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但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在人们对它的想象中,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行,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本书将要为你揭示,现实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而且远远比这副景象有趣得多。
《丝绸之路新史》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尽管大量关键材料仍然尚未发掘,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出土了许多迷人的东西。既有官员刻意埋藏保存的文书,也有目不识丁的当地居民利用官方文书做成的鞋垫和寿衣。作者探讨了丝路上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那里聚集着商人、使节、朝圣者和旅客,信仰着从佛教到祆教的不同宗教,有着非常宽容的国际化氛围。
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从来没有一条单一的连续的丝绸之路,有的只是东西方之间的一连串市场。中国和罗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今天伊朗地区的居民。丝绸并不是这些商路上重要的商品,中国发明的纸张对欧洲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金属、香料和玻璃与丝绸一样重要。相比之下,这些商路上传播的思想、技术和艺术图案具有更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本书综合利用中、英、法、德、日、俄六种语言的前沿研究成果,讲述了一个有关考古发现、文化传播以及中亚与中国之间互动的迷人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说中在中古时期横穿欧亚大陆中心的商路,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是对这个话题可读和可信赖的历史描述。作者在原始文献和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一手调查资料以及对馆藏文物的广泛研究。本书插图精美,前所未有地生动展现了在中亚绿洲间行走的商人与驮兽,他们运载着商品、思想、艺术、音乐和宗教。
——梅维恒(Victor H. Mair)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敦煌学专家
★这本书语言生动易读,同时内容非常丰富前沿。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常成功。
——魏义天(Etienne de la Vaissière)
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中亚中古社会史教授
★人们传统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是“笔直而通畅”,韩森颠覆了这个印象,以及丝绸非常重要的观念。相反,她详细展现了七个中亚绿洲的生活、历史与文化,让我们了解使用中文、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写作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她完成了一项盛举。
——吴芳思(Frances Wood)
大英图书馆前中文部主任、国际敦煌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
★尽管渊博而迷人,本书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罗曼史。韩森挑战了人们对这个中亚十字路口的惯常描述。她发现当地居民主要处于维持生计和以物易物的状态,而非从事大规模的长途商业贸易; 她发现中国军队在把丝绸带到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非商人。尽管她揭露了真相,这片地区却显得更加迷人。她巧妙地将古籍记述以及对丝绸之路的现代勘测结合起来,使那段历史栩栩如生,尤其是公元1000 年左右伊斯兰统治这片区域之前此地多元宽容的宗教氛围。这是一本让你读完就背上行囊出发的书!
——滕华瑞(Gray Tuttle)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所教授、现代西藏研究专家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拿到书时,首先被那些精美的地图和插图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地理的标示,更像是历史的窗口,让我对书中所描绘的广袤疆域有了直观的认识。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细节描绘结合起来,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历史书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评分我一直对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路线,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宗教、技术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与碰撞。特别是关于粟特人在商业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那些关于他们如何跨越沙漠和高山,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商业帝国的描述,真是引人入胜。每一次翻页,都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香料、皮革和骆驼粪便的气味,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看其他同类书籍难以获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作者的笔法却非常平易近人。他没有过多地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构建起整个历史图景。我尤其欣赏他如何平衡不同史料的观点,展示出历史叙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比如,在讨论某些关键事件的起因时,作者会呈现多方位的解读,而不是简单地下结论,这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独立思考和辨析史料的能力。
评分我向所有对世界史、区域史或者仅仅是对古代商业感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交流、适应与创造力的史诗。作者的学识和热情在字里行间都清晰可见,能够感受到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研究和写作。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线,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满意的历史著作之一。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享受,但也伴随着思考的挑战。它不像流行的快餐式历史读物那样追求故事的戏剧性,而是更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深层逻辑的探究。其中关于不同帝国在丝绸之路上角力的部分,让我对地缘政治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权力的博弈、资源的争夺,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充满了现实的警示意义,读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反思。
评分汗青堂和甲骨文是现在比较热的译注系列,很强很好看,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评分汉青堂的作品非常的经典,这次618活动很给力,一次买了很多。
评分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文化又开始显现出来,其实这一路的文化是学不完的
评分汗青堂的作品,非常值得期待,悦读体验也非常的好。书是朋友推荐的,在相关领域内的见解也是独树一帜。而且内图是全彩色的,这个价格买全彩书是相当不错的。
评分《碟形世界》特别有助于提升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能让孩子获得智慧和力量。
评分沈从文说,“三三……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评分快递给力,趁活动多买几本
评分正在阅读,字体稍小,翻译流畅。有一些桥段的确富有见解,特别是每章之后,作者依据历史客观事实,试图找出替代方案或者措施,即如果当时采取不一样的决策,会否将改写历史这样的假设。注意,作者并非主观臆断,也并非脑洞大开。而是提供了新的对于历史关键节点的思考。但是,如书中所述,有些假设不一定能改变历史进程,有一些也假设在当时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发生,因为有些决策本身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发生的,比如第一章中,英国政府最终决定独自抗击德国的战略选择,尽管有证据显示英国当时很有可能选择与德国媾和,退出战争,如果敦刻尔克没有成功,也许丘吉尔不会那么坚持,但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即便与德国媾和,丘吉尔和战时内阁也仍然不会选择彻底投降,因而战时内阁根本不会答应有损英国独立的任何条件,所以,所谓和平谈判根本不会有结果,结果只是拖延了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而已。但是,这一决定却是德国无可避免的展开了两线作战,也为最终希特勒的失败埋下伏笔——尽管希特勒一直希望尽快结束西线作战,和英国和谈,并吓阻美国介入欧洲战事。总之,这书不错。
评分了解丝绸之路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