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精选: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作品精选”之一,该丛书以蔡仲德先生编纂的《三松堂全集》为底本,收录了冯友兰先生大部分重要论著。包括《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等。全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读者欢迎。
冯友兰(1898-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农业的价值
“反者道之动”
对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艺术与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灵修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苟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引言
译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厚实的纸张拿在手上就让人心生敬意。从内容上看,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对近现代中国思想转型的梳理。如何回应西方的冲击,如何重构传统,这些宏大的命题在作者的笔下被拆解得井井有条。他没有停留在对过去哲学的简单回顾,而是将其视作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个体精神困境的钥匙。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家群体命运的描绘,那种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艰难求索、力图为民族精神找到新出路的挣扎与光芒,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看待问题和理解历史深层结构的方法论。它不是提供了一张地图,而是教你如何自己去绘制地图,这种启迪性的价值,远超任何单纯的知识点传授,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层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拓展。
评分说实在的,我是一个对哲学史不太敏感的读者,常常读几页就开始走神,尤其遇到晦涩的术语就更想放弃。但这本书,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黏性”,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充满了哲学家独有的那种思辨的激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哲学争论时的态度——他不会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争论本身作为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呈现。比如,关于“心性论”的展开,作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学派在“本体论”层面的分歧,但又不失对他们共同追求的“安顿心灵”这一终极关怀的把握。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冰冷的理论变得具有了人性的温度和历史的张力。读这本书,就像是看一场精彩的武侠片,里面的高手过招,招招都有深意,需要你屏息凝神去体会每一招背后的内力运行和招式精髓。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种宏大叙事的哲学史会让人昏昏欲睡,毕竟那些年代久远的思辨对我来说,总蒙着一层晦涩的纱。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它不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将抽象的哲学命题,巧妙地锚定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之中。例如,当它论及魏晋玄学的兴起时,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张扬与对僵化礼教的反思,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清谈与放达的气息。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洞察力,他没有一味地赞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去解构历代思想家的理论体系是如何应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困境的。特别是对宋明理学的论述,作者似乎特别下了一番功夫,将“存天理,灭人欲”等核心概念的演变和内在矛盾解释得清晰透彻,避免了许多同类书籍中常见的概念堆砌和故作高深。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精神漫游”。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快速建立起中国哲学知识框架的入门读物,但读完之后,感受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追求速度的速读本,而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梳理“是什么”,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书中对于佛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思想发生深刻的融合与冲突的描述,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将佛教视为外来异物,而是将其视为重塑中国思想版图的关键变量。那种对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精妙描摹,让我对中国文化那种强大的包容性和消化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的乐趣在于,你会发现很多看似陌生的概念,其实早就以某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了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之中。合上书本时,我常常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清晰认知,带来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书脊上的金色烫印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本来对中国哲学这块儿只是略知皮毛,知道个孔孟老庄,但真要说起他们的核心思想,或是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证关系,那真是抓瞎。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巧妙,它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罗列概念,反而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开篇部分对先秦诸子的梳理,简直是拨云见日,那些看似深奥的“道”、“仁”、“义”,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士人激昂的思辨。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不同流派之间张力的描写,比如法家和儒家的对立统一,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基于对理想社会构建的不同路径的选择。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一些人生体验去反思,那种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对话,让人对我们民族的思维底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意。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值得称赞,那种古典而又不失现代阐释力的文风,读起来既有韵味,又不费力,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古老智慧到当代理解的桥梁。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太经典了。无人出其左右。必读书目。一定要好好学习哲学。智慧的智慧。
评分评价大于20元的商品超过10个字就有机会获得京豆~
评分的卖家,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
评分经典之作,趁这次有优惠活动拿下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是我买的第二个版本。大师名作值得珍藏。
评分《冯友兰作品精选: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作品精选”之一
评分经典用来收藏的
评分书到的及时,只是,说的是精装版,可里面装的太粗糙,书页快要掉了,书皮也是软的,不是硬书皮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