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高水平。
2.《中国哲学史》被冯友兰先生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
3.《中国哲学史》“不仅是过去的历史的叙述,而是未来的哲学的营养。这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在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是一座里程碑。”
4.陈寅恪先生评此书为:“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5.李慎之也有如下评论:“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
《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冯友兰,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
——李慎之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陈来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
自序一
吾非历史家,此哲学史对于“哲学”方面,较为注重。其在“史”之方面,则似有一点可值提及。
中国近来,史学颇有进步。吾人今日研究中国古代史所持之观点,与前人不同。吾人今日对于中国古代之知识,与前人所知者亦大异。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吾人今日亦多已加以辨正。对于此种“古史辩”,王船山、崔东壁即已有贡献;不过近人更有意的向此方向努力耳。
吾于写此哲学史时,对于中国古代史,亦往往有自己之见解。积之既久,乃知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亦不能尽谓为完全错误。官僚查案报告中常有“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语。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近人皆知其多为“查无实据”者。然其同时亦多为“事出有因”,则吾人所须注意者也。
吾亦非黑格尔派之哲学家,但此哲学史对于中国古代史所持之观点,若与他观点联合观之,则颇可为黑格尔历史哲学之一例证。黑格尔谓历史进化常经“正”、“反”、“合”三阶级。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正”也;近人指出前人说法多为“查无实据”,此“反”也;若谓前人说法虽多为“查无实据”,要亦多“事出有因”;此“合”也。顾颉刚先生云:“反”之方面之工作,尚多未作;吾深信之。吾亦非敢妄谓此哲学史中所说之中国古史,即真与事实相合。不过在现在之“古史辩”中,此哲学史,在“史”之方面,似有此一点值得提及而已。
此书初稿成后,先在清华印为讲义,分送师友请正。其经改正者,及书中采用师友之说之处,皆随文注明。谨乘此机会,向诸师友致谢。
冯友兰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清华园
自序二
此书第一篇出版后,胡适之先生以为书中之主要观点系正统派的。今此书第二篇继续出版,其中之主要观点尤为正统派的。此不待别人之言,吾已自觉之。然吾之观点之为正统派的,乃系用批评的态度以得之者。故吾之正统派的观点,乃黑格尔所说之“合”,而非其所说之“正”也。
吾作此书,见历史上能为一时之大儒自成派别者,其思想学说大多卓然有所树立,即以现在之眼光观之,亦有不可磨灭者。其不能自成派别者,则大多并无新见,其书仍在,读之可知。于是乃知,至少在此方面言,历史中之“是”与“应该”,颇多相合之处。人类所有之真、善、美,历史多与以相当的地位。其未得相当的地位者,则多其不真真、不真善、不真美者也。吾虽未敢谓此言无例外,然就历史之大势言,则固如此也。
此第二篇稿最后校改时,故都正在危急之中。身处其境,乃真知古人铜驼荆棘之语之悲也。值此存亡绝续之交,吾人重思吾先哲之思想,其感觉当如人疾痛时之见父母也。吾先哲之思想,有不必无错误者,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吾一切先哲著书立说之宗旨。无论其派别为何,而其言之字里行间,皆有此精神之弥漫,则善读者可觉而知也。“魂兮归来哀江南”;此书能为巫阳之下招欤?是所望也。
第二篇中,采用师友之说及承师友指正之处,仍均随文注明。兹乘此书出版之机会,谨致谢意。
冯友兰二十二年六月
自从读完这上下两册,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迫使我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和逻辑积淀。书中的一些论述非常具有启发性,比如关于“知行合一”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意涵,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这种思想的深度挖掘,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知识积累,更像是一种心性的锤炼。我常常读完一章后,会放下书本,独自思考很久,试图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日常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套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它更像一位可以随时回去请教的良师益友,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核的人来说,这套“中国哲学史”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书。它的体量确实不小,阅读起来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的那种中立而又深刻的态度,没有简单地褒贬某一家学说,而是致力于还原思想本身在历史语境下的生命力。在我看来,一部伟大的哲学史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梳理过去,更在于为未来提供思考的工具。这套书正是如此,它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乃至我们自身精神世界的根源,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抱着尝试的心态买了这套书,毕竟“哲学史”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但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叙述语言非常克制且精准,绝不拖泥带水,但又总能在关键转折点给出精妙的点评。比如他阐述佛道两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与融合时,那种辩证的视角让人茅塞顿开。我尤其欣赏它对“间断性”和“连续性”的把握,它没有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一条僵硬的直线,而是展现了不同学派之间如何相互渗透、彼此继承又相互批判的动态过程。对于像我这样,以往对某个特定时期(比如明清之际的实学)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这套书像是给了我一张高清的地图,让我在复杂的思想迷宫中找到了方向感。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说,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大气磅礴,那种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韵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特意选的套装,就是想拥有一个完整、有分量的系列。拆开包装时,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阅读。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上乘,印刷清晰,字体排版疏密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光是看着这两大册摆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很有收藏价值。我喜欢这种实体书带来的仪式感,尤其对于哲学史这种需要反复翻阅、沉下心来品读的著作来说,一本装帧精美的书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愉悦度。细节之处见真章,从书脊到护封,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尊重,这对于我们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惊喜。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代思想脉络非常好奇的业余爱好者,但市面上很多通史类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泛泛而谈,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入门佳作。这本“中国哲学史”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堆砌术语,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将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魏晋玄学,再到宋明理学、以及近代的思想演变,勾勒出一条清晰而富有张力的思想发展线索。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是在介绍某个学派的观点,更是在解析这些思想是如何应对当时社会困境,并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对于我理解“天人合一”的内涵,或是把握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逻辑,这本书都提供了极佳的分析框架。
评分所获荣誉:
评分说起来有点传奇,从接触易经到奇门遁甲到哲学,竟然走现在?!很神奇的说……
评分包装不错 价格实惠 物流给力 信赖京东
评分总体还是可以的,希望做的更好些
评分大师作品!必读!值得推荐!发货快!包装完好!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是我买的第二个版本。大师名作值得珍藏。
评分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中国哲学家,这本书值得购买、阅读和收藏。看过以后再来追评
评分◎2014年世界读书日,14所知名大学的校长为大学生们开出了一份推荐书单。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推荐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北大版),推荐理由是该书“视界高远,参古纳今,化繁为简,脉络分明,对当下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不无裨益”。
评分大师作品!必读!值得推荐!发货快!包装完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