聚集,体验一种踏实的临在感。 感官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体验眼前的事物。品尝食物时,感受它的味道、质地;聆听音乐时,体会旋律的起伏;观察自然时,留意光影的变化。通过调动感官,我们可以将自己更深地融入到当下的体验中。 正念的散步:将散步变成一种冥想。放慢脚步,感受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留意周围的景象、声音和气味。在行走的过程中,不评判,不分析,只是单纯地行走。 这些练习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让我们从焦虑的泥沼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更清晰、更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当我们不再被过去的遗憾或未来的担忧所裹挟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去感受当下的美好,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才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挑战。 接纳不完美:拥抱真实的自我 许多焦虑源于我们对“完美”的苛求,以及对自身“不完美”的排斥。我们常常认为,只有做到最好,才能被爱,才能被认可。这种想法让我们活得筋疲力尽,并且永远无法感到真正的满足。 本书将鼓励您勇敢地面对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些“缺点”并非是缺陷,而是构成我们完整人格的一部分。学会接纳,意味着停止与自己的内在冲突,停止对自己的批判,而是以一种温柔、慈悲的态度对待自己。 自我慈悲的练习:当我们犯错误、感到失败或痛苦时,我们常常会用最严厉的语言责备自己。自我慈悲则是用对待亲密朋友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给予理解、安慰和支持。例如,在感到沮丧时,尝试对自己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次经历会让我学习到更多。” 认识局限性:认识到我们并非全能,也并非无所不知。允许自己有犯错的空间,允许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种认识能够极大地减轻我们对“必须完美”的压力。 感恩练习:将目光从我们“缺乏”的东西转移到我们“拥有”的东西上。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记录下那些让你感到感恩的人、事、物。感恩能够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是在不完美的环境中。 接纳不完美,并非意味着放弃进步和成长,而是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去追求卓越。当我们不再害怕犯错,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时,我们反而能更自由地去尝试,去学习,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培养内在力量:阿弥陀佛修心课的启示 “阿弥陀佛修心课”提供了一套深刻而智慧的生命观,指引我们如何从根本上化解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虽然本书不直接阐述宗教教义,但它所蕴含的智慧与修心方法,与许多传统智慧的精髓相契合,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强大的内在力量。 信念的力量:当我们对生命拥有积极而坚定的信念时,焦虑的根基就会动摇。这种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之上。当我们相信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相信困境中也蕴含着成长的机会时,我们便能以更从容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慈悲与智慧的融合:慈悲之心让我们能够关怀自己和他人,减少评判和敌意。智慧则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相,避免被虚妄的念头所迷惑。当慈悲与智慧结合时,我们便能以一种更宽广的心胸去理解世界,从而减少因误解和偏见而产生的焦虑。 无常的智慧:认识到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种对无常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放下对“稳定”的过度执着,从而减少在变化面前的恐惧和不安。当我们明白,即使是痛苦的时刻也终将过去,我们便能更有勇气去承受。 专注于当下,善待每一个生命:将“活在当下”的原则,与“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慈悲心相结合。在每一个当下,都以一种积极、友善、有益的方式去行动。这种专注和善意,会逐渐积累成强大的内在力量,成为我们抵御焦虑的坚实后盾。 实践,是通往平静的唯一路径 “放下焦虑”并非是一个静止的目标,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实践过程。本书提供的所有方法,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改变。 不要期望一夜之间摆脱焦虑,也不要因为偶尔的反复而气馁。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为你的内心播下一颗平静的种子。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记得,你拥有内在的力量去面对,去转化,去寻回属于你的那份安宁。 这本书是为你而准备的,它不提供魔法,但它提供了一份地图,一份指引,一份通往内心平静的邀请。愿你在这段探索之旅中,发现更洒脱、更从容、更喜悦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生活的一扇窗,我以前总觉得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安,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做什么事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里做不好,结果就是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焦虑”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戏太多,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书中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非常具体、贴近生活的故事和方法,教会我们如何一点点地去松开那些绳子。我尝试着去实践书里的一些小建议,比如每天花一点时间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呼吸,感受当下的宁静。起初会觉得有点别扭,心还是乱糟糟的,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开阔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平静不是外界环境的完美,而是我们内心对外界波动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方式。这本书真的像是一位老友在耳边轻声细语,温柔地引导我走向更自在的状态,我非常推荐给每一个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疲惫的朋友们。

评分

最近这段时间我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常常失眠,脑子里像是有无数个小人在开辩论赛,怎么都停不下来。朋友推荐了这本书给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结果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实践”二字,里面提供的练习和反思问题,都非常具有引导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你边读边做的“行动指南”。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活在当下”的解读,它不是让你逃避问题,而是教你如何带着觉知去面对问题,把注意力从那些已经发生或者尚未发生的虚无缥缈的事情上拉回到眼前这一刻。自从开始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我的日常小习惯后,我发现我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白天工作时也更有专注力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没有带来戏剧性的转变,但却让我的生活底色变得更加坚韧和安稳。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非常贴心的“心理急救包”,里面的东西既实用又充满智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放下执念”的阐述,以前总觉得执念是坚持的动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坚持,其实只是对过去的一种不甘心,或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作者用很多日常的例子来佐证她的观点,让人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我以前看心理学的书,常常会因为晦涩的术语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易近人,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和你交谈。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管理情绪的技巧,更是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去体验,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那个让你真正感到踏实的支点。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强调“正念”或“觉察”的书籍抱持着一种既好奇又警惕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概念被过度神化了。但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深奥的哲学思考融入到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场景中,让你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宏大的理想,而是着重于如何处理那些琐碎、具体的烦恼——比如跟家人沟通时的不耐烦,面对工作变动时的手足无措。书中对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情绪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情绪的反应和抗拒。这本书像是一位温和的教练,耐心地陪着你进行心理建设,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领悟。它不是一劳永逸的解药,而是一套可以陪伴你走过人生起伏的长期修行手册,值得反复品读和实践。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犯嘀咕,毕竟市面上打着“心灵疗愈”旗号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内容空洞,读完等于没读。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急于求成地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快乐”,而是先带你深入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焦虑”,从我们日常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入手,层层剥开那些潜藏的心理机制。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她不是要你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鼓励你做一个清醒的、有力量的普通人。书中的一些章节对我触动特别大,比如关于如何接纳不完美自己的部分,我过去总是对自己要求苛刻到近乎苛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跟自己和解。它不是鸡汤,而是扎扎实实的工具箱,每一个工具你都可以拿出来试用,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傀儡,而是可以更主动地掌控自己生活的主人。

评分

包装完好,质量不错,送货也快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

物流快 书的纸浆挺好的 很满意!

评分

夏季读书季,很实用,质量很好,还会再光顾的

评分

学习中,领悟,平静。

评分

书很不错,修心养性,京东快递依然很给力。快递小哥服务非常好。感谢。

评分

很好,包装精美,有一些启发

评分

还没看,希望有帮助。。。。。。

评分

贴吧网友推荐 希望真的有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