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建庄,乐丽琴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产品
  • 生产工艺
  • 生产管理
  • 工业工程
  • 制造工程
  • 质量控制
  • 供应链管理
  • 精益生产
  • 自动化生产
  • SMT工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104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56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工科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38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教材或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以培养对先进制造技术具有真知灼见的技能型人材为宗旨。全书共分10个项目,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材格式。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承担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准备、装配与焊接、调试与检测、生产工艺管理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注重将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入教材。可作为开设电子工艺技术课程或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用于电子制造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

作者简介

  郭建庄,男,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任教电子产品制作、管理等课程数十年。

  乐丽琴,女,高讲,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担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子技术应用与产品制作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以及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目录

第1章 电子工艺基础 1
1.1工艺概述 1
1.1.1 现代制造工艺的形成 1
1.1.2 电子工艺研究的范围 1
1.1.3 我国电子工艺现状 2
1.1.4 电子工艺学的特点 3
1.2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3
1.2.1 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的种类 3
1.2.2 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管理 4
1.2.3 生产条件对制造工艺提出的要求 5
1.2.4 产品使用对制造工艺提出的要求 6
1.2.5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工艺的关系 6
1.4 安全用电常识 9
1.4.1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 9
1.4.2安全用电技术 12
1.4.3 电子装接操作安全 14
1.4.4 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 16
习题 17
第2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检测 18
2.1 电子元器件概述 18
2.1.1 电子元器件的命名与标注 18
2.1.2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21
2.1.3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和筛选 23
2.2 电阻器和电位器 24
2.2.1 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命名和种类 25
2.2.2 电阻器的主要参数及标志方法 28
2.2.3 表面安装电阻及电阻排(网络电阻) 29
2.2.4 电阻与电位器的选用和质量判别 31
2.3 电容器 32
2.3.1电容器的分类及外形 32
2.3.2 电容器的合理选用与简单测试方法 39
2.4 电感器和变压器 41
2.4.1 电感线圈的命名和种类 42
2.4.2 电感器的主要参数及主要标识方法 43
2.4.3 电感器的检测和筛选 44
2.4.4 色码电感器的串、并联使用 45
2.4.5 电源变压器 46
2.5 半导体器件 50
2.5.1 半导体器件的命名 50
2.5.2 半导体二极管 52
2.5.3 半导体三极管 54
2.5.4 场效应管与晶闸管 57
2.6 集成电路 62
2.6.1集成电路的基本类别 62
2.6.2 集成电路的外形及引脚识别 63
2.6.3 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 65
6.2.4 使用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 66
2.7 SMT元器件 67
2.7.1 SMT(贴片)元器件的特点 67
2.7.2 SMT元器件的种类 68
2.7.3 无源元件(SMC)及外形尺寸 68
2.7.4 SMD分立器件 70
2.7.5 SMD集成电路 71
2.7.6 SMT元器件的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73
2.8 其他元器件 75
2.8.1 电声器件 75
2.8.2 开关和继电器 78
2.8.3 LED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器 82
习题 86
第3章 焊接技术 88
3.1手工焊接常用工具 88
3.1.1手工焊接常用电烙铁 88
3.1.2 电热风枪 92
3.1.3 其它焊接装配辅助工具 93
3.2 焊接材料 94
3.2.1 锡铅合金焊料 94
3.2.2 无铅焊料 96
3.2.3 常用焊料 97
3.2.4 助焊剂 98
3.2.5 阻焊剂 99
3.3 手工焊接技术及工艺要求 99
3.3.1 手工焊接准备 100
3.3.2 手工焊接接技术 102
3.3.3 印制电路板的手工焊接工艺 104
3.3.4 SMT器件的手工焊接 106
3.4 电子工业生产中的自动焊接技术 108
习题 130
第4章 电子整机产品的防护 131
3.掌握在电子产品中常采取散热方式、减震缓冲及防止电磁干扰措施 。 131
4.1气候因素对电子产品的影响与防护措施 131
4.1.1 温度的影响与防护 131
4.1.2 湿度的影响与防护 131
4.1.3 霉菌的影响与防护 133
4.1.4 盐雾的影响与防护 133
4.2 电子产品的散热与防护 133
4.2.1 热的传导方式 134
4.2.2 提高散热能力的措施 134
4.3电子产品机械震动和冲击的隔离与防护 137
4.4 电磁干扰的屏蔽 139
4.4.1 电场的屏蔽 140
4.4.2 磁场的屏蔽 140
4.4.3 电磁场的屏蔽 142
4.4.4 屏蔽的结构形式与安装 143
习题 148
第5章电子产品装配工艺 149
5.1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准备工艺 149
5.1.1 导线的加工 149
5.1.2 元器件引线加工 150
5.1.3 屏蔽导线及电缆线的加工 152
5.1.4 线把的扎制 154
5.2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 157
5.2.1 组装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157
5.2.2 电子产品的组装方法 158
5.2.3 电子产品组装的连接方法 158
5.2.4 电子产品的布线及扎线 159
5.3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 163
5.3.1 印制电路板组装的基本要求 163
5.3.2 印制电路板组装的工艺流程 165
5.4 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 167
5.4.1 电子产品整机结构形式及工艺要求 167
5.4.2 常用零部件装配工艺 169
5.4.3 电子产品整机总装 170
5.4.4 电子产品装配的分级 171
5.4.5 整机总装工艺流程 171
5.4.6 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 173
5.4.7 电子产品整机质量检查 174
习题 174
第6章 表面组装工艺技术 176
6.1表面组装技术概述 176
6.1.1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 176
6.1.2 SMT工艺技术的特点 177
6.1.3 SMT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178
6.2 SMT组装工艺方案 179
6.2.1 SMT组装工艺 179
6.2.2 组装工艺流程 180
6.2.3 SMST生产线简介 182
6.3 SMT电路板贴装工艺及设备 182
6.3.1 锡膏涂敷工艺和锡膏印刷机 183
6.3.2 SMT贴装技术及贴装设备 188
6.3.3 SMT贴装质量分析 196
习题 197
第7 章 电子产品的调试和检验 198
7.1 电子产品的调试和检验概述 198
7.1.1 电子产品调试工作的作用和内容 198
7.1.2 电子产品调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198
7.1.3 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 199
7.1.4 电子产品测试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199
7.2 电子产品的调试 200
7.2.1 调试方案的制定 200
7.2.2 调试的工装夹具 201
7.2.3 调试步骤 202
7.2.4 电子产品调试中故障查找和排除 203
7.3 电子产品的整机老化和环境试验 206
7.3.1 电子产品的整机老化 206
7.3.2 电子产品整机的环境试验 207
7.4 电子产品的寿命试验 208
7.4.1 电子产品的寿命 208
7.4.2 寿命试验的特征与方法 209
7.5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其它方法 209
7.5.1 特殊试验 209
7.5.2 现场使用试验 209
习题 209
第8章 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211
8.1 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组织形式 211
8.1.1 电子产品的特点 211
8.1.2 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基本要求 211
8.1.3 电子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 212
8.1.4 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标准化 213
8.2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其管理 215
8.2.1 生产工艺的制定 215
8.2.2 工艺管理工作 216
8.3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 218
8.3.1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特点 218
8.3.2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分类 219
8.3.3 技术文件的管理 219
8.3.4 技术文件的计算机管理 219
8.4 电子产品设计文件 220
8.4.1 设计文件的分类 220
8.4.2 设计文件的编号(图号) 221
8.4.3 设计文件的成套性 221
8.5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222
8.5.1 工艺文件的分类和作用 222
8.5.2 工艺文件的编号 223
8.5.3 工艺文件的成套性 224
8.5.4 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225
8.5.5 常用工艺文件简介 226
思考与习题 228
第9章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认证 237
9.1 电子产品的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简介 237
9.1.1 ISO的含义及ISO 9000系列标准规范质量管理的途径 237
9.1.2 ISO 9000标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38
9.1.3 企业推行ISO 9000的典型步骤 240
9.1.4 ISO 9000质量标准的认证 241
9.2 ISO 14000系列环境标准简介 242
9.2.1 实施ISO 14000标准的意义 243
9.2.2 实施ISO 14000企业获得的效益 244
9.2.3 ISO 14000环境管理认证体系 244
9.3 3C强制认证简介 245
9.3.1 3C认证流程及3C认证流程图 246
9.3.2 3C认证申请书的填写 247
9.3.3 3C认证须提交的技术资料种类 248
9.3.4 提交样品的注意事项 248
9.4 IECEE-CB体系 249
9.4.1 IECEE-CB体系和NCB机构概况 249
9.4.2 申请CB认证的有关问题 250
习题 250
第10章 电子技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252
10.1 FM微型(电调谐)收音机工作原理 252
10.1.1 FM信号输入 252
10.1.2 本振调谐电路 252
10.1.3 中频放大、限幅与鉴频 253
10.2 FM微型(电调谐)收音机安装工艺 254
10.2.1 技术准备 254
10.2.2 安装前检查 254
10.3 安装与焊接 255
10.3.1 贴片及焊接 255
10.3.2 插装与焊接 256
10.4 调试及总装 256
10.4.1 调试与维修 256
10.4.2 总装 258
10.4.3 检查 258
10.5 装配工艺文件 260
10.5.1 工艺文件封面 260
10.5.2 工艺文件目录 261
10.5.3 工艺路线表 261
10.5.4 元器件工艺表 261
10.5.5 配套明细表 261
10.5.6 装配工艺过程 262
习题 267

前言/序言


《精益生产与供应链优化》 前言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成为每一个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书《精益生产与供应链优化》正是应时代之需而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方法论,帮助企业构建更具韧性、更高效率的生产制造体系和供应链网络。 本书并非关于某个特定行业的生产流程细节,而是聚焦于普遍适用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技巧。它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的原则,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它也将审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分析如何通过优化各个环节,提升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增强客户满意度。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支撑这种转变的“工具箱”,帮助企业管理者和一线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制造管理的精髓。 第一部分:精益生产的基石——消除浪费,创造价值 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价值”。本书将首先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价值”的定义,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理解什么才是真正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以及那些不为客户带来价值但消耗资源的活动,即“浪费”。 第一章:精益思想的起源与核心理念 起源与发展: 追溯丰田生产方式(TPS)的演变,理解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核心驱动力。 七种浪费的识别与消除: 详细解析精益生产理论中经典的七种浪费(过度生产、等待、运输、过度加工、库存、不必要的移动、缺陷),并提供具体的识别方法和消除策略。例如,针对“过度生产”的浪费,我们会探讨如何运用准时制生产(JIT)和看板系统来精确控制产量;针对“库存”的浪费,则会深入讲解“零库存”的理念及其实现路径。 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 VSM): 介绍价值流分析这一强大的工具,教会读者如何绘制当前状态和未来状态的价值流图,清晰地识别出价值流中的瓶颈和浪费点,并规划出改进路径。本书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VSM成功改进生产流程。 持续改进(Kaizen): 强调“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灵魂。我们将探讨建立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和各种改进工具(如5 Why分析、鱼骨图)来驱动组织的持续优化。 第二章:精益生产的核心工具与技术 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 JIT): 深入讲解JIT的理念和实施要点,包括拉动式生产系统、单件流、节拍时间(Takt Time)的计算与应用。我们将分析JIT对减少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显著作用。 看板系统(Kanban): 详细介绍看板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读者将学会如何利用看板来可视化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数量、实现生产的平稳化和柔性化。本书会展示不同类型的看板及其适用场景。 安灯系统(Andon): 阐述安灯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通过视觉信号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防止不良品的流入下一工序,实现“停止并报告”的文化。 全面生产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 探讨TPM如何通过设备自主保养、计划性维护、提高设备综合效率(OEE)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防错法(Poka-Yoke): 介绍防错法的概念和应用,学习如何通过设计简单、有效的装置或程序来避免人为失误,从源头上消除产品缺陷。 5S现场管理: 强调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作为精益生产基础的重要性,讲解如何通过规范的现场管理来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其他精益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供应链的协同——连接价值,加速流动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书将引导读者将精益的理念延伸至整个供应链,构建一个响应迅速、协同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第三章:现代供应链的构成与挑战 供应链的定义与层级: 明确供应链的内涵,理解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价值链。 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局限性: 分析信息孤岛、牛鞭效应、信息不对称等传统供应链模式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下的供应链挑战: 探讨全球化、个性化需求、快速迭代的产品、突发事件(如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对供应链带来的新挑战。 供应链可视化的重要性: 强调建立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见性,以便及时掌握信息、预测风险、做出响应。 第四章:供应链的精益化设计与优化 需求预测与计划的协同: 介绍如何运用先进的预测技术和协同计划系统,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预测误差带来的库存积压或缺货风险。 库存策略的优化: 探讨不同类型的库存(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管理策略,如何根据产品特性、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最优的库存水平,实现库存的最小化与满足客户需求的最大化平衡。 物流与运输的整合: 分析如何通过优化运输路线、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整合仓储资源,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升交付效率。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 强调建立战略性的供应商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改进、风险分担等方式,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订单履行流程的优化: 讲解如何通过简化订单处理流程、缩短订单周期、提高订单准确性,增强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风险管理: 识别供应链中潜在的风险(如供应商中断、自然灾害、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第五章:供应链协同与数字化转型 信息共享与协作平台: 介绍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效协同。 供应链可视化的技术应用: 探讨物联网(IoT)、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提升供应链可视化、可追溯性方面的应用。 智能仓储与自动化物流: 介绍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化搬运设备、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在优化仓储和物流环节中的作用。 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决策: 强调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指导供应链的各项决策,从预测、库存、运输到风险管理,实现更科学、更精准的运营。 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供应链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考量,探讨如何构建更可持续、更环保的供应链体系。 结论 《精益生产与供应链优化》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一份实战指南。它提供的理念和工具,需要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和调整。我们鼓励读者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制造体系和供应链的全面优化。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创新、持续改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本书能为您的企业带来启示,助您在精益生产与供应链优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赢得更大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科技感,金属质感的底色搭配简洁明了的书名,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现代化的电子产品生产线。拿到手里,厚度和分量都恰到好处,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阅读体验应该会很不错。我一直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精密的内部构造和复杂的组装流程,总是让我觉得神秘莫测。这本书的标题“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让我非常期待能从中一窥究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子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比如芯片是怎么被制造的,电路板是如何组装的,外壳又是如何成型的。同时,我也对“管理”这个部分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电子产品生产往往涉及庞大的供应链和复杂的生产计划,如何协调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这背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能结合实际案例,让我看到真实的生产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评分

我对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新兴的电子产品,例如折叠屏手机、VR/AR设备等,它们所展现出的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总能让我惊叹不已。然而,这些前沿产品之所以能够走向量产,离不开背后精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例如,在生产折叠屏手机时,屏幕的折叠寿命是如何保证的?VR/AR设备中复杂的传感器如何实现高精度同步?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技术挑战,究竟是如何通过工艺创新和科学管理得以解决的?我更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通用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指导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新产品、新技术的挑战。也许这本书里会有一些关于柔性电子、微纳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帮助我拓宽视野,对整个电子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对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流程优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电子产品这个更新换代快、竞争激烈的行业。很多时候,一款产品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的设计和功能,更在于其能否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这背后,无疑离不开精密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的管理。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如何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子产品供应链的策略,比如如何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如何进行库存管理,如何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和供应中断。同时,我也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比如如何引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管理方法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持续改进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本书的“管理”部分,对我来说,可能比“工艺”部分更为实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评分

我最近在考虑为家里添置一些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音箱、智能照明系统之类的。在挑选的过程中,我发现市面上同类产品非常多,功能也各有侧重,有时候真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一直觉得,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背后的技术原理,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甚至判断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比如,同样是智能音箱,如果我知道它的麦克风阵列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它的扬声器单元是什么材质的,它的芯片是什么型号,那么我就可以对它的音质表现、语音识别能力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技术控”的需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些智能家居设备核心部件的制造细节,比如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通信模块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集成到最终产品中的。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在生产这些智能设备的过程中,有哪些特殊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它们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不至于成为摆设。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件产品的背后,不仅仅是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辛勤付出,更凝聚着无数的生产一线工人的汗水和智慧。我尤其好奇,那些看起来简单直接的组装过程,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的细节和技巧。比如,焊接电路板时,如何才能做到精确无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精密元器件时,又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和操作规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显微镜”,将这些生产过程中的细节放大,让我看到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检测和品控,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对于“管理”的部分,我也很期待能了解到如何去激励和管理生产线上的员工,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如何通过培训来提升他们的技能。这本书,我更希望它能从一个“工匠”的视角,去展现电子产品制造的魅力。

评分

内容很全,不错

评分

内容很全,不错

评分

储备用书,有时间再阅读。

评分

这本书看上去不错。。。还么看。。。之前都没看完啊。。啊啊啊啊

评分

速度非常快,晚上下单,第二天中午就到。

评分

henhaohenhaohenhaohenhaohenhanhhhhhhh很好很好很好哈哈

评分

好评,快!

评分

还可以吧。我

评分

一次买了几种此类书籍,这本写得最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