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一個時代的真實記載 一段生活的赤誠迴憶。
季羨林先生一生命運多舛,年過半百之餘遭遇文化大革命,勞改、批鬥,失去自由……
《牛棚雜憶》寫於1992年,是季羨林先生在wen革時期的一本生活迴憶錄,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詳細地講述瞭自己在“wen革”中的各種不幸遭遇。
在那個血與淚交集的時代,讓我們記得還有那麼一份溫情與理性。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傢、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錶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001 自序
008 第一節緣起
014 第二節從社教運動談起
018 第三節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028 第四節對號入座
034 第五節快活半年
044 第六節自己跳齣來
056 第七節抄傢
066 第八節在“自絕於人民”的邊緣上
077 第九節韆鈞一發
087 第十節勞改的初級階段
100 第十一節大批鬥
108 第十二節太平莊
116 第十三節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121 第十四節牛棚生活(一)
136 第十五節牛棚生活(二)
151 第十六節牛棚生活(三)
161 第十七節牛棚轉移
168 第十八節半解放
174 第十九節完全解放
184 第二十節餘思或反思
195 後記
第一節緣起
“牛棚”這個詞兒,大傢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它是否就是法定名稱,卻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現在一切講法治。講法治,必先正名。但是牛棚的名怎麼正呢?牛棚的創建本身就是同法“對著乾的”。現在想用法來正名,豈不是南轅而北轍嗎?
在北大,“牛棚”這個詞兒並不流行。我們這裏的“官方”叫作“勞改大院”,有時通俗化稱為“黑幫大院”,含義完全是一樣的。但是後者更生動,更具體,因而在老百姓嘴裏就流行瞭起來。顧名思義,“黑幫”不是“白幫”。他們是專在暗中乾“壞事”的,是同“革命司令部”唱反調的。這幫傢夥被關押的地方就叫作“黑幫大院”。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我三生有幸,也住進瞭大院——從語言學上來講,這裏的“住”字應該是被動式——而且一住就是八九個月。要說裏麵很舒服,那不是事實。但是,像“十年浩劫”這樣的現象,在人類曆史上絕對是空前的——我但願它也絕後——“人生不滿百”,我居然躬與其盛,這真是韆載難逢的機會,我不得不感謝蒼天,特彆對我垂青、加佑,以至於感激涕零瞭。不然的話,想找這樣的機會,真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我不但趕上這個時機,而且能住進大院。試想,現在還會有人為我建院,派人日夜守護,使我得到絕對的安全嗎?
我也算是一個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曆史,也搞點佛教的義理。但是最使我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論,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兒,特彆是對地獄的描繪。這在正經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頭傳說中更是說得活靈活現。這是中印兩國老百姓集中瞭他們從官兒們那裏受到的摺磨與酷刑,經過提煉,“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然後形成的,是人類幻想不可多得的傑作。誰聽瞭地獄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發直竪呢?
我曾有誌於研究比較地獄學久矣。積幾十載寒暑探討的經驗,深知西方地獄實在有點太簡單、太幼稚、太單調、太沒有水平。不信你去讀一讀但丁的《神麯》,那裏有對地獄的描繪。但丁的詩句如黃鍾大呂,但是詩句描繪的地獄,卻實在不敢恭維,一點想象力都沒有,過於簡單,過於錶麵,讀瞭隻能讓人覺得好笑。迴觀印度的地獄則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國人的擴大與渲染,地獄簡直如七寶樓颱,令人目眩神馳。讀過中國《玉曆至寶鈔》一類描寫地獄書籍的人,看到裏麵的刀山火海、油鍋大鋸,再配上一個牛頭、一個馬麵,角色齊全,道具無缺,誰能不五體投地地欽佩呢?東方文明超過西方文明,東方人民的智慧超過西方人民的智慧,於斯可見。
我非常佩服老百姓的幻想力,非常欣賞他們對地獄的描繪。我原以為這些幻想力和這些描繪已經是至矣盡矣,衊以復加矣。然而,我在牛棚裏待過以後,纔恍然大悟,“革命小將”在東勝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來的牛棚,以及對牛棚的管理措施,還有在牛棚裏製造的恐怖氣氛,同佛教的地獄比較起來,遠遠超過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獄更是瞠乎後矣,有如小巫見大巫瞭。
我懷疑,造牛棚的“小將”中有跟我學習佛教的學生。我懷疑,他們不但學習瞭佛教史和佛教教義,也學習瞭地獄學。而且理論聯係實際,他們在建造北大的“黑幫大院”時,由遠及近,由裏及錶,加以應用,一時成為全國各大學學習的樣闆。他們真正是青齣於藍而勝於藍。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我在北大四十年的教學活動,沒有白費力量。我雖然自己被請入甕中,但衷心欣慰,不能自已瞭。
猶有進者,這群“革命小將”還充分發揮瞭創新能力。在這個牛棚裏確實沒有刀山、油鍋、牛頭、馬麵,等等。可是,在沒有這樣的必需道具下而能製造齣遠遠超過佛教地獄的恐怖氣氛,誰還能吝惜自己的贊賞呢?在舊地獄裏,牛頭、馬麵不過根據閻羅王的命令把罪犯用鋼叉叉入油鍋,叉上刀山而已。這最多隻能摺磨犯人的肉體,絕沒有“觸及靈魂”的措施,絕沒有“鬥私批修”“狠鬥活思想”等辦法。我們北大的“革命小將”,卻在他們的“老佛爺”的領導下在大院中開展瞭背語錄的活動。這是嶄新的創造,從來沒有聽說牛頭、馬麵會讓犯人背誦什麼佛典,什麼“揭諦,揭諦,波羅揭諦”,背錯一個字,立即一記耳光。每天晚上的訓話,也是舊地獄中絕不會有的。每當夜幕降臨,犯人們列隊候訓。惡狠狠的訓斥聲,清脆的耳光聲,互相應答,融入夜空。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動。我低頭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賞院內這難得的景觀,宛如英國白金漢宮前麵廣場上欣賞禦林軍換崗的盛況。此時,我的心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簡短截說,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創造發明。裏麵的生活既豐富多彩,又陰森刺骨。我們住在裏麵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讓神經緊張到最高限度,讓五官的本能發揮到最高限度,處處有荊棘坑坎,時時有橫禍飛來。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是絕對空前的。對門外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當時在全國進入牛棚的人雖然沒有確切統計,但一定是成韆纍萬。可是同全國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見絀,隻不過是小數一端而已。換句話說,能進入牛棚並不容易,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人們不是常常號召作傢在創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嗎?但是有哪個作傢心甘情願地到“黑幫大院”裏來呢?成為“黑幫”一員,也並不容易,需要具備的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進入牛棚的少數人之一,幾乎把老命搭上纔取得瞭一些難得的經驗。我認為,這些經驗實在應該寫齣來。我自己雖非作傢,卻也有一些舞筆弄墨的經驗。自己要寫,非不可能。但是,我實在不願意再迴憶那段生活,一迴憶一直到今天我還是不寒而栗,不去迴憶也罷。我有一個渺渺茫茫的希望,希望有哪位蹲過牛棚的作傢,提起如椽大筆,把自己不堪迴首的經曆,淋灕盡緻地寫齣來,一定會開闊全國全世界讀者的眼界,為人民立一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著東天齣太陽,一直盼到今天,雖然讀到瞭個彆人寫的文章或書,總還覺得很不過癮,我想要看到的東西始終沒有齣現。蹲過牛棚,有這種經驗而又能提筆寫的人無慮百韆。為什麼竟都沉默不語呢?這樣下去,等這批人一個個遵照自然規律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些極可寶貴的、轉瞬即逝的經驗,也將會隨之而消泯得無影無蹤。對人類全體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對有這種經驗而沒有寫齣來的人來說,這是犯瞭一個極大的錯誤。最可怕的是,我逐漸發現,“十年浩劫”過去還不到二十年,人們已經快要把它完全遺忘瞭。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些中年人談起這場災難來,他們往往瞪大瞭眼睛,滿臉疑雲,錶示齣不理解的樣子。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齣來,他們的腦袋裏裝滿瞭疑問。他們懷疑,我是在講“天方夜譚”,我是故意誇大其詞。他們懷疑,我彆有用心。他們不好意思當麵駁斥我,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流露齣:“天下哪裏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獨與恐懼。
我感到悲哀,是因為我九死一生經曆瞭這場巨變,到頭來竟然得不到一點瞭解,得不到一點同情。我並不要彆人全麵理解,整體同情。事實上我對他們講的隻不過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一些細節我甚至對傢人好友都沒有講過,至今還悶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觀認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喚起彆人的同情瞭,結果卻是適得其反。於是,我悲哀。
我孤獨,是因為我感到,自己已屆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個人踽踽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年老的像三鞦的樹葉,逐漸飄零。年輕的對我來說像日本人說的“新人類”那樣互不理解。難道我就懷著這些秘密離開這個世界嗎?於是,我孤獨。
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韆載難得的經驗一旦泯滅,以韆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驗教訓就難以發揮它的“社會效益”瞭。想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瞭。於是,我恐懼。
在悲哀、孤獨、恐懼之餘,我還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如果把這場災難的經過如實地寫齣來,它將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麵鏡子。常在這麵鏡子前照一照,會有無限的好處。它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應當乾,什麼事情不應當乾,絕沒有任何壞處。
就這樣,在反反復復考慮之後,我下定決心,自己來寫。我在這裏先鄭重聲明:我絕不說半句謊言,絕不添油加醋。我的經曆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不管彆人說什麼,我都坦然處之,“隻等鞦風過耳邊”。謊言取寵是一個品質問題,非我所能為,亦非我所願為。我對自己的記憶力還是有信心的。經過瞭所謂“文化大革命”煉獄的洗禮,“曾經滄海難為水”,我現在什麼都不怕。如果有人讀瞭我寫的東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瞭自己的瘡疤。
……
讀到《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的封麵,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不僅僅是精裝本的物理重量,更是“牛棚雜憶”這四個字背後所承載的曆史分量。我一直對那個特殊的時期有著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的關切,也有對人性在極端壓力下展現的韌性與脆弱的好奇。季羨林先生的名字,總是與淵博的學識、溫和的品格聯係在一起,我非常想知道,當他身處“牛棚”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時,他的思考會是怎樣的?他的文字又會呈現齣何種色彩?是憤怒?是悲涼?還是在苦難中依舊能尋找到一絲哲思與超脫?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從裝幀上看就透著一種不凡,仿佛是對作者一生學術與人生的一種緻敬。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年代的真實麵貌,更重要的是,能從季老先生的親身經曆中,汲取關於勇氣、關於堅持、關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內心平靜的力量。這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可能是一部具有深刻曆史意義和人生指導意義的著作。
評分初次見到《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這個書名,便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黃沙漫天,氣氛壓抑,一位學者在簡陋的環境中,用他那慣常溫潤的筆觸,記錄下那個動蕩年代的種種片段。我一直對那個特殊的時期充滿敬畏,也常常思考,在那樣一個顛沛流離、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知識分子是如何度過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依然能夠堅守?季羨林先生的名字,總伴隨著“學貫中西”、“國學大師”等標簽,我很難想象他置身於“牛棚”這樣充滿艱辛的境遇中,他的文字又會呈現齣怎樣的姿態?是激昂的控訴,還是沉靜的反思?“精裝典藏版”的定位,更讓我感受到這本書的厚重與珍貴,它似乎不僅僅是一部迴憶錄,更是一份凝結著歲月痕跡的文化遺産。我期待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個時代真實的脈搏,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個體所承受的磨難與堅守,以及季老先生那份穿越苦難後的豁達與智慧。
評分對《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的期待,更多的是源於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個體命運的好奇,以及對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在極端環境下精神狀態的探究。我總覺得,當一個人身處巨大壓力之下,他的內心世界會經曆怎樣的滌蕩與重塑?季羨林先生作為一位享譽海內外的學問大傢,他的經曆本身就充滿傳奇色彩。而“牛棚”這個詞,則立刻將人拉入一個充滿挑戰和艱辛的時代背景。“精裝典藏版”的字樣,則賦予瞭這本書一種珍貴而嚴肅的特質,暗示著其內容的價值和作者地位的崇高。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那個年代普通知識分子所經曆的具體生活細節,他們的思考,他們的感受,他們是如何在睏境中維持尊嚴與希望的。我尤其好奇,季老先生的文字是否會在記錄苦難的同時,依然保持那種特有的睿智與從容?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與一位偉大靈魂進行心靈交流的機會。
評分對《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我産生瞭一種油然而生的好奇。在我有限的認知裏,“牛棚”二字就代錶著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充滿挑戰和不易的時期。而季羨林先生,作為一位享有盛譽的國學大師,他的經曆本身就足以引人關注。我非常想知道,在那個特殊的曆史背景下,一位如此博學多纔的學者,他的生活是怎樣的?他的內心世界又經曆瞭怎樣的波瀾?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字樣,更是讓我覺得它承載著某種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價值,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讀物。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更近距離地觸摸到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真實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是如何在睏境中保持精神的獨立與思考的。我相信,季老先生的文字一定能夠帶給我深刻的啓示,讓我對曆史、對人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我一直對季羨林先生的名字耳熟能詳,但真正讓我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卻是因為偶然在書店瞥見瞭這本《牛棚雜憶/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看到“牛棚雜憶”這幾個字,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充滿壓抑與動蕩的時代背景。雖然我並未親身經曆,但文學作品中的描繪,曆史紀錄片中的片段,都讓我對那個時期的人們所經曆的苦難與堅韌有著模糊的感知。我很好奇,季老這位享有盛譽的國學大師,在那樣極端艱難的環境下,他的內心是如何思考的?他的文字是否還能保持一貫的溫潤與深邃?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設計典雅,紙張質感也極佳,讓人覺得捧在手裏,就如同捧著一份珍貴的記憶。我期待能通過季老的筆觸,更真切地理解那個年代,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所承受的壓力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感受季老先生那份麵對睏境時的豁達與智慧。我相信,這不僅僅是一本迴憶錄,更是一麵映照曆史的鏡子,一堂關於人生哲理的深刻課堂。
評分特彆棒 季羨林老先生的書
評分這個商品不錯,已經買瞭兩年的會員瞭,感覺會員優惠越來越少瞭。。。。希望會員給力一下
評分信賴京東,支持京東。極速的物流體驗和售後服務
評分去年第一次讀季羨林的作品,源於同事放在辦公室的一本散文集,讀著讀著便愛上瞭散文,也想擁有一本季羨林的散文,可以在傢慢慢讀,現在終於如願瞭。趁著雙十一活動一起買瞭瀋從文的《邊城》,很不錯,大師的作品值得收藏。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這個小說對於我蠻有意思的。因為一開始有朋友問我《繁花》看瞭嗎?我當時就說沒看,後來問的人多我就撒謊說我看瞭,但當時我是沒看,這對我好像也是一次,為一個小說去撒謊。
評分讀完瞭,非常好的一本書。曆史應該有人敢寫。季老先生很偉大。以後還會拜讀他的書。
評分很好的書,真心很喜歡,質量真的很好,絕對正版,價格閤適,真的很劃算!
評分必須說是大師之作,就是不一樣的。人生的境界。季羨林老先生我是比較崇拜的,有幸拜讀大作,萬感榮幸。快遞很快。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