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印] 泰戈尔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4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856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
  仅有的可以与莎士比亚并肩的东方诗圣
  影响郭沫若、徐志摩、冰心和中国新诗的诗哲
  印度、中国等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郑振铎优美译本,梦想照进现实,生命与诗歌相遇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是泰戈尔两部经典诗集的合本,其中《新月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飞鸟集》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带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诗歌。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曾写下大量短中长篇小说、散文著作,创作了1500多幅画。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
其重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等;短篇小说集《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等;长篇小说《沉船》(1906)、《戈拉》(1910)等;剧作《顽固堡垒》(1911)、《人红夹竹桃》(1926)等;散文集《死亡的贸易》(1881)、《在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当年凡是讲孟加拉语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咏他的诗歌,当被译成英文之后,则风靡整个世界。1913年,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代表作品《猫》《我们是少年》等。



精彩书评

  他的诗清新优美、异常敏锐,他的英文表达方式独特、技巧高超,他那带着诗意的思想已经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过了他的国界。
  ——冰心
  
  我们敬重他是一个怜悯弱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诗人;我们更敬重他是一个实行帮助农民的诗人;我们尤其敬重他是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帝国主义的诗人。
  ——茅盾
  
  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
  ——郑振铎

目录

颁奖辞
致答辞
新月集.1
家庭.3
孩童之道.4
不被注意的花饰.6
偷睡眠者.8
开 始.10
孩子的世界.12
审判官.13
责备.14
玩具.15
天文家.16
金色花.17
云与波.18
仙人世界.20
流放的地方.22
雨天.24
纸船.25
水手.26
对岸.28
花的学校.30
商人.31
同情.32
职业.33
长者.34
十二点钟.35
小大人.36
著作家.38
恶邮差.40
最后的买卖.42
召唤.43
第一次的茉莉.44
告别.45
榕树.47
祝福.48
赠品.49
我的歌.50
孩子天使.51
英.雄.52
飞鸟集 .55
郑振铎译泰戈尔诗拾遗.131
采果集.133
爱者之贻.136
歧.路.146
花.环.149
世纪末日.150
无.题.152
泰戈尔及其作品.153
泰戈尔获奖经过.165
泰戈尔作品年表.169









精彩书摘

家庭
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
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
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它穿过看不见五指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
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土地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我在星光下独自走着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不被注意的花饰
呵,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谁使你的温软的肢体穿上那件红色小外衫的?
你在早晨就跑出来到天井里玩儿,你,跑着就像摇摇欲跌似的。
但是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
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妈妈站在门边,微笑地望着你。
她拍着她的双手,她的手镯叮当地响着;你手里拿着你的竹竿儿在跳舞,活像一个小小的牧童。
但是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喔,乞丐,你双手攀搂住妈妈的头颈,要乞讨些什么?
喔,贪得无厌的心,要我把整个世界从天上摘下来,像摘一个果子似的,把它放在你的一双小小的玫瑰色的手掌上么?
喔,乞丐,你要乞讨些什么?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太阳微笑着,望着你的打扮。
当你睡在你妈妈的臂弯里时,天空在上面望着你,而早晨蹑手蹑脚地走到你的床跟前,吻着你的双眼。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在你妈妈的心头上,那世界母亲,正和你坐在一块儿。
她,向星星奏乐的人,正拿着她的横笛,站在你的窗边。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偷睡眠者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妈妈把她的水罐挟在腰间,走到近村汲水去了。
这是正午的时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池中的鸭子沉默无声。
牧童躺在榕树的荫下睡着了。
白鹤庄重而安静地立在杧果树边的泥泽里。
就在这个时候,偷睡眠者跑来从孩子的两眼里捉住睡眠,便飞去了。
当妈妈回来时,她看见孩子四肢着地地在屋里爬着。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
我一定要向那个黑洞里张望。在这个洞里,有一道小泉从圆的和有皱纹的石上滴下来。
我一定要到醉花①林中的沉寂的树影里搜寻。在这林中,鸽子在它们住的地方咕咕地叫着,仙女的脚环在繁星满天的静夜里叮当地响着。
我要在黄昏时,向静静的萧萧的竹林里窥望。在这林中,萤火虫闪闪地耗费它们的光明,只要遇见一个人,我便要问他: “谁能告诉我偷睡眠者住在什么地方?”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会给她一顿好教训!
我要闯入她的巢穴,看她把所有偷来的睡眠藏在什么地方。
我要把它都夺了来,带回家去。
我要把她的双翼缚得紧紧的,把她放在河边,然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芯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
当黄昏,街上已经收了市,村里的孩子们都坐在妈妈的膝上时,夜鸟便会讥笑地在她耳边说:
“你现在还想偷谁的睡眠呢?”

开 .始
“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在哪儿把我捡起来的?”孩子问他的妈妈说。
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地答道——  
“你曾被我当作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宝贝。
“你曾存在于我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地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你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崇拜家神时也就崇拜了你。
“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活在我的生命里,我母亲的生命里。
“在主宰着我们家庭的不死的精灵的膝上,你已经被抚育了好多代了。
“当我做女孩子的时候,我的心的花瓣儿张开,你就像一股花香似的散发出来。
“你的软软的温柔,在我的青春的肢体上开花了,像太阳出来之前的天空里的一片曙光。
“上天的第一宠儿,晨曦的孪生兄弟,你从世界的生命的溪流浮泛而下,终于停泊在我的心头。
“当我凝视你的脸蛋儿的时候,神秘之感湮没了我;你这属于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为了怕失掉你,我把你紧紧地搂在胸前。是什么魔术把这世界的宝贝引到我这双纤小的手臂里来的呢?”

孩子的世界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呆呆的云朵和彩虹来娱悦他。
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那些看上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都带了他们的故事,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在那儿,使者奉了无所谓的使命奔走于无史的诸王的王国间;
在那儿,理智以她的法律造为纸鸢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

前言/序言

颁奖辞 瑞典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 哈拉德·雅恩
能有幸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瑞典学院感到非常的荣幸和骄傲。首先,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写出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美的诗歌,又完全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最后的遗嘱与证言中所交代的标准,这让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完全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誉。其次,经过本学院的认真考虑和比较,确认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完全符合标准,因此本学院不能因为他的家乡太过遥远、还没有在欧洲出名,就对把奖项颁给他有所犹豫。因为本奖的创立者早就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本人明确的希望和意愿是,候选者的国籍不应该成为阻碍候选者获奖的理由。
泰戈尔1912年出版的宗教诗集《吉檀迦利》(又名《颂歌集》)是他创作的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吸引了评审人员的目光。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这部作品就已经具有了英国文学的“血统”。泰戈尔虽然是用印度本国语言写作的印度诗人,但是,从他的教育背景和创作实践看,他却从自己的角度,给他的诗披上了与众不同的“新衣”,这是从形式到灵感都呈现完美的“新衣”。如此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让他的诗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在英格兰、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中的文学爱好者不断在各种场合谈到他和他的诗作。这些人虽然完全不懂孟加拉语诗歌,在宗教信仰、文学流派、党派目的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家却一致认为,泰戈尔是一位崭新的、令人钦佩的诗歌艺术大师。这种艺术自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以来,伴随着大不列颠文明的不断扩张而日益影响广泛,从未间断且永不凋零。
泰戈尔的诗歌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这热烈而备受赞美的诗歌究竟好在哪里?首先是诗歌的完整性。泰戈尔的创作结合了他自身的思想和他所汲取到的别人的思想,并且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让整个诗歌具有了完整性。其次是和谐的韵律。他的诗韵律均衡,用一位英国评论家的话来说,就是“将诗歌本身需要的柔和情调跟散文的强烈力量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这使得诗歌具有了和谐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是字句选择严谨。泰戈尔是一位严谨的诗人,在遣词造句和吸收外国语言表达方式方面,他表现出非常质朴和高尚的趣味。总而言之,他的诗作中具有原创作品的诸多独创性优点,虽然这些优点很难在他的翻译作品中得以很好的体现。
诗人的第二组系列诗篇《园丁集》也同样具有上述特点。作者本人对这部作品也是情有独钟,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他对自己早期经历的感悟和阐释,不如说是将现在的自己和早期经历体悟进行结合所创作出的不同感受的作品。在这一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个性的另一面:时而为青年恋人中那种幸福和痛苦交替出现的爱情体验而困惑,时而被人生沉浮所带来的期待和渴望所折磨。然而,即便如此,这部作品中仍然闪烁着人生更高境界的微光。
除此之外,泰戈尔的散文故事集《孟加拉手记》英文译本也在1913年出版了。这部作品中有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虽然这部翻译作品中缺少了他本人的创作特色,但是,其中的故事却是包罗万千,让人惊叹,这足以证明泰戈尔的优秀。他心思细腻,对这个世界观察入微;他心怀天下,关注和同情那些生活在凄苦中的人们;他逻辑清晰,故事的情节、布局和发展在创作之前早已印刻在他的心中。
之后,泰戈尔又于1913年出版了两部作品。其中一部以童年和家庭生活为素材,描绘出一幅童年和家庭生活的美好图画,他为之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新月集》。另一部是他在英美一些大学所做的演讲而辑成的集子,名为《萨达那:生命的证悟》。在《萨达那:生命的证悟》演说集中,他认为生命的旅程是一场历练,循着这趟旅程前行,人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信仰,同时,对信仰的坚持和忠诚让人的生命更有意义,让人不至于虚度一生。泰戈尔是一位非常注重内涵的诗人,他的作品也是如此,通常可让人感受到他思想的深度。他一直在探寻信仰和思想之间的关系,他用自己真实温暖的情感以及含义深刻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带给人无尽的信仰与思想的力量。在富有想象力、富有张力的文学领域,很少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将文字运用得如此自如,既富有诗意,又寓意深刻,将灵魂中对于永恒的渴望、纯洁的孩童时期的欢悦等各种不同的情境刻画得活灵活现。我们不会对泰戈尔的诗产生距离感,是因为他的创作是真正出于普通的人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人们会对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一直在努力拉近人类文明两极分化后的距离,这种两极化是常年积累下来的社会弊病,现在仍然存在,并且是现在社会的重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也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内在真实性可以从基督传教工作中清楚地看出。相信在未来,一些有历史意识的研究者将领悟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甚至,他们能够发现和看到现在我们所未能看到的东西,更加地尊重真实的历史事实。毫无疑问,他们能够从各个方面,给予他更高的评价。有了将人类文明两极距离拉近的理由,就好像一口枯井涌出了泉水,诗歌是其中接受到灌溉的一支。也许,这股泉水有一天会和其他溪流汇合到一起,到最后,它们的源头都难以追溯和确定,又或者这仅仅是源自于梦境。但是,无可否认,西方的文化和宗教多方面强有力地冲击了本土语言,让其摆脱人为传统的束缚后重新生长和发展,让本土语言能维系最真实质朴的诗歌泉源。
同样,基督教的传教工作也为印度本土语言的复苏发挥了妙手回春的强大力量。随着印度宗教的复苏,印度许多的本土语言逐渐成了文学表达的工具,因此获得长久生存的理由,并稳定了其基础地位。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它们常常会在新的传统所形成壮大的压力下再度僵化,生命力极弱。在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力面前,至今仍有记录的宗教改革工作显然不值得一提。在19世纪日常用语与古代的神圣语文为了争夺新文学控制权的激战中,正是由于信仰基督教的人们在那些愿意牺牲自我的传教士身上找到坚持的力量,才获得较好的结果;反之结果必将完全不同。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1861年出生于加尔各答(今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传教先锋凯瑞曾在这儿为传播基督教和改良方言而不懈努力过。泰戈尔出身于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已经在各方面证明了自身的智慧和杰出。作为这个家族的后裔,泰戈尔完全继承了家族的这种特质。泰戈尔的幼年和青年处在一个相对较为开明的成长环境中,这对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利,他的思想可以自由地成长。不仅如此,他的家族艺术素养极高,他们高度尊敬祖先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并将祖先留下的经文当成是家庭崇拜,在家庭仪式中经常诵读。在泰戈尔的周围,当时正在形成一种自觉地、有意识地主动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生活所需这一新的文学精神。这一新的文学精神在政府平息广泛而混乱的印度兵变后所实行的改革中获得了力量,并迅速成长。
拉宾德拉纳特的父亲是一个名叫“婆罗门娑摩”宗教团体最积极的骨干之一,泰戈尔本人也是这个团体的成员。这个团体不同于古印度形态的教派,它的目的不是提倡对于某个神的特别崇拜进而视之为超乎其他众神之上。它的创始者是19世纪一位颇具启蒙思想和有影响力的人,这位人士研习过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并且深受这些宗教教义的影响。他致力于将自古沿传下来的印度传统赋予一种解释,使此种解释跟他所领会的基督教精神与含义相吻合。这个团体从创立以来,关于创始人和他的继承者们对真理的解释,便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因而这个社团又分裂为许多独立的支派。再者,由于这个社团主要以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士为主,所以从创立之初便排除了大批公开信徒涌入的可能。然而,这个团体的间接影响,甚至于在一般教育与文学方面,都相当可观。在这个团体近年来成长起来的成员之中,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付出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对这些人而言,泰戈尔是他们可敬的宗师与先知。泰戈尔与他们进行这种类似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无论是在宗教生活还是在文学训练方面,都得到了一种深刻、丰富而又淳朴的表现。
泰戈尔为了完成他毕生的事业,储备了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不仅是印度的,也包含欧洲的,并因在国外旅行和在伦敦的求学经历而得以扩充与丰富。少年时,他和父亲一起在国内广泛游历,他们甚至远行至喜马拉雅山。他从小便开始了文学创作,用孟加拉语写了大量的散文、诗、抒情诗与戏剧。他创作的内容很广泛,除了对本国的普通民众做过描写,还在不同的著作中探讨过文学批评、哲学与社会学的种种问题。有一段时期,他忙碌的活动曾经中断过,因为那时他感到必须依照本民族古老的传统,过一段隐遁沉思的生活,于是他坐船漂浮在圣河——恒河的支流中。在返回规律的生活之后,他的大智大诚在本国人民之中被迅速传扬。他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小镇圣迪尼克坦的杧果树下创立了露天学校,许多青年学子在这露天学校受教之后成了他的忠实信徒,他们忠心地将泰戈尔的教诲播撒于全国各地。现在,他在英格兰与美国的文学圈中做了将近一年的荣誉客人之后,在1913年夏季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宗教史会议,接着便隐居于该地。
不论在什么地方,凡是泰戈尔遇到可以把心灵打开来接受他教诲的人,他都毫不吝啬地施教。而那些有幸受过他启发的人,也都用欢迎传递喜讯之使者的热情来欢迎他。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着来自东方文明的宝藏。这些教诲在东方文明宝库中能存在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这一文明宝藏的传递者,泰戈尔丝毫没有自大地将自己比作天才或某种新事物的发明者,他只是将自己视为传递这一文明的媒介,并将他生而得以接近的宝藏毫无保留地与众人分享。西方城市生活的激烈竞争和不安定,让那儿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这种崇拜是樊篱似的城市生活的产物。他们希望能够征服自然,获得利益,正如泰戈尔所说,“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敌对的世界,我们必须从一种不情愿的、陌生的异己事物安排中获取我们想要的一切”。与西方这种无力的、仓促忙碌的生活相比,泰戈尔提供给人的,是迥异于西方的生活态度。他主张追求心灵的安静平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相对于西方的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印度广袤平静而又充满神秘的珍宝森林中趋于完美。泰戈尔提供的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充满诗意的祥和图像,而不是历史画面。他以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失去

评分

包装扎实,刚刚拿到手,感觉不错,抓紧看。

评分

质量不错,值得入手的一本书,感受一下

评分

很好啊很好啊 精神食粮 真是得慢慢看了 不过这本 孤独远行 不好 感觉都是作者无病呻吟 后悔买了一本自己都能写出来的书 真是不想说了 不过里面的日历倒是挺好看的

评分

买了一大堆的书,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买了一大堆的书,特别有帮助哦,多看看书,总是没错的,一直支持京东。

评分

不错哦!会继续支持的,多读书还是好的!

评分

还没时间看呢 等闲了吧

评分

明诚的太阳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新月集·飞鸟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