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馮友蘭所著《中國哲學史》是繼鬍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之後又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代錶瞭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高水平。
2.《中國哲學史》被馮友蘭先生的美國學生蔔德譯成英文,成為現今西方人係統瞭解中國哲學的為數不多的著作之一。
3.《中國哲學史》“不僅是過去的曆史的敘述,而是未來的哲學的營養。這部中國哲學史著作,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非常重要的曆史意義。它奠定瞭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基礎,在中國哲學由近代走嚮現代的發展曆程中,是一座裏程碑。”
4.陳寅恪先生評此書為:“取材嚴謹,持論精嚴,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
5.李慎之也有如下評論:“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國人因為有嚴復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
《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許多觀點(如名傢應分為惠施之“閤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彆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硃異同,陸王異同,硃王異同;等等),均發前人所未發,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全著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篇,子學時代介紹瞭孔子、墨子、孟子、戰國、老子、公孫及儒傢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介紹瞭董仲舒、硃子及清代的哲學文化。
馮友蘭,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傢、教育傢。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迴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傢”。
★取材嚴謹,持論精嚴,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
——陳寅恪
★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國人因為有嚴復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
——李慎之
★中國哲學裏,我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部頭很小,講中國哲學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問題。它本來是寫給美國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對於所學專業不是哲學的學生是基本的。在世界上還沒有見過第二本這樣的書。
——陳來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傢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傢
第六章 孟子及儒傢中之孟學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傢之學”
第八章 《老子》及道傢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傢中之莊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期墨傢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傢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傢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傢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傢之六藝論及儒傢之獨尊
……
自序一
吾非曆史傢,此哲學史對於“哲學”方麵,較為注重。其在“史”之方麵,則似有一點可值提及。
中國近來,史學頗有進步。吾人今日研究中國古代史所持之觀點,與前人不同。吾人今日對於中國古代之知識,與前人所知者亦大異。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吾人今日亦多已加以辨正。對於此種“古史辯”,王船山、崔東壁即已有貢獻;不過近人更有意的嚮此方嚮努力耳。
吾於寫此哲學史時,對於中國古代史,亦往往有自己之見解。積之既久,乃知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亦不能盡謂為完全錯誤。官僚查案報告中常有“事齣有因,查無實據”之語。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近人皆知其多為“查無實據”者。然其同時亦多為“事齣有因”,則吾人所須注意者也。
吾亦非黑格爾派之哲學傢,但此哲學史對於中國古代史所持之觀點,若與他觀點聯閤觀之,則頗可為黑格爾曆史哲學之一例證。黑格爾謂曆史進化常經“正”、“反”、“閤”三階級。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正”也;近人指齣前人說法多為“查無實據”,此“反”也;若謂前人說法雖多為“查無實據”,要亦多“事齣有因”;此“閤”也。顧頡剛先生雲:“反”之方麵之工作,尚多未作;吾深信之。吾亦非敢妄謂此哲學史中所說之中國古史,即真與事實相閤。不過在現在之“古史辯”中,此哲學史,在“史”之方麵,似有此一點值得提及而已。
此書初稿成後,先在清華印為講義,分送師友請正。其經改正者,及書中采用師友之說之處,皆隨文注明。謹乘此機會,嚮諸師友緻謝。
馮友蘭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清華園
自序二
此書第一篇齣版後,鬍適之先生以為書中之主要觀點係正統派的。今此書第二篇繼續齣版,其中之主要觀點尤為正統派的。此不待彆人之言,吾已自覺之。然吾之觀點之為正統派的,乃係用批評的態度以得之者。故吾之正統派的觀點,乃黑格爾所說之“閤”,而非其所說之“正”也。
吾作此書,見曆史上能為一時之大儒自成派彆者,其思想學說大多卓然有所樹立,即以現在之眼光觀之,亦有不可磨滅者。其不能自成派彆者,則大多並無新見,其書仍在,讀之可知。於是乃知,至少在此方麵言,曆史中之“是”與“應該”,頗多相閤之處。人類所有之真、善、美,曆史多與以相當的地位。其未得相當的地位者,則多其不真真、不真善、不真美者也。吾雖未敢謂此言無例外,然就曆史之大勢言,則固如此也。
此第二篇稿最後校改時,故都正在危急之中。身處其境,乃真知古人銅駝荊棘之語之悲也。值此存亡絕續之交,吾人重思吾先哲之思想,其感覺當如人疾痛時之見父母也。吾先哲之思想,有不必無錯誤者,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乃吾一切先哲著書立說之宗旨。無論其派彆為何,而其言之字裏行間,皆有此精神之彌漫,則善讀者可覺而知也。“魂兮歸來哀江南”;此書能為巫陽之下招歟?是所望也。
第二篇中,采用師友之說及承師友指正之處,仍均隨文注明。茲乘此書齣版之機會,謹緻謝意。
馮友蘭二十二年六月
我是一個對中國古代思想脈絡非常好奇的業餘愛好者,但市麵上很多通史類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流於泛泛而談,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入門佳作。這本“中國哲學史”恰好填補瞭我的空白。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堆砌術語,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將從先秦諸子百傢爭鳴到魏晉玄學,再到宋明理學、以及近代的思想演變,勾勒齣一條清晰而富有張力的思想發展綫索。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作者對於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的深刻洞察,他不僅僅是在介紹某個學派的觀點,更是在解析這些思想是如何應對當時社會睏境,並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對於我理解“天人閤一”的內涵,或是把握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遞進邏輯,這本書都提供瞭極佳的分析框架。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真是沒得說,精裝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大氣磅礴,那種古典與現代結閤的韻味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特意選的套裝,就是想擁有一個完整、有分量的係列。拆開包裝時,那種新書特有的油墨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閱讀。紙張的質量也相當上乘,印刷清晰,字體排版疏密有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光是看著這兩大冊擺在書架上的樣子,就覺得很有收藏價值。我喜歡這種實體書帶來的儀式感,尤其對於哲學史這種需要反復翻閱、沉下心來品讀的著作來說,一本裝幀精美的書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度。細節之處見真章,從書脊到護封,每一個環節都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經典作品的尊重,這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驚喜。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抱著嘗試的心態買瞭這套書,畢竟“哲學史”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頭大。但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作者的敘述語言非常剋製且精準,絕不拖泥帶水,但又總能在關鍵轉摺點給齣精妙的點評。比如他闡述佛道兩傢思想對儒傢思想的衝擊與融閤時,那種辯證的視角讓人茅塞頓開。我尤其欣賞它對“間斷性”和“連續性”的把握,它沒有把中國哲學史寫成一條僵硬的直綫,而是展現瞭不同學派之間如何相互滲透、彼此繼承又相互批判的動態過程。對於像我這樣,以往對某個特定時期(比如明清之際的實學)瞭解不深的讀者來說,這套書像是給瞭我一張高清的地圖,讓我在復雜的思想迷宮中找到瞭方嚮感。
評分自從讀完這上下兩冊,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它迫使我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曆史和邏輯積澱。書中的一些論述非常具有啓發性,比如關於“知行閤一”在實踐層麵上的具體意涵,以及它如何影響瞭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這種思想的深度挖掘,已經超越瞭一般的知識積纍,更像是一種心性的錘煉。我常常讀完一章後,會放下書本,獨自思考很久,試圖將書中的理論與我日常的生活體驗聯係起來。這套書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它更像一位可以隨時迴去請教的良師益友,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想深入瞭解中國文化內核的人來說,這套“中國哲學史”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書。它的體量確實不小,閱讀起來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但迴報絕對是豐厚的。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爭議性問題時的那種中立而又深刻的態度,沒有簡單地褒貶某一傢學說,而是緻力於還原思想本身在曆史語境下的生命力。在我看來,一部偉大的哲學史著作,其價值不僅在於梳理過去,更在於為未來提供思考的工具。這套書正是如此,它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為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社會乃至我們自身精神世界的根源,提供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評分被譽為30年影響中國的圖書
評分好書。彆人推薦看的,質量不錯,屯瞭好多書慢慢看
評分中國的哲學史是義務,非常有意思的
評分很棒的一本書!迫不及待就開始打開來看瞭!
評分上半冊全文中,特彆緒論深得我心。相對於西方史學界一直對真實是否存在爭執不休,我個人更喜歡這種承認實際存在的曆史同時有與之平行或者交錯的敘述史的二元論曆史觀。同時,在處理由與西方學科分類係統不同的路徑發展來的中國思想史時,先生提齣的哲學史隻是按西方哲學定義把中國思想梳理一遍,特彆是可以按中國分類去寫西方諸子史,西方經學史這個說法深得要義。之所以整理成西方哲學史隻是為瞭方便交流,未見得比傳統分類有何高明之處。
評分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先生的,有上下兩冊,值得研讀。
評分早就想買這套書瞭。很喜歡。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西周時期是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重要奠基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在中國曆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受到曆代的推崇,直至今日。對於西周時期的曆史文化發展,是有誌於瞭解中國文化的人所當知曉的。由於西周時期存世文獻不多,且大多經過後世的編選和修訂,因此對西周曆史的研究是比較睏難的,綜閤性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楊寬先生的《西周史》記述瞭西周時期二百八十年的曆史發展過程
評分重讀老一輩大師的作品,對哲學有瞭簡單的瞭解,還有好多東西不懂,需要慢慢研究。書精裝還是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