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朱光潜先生凭借高超的审美鉴赏力和各领域的深厚学识翻译了这两部对话体著作。前部分是“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它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较早,影响极为深远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更是在文学史上也是极其优美的杰作。在他的早中期对话中,穿插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寓言,睿智风趣的谈话,使其足以与希腊古代的史诗、著名的悲剧和喜剧媲美;另一本是作者爱克曼在1823-1832这十年里每次与歌德谈完话之后的对话辑录。初次拜访歌德时,他只有31岁,而歌德已经是74岁的耄耋老人。爱克曼对歌德的短诗特别感兴趣,自己也从事写诗,并且创作了《论诗,专以歌德为例证》的诗论,后来他就几乎住在魏玛,时常向歌德请教,并作为歌德的秘书为歌德编辑作品。歌德死前立遗嘱让爱克曼编辑他的遗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建社以来,出版了很多著名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翻译家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他们苦心孤诣,以不倦的译笔为几代读者提勾勒丰厚的精神食粮,堪当后学楷模。然时下,译届译者、译作之多虽空前,却难觅精品、大家。为缅怀名家们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他们的严谨学风和成就,更为激浊扬清,在文学翻译领域树一面正色之旗,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携手中国翻译协会出版“中国翻译家译丛”,精选杰出文学翻译家的代表译作,每人一种,分辑出版,第一辑二十种。
内容简介
《中国翻译家译丛 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歌德谈话录》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选收《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录』,对话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最终引到结论。
《歌德谈话录》忠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体现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对于理解歌德的创作和生活极富启发性,是一部流传很广、极受欢迎的书。
作者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歌德(1749—1832),伟大的德国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亲合力》等。爱克曼(1792—1854)是当时的一名文学青年,尤喜诗歌,由于仰慕歌德,于1823年来到魏玛,留在歌德身边工作。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5年起,先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译著有《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
目录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伊安篇
——论诗的灵感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
理想国(卷十)
——诗人的罪状
斐德若篇
——论修辞术
大希庇阿斯篇
——论美
会饮篇
——论爱美与哲学修养
斐利布斯篇
——论美感
法律篇
——论文艺教育
题解
译后记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目录
——歌德谈话录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
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
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
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
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
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
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
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
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
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
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
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
英国文学)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
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
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
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
“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
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
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
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
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
“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
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1826年7月26日(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
备演剧目)
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
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
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827年1月15日(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
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谈贝朗瑞的诗)
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
“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他
自然科学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
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
对莫里哀的赞扬;评史雷格尔)
1827年4月1日(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
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
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
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1827年5月4日(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
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
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
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
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
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828年10月17日(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1828年10月23日(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
不应限于国都)
1828年12月16日(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
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
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
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
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
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
“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
阴谋诡计)
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
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
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
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浮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
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1830年1月27日(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日(谈弥尔顿的《参孙》)
1830年2月3日(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同日(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
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
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
政治诗辩护)
1830年3月17日(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
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
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1830年3月21日(“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
起源和意义)
1830年8月2日(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
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
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评《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
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1831年2月14日(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
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
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
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831年2月20日(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
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Daemon〔精灵〕的意义)
1831年3月8日(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
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
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
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日(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
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
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1831年6月27日(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
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几天以后(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腊人的命运观;
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法律篇——论文艺教育(节选)
对话人:雅典客人
克勒尼阿斯,克里特人。
麦格洛斯,斯巴达人。
一论音乐和舞蹈的教育
雅:我认为快感和痛感是儿童的最初的知觉,德行和恶行本来就取快感和痛感的形式让儿童认识到……我心目中的教育就是把儿童的最初德行本能培养成正当习惯的一种训练,让快感和友爱以及痛感和仇恨都恰当地植根在儿童的心灵里,这时儿童虽然还不懂得这些东西的本质,等到他们的理性发达了,他们会发见这些东西和理性是谐和的。整个心灵的谐和就是德行,但是关于快感和痛感的特殊训练会使人从小到老都能厌恨所应当厌恨的,爱好所应当爱好的,这种训练是可以分开来的,依我看,它配得上称为教育。
克:客人,我相信你关于教育的话说得很对。
雅:听到你赞同,我很高兴。快感和痛感的训练,如果安排得好,的确是教育的一个根源,可惜它在人类生活中曾遭到放松和败坏。当初神们哀怜人类生来就要忍受的辛苦劳作,曾定下节日欢庆的制度,使人可以时而劳动,时而休息;并且把诗神们和诗神领袖阿波罗以及酒神狄俄尼索斯分派到人间参加人类的欢庆,使人们在跟神们一起欢庆之中,借神们的帮助,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我想要知道我们在座的人对一句常言怎样看,它说得对不对。人们常说,一切动物在幼年都不能安静下来,无论是就身体还是就声音来说;它们都经常要动,要叫喊;有些跳来跳去,嬉游快乐不尽,有些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但是一般动物在它们的运动中辨别不出秩序和紊乱,也就是辨别不出节奏或和谐,但是我们人类却不然,神们被分派给我们做舞蹈的伴侣,他们就给我们和谐与节奏的快感。这样,神们就激起我们的生气,我们跟着他们,手牵着手,在一起舞蹈和歌唱。人们把这些叫做“合唱”,这个词本来有“欢喜”的意义。在希腊文中“合唱”与“欢喜”在字形上略相近。“合唱”是歌、乐、舞的混合,原是在节日独立表演的,后来成为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是否先该承认:教育首先是通过阿波罗和诗神们来进行的?你的意见如何?
克:我同意。
雅:是否说受过教育的人就受过很好的合唱的训练,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却没有这种训练?
克:当然。
雅:合唱分两部分:舞蹈和歌唱,是不是?
克:是。
雅:教育得好的人就能歌善舞?
克:我想是这样。
雅:我们来想想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克:你说什么意思?
雅:他能歌善舞,但是否还要加上一句:他歌的是好的东西,好坏两字在希腊文里往往指善恶,有时也指美丑。舞的也是好的东西?
克:就加上这一句吧。
雅:我们得假定他辨得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然后他才会运用得恰如其分。你看在这两种人之间,一种人会按照一般所了解的正确方式去移动身体,运用腔调,但是并不喜善恨恶,另一种人在姿势和腔调上虽不正确,但是对快感和痛感的感觉却正确,并且喜善恨恶,是哪一种在舞蹈和音乐方面训练得更好呢?这个问题没有马上得到回答,但是从下文可见,柏拉图把道德的内容看得远比技巧重要。
克:客人,那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教育。
雅:如果我们三人知道在歌唱和舞蹈中什么才是好的,我们才真正知道谁受过教育,谁没有受过教育;否则我们就当然不会知道什么是教育的保障以及有教育和没有教育了。
克:你说得对。
雅:让我们来像猎犬一样随着气味追寻下去,来找出形象,曲调,歌唱和舞蹈中的美;如果找不到,谈起教育(无论是希腊的还是蛮夷的)就没有用处。
克:不错。
雅:什么是形象的美或美的曲调?一个英勇的心灵遭到困苦,一个怯懦的心灵也遭到困苦,是否会用同样的形象和姿势,会发出同样的声音呢?
克:那怎么可能,他们的面色就不同!
雅:……让我们说,表现出身心德行的那些形象和曲调,就毫无例外是好的,表现出罪恶的那些形象和曲调就是不好的。
克:你说的顶好,情况确实如此。
雅:再考虑一下,我们所有的人对每种舞蹈是否都同样喜爱?
克:相差很远。
雅:是什么把我们引上迷途呢?凡是美的事物不是对于我们一切人都同样是美吗?还是它们本身就同样美,不是按照我们的意见才同样美?柏拉图在这里提出美的客观基础和客观标准问题,而且作出明确的答复:他否定了快感作为衡量美丑的标准,肯定了美在道德内容而不在技巧。没有人会承认在舞蹈里表现罪恶的形式比表现德行的形式还更美,或是会承认他自己喜爱表现罪恶的形式而旁人却喜爱另样的形式。但是多数人都说,音乐的好处在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快感。这话是亵渎神圣的,不可容忍的;可是这种幻觉却有一种较好的解释。
克:什么解释?
雅:那就是艺术适应人的性格。合唱的动作摹仿各种行动,命运和性情的模样,每一细节都摹仿到,凡是在天性或习惯或天性习惯上这些文词,或歌曲,或舞蹈都能投合的人就不能不从它们得到快感,赞赏它们,说它们美。但是天性,生活方式或习惯和它们不适合的人就不会喜爱它们或赞赏它们,会说它们丑。此外还有一种人,天性好而习惯坏,或是习惯好而天性坏,就会口里赞赏的是一回事而心里喜爱的却另是一回事。他们说,所有这些摹仿都是愉快的,但不是好的。在他们认为明智的人们面前,他们会对用卑鄙方式去歌舞,或是有意识地赞助这种行为,感到羞耻,但是在内心里却感到一种不可告人的快感。
克:这话很对。
……
前言/序言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出身于雅典的贵族阶级,父母两系都可以溯源到雅典过去的国王或执政。他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特别是在文学和数学方面。到了二十岁,他就跟苏格拉底求学,学了八年(公元前407—前399),一直到苏格拉底被当权的民主党判处死刑为止。老师死后,他和同门弟子们便离开雅典到另一个城邦墨伽拉,推年老的幽克立特为首,继续讨论哲学。在这三年左右期内,他游过埃及,在埃及学了天文学,考查了埃及的制度文物。到了公元前396年,他才回到雅典,开始写他的对话。到了公元前388年他又离开雅典去游意大利,应西西里岛塞拉库萨的国王的邀请去讲学。他得罪了国王,据说曾被卖为奴隶,由一个朋友赎回。这时他已四十岁,就回到雅典建立他的著名的学园,授徒讲学,同时继续写他的对话,几篇规模较大的对话如《斐东》,《会饮》,《斐德若》和《理想国》诸篇都是在学园时代前半期写作的。他在学园里讲学四十一年,来学的不仅雅典人,还有许多其他城邦的人,亚理斯多德便是其中之一。在学园时代后半期他又两度(公元前367和前361)重游塞拉库萨,想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两次都失望而回,回来仍旧讲学写对话,一直到八十一岁死时为止。《法律篇》是他晚年的另一个理想国的纲领。
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全部有四十篇左右,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主要的是政治,伦理教育以及当时争辩剧烈的一般哲学上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是作为这许多问题的一部分零星地附带地出现于大部分对话中的。专门谈美学问题的只有他早年写作的《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高吉阿斯》,《普罗塔哥拉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诸篇。
除掉《苏格拉底的辩护》以外,柏拉图的全部哲学著作都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对话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柏拉图所说的“直接叙述”一类,在希腊史诗和戏剧里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并且把它结合到所谓“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是由毕达哥拉斯和赫剌克利特等人的矛盾统
中国翻译家译丛 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歌德谈话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