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导航和监视是支撑现代空中交通管理(ATM)的基石。自199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宣布正式实施新航行系统(CNS/ATM)以来,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本书旨在向民航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介绍新航行系统的主要概念和技术,力图全方位展示通信、导航和监视新技术的实质和内涵。
l 紧密围绕航空移动通信实际系统与应用现状,介绍了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地空传输技术。
l 注重基础理论与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全面阐述了民航主流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l 面向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VoIP话音通信新技术。
l 条理分明、叙述清晰、便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习。
本书主要讨论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系统。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地空无线通信基础、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监视数据链及VoIP话音通信新技术。 本书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系统相结合,密切联系民用航空通信的工程实践,内容全面、条理分明、叙述清晰,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通信工程、航空电子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与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供民航通信、导航、监视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刘海涛,博士,教授。1984.7—1988.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 1994.8—1997.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2003.8—2006.6,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2006.7~2008.12,中国普天集团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4G项目部,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 2009.1~现在,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航空移动通信系统。
第1章绪论
1.1航空通信概述
1.2航空移动通信系统
1.2.1航空移动通信业务
1.2.2航空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1.2.3航空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1.2.4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2.5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
1.2.6甚高频数据链系统模式2系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地空无线通信基础
2.1航空通信常用单位
2.2电磁波传播特性
2.2.1电磁矢量与极化
2.2.2无线电频段
2.2.3地球曲率对无线电通信距离的影响
2.2.4无线电通信覆盖范围
2.2.5电磁波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2.2.6电磁波大气衰减和雨衰
2.2.7电磁波的折射、反射与多径传播
2.3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天线
2.3.1天线方向图
2.3.2几种常用的航空通信天线
2.4复用与多址
2.5噪声
2.6非线性失真
2.7阻抗匹配
2.8信道容量
2.9通信链路预算
2.9.1接收机灵敏度
2.9.2通信链路预算方法
2.10可用性与可靠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3.1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发展
3.1.1概述
3.1.2甚高频航空信道带宽划分
3.2标准调幅原理
3.2.1调制原理
3.2.2解调原理
3.3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3.3.1民航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组成
3.3.2内话系统
3.3.3地面传输
3.3.4控制板
3.3.5甚高频发射机
3.3.6甚高频接收机
3.3.7天线共用系统
3.3.8甚高频天线
3.4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测试
3.4.1系统技术指标
3.4.2发射机与接收机指标测试
3.4.3天线共用系统测试
3.4.4天线共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3.5民航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3.5.1频率耦合
3.5.2载波偏置技术
3.5.3小区分裂与信道窄带化
3.5.4频率重用技术
3.5.5干扰及干扰抑制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4.1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4.1.1概述
4.1.2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发展
4.2单边带调幅原理
4.2.1调制原理
4.2.2解调原理
4.3高频话音通信系统
4.3.1控制板
4.3.2高频发射机
4.3.3高频接收机
4.3.4天线调谐耦合器
4.3.5数字频率合成器
4.4高频话音通信系统技术指标
4.4.1发射机指标测试
4.4.2接收机指标测试
4.4.3测试项目和方法
4.4.4高频信道的可用性
4.4.5系统工作模式
4.4.6高频数据链系统
4.5民航高频通信技术
4.5.1调制方式选择
4.5.2自适应频率管理
4.5.3高频链路实时频率选择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
5.1概述
5.1.1ACARS系统简介
5.1.2ACARS系统发展历程
5.1.3中国ACARS数据链的建设
5.1.4ACARS系统发展趋势
5.2ACARS系统组成
5.2.1机载子系统
5.2.2地面子系统
5.2.3用户子系统
5.2.4ACARS系统规范
5.3ACARS系统通信技术
5.3.1ACARS系统协议体系结构
5.3.2ACARS数据链报文类型及结构
5.3.3ACARS系统物理层通信技术
5.3.4ACARS系统链路控制技术
5.3.5ACARS系统地空数据传输
5.4ACARS系统应用
5.4.1ACARS系统应用概述
5.4.2ACARS系统典型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1ISO��5字符编码集
附录2下行数据链报文发送流程示意图
第6章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
6.1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
6.1.1概述
6.1.2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体系结构
6.2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物理层
6.2.1物理层帧结构
6.2.2物理层发射机与接收机
6.2.3成帧与解帧
6.2.4比特填充与填充比特删除
6.2.5RS编码器与译码器
6.2.6信道交织器与解交织器
6.2.7扰码器与解扰器
6.2.8D8PSK调制器与解调器
6.3甚高频数据链系统数据链路层
6.3.1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6.3.2数据链路子层(DLE)
6.3.3链路管理实体(LME)
6.4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卫星通信系统
7.1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7.1.1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7.1.2卫星通信工作频段
7.1.3多址联接(Multiple Access)及信道分配技术
7.1.4卫星通信链路方程
7.2民航VSAT卫星通信系统
7.2.1VSAT系统概述
7.2.2VSAT系统组成
7.2.3VSAT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6]
7.3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
7.3.1INMARSAT系统概述
7.3.2INMARSAT系统组成
7.3.3INMARSAT在民航中的应用
7.4铱星卫星通信系统
7.4.1铱星系统概述
7.4.2铱星系统组成
7.4.3铱星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
7.5L888航路上的卫星通信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监视数据链
8.1空管监视数据链概述
8.1.1空管监视雷达
8.1.2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睟)
8.1.3多点相关定位(MLAT)
8.2空管S模式数据链
8.2.1S模式数据链工作原理
8.2.2S模式数据链系统组成
8.2.3数据结构及格式
8.3空管1090ES ADS�睟数据链
8.3.1工作原理
8.3.2系统组成
8.3.3信号格式
8.3.4ADS�睟功能和特点
8.4空管1090ES ADS�睟数据链在民航空管的应用
8.4.1ADS�睟在国外的发展应用情况
8.4.2ADS�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
8.4.3民航空管应用ADS�睟存在的相关问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VoIP话音通信新技术
9.1空管话音通信技术概述
9.2VoIP话音通信技术
9.2.1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9.2.2VoIP主要特点
9.2.3VoIP的关键技术
9.2.4VoIP的发展历程
9.2.5典型协议
9.3基于VoIP的民航话音通信系统
习题
参考文献
通信、导航和监视是支撑现代空中交通管理(ATM)的基石。自199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宣布正式实施新航行系统(CNS/ATM)以来,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向民航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介绍新航行系统的主要概念和技术,我们编著了本书,力图全方位展示通信、导航和监视新技术的实质和内涵。
全书共9章:
第1章介绍航空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概念,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并概要介绍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高频话音通信系统、飞行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甚高频数据链系统及卫星通信系统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应用及特点。
第2章介绍地空无线通信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原理、计算等基础知识,包括电磁波传播特性、常用航空通信天线的种类与技术指标、复用与多址技术、影响通信质量的噪声与非线性失真、阻抗匹配、信道容量、通信链路的预算、设备可靠性等内容。
第3章首先对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发展进行概述,从理论方面详细介绍甚高频话音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调制方式标准调幅原理,结合实际系统介绍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组成、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技术指标及测试、甚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等内容。
第4章首先对高频话音通信系统发展进行概述,从理论方面详细介绍高频话音通信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调制方式单边带调幅通信原理,结合实际系统介绍高频话音通信系统组成、高频话音通信系统技术指标及测试、高频通信关键技术等内容。
第5章主要介绍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组成、通信方式及相关协议标准,详细阐述ACARS系统物理层核心技术,链路控制技术以及地空数据通信过程,并列举ACARS系统在当前空管通信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第6章主要介绍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结构、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的工作原理,最后简要介绍甚高频数据链模式2系统在中国民航的应用。
第7章主要介绍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以及近年来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多址联接和信道分配技术、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等。另外,结合VSAT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以及铱星卫星通信系统,介绍基于卫星的民航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第8章概述空管监视数据链的3种技术及特点,讲述空管S模式数据链,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组成、数据结构及格式; 讲述空管1090ES ADS�睟数据链,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信号格式及ADS�睟的功能和优缺点。最后,介绍空管1090ES ADS�睟数据链在国内外民航空管中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
第9章概述空管话音通信技术及特点,讲述VoIP话音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发展历程、典型协议。最后,介绍VoIP技术在民航话音通信中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本书第1章与第6章由刘海涛编写,第2章由王晓亮编写,第3章与第4章由夏冬编写,第5章由李冬霞编写,第7章由王磊编写,第8章与第9章由樊志远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在此一起表示感谢。
由于通信、导航和监视新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限于编著者对新技术和新概念的理解,书中肯定存在缺点和不足,甚至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9月
初探《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精彩世界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航空通信无非就是驾驶舱里的通话和简单的无线电信号传输。然而,《航空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这个领域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仅仅是翻阅目录,我就被其中琳琅满目的专业术语所吸引,例如“ARINC标准”、“ADS-B”、“ACARS”等等,这些名词让我感觉到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莫过于书中关于“航空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的章节。我非常想知道,在飞机高速飞行、地形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是如何保证通信信号不中断、不失真的。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那些用于提升信号质量、抵抗干扰的独特技术?例如,是如何在飞行过程中进行无缝切换不同通信网络的?又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这些通信系统是如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飞行安全的?我对书中可能提及的关于通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内容也充满期待,毕竟在空中,信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航空通信发展史的记录,让我能够通过阅读,去感受这个领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又将走向何方。
评分初读《航空移动通信系统》 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其厚重和专业的封面所吸引。我是一名对航空领域颇有兴趣的科技爱好者,但对于通信系统的了解仅限于日常生活中手机信号的普及,对于航空器上的通信技术,我曾有过一些模糊的想象,比如空乘人员与地面塔台的联系,或者飞行员接收天气信息的机制。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目录的编排以及章节的标题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广泛内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空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和“机载设备设计”的章节充满了好奇,它们预示着我们将要了解的是一个多么精密和复杂的技术体系。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通信原理,比如信号的传播、加密、干扰抑制等等,生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能让我体会到通信技术在保障飞行安全、提升旅客体验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暗下决心,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啃读,相信它会带给我一次充实的学习体验。
评分《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窥探未来空中互联的钥匙 我并非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经常搭乘飞机的商务人士,我对于“机上Wi-Fi”早已习以为常,也常常想象在如此高空中,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等设备是如何与地面网络连接的。因此,《航空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把能够解锁空中互联奥秘的钥匙。我快速浏览了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图表,虽然具体细节还未能完全理解,但它们大致勾勒出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通信网络框架。我好奇的是,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飞机上安装的通信设备是如何集成到航空器结构中的?这些设备在面对高空严苛的环境(如温度、气压、辐射等)时,是如何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我期待书中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专业术语背后的原理,比如“星座图”、“信道分配”等等,让我能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保障我们在空中也能顺畅地发送邮件、浏览网页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兴奋,比如更加高速、更低延迟的航空通信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无人机通信、航空数据链等更广泛的领域。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空中体验。
评分《航空移动通信系统》:一部值得细品的佳作 对于《航空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我尚未开始真正的阅读,但仅仅从其章节的标题和目录结构,就能窥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对航空器设计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工程师,我一直好奇在万米高空中,飞机是如何保持与地面之间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系的。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无线电对讲,更是一个庞大的、集成了多种通信技术的复杂系统。书中诸如“航空移动通信的物理层技术”、“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协议栈”等章节,让我预感到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和专注才能读懂的书籍。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如此高速移动的场景下,如何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低延迟?它是否会涉及卫星通信、地面蜂窝网络与专用航空网络的融合?我期待这本书能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逐步构建起航空移动通信的整个技术图景,并对其中关键的技术节点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如何应对电磁兼容性问题,如何实现通信安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5G在航空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等等。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意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技术视角。
评分对《航空移动通信系统》的初步印象 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时常关注各个垂直领域内通信技术的发展。航空移动通信,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日常使用的通信技术早已渗透到各个角落;陌生,是因为航空环境的独特性,例如高空、高速、电磁干扰等,都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翻开《航空移动通信系统》,扑面而来的便是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前沿的技术洞察。我快速浏览了目录,发现它从航空通信的历史演进讲到当前的最新技术标准,内容之全面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关于“机载终端设计与集成”以及“空地接口协议”的章节,更是直接触及到了我作为技术从业者的兴趣点。我深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去理解航空通信的独特需求以及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发展出的创新解决方案。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例如多普勒效应、信道衰落等在航空环境下更为突出的技术难题,以及行业内是如何通过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先进的编码策略以及智能的天线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的。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航空通信技术细节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
评分科普书
评分科普书
评分好好
评分好好
评分科普书
评分科普书
评分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
评分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书不错,值得购买!内容还可以!打折时候买的!
评分科普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