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今天企业家有的是仗可以打?
中国政商关系的两条“底线”是什么?
企业搞创新,哪个决策尤其关键?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板喜欢听负面消息?
今天“听不懂”的新东西越来越多,如何沉下心来冷静应对?
搞企业最后差不多都是坐地上哭,千难万难,很多事情会挤到你头上,
有没有心理能量忍?靠什么帮你挺?
中国经济转型期,帮你“转念”的一本小书!
周其仁教授两度审阅逐字校订刘东华亲笔作序
内容简介
今天,日子好过的企业家可能不多,或者无路可走,或者有路不知怎么走;另一方面,却可能心念一转,有的是仗可以打,有的是办法可以想。
问题是,心怎样才能对?念又该怎样转?
2015年5月,正和岛商学院游学以色列,七天里,周其仁教授与30多位企业家学员没日没夜地切磋问诊、讨论交流,几乎涉及当下企业界面对的各种难题。本书的出版,将现场30多位企业家听得大呼过瘾的内容凝结成书,公之于众。
作者简介
贾林男,北京人,1983年6月生。
正和岛执行总编辑,正和岛《决策参考》创始人。
十年专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和内心世界,企业家精神的忠实信徒。
曾供职《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立志做“顶天立地”的媒体人:
所谓“顶天”:对话企业界、学界翘楚之辈;
所谓“立地”:扎扎实实在一线调查研究;
相信专注的力量,乐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 言
第1章
先琢磨透
秋香的苦恼,暴露了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命门:善战本事大,谋布局不足。如果不利用经济下行砍掉一批项目,怎么能真正摆脱时代的教训?如果打仗前不能用心琢磨透,又如何另辟天地?
1 秋香的苦恼 3
2 任正非模式 7
3 有人跟你讲反话吗? 12
4 清除废物 16
5 一把锥子 19
第2章
有的是仗可以打
别尽听中国经济的坏消息。未来十年,支撑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至少有四大动力:中国人韧劲还在;走出去,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空间巨大;中国产业界需要发动一场品质革命和便利革命;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会很快爆发。
6 现在是水落石出 25
7 中国人有韧劲 30
8 重建世界观 32
9 品质革命!便利革命! 36
10 空间再布局 40
第3章
浓度与创新
企业家面临各种选择,做什么产品,到哪里融资,用什么人,但有一条尤其要引起重视:把企业放在哪儿,把自己这100来斤放在哪儿,与谁为伍。创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壮”起来?从经验看,就是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凑到一起,达到一个起码的浓度。
11 位置决策很重要 49
12 拔腿就走 55
第4章
在商言商
为什么不要总拿大国政府和小国政府比?大国治理的难处何在?对企业家而言,如何利用统一大市场的好处?在商言商,企业家有哪两种事“万万干不得”?
13 大国很难参照小国 61
14 大国的治理难题 64
15 两种事“万万干不得” 67
16 统一大市场的好处 70
17 水大鱼大 72
第5章
大 心 脏
为什么中国的商业环境常常“一窝蜂”,喜欢“走捷径”?主观上的根子是企业家的心理能量不够。中国企业家的心理能量跟中国这个大国的尺寸不成比例,跟犹太人比,我们可能是要的东西太多,信的东西太少。
18 0和1 77
19 四张饭桌的启示 81
20 拱啊! 84
21 有互联网就行了? 87
22 见贤思齐 91
23 要的多,信的少 96
第6章
真正的宝贝
谈教育,谈思维方式。中国要追,就要从这里追起。
24 人是万物之灵 101
25 挤!挤!挤! 106
26 多增加一些1 122
跋·感谢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帮你“转念”的一本小书
刘东华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今天日子好过的企业家可能不多,而且往往会预期接下来更难。
有人明显感到传统的模式和路数走到头了,但背上的包袱就是放不下,长期的惯性就是止不住,即便放下、停下也不知道身上该背什么、该朝哪儿走。
有人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和体制对接、怎么和官员打交道了。过去私下勾兑的那一套肯定不敢、不行了,但很多事要办又明明绕不开政府、离不开官员的理解和支持,太近了可能烧死,太远了可能冻死,到底应该怎么办?
有人早就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冲击、威胁而焦虑了,而且努力去尝试“+互联网”或“互联网+”,结果总是成本很高、效果很差,甚至新的优势没有建立起来,原有的根基却被伤害了,落得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凡此种种,问题多多。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怎么了?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可怕。一方面,很多企业确实处于无路可走或有路不知怎么走的状态;另一方面,却可能心念一转,机会无限,有的是仗可以打,有的是事可以做,有的是办法可以想。
心对了,思维方式对了,一切慢慢就都对了,境由心造,心生万法嘛!问题是,这心怎样才能对,这念又该怎样转呢?2015年5月,正和岛商学院游学以色列,周其仁教授与30多位企业家学员7天没日没夜地切磋问诊、讨论交流,几乎涉及了当下企业界面对的各种难题,凡有所问,周教授无不尽其所知、倾囊相授,令闻者觉得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甚至大呼过瘾。这也是正和岛执行总编,对罕见的好东西特别敏感、特别较劲的贾林男先生一定要把“周其仁随访以色列七夕谈”凝结成书的动因。
此书初成,林男让我先睹为快,书中的内容彻底把我打动、征服了。这篇小文并不是什么序,而是我压抑不住、必须要对大家一吐为快的推荐语,核心就是这么几句话:这是一本帮助企业家“转念”、优化思维方式的小书,是我们的企业家转型期的一本必读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衷心希望正和岛上每位岛亲以及岛外面临同样问题的企业家能人手一册,随时带在身边,随时就书中某个话题与朋友们发起讨论,正和岛也将在线上线下组织各种沙龙分享活动,让大家从“我办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开始,认真解决“要的太多、信的太少”“心理能量配不上时代给自己的空间”等问题,逐渐告别短期思维,转入使命驱动、意义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拥有了这样一本小书,你就有了被“其仁之道”武装起来、笑拥未来的自信和可能。
大家一起来吧!
2015年12月15日
推荐序二
趋势无法短期改变,自省和自救
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杨涛正和岛以色列一期游学团团长、深圳易兰德金融服务
有限公司董事长、魔豆工坊联合创始人
那天,接到林男兄微信发来这本书的文本链接,以为能思考、善创作的才子又有啥好文分享给我;当知道他想让我给这本小书写个序的时候,开始心里是拒绝的。主要原因是我一个做企业的,不擅长写作,担心写不好丢人。
在随后的电话聊天中,我改变了主意,觉得可以尝试从我的视角,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在这之前,我还参加了正和岛商学院组织的美国硅谷和日本两站游学活动。比较下来,以色列游学给了我更多的体会和收获,特别是与周其仁教授同行给了我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我在大学毕业后,就从中国的北方哈尔滨来到了南方的深圳工作生活,这一来就是20多年。我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高速发展建设成今天的大都市,也收获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和成功的喜悦;但这几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和我的朋友们也遇到了企业发展中的烦恼和困惑。我们知道趋势无法短期改变,自省和自救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三年前,我就开始有目的地在国内和国外参加各种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希望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应对未来更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挑战。
这次以色列游学真的对我很特别。
首先是我作为团长,在佩雷斯中心代表中国企业家做了演讲,虽然在我前面演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大使馆参赞提前离开了,但我想他们没有听到来自中国企业家的声音一定是他们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周其仁教授的言行举止,让我找到了未来生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每天我们出发沿着特拉维夫的海边晨跑的时候,总能遇见周教授返回的身影;每天晚上的“其仁夜话”分享活动,总有一群企业家朋友围坐在他身旁,兴奋地聊到半夜不愿意离去。
说到创新,周其仁教授也非常睿智地指出:以色列被冠以“创新的国度”之名,不是整个国家都参与创新,而应该是少数人的创新,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创新;是在特定的地方,创新质量、创新密度和创新浓度上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临界点后,必然的爆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一句口号,可能会影响到这一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大家都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
与智者同行,与强者为伍!
祝愿这本小书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智慧和启迪!
《踏实之路:从以色列创新土壤中汲取的商业智慧》 这是一部关于根植沃土、精耕细作,在变幻莫测的商业海洋中稳健前行的深度访谈录。本书精选了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在以色列七夕时节,与当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企业家进行的一系列深度对话。这些对话,并非简单的经验分享,而是对创业精神、创新逻辑、企业成长路径以及企业与社会关系进行的细致剖析。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经济学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究以色列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国度,是如何孕育出众多世界级的企业,又是如何让“踏实”成为其商业文化中最坚实的基石。 目录概览: 序言:在七夕的时节,遇见以色列的创业土壤 周其仁教授此行的初衷与观察视角。 为何选择以色列,又为何是七夕这个特殊的时刻。 本书的核心主题——“踏实”在创新环境中的意义。 第一章:从0到1,以色列的梦想起点 初创企业的基因: 探讨以色列初创企业普遍存在的共同特质,包括冒险精神、技术驱动、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执着。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的现实演绎: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以色列企业如何在资源匮乏或地缘政治压力下,激发出强大的创新动力。 导师与追随者: 探讨以色列早期创业生态系统中,导师文化如何帮助新手企业家少走弯路,加速成长。 早期融资的逻辑: 分析以色列早期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它如何与创业者的“踏实”目标相契合。 第二章:创新不止步:在颠覆与迭代中成长 技术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 深入分析以色列企业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市场接受度高、商业模式清晰的产品和服务。 “Toughness”与韧性: 探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迭代中,企业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能灵活应对挑战。 从“点子”到“生态”: 观察以色列企业如何从单一的产品或技术出发,逐步构建起围绕自身核心能力的产业生态。 失败的意义: 探讨以色列文化中对失败的包容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如何鼓励持续的创新和探索。 第三章:企业家的“踏实”观:不唯速度,唯求稳健 关于“速度”的误区: 挑战“唯快不破”的创业神话,探讨“慢”与“稳”在长期发展中的价值。 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深入了解以色列企业家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对风险进行审慎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 现金流的生命线: 聚焦企业生存的关键——健康的现金流管理,以及“踏实”的财务哲学。 盈利模式的求索: 分析以色列企业在寻找可持续盈利模式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章: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才引擎”的秘密: 探讨以色列企业在吸引、留住和激励顶尖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 工程师文化与企业文化: 分析工程师在以色列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技术驱动型文化如何与商业目标相结合。 团队的凝聚力: 了解以色列企业家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以及团队合作在应对挑战时的重要作用。 学习型组织: 探讨以色列企业如何构建持续学习的环境,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第五章:企业与社会:责任、共生与长远 “做有价值的事”: 深入理解以色列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以及如何将社会价值融入企业战略。 与政府的互动: 探讨以色列企业与政府在创新政策、资源支持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关系。 社区的贡献: 观察企业如何通过其经营活动,为当地社区带来积极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远见: 探讨以色列企业如何将长远发展理念融入日常运营,而非仅追求短期利益。 第六章:国际化的视野与本土的根基 “小国大市场”的战略: 分析以色列企业如何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文化差异的解读: 探讨以色列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带来的挑战。 本土优势的挖掘: 了解以色列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其本土资源和独特优势,构建全球竞争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平衡: 分析以色列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平衡本土发展与国际扩张。 结语:从以色列的“踏实”看中国企业的发展之道 周其仁教授对以色列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为中国企业家提供的现实启示与思考。 “踏实”——通往卓越企业家的必由之路。 本书特色: 原汁原味的一线对话: 本书直接呈现了周其仁教授与以色列企业家的真实对话,没有经过过度的加工和修饰,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思考与交流。 深刻的经济学洞察: 周其仁教授以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对企业家的言论进行梳理和提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经济逻辑和商业规律。 “踏实”主题贯穿始终: 作者并非简单罗列经验,而是围绕“踏实”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其在创业、创新、管理、发展等各个层面的具体体现。 案例丰富,细节生动: 通过大量具体案例的展示,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以色列企业的活力与智慧,以及企业家们的思考与实践。 启发性强,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不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高度借鉴意义的参考。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踏实”之路。 《踏实之路:从以色列创新土壤中汲取的商业智慧》是一次深入的商业探险,它带领我们走进以色列这个“创业国度”的腹地,去聆听那些脚踏实地、稳步前行的企业家们的心声。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一夜暴富”的书,而是为你指明一条能够“基业长青”的稳健之道。无论您是初创企业创始人,还是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亦或是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都将在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迪与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