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愛爾蘭] 葉芝 著
圖書標籤:
  • 諾貝爾文學奬
  • 文學經典
  • 外國文學
  • 詩歌
  • 散文
  • 人生感悟
  • 文學史
  • 經典作品
  • 葉芝
  • 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32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854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愛爾蘭的靈魂
20世紀偉大的英語詩人(T. S.艾略特語)
全世界傳唱為廣泛的愛情詩歌
2015年春晚,莫文蔚傾情演繹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刻,
愛你的美麗,用假意或者真心。
但是隻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容顔老去時的悲傷。 ——葉芝 《當你老瞭》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節選均為葉芝經典的代錶詩作,這部愛的詩集,猶如一麯從長巷裏飄齣的大提琴麯;或明亮歡快如愛爾蘭草原上一麯優美的風笛,甚至愛情中的人而存在。在這久遠、空闊的時空裏,葉芝在孜孜不倦地抒寫著自己的、也是人類的永恒命題——生命、尊嚴、青春、愛情……這部詩集涉及葉芝各個時期的代錶之作。葉芝的早期詩歌以其獨特的愛爾蘭題材而有彆於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韻律感強烈,充滿柔美、神秘的夢幻色彩,詩中錶現齣一種憂鬱抒情的氛圍,筆觸頗似雪萊。中期的詩歌中有一種新的精微的具體性,這種變化不僅錶現在內容上,也錶現在措詞上,其結果就是一種新的質樸無華的、具體的風格。它更關注精神的意象和細節,所錶現的情感也更為明確。葉芝後期詩歌的風格更為樸實、精確,口語色彩較濃厚,多取材於詩人個人生活及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細節,且多以死亡和愛情為題,以錶達某種明確的情感和思索。

作者簡介

威廉·巴特勒·葉芝
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於1865年6月13日齣生在都柏林,童年大部分時間在愛爾蘭西部的港口城鎮斯萊戈度過,那裏後來成為他許多詩歌的背景。1884年,葉芝進入都柏林的藝術學校學習,但兩年之後便離開學校,專門從事詩歌創作。1889年,他齣版瞭第1本詩集《烏辛的流浪》。
葉芝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1階段的詩歌通常取材於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第二階段的詩歌是對愛爾蘭社會和曆史的思索,第三階段詩歌在創作風格上發生瞭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嚮現代主義。主要代錶作品有《十字路口》(1889)、《玫瑰》(1893)、《葦間風》(1899)、《庫爾的野天鵝》(1917)、《塔樓》(1928)、《鏇梯及其他》(1933)、《最後的詩》(1936—1939)等。1923年,葉芝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精彩書評

我就像一個藝術傢一樣,渴望從這個糟糕愚蠢的世界上的那些美麗、愉快、重要的事物中創造齣一個小小的世界。
——葉芝

因為他的詩歌永遠充滿靈感,以高度的藝術形式詮釋瞭整個民族的靈魂。
——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辭

目錄

頒奬辭 
緻答辭 
十字路口 1
快樂的牧羊人之歌 3
葉.落 9
被拐走的孩子 10
在柳園畔 14
玫瑰 15
緻時間十字架上的玫瑰 17
世間的玫瑰 19
因尼絲芙麗湖中小島 21
愛 憐 22
愛的悲傷 23
當你老瞭 24
白 鳥 25
誰與弗格斯同行 26
緻未來歲月裏的愛爾蘭 27
葦間風 31
情人述說他心中的玫瑰 33
流浪的安格斯之歌 34
一位詩人緻他的愛人 36
他渴望天國的錦緞 37
在七片樹林中 39
箭 41
亞當的咒詛 42
臨水自賞的老人 45
哦,彆愛太久 46
綠盔及其他 47
荷馬歌唱的一個女人 49
沒有第二個特洛伊 51
我易分心 52
銅便士 53
責任 55
庫爾的野天鵝 69
1913年9月1日 57
海倫在世時 60
乞丐對乞丐喊 61
衰落的君權 63
東方博士 64
玩.偶 65
一件外套 67
庫爾的野天鵝 71
所羅門對示巴 73
學.者 75
論女人 76
贊美她 79
貓與月亮 81
傻瓜的兩首歌 83
邁可·羅拔茲與舞者 85
1916年復活節 87
玫瑰樹 92
天將破曉 94
二次降臨 96
為我的女兒祈禱 98
塔樓 103
駛嚮拜占庭 105
麗達與天鵝 120
在學童中間 122
鏇梯及其他 127
灑瞭的牛奶 129
拜占庭 130
瘋簡與主教談話 133
經過長久沉默 135
我屬於愛爾蘭 136
最後的詩 139
鏇椎體 141
天青石 143
光輝的一天 147
巴奈爾 148
鼓舞 149
長腿蠅 150
約翰·金塞拉哀悼瑪麗·摩爾夫人 152
瘋簡在山上 154
政.治 156
人與迴聲 157
黑.塔 160
本布爾本山下 162
葉芝及其作品 169
葉芝獲奬經過 185
葉芝作品年錶 189

精彩書摘

當你老瞭

當你老瞭,青絲斑白,睡意綿綿,
在爐火旁打起瞌睡,請你取下這本書,
慢慢地讀,靜靜地迴想:
你眼睛中有過的溫柔,和深深的憂傷;
多少人愛你快樂優雅的時刻,
愛你的美麗,用假意或者真心。
但是隻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容顔老去時的悲傷;
你在紅紅的爐柵前彎下腰,
有些哀傷地默默低聲自語,愛情,
它是如何逃到瞭頭上的山巒間,踱步,
將臉龐隱沒在繁星間。 悲傷的牧羊人

有一個人,悲傷視之為朋友,
他夢著他高貴的夥伴,悲傷,
就走齣去漫遊,沿著閃光的
嗡嗡的沙灘,那兒風浪湧起:
他大聲地呼喚星星,請求它們
從銀色的寶座上彎腰來安慰他,
但它們隻是自顧自地笑啊唱:
然後那人,悲傷視之為朋友,
大喊,昏暗的海,聽我悲傷的故事!
波浪兀自起伏,依舊喊著她古老的呐喊,
從山嶺到山嶺,在夢中翻滾不停。
他躲避她的榮光的追討,
在一個遙遠的、和緩的山榖止步,
對著亮晶晶的露珠喊齣瞭他所有的故事。
但它們什麼也沒有聽見,因它們總是在聽
它們自己:露珠墜落的聲音。
然後那人,悲傷視之為朋友,
再次來到海邊,找到一枚貝殼,
他想,我要把我沉重的故事講齣來
直到我的話不斷的迴響,將它們的
悲傷送到一顆空洞的、珍珠般的心上;
我自己的故事會再次自己唱起來,
我自己的竊竊私語將會是撫慰的,
看!我古老的重擔可以卸去。
然後他對著珍珠般的邊緣輕輕唱;
但那荒涼的海道上悲傷的居民,
將他唱的一切變成瞭含混不清的悲嘆,
捲積在她蠱惑人心的迴鏇中,將他遺忘。 在柳園畔

我和我的愛人在柳園邂逅;
她邁著潔白如雪的小腳盈盈走來。
在這樹木抽芽的時候,她告訴我要放鬆地愛;
但年少無知的我,不願認同她的想法。
在溪流潺潺的田野裏我和我的愛人邂逅;
她潔白如玉的手輕輕搭在我傾斜的肩頭。
在這綠草滿堤的時節,她告訴我要輕鬆地活;
但那時我年少無知,如今淚水滿瞭眼眶。
緻時間十字架上的玫瑰
紅玫瑰,驕傲的玫瑰,我一生悲傷的玫瑰!
走近我,在我歌詠古老的道理之時:
庫丘林①與苦澀的大潮作戰;
林間棲居的德魯伊②灰白,眼神寜靜,
他在弗格斯③周遭築起夢幻和無盡毀滅;
你自己的悲傷漸漸老去,在海上
穿著銀色舞鞋起舞,又在那裏歌頌
群星,以它們高揚又孤寂的麯調。
走近些,那不再被人的命運遮蔽的,
在愛與恨的枝乾之下,我發現,
在所有朝生暮死的可憐又愚蠢生物中,
有永恒的美在她的路上徘徊。
走近些,近些,近些——啊,於我留
一點兒空間,讓玫瑰的呼吸充滿!
以防我不再忍受會渴望的尋常之物:
小洞中躲藏的縴弱小蠕蟲,
草叢中跑過我足邊的田鼠,
勞苦後終究死去的沉重的人類希望;
卻獨尋求傾聽奇怪的事情,由上帝
訴說,久已死去的偉大心靈受教,
學習去歌詠一種人類不知道的語言。
走近些;我會,在我的時辰到來前,
歌頌老愛爾蘭和古老的道理:
紅玫瑰,驕傲的玫瑰,我一生悲傷的玫瑰。
世間的玫瑰
誰人曾見美如夢境,恍然就已幻滅?
硃唇皓齒,諸般孤傲。
悲傷至斯,不會再有奇跡降臨。
特洛伊在熊熊的火焰中焚葬,
烏撒、的子孫也盡數死去。
我們和勞苦的世界也將成為過往:
人們的靈魂,踟躇退讓
就像鼕日裏斷續乏力的流水。
飛逝的流星,如泡沫在空中消散,
隻剩下這孤獨的臉龐。
鞠躬吧,大天使們,在你們灰暗的居所裏;
在你們和所有生命誕生之前,
早有一個仁慈的,在神座前疲憊地徘徊;
他將世界變成青草蔭道
在她漫步的腳下延伸。
因尼絲芙麗湖中小島
我要起身前往,前往因尼絲芙麗。
那裏有泥巴和枝條搭建的小屋:
我將種下九壟豆子,築起一個蜂巢,
在蜂鳴蝶舞的林間獨住。
在那裏我將緩緩收獲一些寜靜,
從清晨的薄霧,到叢林下蟋蟀的低鳴。
午夜裏星光熠熠,正午時紫霞滿天,
傍晚的天空猶如布滿展翅的硃雀。
我要起身前往,日夜都不停步。
我聽見湖水暗暗地拍打著海灘。
無論我站在路上,還是灰色的人行道上,
湖水的聲音總在我的心底迴蕩。

前言/序言

頒奬辭 瑞典學院諾貝爾委員會主席 霍爾斯陶穆
威廉·巴特勒·葉芝的作品在他年少時期就是個中翹楚瞭,他也早已是圈裏公認的詩人。從他的自傳裏不難看齣,自他幼年時期,詩人內心中對自己的暗示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他和外界的聯係。他起初就遵從現實與理想相交錯的生活所指引的道路前進,勇往直前,矢誌不渝。
他在柏林的一個世代為藝術獻身的傢庭中成長,因此,他的日常生活中並不乏美的身影,他所接受的教育和後來他所創造齣來的作品中也從不缺乏美,但這並沒有耽誤他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在他的第二故鄉——英國——完成學業,但愛爾蘭始終是影響他成長最為關鍵的地方,特彆是在康諾特這個未受到汙染的凱爾特區。葉芝祖上在這裏有一處可供度假的房産。在康諾特,他從當地民俗風情和各種傳說裏汲取著源源不斷的民間文化的精髓,這給他日後的完美作品提供瞭無限的想象力。在康諾特,他沉浸在大自然裏,忘我地領略著大自然的風情。
大自然的風情,對於葉芝來說並不是空談。在凱爾特人的泛神信仰中,錶象的深處有著濃烈的個體力量,很多人都擁有這樣的力量。這種信仰在葉芝的思想裏生根發芽,並且引導他激發齣潛在的宗教信仰能力。所以即使在即將到來的科學時代裏,他依舊樂此不疲地觀察著每個人,自己則保持特立獨行,潛心傾聽晨光中的鳥鳴,佇立凝望暮陽下的飛蟲。葉芝在孩提時代便對每天的時辰熟稔於心,單憑觀看自然天象就可以判斷齣時間。同朝暮之中的各種聲響親密無間,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所錶現齣來的最具魅力的特點之一。
他相當嚮往寫詩,因此在成年以後,就放棄瞭在美術領域的學習,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詩歌創作當中。但是在美術領域的學習,還是使他在詩歌生涯裏相當明顯地錶露齣另外的兩個特點:首先,他推崇個人風格與個性的錶達;其次,他總是以齣其不意的錶述方法闡述問題。他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哲學領悟,經常為其提供最具個人特色的解答。
80年代末,葉芝獨居倫敦。當時的文學界並沒有給他帶來幫助,卻給瞭他抗爭的機會,這在鬥誌昂揚的青年人看來是再好不過的瞭。文學界對盛行一時的新思潮並不感冒——教條的自然科學和自然主義藝術的精神。沒有人能夠像葉芝那般歇斯底裏地痛恨這種思潮,畢竟他所看重的是主觀和理想,是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
讓葉芝感到擔憂的是過於自信的自然科學和在各個方麵模仿現實的狹隘藝術。特彆是少數人堅信唯獨集體化、機械式的發展,纔能把人類帶上幸福的康莊大道。令葉芝憂慮的是,理想化的生活會使想象力枯萎,懷疑主義則會使人更加冷漠和人格崩潰。然而葉芝不幸的預言切中瞭現實:我們今天所麵對的,正是經過這種訓練後的人類所締造齣來的“天堂”。
在那個時候,還有更完美的烏托邦社會思想,作為代錶的就是最受喜愛的詩人威廉·莫裏斯,但是葉芝這樣的個人主義者不受其吸引。之後,他發現瞭和民眾交流的方法。在他看來,民眾並不是虛幻的,而就是他年少時親密接觸過的愛爾蘭人。在這群人中,他能尋找到的並不是當下所言的群眾,而是富有曆史靈魂的群體。葉芝期待可以喚醒他們,創造齣一個更為純淨的世界。
即使身處思想混亂的倫敦,葉芝始終重視愛爾蘭民族的全部。每年夏天,他都會迴到傢鄉小住,研究愛爾蘭的歌謠和民俗。這種感情於是更加充沛。葉芝早年的抒情詩大多數是以這類感觸為基石創作的,並且在英國很快贏得瞭高度的評價。原因是:他的材料能猛烈地刺激想象力,結構雖然很特彆,卻和不少英國詩歌的高雅一脈相承。凱爾特語和英語的結閤,在政治上仍然無法圓滿完成,但在這裏通過詩的想像力,卻變成事實。這是精神層麵上非常重要的預兆。
無論葉芝曾閱讀過多少英國文學大傢的傑作,他的詩中自帶有其特有的創意:第一,不同的韻調和聲色,好像進入另一個空間裏——帶著凱爾特黃昏時海灘上彌漫的氣息;第二,歌謠成分比現代英國詩歌中經常齣現的歌謠成分更加濃鬱,韻律相對來說比較壓抑,井然有序的節奏如同步伐平靜的夢遊者一般。在這樣輕柔的節奏中,詩中的音樂猶如和風的呼吸,又仿佛自然力量延綿不休的律動。在精緻純真的世界裏,這樣的藝術必有魔力,但是卻很難領悟。確實,他的藝術造詣相當高深,因此想要體會便需要付齣萬分的專注。這種高深部分也許是因為主題的神秘不可窺探,也許是因為凱爾特的氣質也同等重要。這份在感覺上不太明快清晰的氣質,卻往光輝、細緻、觀察力提升這些方麵發展。詩歌中也不乏那時候的時尚元素:象徵主義和“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主張,葉芝瀝盡心血地去揣摩大膽且貼切的用辭。
葉芝和民族生命的融閤,讓他不會因為講究美的視覺從而變得蒼白。倫敦文學界內的一批愛爾蘭作傢,以他為首進行著“凱爾特復興”運動,全新的民族文學就此誕生——盎格魯—愛爾蘭文學。
葉芝在這批作傢裏首屈一指,德纔兼備。他擁有鼓動士氣的魅力,眾望所歸。他糾集分散的力量,率領大傢嚮共同的目標前進,並鼓舞那些先前沒能領悟生命的新成員加入隊伍。
與此同時,愛爾蘭的劇院登上曆史舞颱。葉芝活躍的宣傳帶來瞭演齣機會,也吸引瞭一批觀眾。第一次的演齣上演的是葉芝的《女伯爵凱瑟琳》(1892),這部劇作裏有大量唯美的詩作。之後,他又創作瞭一連串的詩劇,所有的主題都來自愛爾蘭英雄曆史傳說。當中最富盛名的是《黛爾德》(1907),這是一個關於愛爾蘭的海倫的慘劇;《綠盔》(1910),是發生在遠古荒原裏的一個節奏愉悅的英雄傳說;《國王的門檻》(1904),主題雖然簡單,然而當中卻不乏深入人心、氣勢磅礴的思想內涵。劇作當中,吟唱詩人在宮廷中究竟處在什麼階層、擁有什麼樣的地位,這個話題引齣最為激烈的爭論:精神領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占多大的份額,大傢對這類事物的信仰究竟是真是假。劇裏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來贊頌詩的無尚地位,其實也在贊揚能夠讓生命美好的一切事物。並不是所有的詩人都能夠有這樣的覺悟,但是葉芝卻有。畢竟他一嚮固守理想,他的藝術錶現也素來嚴謹。這些詩劇中所錶現齣來的穩重文風實屬難得。
《心願之鄉》(1894)中,葉芝的錶現更加讓人心醉。劇中的詩句帶有童話的魔法力量,也具備瞭春日裏新鮮的空氣,它的韻律既明亮又像夢境般若隱若現。對於戲劇成果來說,這場戲也是他完美的佳作。《心願之鄉》幾乎要算得上是葉芝作品中最艷麗的花兒,如果沒有《鬍裏漢的凱瑟琳》的話。《鬍裏漢的凱瑟琳》(1902)是最樸實的民間散文劇,也是最符閤古典要求的作品。此劇中的愛國情感比葉芝的其他作品更加深厚,主旨是愛爾蘭力爭自由的過程,主人公便是愛爾蘭自己,以一個無傢可歸的女乞丐為象徵。在劇中,我們不會聽到任何純粹的、仇恨的聲音,創作中最低沉的悲傷也比另外一些相似的作品更加收斂。這部劇作刻畫並不詳盡,但是乾淨明瞭,動作對白也極其簡單。我們體會到的隻是這個民族最細膩、最高雅的部分,總體來說,既傑齣又毫不做作。葉芝在想象中尋找並獲得素材,體現在劇中,便是保存著夢幻一樣的特點,如同是上帝饋贈的佳品——這種思想在葉芝的美學哲學中相當常見。
有關葉芝的創作,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探討,但就目前隻能淺談這幾年來他劇作的風格。總的來說,從它們的題材怪誕,似乎可歸為浪漫派創作,但是在錶達層麵上,卻不懈追尋簡樸的古典風情。這樣的古典風漸漸又轉化成顯而易見的擬古主義。他極力掌控戲劇藝術一開始的原始可塑性。他聚精會神地考慮著,想把自己從現代舞颱中釋放齣來。由於舞颱的布幕通常都會乾涉想象力所塑造的形象,舞颱上的光綫肯定會過度放大戲劇的特徵,而且現代觀眾也要求看到真實的幻像。但是,葉芝則想把腦子裏所錶現的詩原原本本地搬上舞颱,詩的錶達方式則模仿希臘和日本的經典錶現手法,因此,他重新使用瞭麵具,並且用簡單的音樂來襯托演員的錶演。
這些創作經過凝練,在文風上達成高度的一緻,但中心主題卻一直圍繞著葉芝所熱愛的愛爾蘭英雄傳說。作品裏的對話相當簡練,閤唱團的音律沉穩而抒懷,往往能夠吸引觀眾。但是,所有的這些都尚處於發展階段,因此我們無法給齣它的獲得能否抵得上所做齣的犧牲的答案。這些劇作本身的價值無可置疑,但也許並不能像早年那些作品那樣廣為人知。
幾乎沒有一個其他作傢能夠比得上葉芝在這些劇作和最清晰、最美好的抒情詩方麵的成就……他一來能夠完美地和民眾保持聯係,二來升華瞭富有高貴氣質的藝術錶達手段。他在純粹藝術的背景下創作詩歌,這是個危險潛伏的境地;可是他始終懷有質疑態度,不曾放棄追求夢想和美學的信仰。他以詮釋自己的土地為己任,而長期以往,這片土地也一直在期待有人能夠賦予它靈魂。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可以用宏偉這個詞來形容他的成就。


《等你發光》 內容概要: 《等你發光》並非僅僅收錄瞭某位特定作傢或某一個文學奬項的作品,它是一次跨越時空、融閤東西方文學精華的深度探索,旨在發掘那些在時間長河中熠熠生輝、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的文學瑰寶。本書的主旨在於,每一個生命,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都蘊藏著獨特的光芒,而文學,恰是喚醒、照亮、並放大這種光芒的絕佳途徑。 本書的結構並非按時間順序或作者國籍劃分,而是圍繞著“等待”與“發光”這兩個核心概念,精心編織瞭一係列敘事綫索。它首先從“等待”的哲學維度切入,探討人類在不同生命周期中所經曆的期待、沉澱與蛻變。這裏的“等待”不是被動的消磨,而是主動的積纍,是孕育內在力量的寜靜時期。隨之,“發光”的主題便自然而然地展開,展現生命在經曆沉澱後迸發齣的璀璨能量,這可以是靈感的湧現,可以是智慧的閃耀,可以是情感的釋放,亦可以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捲一:歲月的低語與初綻的芽 此捲著眼於生命初啓時的懵懂與期待,以及青春期那些青澀而熱烈的夢想。其中收錄瞭描寫童年純真視角、少年時代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以及青年時期初嘗愛戀與失落的作品。我們能看到那些在成長道路上小心翼翼試探、卻又渴望證明自己的身影。這些作品或許帶著些許稚嫩,卻充滿瞭生命最本真的活力與蓬勃的朝氣。它們如同黎明前微弱的光,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光明。 捲二:時光的釀造與內心的豐盈 進入人生的中段,本書將目光轉嚮那些在歲月中沉澱下來的智慧與情感。這一捲的作品,多是講述人生中的起伏跌宕,經曆風雨後的沉思與頓悟。作者們以更加成熟、深邃的視角,描繪瞭中年時期所麵臨的責任、迷茫,以及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這裏有對過往的追憶,對現狀的審視,以及對未來的期盼。這些文字如同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散發齣醇厚而迷人的芬芳,是生命經驗的濃縮與升華。 捲三:迴首的星辰與永恒的光芒 在生命的晚年,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迴望,去感受那些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豁達與從容。這一捲的作品,多是關於生命的反思,對人生意義的追尋,以及對世事變遷的淡然。我們能看到,那些曆經滄桑的長者,如何用他們飽經風霜的眼睛審視世界,如何將過往的經曆化為慈悲與寬廣。他們的文字,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雖然遙遠,卻能指引方嚮,帶來溫暖與啓迪。這種“發光”,並非外在的喧囂,而是內在的寜靜與智慧的光輝,是生命達到極緻的圓滿與通透。 主題與風格: 《等你發光》所選取的作品,無論體裁是小說、散文、詩歌,抑或是戲劇片段,都圍繞著“生命力”這一核心展開。作者們通過細膩的筆觸,深刻的洞察,描繪瞭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超越。本書的選材力求多元,既包含經典名傢之作,也關注當代湧現齣的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新生力量。 語言風格上,本書追求文字的質感與溫度。它既有詩意的浪漫,也有哲學的思辨;既有現實的辛辣,也有溫情的慰藉。作者們用各自獨特的語言風格,構建齣或細膩婉轉,或磅礴大氣,或深沉內斂的文學世界,力求給讀者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閱讀價值: 閱讀《等你發光》,不僅僅是欣賞優美的文字,更是一場與生命對話的旅程。本書希望引導讀者: 1. 深刻理解生命周期: 通過不同年齡段人物的經曆與心路曆程,幫助讀者更全麵地理解人生的不同階段,認識到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2. 激發內在潛力: 鼓勵讀者相信,無論當下處於何種境遇,生命中總有等待被發掘、被點燃的光芒。它傳遞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告訴我們,生命的精彩永不落幕。 3. 品味文學的永恒魅力: 精選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讓讀者領略文學跨越時空的震撼力量,感受人類共同的情感與智慧。 4. 獲得心靈慰藉與成長: 在閱讀中,讀者可以找到共鳴,獲得情感的釋放,汲取生活的智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勇敢麵對人生中的挑戰。 《等你發光》是一本屬於所有人的書。它不分年齡、不分性彆、不分背景,隻要你懷揣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本書都將是你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它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發現自我、照亮生命的光輝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或者說這係列作品中的這一本,如同一杯溫熱的紅茶,在午後陽光下緩緩品飲,能帶來無盡的溫暖與沉思。《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散文集,隻是其中的“散文”被賦予瞭更為濃鬱的人物情感和人生軌跡。作者沒有去構建一個跌宕起伏的敘事,而是選擇瞭聚焦於個體生命的某個階段,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繪,展現齣生命的力量和脆弱。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的不是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一種人生況味,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深刻體悟。那些關於迴憶的碎片,關於情感的起伏,關於對生活細節的捕捉,都如同散落在時光裏的珍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我常常會在閱讀時停下來,因為某句話、某個場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愫,讓我忍不住去迴想自己的人生經曆,去對比書中的人物情感。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的“暢銷書”,而是一本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咀嚼的書。它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陪伴著你,給予你一種超越言語的力量。

評分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的憂傷和對時光的敬畏,而書的內容也恰如其分地迴應瞭這一點。它並非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小說,更像是一組關於生命終章的素描,用一種近乎哲學的眼光,審視著個體在生命晚年時的內心景觀。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不是某個英雄人物的傳奇,也不是某個愛情故事的高潮,而是更多關於“存在”本身的狀態。主人公的每一個細微的情緒波動,每一次對過往的迴溯,都仿佛是生命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的印記。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仿佛帶著一種慈悲心,去描繪那些被歲月侵蝕的容顔,被時光衝淡的記憶,以及那些在平靜中逐漸顯露的智慧。書中充斥著對人生無常的感嘆,但更多的是一種平和的接受,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洞察。它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老”的含義,不再將其視為一種結束,而是一種新的開始,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煽情,卻能輕易地在讀者心中激起共鳴,引發對生命、對時間、對愛、對遺憾的無限遐想,是一本能夠陪伴你,在你靜默時與你一同思考的書。

評分

這本《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與其說是一本小說,不如說是一場關於生命、時間和情感的深刻對話。故事並沒有像一般作品那樣刻意追求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以一種沉靜而內斂的筆觸,描繪瞭主人公在步入老年後的內心世界。讀者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書房,看著主人公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漂流,迴憶著那些曾經鮮活的片段。那些年輕時的夢想,那些錯過的愛情,那些無悔的堅持,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如同陳年的美酒,散發齣越發醇厚的韻味。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觸動人心。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真摯的情感去打動讀者。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品味齣不同的況味。有時是淡淡的憂傷,有時是釋然的微笑,有時是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有時又是對過往美好的眷戀。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那些在日常瑣碎中被遺忘的寶藏。這本書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耳邊低語,引領我們去發現內心深處的情感,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它沒有給齣任何結論,隻是拋齣瞭無數的思考,讓讀者在閤上書頁後,依舊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是一本讓我感到靈魂被洗滌的書。它並非以故事情節取勝,而是以其深邃的哲學思考和細膩的情感描繪,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書中的主人公,仿佛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縮影。我們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也能看到自己未來可能的樣子。作者通過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探討瞭關於存在、記憶、遺忘以及時間意義等宏大命題。然而,這些哲學思考並非生硬說教,而是融入在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內心獨白之中,顯得自然而深刻。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睿智的老人進行瞭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他娓娓道來,分享著他的人生感悟,而這些感悟,卻能夠跨越時空,直抵讀者的內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老去”的描繪,它沒有迴避衰老帶來的身體上的衰退,但更強調瞭精神上的成熟與升華。那種曆經滄桑後的淡然,那種對生命本質的洞察,都讓這本書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不提供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答案,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理解那些在時間中沉澱下來的珍貴情感。

評分

翻開《諾貝爾文學奬大係:當你老瞭》,我仿佛走進瞭一個被時間定格的溫馨畫麵。這本書並非專注於某個單一的敘事綫索,而是像一個編織著迴憶的網,將主人公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我們看到瞭年少時的青澀與懵懂,看到瞭青年時的熱血與衝動,看到瞭中年時的擔當與迷茫,最終,迴歸到老年時的平靜與智慧。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時間濛太奇的手法,將不同時期的記憶穿插在一起,讓讀者在碎片化的敘述中,逐漸拼湊齣人物完整的人生畫捲。那些曾經的歡笑與淚水,那些愛與被愛的經曆,都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在歲月的洪流中,卻愈發清晰地浮現。書中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戲劇性的轉摺,一切都如同溪流般自然流淌。然而,正是這種平靜的敘述,卻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觸動著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它讓我思考,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轟轟烈烈的成就,還是那些平凡日子裏的溫暖?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看待生命的方式,一種理解歲月痕跡的視角,讓我對“老去”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衰敗的代名詞,而是一種沉澱,一種升華。

評分

在京東上不定時買書已經成為瞭生活習慣,這裏方便快捷,遇上有活動的時候還是很劃算的,希望多做一些力度大的活動,會再來。

評分

看到書就像看到瞭自己的女朋友呢哈哈哈哈哈

評分

還是有活動的時候實惠。書很好。京東送貨很快,贊一個。

評分

《當你老瞭》是威廉·巴特勒·葉芝於1893年創作的一首詩歌,是葉芝獻給女友毛特·岡妮熱烈而真摯的愛情詩篇。詩歌語言簡明,但情感豐富真切。詩人采用瞭多種藝術錶現手法。文章通過深入剖析詩作中詩人所使用的藝術錶現手法,諸如假設想象、對比反襯、意象強調、象徵升華,再現瞭詩人對女友忠貞不渝的愛戀之情。揭示瞭現實中的愛情和理想中的愛情之間不可彌閤的距離。

評分

好書買瞭一堆,希望自己能靜心好好看看

評分

為什麼這本書沒有京豆曬單的分值呢。

評分

多看書 瞭解我們生存的世界 讓心靈飽滿 讓靈魂豐富。

評分

優秀的齣版社,優秀的讀物。這套諾貝爾文學奬大係,是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的經典且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精裝圖書易於長期保存,淡黃色紙張不傷眼睛,字體大小適中,看起來不纍,排版也很閤理,閱讀比較舒適,總之,這套圖書,裝幀精良,印刷清晰,紙質很好,名傢翻譯,譯文流暢,質量上乘,值得閱讀和收藏,讀外國名著,可以開闊視野,趁著京東搞活動,這套書我已全部收齊,囤起來慢慢看哦,閑暇無事,閱讀好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豈不快哉!優秀的齣版社,優秀的讀物。這套諾貝爾文學奬大係,是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的經典且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精裝圖書易於長期保存,淡黃色紙張不傷眼睛,字體大小適中,看起來不纍,排版也很閤理,閱讀比較舒適,總之,這套圖書,裝幀精良,印刷清晰,紙質很好,名傢翻譯,譯文流暢,質量上乘,值得閱讀和收藏,讀外國名著,可以開闊視野,趁著京東搞活動,這套書我已全部收齊,囤起來慢慢看哦,閑暇無事,閱讀好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豈不快哉!

評分

賣傢準時發貨,物流按時運輸,快遞準確派送,包裝完好,沒有破損,正版印刷,價格實惠,客服態度好,解答問題耐心,快遞送貨到傢,推薦按需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