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

【人民出版社】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著 著
图书标签:
  • 红色家书
  • 党史
  • 建党90周年
  • 人民出版社
  • 新闻出版总署
  • 历史
  • 文化
  • 红色文化
  • 传记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出版社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93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94222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6-01

具体描述

 
      人民出版社年中大回馈,特精选一批绝版珍藏书。即日起,满200送特价5元区书一本,满600送特价10元区一本,满1000送特价5元和10元区各一本。(不累计,送完即止,绝对好书,值得珍藏!) 
 

书名: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价:55.00元                                      

出版时间:2011-06-01

开本:16开           

页数:446                                          

装帧:平装                  

ISBN:9787010099354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收录了五十多个作者的近百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辉煌历程。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帅孟奇、周扬、项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竺清旦、吉鸿昌、左权等革命烈士,还有很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付出艰辛乃至生命的普通党员。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与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和感人故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一书,选出了五十多个作者的近百封红色家书。家书作者既包括陶铸、邓子恢、帅孟奇、周扬、项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竺清旦、吉鸿昌、左权等革命烈士,还有很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付出艰辛乃至生命的普通党员。这些家书几乎贯穿了党的九十年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辉煌岁月。
      在这些红色家书中,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第一部分 峥嵘岁月——为了心中的理想(1921—1949)
陆更夫北伐途中写家书
“农运大王”竺清旦异域寄深情
红军朱锡绍家书再现赤色邮路
母爱封缄
周平民、周健民兄弟携手赴国难
吉鸿昌的绝笔家书
韩雅兰:不做时代的落伍者
刘中新,家乡人民思念您
符克:生为民,死为民
周扬的家事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丝绸家书倾诉战乱之苦
袁学群、李若茜的恋爱观
追寻三叔冯庭楷的足迹
穿着“长袍马褂”的解放军
罗士杰关于接管天津的点滴记忆
1949年,袁志超渡江来信
第二部分 建设豪情——与新中国一起成长(1949—1978)
王振乾:戎马倥偬不忘本
陶铸写给我母亲的三封信
关群、杨大斌情定新疆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牟宜之:大道如天任我行
为了半个世纪的承诺
战地情书美
志愿军战士家书里的中秋节
在父亲的字里行间学会做人
回忆妈妈帅孟奇
见字如面语不俗
乐更新、盛明华患难显忠贞
由邓子恢来信引出的故事
冯忠莲临摹《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一个红娃的成长经历
老布致小布家书
红着出去,红着回来
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的家风
怀念爸爸赵仲池
第三部分 改革心声——亲历伟大变革(1978—2011)
汤钦训: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钟敬尧海陆丰农民运动亲历记
我印象中的项南同志
谢湘:我们正在写一本大书
袁振民思亲记
老红军李真的晚年生活
你梦不算,我在放心
争气的好儿
王宗喜:感恩舅父
何金慧永远活着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平凡而不平庸
郑拾风与《南京人报》
饮水思源
一对翅膀
杨进群教子育兵的故事
科摩罗的“南泥湾”
手足亲,战友情
征集家书、日记、回忆录

 
 

信仰的温度,时代的脉搏——《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深情对话,一次回溯峥嵘岁月的灵魂叩问。当泛黄的书页在指尖展开,涌动而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滚烫的信仰,澎湃的激情,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命故事。《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它是一部集史料性、情感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力作,它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历程,感受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牺牲与担当。 这本书不是宏大的叙事,也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聚焦于那些来自前线的、来自根据地的、来自流亡途中的,最真实、最朴素、最动人的书信。这些家书,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与使命,诉说着他们与家人、与战友、与同志之间深厚的情感。它们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对家人的牵挂与嘱托;是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对理想的坚守与阐释;是生死考验的关头,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这些珍贵的家书原件,更深入挖掘了每一封家书背后的时代背景、人物命运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团队历时数年,查阅了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走访了无数健在的革命后代和历史研究者,将那些尘封的记忆一一拂去,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跨越山海的嘱托,血脉相连的担当。 书中收录的家书中,有身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共产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写给家中妻儿的信。他们或许无法告知家人自己从事的事业,只能用温情的话语,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家中老人要照顾好,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远行的游子,而非奔赴一场九死一生的革命。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对家人的深深愧疚,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当我们读到一位母亲写给远在战场的儿子的信,信中没有责备,只有鼓励和叮咛,她说:“儿啊,妈妈知道你在做一件大事,一件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大事。你安心去,家里的老人孩子,我们都会照顾好。只愿你能平安,早日为国效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惊天动地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革命家庭的牺牲与奉献。 信念如磐的誓言,生死不渝的承诺。 在革命的年代,许多共产党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的家书,常常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字迹可能有些颤抖,但语气却异常坚定。一位被捕的革命者,在狱中写给未婚妻的最后一封信,他没有诉苦,没有抱怨,而是写道:“亲爱的,原谅我无法兑现我们曾经的诺言,但我相信,我的牺牲不会白费。我所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建造它。如果我不能回来,请你替我完成这个梦想。我爱你。”这封信,字字泣血,句句催人泪下,它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更彰显了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些家书,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无声宣言,是他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代的印记,民族的脊梁。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收录的家书,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缩影。从土地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再到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每一封家书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它们记录了革命斗争的艰辛,记录了根据地的生活状况,记录了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如何凝聚人心、发展壮大。通过这些家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最终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那些朴素的语言,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不仅是历史,更是镜鉴。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反思。在今天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重温这些红色家书,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革命先辈,让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面对生死考验?答案是清晰而有力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崇高的革命情怀,是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对民族的无限热爱。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并非一本陈旧的史书,它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当下的精神面貌。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会像先辈们那样,为理想而奋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像先辈们那样,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这本书,将引领我们走进那些伟岸的身影,感受他们内心的温度,理解他们选择的意义。它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共产党人”这个称谓的含义,重新体味“初心”与“使命”的重量。 这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份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的出版,是对建党90周年的最好献礼,也是对历史的致敬,对人民的铭记。它提醒我们,不忘来路,方能走好前路。它激励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前行。 翻开这本书,你会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你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你会懂得,那段峥嵘岁月,为何如此令人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民族精神的唤醒。让我们一同走进《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去发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命,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对红色文化颇为感兴趣的年轻人,《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读物。它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体情感相结合,让冰冷的史料瞬间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家书背后人物的深入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事件复述,而是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为读者勾勒出写信人的生平、家庭背景、革命经历以及他们写下这封家书时的心境。这种“寻迹”式的叙事,让我感受到一种抽丝剥茧的阅读乐趣,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名侦探,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真相。书中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信纸的泛黄程度、笔迹的潦草程度,甚至信件的寄送方式,都充满了时代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革命的艰辛,更让我看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也是一种对后人的鼓舞。

评分

评价三: 购买《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纯属偶然,但我敢说,这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宏大的视角去讲述历史,而是选择从一封封家书入手,通过对这些信件的解读,层层剥茧,还原出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革命斗争的艰辛以及革命者们的内心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的文笔,既有新闻报道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细腻。他对家书中的每一个词句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张力。读完一本家书,就仿佛读懂了一个革命者的生平;读完一章,就仿佛走进了那个年代的一个角落。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血肉的故事。它让我思考,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如何传承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且能引发深刻思考的好书。

评分

评价五: 收到《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后,我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以官方的口吻去讲述历史,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让我们走进革命先辈们的内心世界。那些家书,与其说是历史文献,不如说是最真实的内心独白。我被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所打动,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能感受到写信人对家人的思念,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的情感依然是那么的坚韧和温暖。它让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些普通人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定?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心中对情感、对亲情、对责任的认知。它让我明白,革命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更是无数个体在平凡生活中所做出的不平凡的选择。

评分

评价二: 坦白说,最初接触到《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严肃的历史场景和政治叙事。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比预想的要丰富和动人。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深入到革命先辈们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中。我被那些家书中的细节深深打动,比如对父母的问候,对妻儿的叮嘱,对战友的思念,以及在艰难时刻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革命者形象,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却因为心中燃烧的理想而选择了不平凡的人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革命的伟大,也看到了革命的代价。它提醒我,那些光辉的历史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牺牲和奉献铸就。我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力量,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而战”的真正含义。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本《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首先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党史和革命年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珍贵史料背后情感与人物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这份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史料汇编,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那些泛黄的信纸,那些质朴的文字,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能想象到,在战火纷飞、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写下这些家书的革命先辈们,他们怀揣着怎样的信念,承受着怎样的思念,又有着怎样的对未来的憧憬。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记录,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些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体会到那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孕育出坚定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